名作欣赏杂志是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管,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名作欣赏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旬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杂志介绍
名作欣赏杂志是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管,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名作欣赏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旬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发行周期:旬刊
全年订价:¥460.00
百种重点期刊 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社科双奖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
关键词: 贾宝玉 曹雪芹 道士
对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最终结局是做了道士而不是和尚,我们可以以宗教文化的视点,在作者文本创作的思路、一道度化线索、贾宝玉的被度化之前所悟之道以及其他旁证资料方面再进行补遗,通过文本细读和材料旁证,我们再次证实宝玉出家为道士观点的合理性。
关键词: 宝黛参禅 通灵宝玉 自家宝藏 渊源考辨
黛玉机锋以"通灵宝玉"这一意象为"发难"对象,不是作者随机而设、任性而为的一个孤立的情节。它不仅关涉及到《红楼梦》文本自身极为周密圆融的象征结构,即"通灵宝玉———灵明心体——贾宝玉"三位一体的交融辉映,还涉及对禅宗文化中"自家宝藏""宝珠"这一"母题"的传承延续。故若探本究源,黛玉机锋可谓句句深有根柢,"大有来路"。
关键词: 创作空白 社会环境 次要人物 小说情节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空白艺术的运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空白之处,有些是较容易读出来的,而有些却隐藏较深,不易被读者察觉。本文试图从社会环境描写、次要人物描写、小说情节描写三个方面挖掘其不易被读者察觉的创作空白,以便更好地把握这一经典篇目。
关键词: 张爱玲 研究特色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影响了多少代人,使得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沉迷。文坛才女张爱玲也不例外,《红楼梦》被其誉为是"一切的来源",步入中年后,她沉潜十年创作了个人唯一的一部学术著作《红楼梦魇》。本文试从情感的向度、扎实的考证、创新的见解以及独特的体悟四个方面来探析张爱玲的《红楼梦》研究特色。
关键词: 该隐 权力 惩戒
本文主要从拜伦笔下该隐所受的惩罚入手,将上帝归为维护统治的君王,视该隐为王权反叛者。基于这一视角,试图挖掘该隐被惩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缘由,烙印和流放表象背后的规训与压抑,探讨该隐受难在时间与深度上的永恒悲剧性。最后论述该隐受难历程在现代人身上的影射,达到对人类生存困境更深层次的认识。
关键词: 罪与赎 罪责 救赎
《浮世画家》是主人公小野追忆罪责和寻找心灵救赎的个人回忆录。本文试图阐释其中的"罪与赎",基于复杂的人性层面,先着重探讨"罪"的承受者自我欺瞒的异样心理,然后追问"罪"的渊源及自我曝光的缘由,最后分析小野如何摆脱精神束缚,获得自我救赎。
关键词: 严羽 革新精神 批评精神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严羽诗话中蕴含着浓厚的革新精神和批判精神,这和严羽本人的个性气质、思想内涵以及当时的社会思潮和文学环境等密切相关。严羽的卓越见解对后世文学和文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他的批评精神在当下更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古典艺术 生态美学
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包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孙过庭《书谱》即是其中的典范。从生态美学的角度解读《书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以书法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艺术独特的审美智慧,在比较美学的视野下,促进中国传统生态文艺观的现代转化。
关键词: 现代性 光韵 惊颤
本雅明关于惊颤的体验是其艺术理论中关于现代审美的重要范畴之一,它始自波德莱尔的《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一诗。本文主要就此诗所反映出的现代性,并结合本雅明关于光韵消失的理论,探讨惊颤的形成、特性及其对现代大众审美心理的革新和影响。
关键词: 徐訏 都市 沉溺 逃离
徐訏的小说创作,从1938年的中篇《鬼恋》开始到1979年的长篇《时与光》结束,跨越了半个世纪之多。在这半个世纪的小说创作生涯里,徐訏为我们呈现了丰富的都市形态,从生活场景到都市精神无所不包,本文主要从都市情调的沉溺、都市欲望的逃离以及徐訏小说中都市精神的表现来欢照徐訏小说中的都市内质。
关键词: 杨显惠 研究 述评
杨显惠在上世纪80年代创作了大量以知青和渔民为题材的中、短篇小说。2000年以后,又连续推出了《夹边沟记事》、《定西孤儿院纪事》、《甘南纪事》三部小说。本文将在现有资料基础上,论述对杨显惠前后期创作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孤独 悲剧 命运
小说《人鼠之间》出版于1937年,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特的成名之作,也正是凭借这部小说,他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小说描写了以佐治、李奈两人为主的众多人物形象,其中包括老板的儿子顾利及顾利的妻子,一起在农场工作的施琳,黑人库鲁克斯和老甘德,这些人物身上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孤独,然而在孤独背后,作者想要探讨的是人在社会...
关键词: 杜拉斯 爱情 战争
杜拉斯的《广岛之恋》以电影剧本的形式成就了小说的经典性,用一份无望的爱情诠释着对生命的认知。这份爱情的重量远远大于一般爱情,它承载了爱情本身,也载入了战争,更填进了生命。
关键词: 哲学典籍 生态伦理
本文对中国古代教育哲学典籍《论语》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将其生态伦理思想的类译分为四种生态伦理思想的类译。并应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方面对译文简要分析,发现译者多采用脚注的形式来传达文化维和交际维方面的内涵,以尽力保留语言维上原作简洁、微言大义的风格。为进一步研究《论语》的生态伦理思想的英...
关键词: 广告 符号 人 社会
在商品经济逐利目的的驱使下,商业广告的物质功利性被极大地强化,而广告自诞生以来就有的文化学意义和人类学意义却被忽略。本文以文化学和社会学视角对国际服装品牌贝纳通广告作品的解读,试图探究广告与符号、人和社会的关系,由此提出广告是连接人与社会的符号,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消费商品符号来建构群体认同的依据。
关键词: 开放性 私密化 救赎
本文以17世纪妓女形象为例,通过妓女生存空间和妓女自身所拥有的开放性为切入点,探讨了17世纪妓女现象之盛、妓女与士人关系之紧密以及妓女救赎之路的悲剧性和其生存空间的关系。从空间开放性和私密化的角度来阐述这些现象存在的根源。
关键词: 微博 市民社会 公共空间 反议程设置 意见领袖
中国的微博的爆发式增长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是更多地表现在其对于社会的影响力方面。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公共空间生态系统将社会问题的解决置于前台。然而,在这样一个新兴的话语空间里,在更多的话语自由的背后,公正问题需要给予更多的考察。本文基于这一点对微博空间的生态进行分析,并就此讨论微博这个现实社会的伴生性媒介之所以产生问题的根源...
关键词: 基督 大萧条
纳撒尼尔·韦斯特的代表作《寂寞芳心小姐》通过描述主人公"基督情结"的破灭,揭露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的精神危机。本文将主要人物寂寞芳心小姐与《圣经》中的基督形象的相对比,剖析当时美国社会的历史背景与美国人的精神世界,探究造成主人公命运悲剧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凌叔华 散文 诗情 画意 文心
凌叔华的散文如她的文人画一样,色彩上悦目,心灵上怡情,格调上雅致。由诗起兴,进而绘景著文,或者由色彩引起视觉的愉悦,进而胸生诗情,以一颗恬淡高雅之心为文,都是她散文的独到之处。这种诗、文、画一体的行文方式也是对凌叔华个人性情的真实反映。
关键词: 身体美学 儒家 身体智慧
本文尝试探讨舒特斯曼的身体美学与中国儒家的身体智慧之间的联系,整合不同哲学传统的资源,期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关键词: 林海音 家园 眷顾 叛离 第三者视点
林海音以其温雅、醇厚的女性情怀将一缕缕乡音、乡情娓娓道来,即便故事凄美,亦显温情荡漾。融化读者心灵的永远是作家解不开的那一个家园情结。这其中凝结着对家园的渴求与眷顾,也隐匿着对家园的叛离与逃逸。她站在第三者的视点上凝望家园,讲述家庭故事,既显浓浓的血缘亲情,又不失旁观者的冷峻思考。
关键词: 李娃 霍女 封建文人女性理想 同一与演变
李娃的形象与唐代长安文人的生活相契合,而霍女的形象与清代女性生存状况相背离,然而李娃与霍女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都是封建文人心中的理想女性。本文通过李娃和霍女形象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社会环境差别极大的唐朝和清朝,不同文人在理想女性这一问题看法上的同一与演变。
关键词: 缮完葺墙 寏 柩有声如牛 假死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有"缮完葺墙,以待宾客"一句,其中的"完"字,诸家注解不一,我们认为当讲作"寏"之借字为安。而《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有"柩有声如牛"一句,注家多以迷信视之。然而从时间和故事背景分析,亦不能排除真有其事的可能。
关键词: 温情 乡土文明
王保忠始终对他所描述的乡土世界及其中的乡土人物投入温情的关注,对乡土情感持以善意的理解。他着意安排温暖的情节,以表达他对乡土文明之正面价值的褒扬,这些都将成为王保忠通过小说重建温情乡土的基石。
关键词: 心理孤独 性心理障碍 政治高压 人际关系 忧伤
《英格力士》描写了在天山脚下的乌鲁木齐,一群少男少女在""时期学习英语的经历。作品通过少年刘爱充满忧伤的成长史,反映了""时期的知识分子群像和社会的变迁。本文从少年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孤独;伴随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性生理成熟而来的性心理障碍;时代苦闷下人际关系带来的忧伤等三个方面论述少年刘爱的忧伤和他人的忧伤。
关键词: 怀疑主义思想
在约瑟夫·康拉德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胜利》中,"孤岛"成为宏观社会生存法则与微观个体心灵的具体象征,既体现了工业社会与殖民过程的价值判断,又体现了主体心理的蓝图或格式。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从所谓的"文明社会"进入"孤岛世界"的语境置换来解读约瑟夫·康拉德的怀疑主义思想;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的悲惨结局,解读怀疑主义思想的危害。
关键词: 社会空间 文化空间 生活空间
小说中空间的描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人物的身份、性格与社会地位。《最蓝的眼睛》中莫里森通过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和生活空间多维度的空间建构,揭示在等级社会空间里黑人女性的边缘地位;在白人强势文化空间里黑人女性心灵的扭曲;在居住条件依据肤色划分的生活空间中黑人女性的贫穷无助。
关键词: 非音乐专业 协奏曲 音乐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美动人的旋律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性意境和扣人心弦的戏剧性场面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并一鸣惊人、经久不衰。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作者将西洋奏鸣曲式的三大部分与我国民间流传的梁祝追求自由恋爱故事中的三个情节完美结合,将交响音乐发展手法与我国民间戏曲发展手法相结合,进行大胆而卓有成效的...
关键词: 人性意识
欧·亨利小说擅长从平凡的生活中攫取素材,以幽默的笔触揭露美国生活真实的一面,构思精巧,结局出人意料,既有对小人物人性善的赞颂,也有对上流社会资本家人性变异扭曲的抨击。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剖析了以钱德勒为代表的虚荣人性和以玛丽安小姐为代表的纯真人性,表现了作品强烈的人性意识。
关键词: 威尔逊 罗克西 种族歧视 白人至上主义
1894年出版的《傻瓜威尔逊》是马克·吐温晚年反映美国奴隶文化的代表作之一。本文着重剖析了小说中的两个典型人物傻瓜威尔逊和女奴罗克西。在笔者看来,这看似不相关的两个人物有着深刻的文化联系。在种族歧视的社会背景下,这两个人物深刻反映了美国社会中极端对立的种族矛盾。
关键词: 文体分析 词汇特征 语法特征 修辞手段 衔接和语境
本文将J.D.塞林格的经典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置于文学文体学的视野中,旨在从"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手段"与"衔接和语境"等四种语言特征进行文体分析,展开对小说的语言多方位、多层面的研究,挖掘小说独特的写作风格,探究作品的艺术价值,深入挖掘其文体风格中所蕴藏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 创伤叙事 元叙事 时空转换 黑色幽默
《五号屠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代表作之一,创伤叙事就是对创伤的叙述,是对创伤事件、创伤影响、创伤症状、创伤感受等的叙述。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所采用的创伤叙事特征元叙事、时空转换和黑色幽默展示了作者本人和书中主人公比利的战争创伤,从而揭示了冯内古特创伤叙事的主题———反战。
关键词: 纳博科夫 逃亡 时间
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是俄罗斯"十月革命"后的一只"流亡的蝴蝶",在他的众多文学作品中,流亡生活总是与时间相关。本文试图阐释纳博科夫所信赖的"绵延"时间观,从这个角度解读流亡者的边缘生存状态。
关键词: 流放 身体 灵魂 新生
本文分析了安妮塔·布鲁克娜的代表作《杜兰葛山庄》的社会历史意义,证明作家在文本的表层下,阐述了现代西方中产阶级白人女性经历的身体和灵魂的双重流放,并试图为之寻找解决方案,表达了她对现代妇女的处境和利益的深切关怀。
关键词: 创伤 少年犯罪
帕克·巴克是英国当代以描写战争创伤而著名的女作家。但除了战争创伤外,巴克对少年犯罪创伤也关注颇多。在小说《越界》巴克以细腻笔触刻画了少年杀人犯丹尼。丹尼因杀人而患有创伤后压力症。通过丹尼这个人物,巴克再现了少年犯在犯罪创伤重负下饱受折磨的生存状态以及漫长的挣扎、愈合之路。
关键词: 音乐性 艺术效果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音乐和文学是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可以表现共同的主题和情感,音乐是流动的文学,文学是凝固的音乐。本文将从音乐性艺术效果角度对小说《到灯塔去》进行解析。
关键词: 希刺克厉夫 复仇者 个人奋斗者
希刺克厉夫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他天性自由,不愿被人驯服。他是不屈的硬汉,他有着坚韧的灵魂。他的黑头发黑眼睛正是这种野性的展现。然而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却让这个硬汉困惑了,绝望了。有人说他是个复仇者,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希刺克厉夫不过是个普通的个人奋斗者,如当代社会大量的草根青年一样。
关键词: 孤独 人物形象 理想主义
苏童擅长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总是能精确地捕捉到人的一颦一笑。他的小说为我们呈现出了各色的人物形象,性格各异,但在他们身上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气息。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探索和思考倾注其中,于是各式孤独者跃然纸上:被遗弃的孤独者、逃离生活的幽居人、冷眼旁观的孤独者、反常规的逆子、坚持信念的守望者。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将现实中...
关键词: 穆时英 川端康成 都市文化 意象 新感觉派
有中国"新感觉派圣手"之称的穆时英与日本新感觉派重要代表人物川端康成,在小说的写法上风格迥异,本质上却都有着主观感觉方面的一致性。显著的差异表象背后,有一定程度上相似的思想情绪,表现出对现代资本主义弊端的批判和病态都市文明的揭露。一方面是直观抨击现代都市异化灵魂的"审丑",另一方面则是现代派技巧结合古典与自然的"审美",两...
关键词: 聂鲁达 智利 诗歌
巴勃鲁·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1973)是智利当代著名诗人,他的命运几度沉浮,对他诗歌的研究也几经波折。本文介绍了聂鲁达诗歌创作的历程,追溯其诗作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阐释其诗歌的独特情感与魅力。对于帮助中国读者理解这位远方的诗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太原市柳巷南路云路街小区2号楼,邮编: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