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杂志是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管,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名作欣赏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旬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杂志介绍
名作欣赏杂志是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管,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名作欣赏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旬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发行周期:旬刊
全年订价:¥460.00
百种重点期刊 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社科双奖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
关键词: 莫言小说 消费语境 生存异化 欲海澄明
莫言以前瞻性的敏锐对"欲望的禁锢到释放"的现代性进程中所出现的"二律背反"生存困境予以思索,深入地反思消费文化中产生的负面生存异化。莫言在作品里不仅形象地反思了物欲法则给人的精神信念带来的价值异化症候,而且对当下消费语境中人们何以"诗意栖居"的生存探寻融入了制衡滥觞之欲的文化伦理导向。
关键词: 莫言 跨性别视点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乡土作家"莫言以跨性别的视点建构出了一个个颠覆传统性别意识的女性形象。这些来自乡土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大胆地挑战女性生存的极限,用生命践行自由自觉的现代女性意识;她们野性、叛逆,极具韧性的生命精神表现出了作家素朴的女性意识以及"回归民间"的审美诉求。
关键词: 余华 福贵 苦难 永恒
苦难与永恒既是人类存在的真实状态和价值所在,也是长篇小说《活着》以文化的视角所用力展示的主题。余华以此二者为主线对于生命、死亡、乐观、现实和人生等进行了认真思索和探讨,体现出其对人之生命存在的哲学拷问和终极关怀。当下,更需要在观照二者双重变奏的基础上以浓厚的人文精神和博大的文化胸襟对其主题进行深度探析。
关键词: 余华 精神加法 苦难精神
余华以聆听者的身份出现在《许三观卖血记》中,挖掘人物的悲剧根源并真切地叙述主人公的苦难遭遇,表面上看,作家从多重西方资源的学习中成功地寻求到了全新的超越方式,体味到了向死而生的苦难精神;而实际上是陷入了一种逆来顺受,以不超越为大超越的危机之中。
关键词: 迟子建 诗化意象 诗化书写
本文着重从意象的角度、诗化意象的审美表达,以及诗化意象下作家所建构的审美世界,分析迟子建短篇小说中意象诗化的溯源,并根据其意象诗化的审美特征,探析所塑造意象下的诗化书写。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两性 现代文明
迟子建的作品一贯富有浓厚的自然情怀,始终彰显着她一直坚守的生态信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情书写了一代民族的苍凉史诗。本文通过对小说三位女性形象的分析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生态的敬畏和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关键词: 方方 武汉 都市民间 民间文化
半个世纪的武汉生活,使方方和武汉已经血脉相连。方方的每部作品都带有浓厚的武汉印记与"汉味精神",向我们展示了武汉这座城市生动的生活图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作品中对武汉沧桑往事与变迁的叙述,对武汉民俗风情的观察,对武汉民间文化的关注,以及彰显诗意的"都市民间"书写,表现出武汉文化对作家的影响及作家对武汉这片热土的深沉挚爱,充满...
关键词: 诗意 诗境 诗思
诗化小说自鲁迅始不断被现当代作家们进行文学实践,这种文体是在小说中渗透诗的性质,使得小说具有了诗的韵味与品格,王小波的代表作《黄金时代》就有此种特征。小说中蕴合的澄明意象、所营构的境界、无处不在的机趣与智性以及具有时代性的对存在状态的思索都是其诗性的体现。
关键词: 韩少功 知青 意蕴
《日夜书》超越了以往知青题材的写作:在深化"知青"意义的同时,也将"知青"引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跳出了以往知青写作的藩篱。这主要体现在:一、知青时期与后知青时期的断裂;二、颠覆了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政治运动的总体化想象;三、思考知青一代的生命经验。
关键词: 亲情 乡土民俗 口语叙述
晋军作家王祥夫新作《归来》讲述了雁同乡下一个平凡却又让人震撼的丧葬故事。其含蓄内敛的手笔、朴素自然的口语化叙述,为我们展示了乡土世界底层民众的苦难以及在重压之下弥足珍贵的人性光辉,那就是自我承受和担当。小说最为令人感动和温暖的,是在中国几千年来孝亲伦理之上那温暖亲情的"归来"。在众多乡土类题材和底层叙述里,这个短篇在思想...
关键词: 身体 身体写作 理论研究 时代语境 异质化
世纪之交,"身体写作"以一种极具冲击意味的姿态进入当代文坛视野。纵观"身体写作"的发展脉络,它经历了一个从私人化写作到欲望化写作,再到异质化写作的过程。本文通过对"美女作家"等小说文本,以及盛行于当下的"美男现象"等影视文本的剖析,分别从理论研究和时代语境两方面着手,来探讨"身体写作"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异质化走向。
关键词: 曹丕 文学主张 审美气度 补偿心理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专篇论文的滥觞。它虽不足千字,却提出了诸多有关文学问题的全新观点。本文通过对《典论·论文》基本观点的梳理,来探讨以曹丕为代表的魏晋人物特有的审美气度,并进一步挖掘其创作的内在缘由。
关键词: 李师师 侠骨 柔情
在中国,"青楼"一直被视为"下九流之地",而青楼女子更是堕落、淫贱的代名词。她们寄居在社会的最底层,丧失了个体的人身自由,因而,更加倾向于从精神上寻求人格独立。本文通过对《水浒传》中李师师形象的分析,来剖析她性格中的侠骨柔情。
关键词: 汤显祖 意趣神色 汤沈之争
汤显祖是明代万历年问的一个戏曲大家,他不但在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在戏曲理论方面也很有成就。"意趣神色"是汤显祖戏曲理论的核心。从《牡丹亭》出发,全面理解"意趣神色"理论,才能更好地认识汤氏的戏曲作品。
关键词: 结构安排 结局处理
《桃花扇》这部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中国著名古典悲剧,选择以侯、李爱清为主线,两人分别后双线并进最终短暂团圆的结构安排,结局处理上并非以往的"大团圆"而是双双"入道",给后来者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间。
关键词: 曲中巨擘
曲中巨擘洪昇才情极高,一生中创作出无数令人可歌可泣的作品,《四婵娟》与《长生殿》更是其得力之作,倾注笔下的女性也在这些作品中大放异彩。
关键词: 人物形象
《西厢记》与《牡丹亭》被称为我国戏剧艺术长廊的"双璧"。它们打破了前人关于爱情婚姻的传统思想,本文将浅析这两部作品中崔莺莺、张生和杜丽娘、柳梦梅等一系列艺术形象。
关键词: 青春版 昆曲
本文以原著汤显祖的《牡丹亭》与"青春版"《牡丹亭》2007年百场纪念版的舞台演出的影像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来评析剧本比较与剧本改编。论文主要从剧本情节内容、剧本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三个方面来比较原著与"青春版"《牡丹亭》二者差异。
关键词: 价值观 情感
作为"后婚恋时代"情感综艺节目的代表,天津卫视《爱情保卫战》自开播以来就以"保卫爱情""爱要有你才完美"的主题、贴近大众生活的情感调解、犀利的点评而受到不同年龄段的关注。在泛娱乐化的今天,《爱情保卫战》作为一档婚恋节目,却坚持着低调的姿态、高调的内涵、正义的主流价值观,为大众树立起一面旗帜。本文将通过对节目内容、形式和矛...
关键词: 美食类节目 真人秀 创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越来越多的美食节目出现在电视上。《十二道锋味》是一档结合真人秀的新型美食类节目,完全不同于之前的美食节目类型。《十二道锋味》以其独特姿态开辟了美食节目的新路径。
关键词: 生活方式类 审美价值
近几年来,我国娱乐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发展如火如荼,对我们思考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创意理念、媒介效果、文化责任和未来走向都有典型的意义,其发展已经拥有非常成熟的模式。然而我国的生活方式类真人秀节目仍然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尴尬地步,这类真人秀节目包括求职类、情感类、时尚类等。新起的教育类生活方式节目《爸爸去哪儿》体现出的情感力量和人...
关键词: 红色 镜头语言 现实主义
"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最新电影作品《归来》是对现实主义电影的回归,这种回归体现在其电影文本的视听语言与审美意象之中,借此来表达其心理意义。
关键词: 宽众型 受众定位 内容定位
2014年2月9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大型励志公益节目《出彩中国人》,在媒体和观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真人秀节目早已备受诟病的今天,《出彩中国人》凭借着其宽众型的受众定位、深刻的内容定位让观众享受了文化大餐,与此同时加快"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 融合与创新 求证节目
《是真的吗》从现下社会所面临的信息真实危机、信任危机出发,通过实验和调查破解网络流言,用最幽默的语言讲述最严肃的事件。《是真的吗》融合了脱口秀节目和科教节目的特点,用娱乐、幽默的表现形式传达严谨、科学的内容,以其节目形式和内容的融合与创新,倾向民生的选材和服务理念,完成了它在社会意义上的升华。
关键词: 国色天香 戏曲类电视节目 探索
中华戏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戏曲的传承遇到了空前的危机,如何利用大众传媒中受众最为广泛的电视来传承戏曲文化是一直以来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天津电视台的《国色天香》这档节目对如何利用电视普及、传承戏曲文化做出了新的探索,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关键词: 环境审美 现代意义
明末著名琴学家徐上瀛所作《溪山琴况》中的环境描写充满诗意,呈现了山水相映的刚柔之美,清静淡雅的幽玄之境,以及心与物合的主客妙契这三个审美特征,其中含有丰富的哲学意蕴,并对现代人的环境理念和生活态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谷崎润一郎 中国情结
对比谷崎之前表现"中国情趣"的作品,《细雪》只是零星地提及到中国,并且不再把中国作为他心中充满异域情调的天堂来描述。不过中国仍然是他寄托情感的国度,只是这种情结被更多地转移到了生活情调上。这种转变主要来自当时的中日战争和近代中国复杂的现状,谷崎印象中深切喜爱的那个诗词歌舞的"古典中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理想国"...
关键词: 非线性叙事 零度写作 戏拟手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的小说《橡皮》在艺术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非线性叙事、零度写作和戏拟手法。这些创新,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写作模式,进而也对传统的阅读模式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文学伦理学 人性
莎士比亚不朽杰作《马克自》中的男主角"马克白",从一个气势非凡的英雄沉沦为一个凶残血腥的暴君,其沦落的过程经历了"灵魂的挣扎""人性的迷失"以及"意识的觉醒"的三个阶段,代表了马克白从伦理身份缺失到伦理意识觉醒的全过程。基于此,本文将在展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伦理思想的基础上,以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为大框架,并从该视角出发,结...
关键词: 影视改编 得失
作家东西的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描述了王老柄、王家宽、蔡玉珍三位残疾人形象。三人组成的家庭由最初的矛盾到协作,建立起"完整"的家庭。后由蒋钦民、杨亚洲分别翻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展现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本文对比三者,探讨小说改编成影视的得与失。
关键词: 诗学象似性 孤独 马拉默德 金斯伯格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议题,来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和符号学的创始人皮尔斯对符号的分类,以此来表示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映照性相似的现象。随后,很多学者对语言结构的象似性都有专门的论述。美国学者Freeman将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运用于文学语篇的研究。我国学者对诗学象似性也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索。爱尔兰小说家弗兰克·奥康纳和犹太小...
关键词: 库切 空间叙事学 小说技巧 读者阅读心理空间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作家库切的作品以其深刻隽永的哲理性而裴声世界文坛,出版于2005年的小说《慢人》更是其"寓言体"小说优秀技巧与深邃的思想相结合的典范。对于喜欢他的读者来说,总是会在小说的形式和内容上遭遇挑战。这部小说不仅模糊了小说和其他类文学写作的界限,还故意设置了阅读的障碍。本文从空间叙事策略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同...
关键词: 犹太复国主义思想 极端倾向
一直以来,犹太复国主义思想都是和以色列建国、民族复兴等伟大创举联系在一起的。但希伯来语作家奥兹却一反传统书写,在小说《黑匣子》中,借一对夫妻失败婚姻的黑匣子,道出了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中暗藏的狭隘民族观、狂热宗教情结及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等问题;并通过对这个普通犹太家庭危机成因的破译,指明上述非理性思想已深深威胁到当代以色列社会和...
关键词: 唐代试律诗 用典 提升 修辞效果
唐代试律诗正文中的恰当用典具有提升性修辞效果。这一修辞效果可细分为提升论证的说服力、提升叙述对象的鲜明性、提升叙述对象的典型性以及提升诗歌描述对象或诗歌语言的典雅性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 张大千 诗歌 道家
张大千一生深受道家思想文化的熏染,在其诗歌创作中,道家的典故、人物、故事、景观屡屡被融入诗境,使其诗歌显示出浓厚的道家色彩。
关键词: 艾芜 丧祭 词语 民俗 四川
川籍作家艾芜作品中运用了很多方言词语,描写了诸多民间习俗,与巴蜀地域文化有密切联系。结合在艾芜故乡今成都市新都区等地的田野调查资料及部分四川方志、民间方术用书等文献材料,探究艾芜笔下的丧祭类词语及相关民俗,不仅有助于认识这些词语的民俗内涵,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艾芜的故土情结及其作品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 时间恐惧 青春焦虑 父与子
作为中国现代华文史上第一部同性恋题材小说,也是白先勇创作生涯中唯一的一个长篇,《孽子》通过描写台北新公园一群被主流社会放逐的青春鸟,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置放在同性恋的大背景下,传达了边缘文化在传统价值观里的尴尬。和以往学界侧重从伦理层面解读《孽子》的父子关系不同,本文试图以时间创伤为切入点,通过对小说中父子关系剖析,寻找作者...
关键词: 骆以军 外省人 身份认同
骆以军作为台湾中生代代表作家,其作品风格神秘诡谲,而题材大多涉及种群迁徙流亡的心灵史与身份书写,如《月球姓氏》《遣悲怀》《西夏旅馆》等。本文选取其代表作《西夏旅馆》,从小说中的外省人形象、族群关系以及身份认同三方面来探究其作品中体现的有关父辈流亡迁徙后的家国想象与重构。
关键词: 文化接受 观念转型 文化圈
《狼图腾》不仅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还是一部以民族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作者姜戎完美地应用了一名北京青年的形象,通过这个形象对内蒙古草原上的狼以及蒙古族的文化习俗做了完美的阐述。《狼图腾》在问世之后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使其在不同民族中得以传播,因而不同版本的《狼图腾》便应运而生。本文主要探讨它在不同文化圈中的文化接受程度以及观...
关键词: 灵与肉 精神资源 精神困境 困境的坍塌
纵观张贤亮右派劳改题材小说创作,我们发现"灵与肉"作为一条内在的精神线索贯穿于他的大部分创作,是切入文本、理解张贤亮小说创作的一个有效视角。在共同拯救目标之下,"灵"与"肉"作为两种救赎性的精神资源又有着截然相反的面向,两者所形成的悖论张力构成了张贤亮小说创作的内在精神困境。同样,随着拯救目标的消失,这种内在的精神困境及其...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太原市柳巷南路云路街小区2号楼,邮编:0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