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介绍

名作欣赏杂志是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管,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名作欣赏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旬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 国际刊号:1006-0189

  • 国内刊号:14-1034/I

  • 发行周期:旬刊

  • 全年订价:¥460.00

  • 探究宝钗的内心世界——以《红楼梦》前八十回宝钗所作诗词为例

    关键词: 宝钗  诗词  内心世界  矛盾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无疑是十分高超的。薛宝钗作为《红楼梦》的重要角色,也是作者刻画得较为成功的人物之一。本文以宝钗在前八十回中所作的诗词为例,分析宝钗的矛盾心理,深入探究宝钗的内心世界,深刻了解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的复杂性,进而理解曹雪芹赋予这个人物的深刻内涵。

  • 浅谈《三国演义》中诗词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人物形象  伦理评价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其中魏蜀吴三国争雄的故事为人们所熟知,但夹杂在其中的诗词却长期被忽视,而本文旨在对《三国演义》中的诗词在小说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文章认为《三国演义》中的诗词在小说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即对小说篇章结构的引领与总结、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及对小说人物进行儒家伦理主义的评价。

  • 论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创作中对湘西的回归与疏离——以《雪晴》集为例

    关键词: 湘西  回归  生命意识  历史关怀  

    《雪晴》集通过十八岁的"我"与20世纪40年代的"我"两种叙述视角或隐或显、或明或暗的碰撞,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观照距离,使文本不仅带有某种向以往的湘西题材回归的意味,还渗透了贯穿于沈从文整个20世纪40年代的宏大关怀。

  • 胡适早期的叛逆

    关键词: 胡适  叛逆  少年  表现  原因  

    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几个重要的阶段,处在青春时期的少年们常会因为欠缺冷静的思考能力,使自己的行事多了一丝冲动。这不但成了少年们人生道路上的一大关卡,更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发展。本文就中国著名学者胡适的早期人生经历来探讨其本身的叛逆意识及其产生的动因和演变,并进一步分析其少年时期的叛逆表现和化解的构成原因。

  • “自伤的种子”——也谈丁玲的“历史问题”

    关键词: 丁玲  

    丁玲一生创作的变化受"历史问题"的影响颇为严重,以"幽禁南京"一事为界,前期"主动"的言说与后期"被动"的创作就是这一问题的真实写照。这样的结果不仅源于丁玲错综复杂的经历,同时也根植于丁玲的双重人格。丁玲不幸充当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自己也在"迫害"与"反迫害""审查"与"平反"中迷失了自己。由此观之,"政治"与"文学"的...

  • 东坡“贬黄”时期“自适”心态之折射——以元丰五年作品为例

    关键词: 苏轼  元丰五年  

    神宗五年(1082)乃苏轼创作丰收期中的黄金期,其享誉古今之代表作亦诞生于此年。在该年的作品中,反映出的超然物外之襟怀、哲理顿悟之体验,是东坡"贬黄"时期一种"自适"心态的显现。

  • 《故都的秋》:幽赏的雅趣(三)

    关键词: 赏玩  静对  幽  雅趣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二)》中对郁达夫《故都的秋》的解读存在着求义不求意、解义而不解味、解读而不解赏的肤浅化阅读的失误。在《故都的秋》篇中,作者立意"赏玩",以"趣味"为旨归。其趣味是复合之味,主要来自于三个主意象:以"故都"主意象为代表所发展出的文化审美韵味;以"秋"主意象为代表所发展出的个性审美情趣;以...

  • 普拉东诺夫研究状况综述

    关键词: 研究  综述  

    本文对国外近十余年来普拉东诺夫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国内研究做了简要梳理,指出国外的研究是多方面的,成果非常显著;而国内的研究则明显不足,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

  • 试论普拉东诺夫创作中的民间文学元素

    关键词: 普拉东诺夫  民间文学  母题  

    民间文学被认为是民族文化的摇篮,为作家创作提供养料。俄罗斯作家有意无意地对民间文学元素进行借用,本文通过对所掌握的学术成果的考察以及对普氏具体作品的阅读发现,普拉东诺夫是一个典型的俄国传统作家,在其作品与民间文学之间架起了一道道桥梁。本文将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去关注普氏创作与民间文学的亲缘关系,深入挖掘普氏创作中的民间文...

  • 试析戈尔丁小说《蝇王》的叙述视角

    关键词: 叙述角度  自由间接引语  象征  反讽  颠覆  

    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蝇王》在艺术上内容奇特,寓意隽永,技巧新颖,主题深刻。本文将对《蝇王》在叙述视角和叙述语言进行分析,并探讨《蝇王》的深刻主题。

  • 《蝇王》主题浅析

    关键词: 人性  文明  救赎  

    人性的善恶,自古处于争论之中。然而我们在戈尔丁的《蝇王》中清晰地看到了人性的本恶,作者对此甚为担忧。人性恶一旦脱离文明的管制和道德的束缚,我们就难以估计其所能造成的可怕后果和损失。《蝇王》以孩子为对象,通过孩子们的种种作为,透彻地展示了人性之恶,和文明在与人性斗争中的无力,引发了人们的反思。

  • 浅谈互文性对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 互文性  比较文学  跨学科  跨国界  意义  

    本文以比较文学研究为观察对象,以互文性为切入视角,在对比较文学和互文理论进行基本介绍的前提下,从互文性对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和方法论两方面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互文性这一理论的应用可能做另一层面的探索。

  • 艺术赏析的跨文化视角研究——以中外魔术欣赏的跨文化对比为例

    关键词: 艺术赏析  魔术欣赏  文化差异  

    本文选择了时下最为流行的魔术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对魔术表演反应的异同,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发散性地对跨文化艺术赏析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予以讨论并给出建议。

  • 伪犬儒与真犬儒以及“告别革命”——读刘建梅《革命与情爱》发微

    关键词: 王小波  自由主义  犬儒主义  

    王小波的才华体现在对自由主义的精神实质的把握,以及由此延伸开来的思想一致性。所以,当我们把刘建梅的评述放到这个脉络中来看,除却犬儒主义之不实评价,在一个更为长久的时段里考察,或许会廓清一些复杂的声音。而且,革命,不论作为一种历史事实,还是思想价值,"告别"这一姿态里所具有,只是"一代人"的祈愿,而不能成为良性思想的资源。

  • 文化选择与自身身份的坚守——林纾晚年的坚守与矛盾

    关键词: 林译小说  文化选择  自身身份  

    对林纾早期的维新和人生的最后的坚守,笔者试图从他的文化选择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一方面,前期他的译介国外的小说有一种潜在的求新求变的让人生态度,反映到他的作品中另外一种意义的展现;后期的坚守,可能是对社会的失望之余另外一种长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士大夫身份的一种坚守,在这样一种恋旧的情结中,固执的坚守中国文学样式也就是一种最后...

  • 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的晚清科幻小说汉译研究

    关键词: 翻译规范  晚清  科幻小说  

    本文借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以晚清科幻小说的译介为考察对象,从宏观到微观探究晚清翻译家在科幻小说翻译中所遵循的翻译规范,并试图找出影响译者选择的深层次原因,为其提供解释。

  •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晚清儿童文学汉译研究

    关键词: 系统  儿童文学汉译  关系  

    本文从多元系统论视角出发,分别分析了晚清(1898—1911)儿童文学汉译与晚清社会背景、晚清主流文学以及晚清儿童文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指出晚清儿童文学汉译在当时文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后殖民视角下《八月之光》中乔·克里斯默斯的身份研究

    关键词: 后殖民  身份  

    乔·克里斯默斯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形象最为鲜明的混血儿之一。他种族身份不明,在思想及行为上体现多重矛盾。本文拟以后殖民身份构建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他人眼中乔的形象,展示各种社会权利在建构乔的身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文认为乔的身份不确定性是整个社会所造成的,是一种社会构建,而非生来如此。无论是混血儿的身份,还是由于...

  • 左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中爱的纠葛之吻

    关键词: 梨树  意象  性意识觉醒  

    赫斯顿通过对《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克劳福德躺在梨树下,观看蜜蜂在盛开的梨花间采蜜的生动而富于象征意义的描述,唤醒珍妮的性意识,情窦初开的珍妮热切地期待着爱情和婚姻的到来。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位美国文学史上光彩夺目的女性角色珍妮·克劳福德·基利克斯·斯塔克斯·伍兹,反映了美国黑人妇女反抗性别歧视、追求自我的主题。

  • 后殖民主义解读《所罗门之歌》中的家庭关系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家庭关系  

    《所罗门之歌》成功对传统的女性题材进行突破,更加注重于对男性的塑造以及对黑人命运的关注,是黑人文学主题的巅峰之作。本文即对这一伟大作品中的家庭关系进行后殖民主义角度的解读,首先对小说进行后殖民主义理论角度的整体解读,从整体的方向讨论作家的情感倾向,之后对小说中的婚恋关系和家庭关系结合具体的小说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希望能够...

  • 难以言说的王的女人——浅论阿来《格萨尔王》中妃的形象内涵

    关键词: 阿来  女性  他者  男性话语  

    《格萨尔王》是阿来用现代视角、以小说家个性化的叙事方式重述藏族史诗《格萨尔》的小说作品,作者用小说的形式把这部流传于民间的史诗提到了一种理性的高度。小说除了为我们塑造了高大伟岸、神勇无比的英雄之外,让我们的眼神和视线为之停留、思想和心灵为之触动的,还有那些让我们满腹感慨却欲言又止而不知从何说起的女性形象——王的女人。

  • 透过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第三性”人物看日本社会的传统及现状

    关键词: 日本社会  第三性  吉本芭娜娜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类思想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对于"中性人"以及"变性人"的关注度不仅在世人眼中空前高涨,而且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焦点问题。日本最有名气的当代小说家吉本芭娜娜的代表作《厨房》中就提到了"中性"与"变性"的问题,这突出了日本人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开始对此问题有了进一步改变。吉本芭娜娜的作品...

  • 谁是真正的女勇士?——再读汤婷婷的《女勇士》

    关键词: 汤婷婷  形象  消解  

    自从1976年汤婷婷的小说《女勇士》出版以来,就不断有评论家对书中"花木兰"以及"母亲"的女勇士形象多加赞誉。但是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就会发现汤婷婷在建立"女勇士"形象的同时,又将这一形象消解了。在这个从"立"到"破"的过程中,汤婷婷指出华人的女勇士时代还未到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黑人民众对美国梦的追寻——以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柏油孩子》为例

    关键词: 美国梦  黑人民众  

    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和《柏油孩子》中充分展现了美国黑人民众对美国梦的追寻过程。他们在追逐梦想的同时,伴随着不同形式的自我反省,正是自我反省意识的推动,使他们不断缩短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不断向主流的方向迈进。矛盾的聚变与裂变既为他们积蓄梦想追寻的能量,又为黑人民众的觉醒提供了反思的素材。反省与梦想的融合成为本文研究的归...

  • 黑人人性的回归——《白鲸》中的黑人形象解析

    关键词: 黑人形象  人性  

    赫尔曼·梅尔维尔是美国19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虽为白人,他深切关心黑人及美国奴隶制度问题,不仅抨击"白人优越论",而且通过重塑黑人形象为黑人正名。代表作《白鲸》凸显了其渐显成熟的人物塑造手法。故事中的隗魁、达格、皮普等黑人形象摆脱了传统形象的桎梏,呈现出多元特点。在梅氏眼里,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具备和白人一样的正常人性...

  • “有技巧的揭露”——评莫言小说的审丑艺术

    关键词: 莫言小说  审丑艺术表现  意义价值  局限性  

    从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莫言一直在自己别具一格的艺术世界里不断实践与创新,逐渐形成了一种似天马行空、自由自在、大胆无拘、美丑交杂的"莫言式"的审美风格。其中极具个性化的是"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有技巧地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的审丑艺术。本文着重评述了莫言小说审丑艺术的几种表现及意义价值,并...

  • 人性与封建礼教的冲突与较量——《竹山房》的深层解读

    关键词: 吴组缃小说  人性  封建礼教  

    《菉竹山房》无疑是吴组缃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历来人们对它的解读很多,但有些解读仅仅停留在文本的表层结构上,本文拟从深层结构来解读,发掘出小说的深层意蕴及其哲理意味,即在人性和封建礼教的冲突和较量中,人性终究会战胜封建礼教,一切自然本性的东西是扼制不住的。

  • 许开祯《大兵团》中叛徒叛变原因探析

    关键词: 叛徒  原因  探析  

    许开祯的长篇小说《大兵团》以20世纪50年代初新疆解放后全体进疆官兵即将整体转业、屯垦戍边为背景,以为确保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兵团司令部组织一支秘密部队"特一团"提前进入沙漠腹地,勘测地形,寻找矿源,为开发新疆获取第一手资料为缘起,讲述了团长罗正雄所带领的"特二团"与以"雪鹰""铁猫"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和疆内暗藏的多股敌对势...

  • 自然中走出的精灵——读安房直子童话

    关键词: 自然  消亡  人文关怀  

    安房直子的童话唯美而温情,在她的童话世界里自然是底色。她常常把她的童话世界放置在自然的背景下,从自然中提取绚丽的色彩,捕捉四季变化呈现的美丽画卷,刻画富有灵性的小动物。在她的童话中,自然万物有着与人同等的地位,她以种种能够唤起人类美和善的审美体验的意象,表达她深沉的人文关怀。

  • 解读《厨房》中梦境的作用

    关键词: 梦境  现实  作用  

    梦境作为现实的一种反馈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日本当代女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厨房》世界里,梦是一种温暖、柔和的存在。它横亘在过往与未来的现实生活中承前启后,它修复过往现实的伤疤,又对未来的现实生活有着积极的指向性。

  • 流动的故事 灵动的生命——从叙事治疗视角分析《鸡蛋的胜利》

    关键词: 问题叙事  叙事隐喻  自我人格  叙事治疗  

    因外在的社会文化主流话语和问题的内化,故事人物都处于"失语"状态,通过叙事隐喻,内化的问题被外化,人与问题的分离让个体突破"失语",发出自己的声音,进而使重构多种自我人格、疗愈内心病状成为可能。同样,作者的创作过程也是叙事治疗的过程。除故事的形式和内容对聆听的读者有心理疗愈的现实意义外,作者自身的生活经验也为读者提供了重构自...

  • 理性铸就的“效果”——读《玛丽·罗热疑案》

    关键词: 效果  理性  

    《玛丽·罗热疑案》是坡"杜宾"系列小说之一。小说能够运用纯逻辑推理的方法揭开谜案,给读者以情感的震撼和理智的启迪,不仅得益于坡对逻辑推理的重视和驾轻就熟的运用,更有赖于作者对"效果"的精雕细琢和执意追求。

  •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美国现实主义的表现

    关键词: 现实主义  表现分析  

    在马克·吐温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现实主义因素,作为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马克·吐温在其作品中充分展现出他对现实的批判,对当时美国社会的不满。本文通过对《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现实主义表现进行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马克·吐温的作品特点。

  • 浅谈《永别了,武器》中“冰山原则”的运用

    海明威笔下的战争主题、硬汉形象和"冰山"理论对欧美乃至整个世界文坛都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冰山"原则主要指一种突破传统、清澈凝练的写作风格。本文从客观描写、简洁对话、象征手法三方面来分析"冰山原则"在其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运用。

  • 帕斯捷尔纳克:超越而不朽的人性——读《日瓦戈医生》

    关键词: 帕斯捷尔纳克  人性  人道主义  

    本文从"人性"的角度来解读《日瓦戈医生》,认为其主题是表现革命对人性的扭曲,并呼吁一种更富于人道精神的人性美感和生活。小说从"暴力对人性的泯灭"和"辞藻对思想的异化"两个方面表现了革命是如何扭曲了美好人性;同时通过日瓦戈的家庭生活及其对革命的反思,来呼唤尊严、自由、爱和人道,认为这些才是超越时代的终极价值。

  • 布宁小说《乡村》赏析

    关键词: 布宁  俄罗斯  

    布宁小说《乡村》展示了1905年革命失败前后俄国乡村的风貌,通过吉洪和库兹马两兄弟的所见所闻所感,借助于对平淡无奇的乡村日常生活的描写,反映了整个俄罗斯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命运。

  • 浅析龙应台《目送》对个体的私密体验

    关键词: 个体  私密体验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她的创作中总是基于对人的尊重,探索人性,关注个体,关注普通大众。不管是写社会公德还是教育体制,都充分体现了她的人文关怀。随着时间的流转、年龄的增加、阅历和学养的丰富,五十六岁的龙应台开始从公共领域转向关注私人空间。本文从其散文集《目送》分析作者对生命、人生和情感的细腻体会。

  • 沉思中的丰富和睿智——史铁生名篇《我与地坛》解析

    关键词: 苦难  沉思  理解  历史  他人  关系  

    本文主要从《我与地坛》文本出发,分析作家史铁生是如何在地坛这一独特的时空中,对地坛的历史及其中一草一木的生生不息变化的体察,对地坛几十年风雨变迁中的人物命运的关注,地坛上有双腿残疾的"我";曾经守护而又理解残疾儿子的不幸的母亲;一对坚持到那里散步的夫妇;坚持练习长跑和漂亮而不幸的姑娘等人物的悲欢离合的人生情状和故事。虽然这...

  • 亨利·詹姆斯《意大利时光》中的阶级矛盾和反旅游业情绪

    关键词: 阶级矛盾  反旅游业  

    亨利·詹姆斯的游记《意大利时光》在字里行间常常透露出一种反旅游业情绪,深刻地刻画了来自不同社会阶级的游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作为一名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品位的作家,詹姆斯习惯独自观光;因此,他对在意大利所见到的旅游大军往往保持距离甚至心生不耐。本文主要分析《意大利时光》中的阶级矛盾和反旅游业情绪,深入探讨两者所代表的意识形态。

  • 论杜甫饮酒诗中的愁苦与伟大

    关键词: 杜甫  诗  酒  愁苦  

    诗人杜甫所生活的盛唐是个士人爱酒、嗜酒的时代,从诗人所作的宴饮诗中就可以看出杜甫本人也不时地参加唱和饮酒。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以酒入诗不似诗仙李白那般飘逸豪放,更多的是心系现实,直面人生。他的宴饮诗、唱和诗、写景诗、叙事诗等都借酒这一媒介来表现心中所想。本文分析这些诗文中酒的具体写照。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太原市柳巷南路云路街小区2号楼,邮编: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