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介绍

名作欣赏杂志是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管,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名作欣赏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旬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 国际刊号:1006-0189

  • 国内刊号:14-1034/I

  • 发行周期:旬刊

  • 全年订价:¥460.00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人民性  

    于1942年5月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来整理发表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第一,《讲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二,《讲话》体现了人民性;第三,《讲话》体现了价值重估的精神;第四,《讲话》重视民间文艺。《讲话》的丰富内涵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挖掘。

  • 试论劳伦斯《虹》的创作主题与叙事策略

    关键词: 自然人性  救赎  工业文明  叙事  

    作为20世纪英国文坛上颇负盛名且极具争议性的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始终坚持以文学创作揭露社会弊端,积极倡导以身心和谐的两性关系恢复人的天性,激发生命个体的自然活力,实现对遭受工业文明戕害的人类的全面救赎。问世于1915年的《虹》被誉为劳伦斯最成功的社会批判小说,在创作主题和叙事策略方面都充分彰显着作家独特的思考与追求,在其创作...

  • 作为伦理载体的情志疾病——以长篇小说《火山情人》为例

    关键词: 情志疾病  伦理困顿  伦理态度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的长篇小说《火山情人》以18世纪那不勒斯王国和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反法联盟之间的政治局势为背景,巧妙地将历史语境、人物情志与伦理考量有机结合,以情志疾病承载道德观察与伦理思考,展演作家对特定历史时期女性生存状态的伦理反思,体现了作家特有的疾病意识与伦理旨归。

  • 中国古代说唱文学之源流考辨

    关键词: 说唱文学  源流  外来说  本土说  

    中国古代说唱文学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学样式,有其自身的逻辑系统,远不如传统雅文学清晰有序。因此,对于这种文艺形式的渊源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进而形成“外来说”和“本土说”两种不同的观点。论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探其源流,考其衍变,以期理清说唱文学之渊源流变。

  • 异域话语系统下的娱思——评宇文所安《他山的石头记》

    关键词: 宇文所安  文学史审查  文本自在世界  娱思  

    《他山的石头记》是宇文所安先生的一部自选集,共收入了17篇文章,囊括了从先秦至当代、从传统到现代、从局域到全球等各种层面和角度下,作者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文化的深层次思索,异域的独特视角和超越时间与地域限制的大视野,以及关于学科本身和其发展预期的深切关注等,都足以唤起国内同行对作者所涉及的这一系列问题的深层反思。

  • 人何为人——刘慈欣科幻小说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反思

    关键词: 刘慈欣  基因编辑  人之界定  黑暗丛林法则  技术反思  

    “基因编辑”技术已跨越科幻小说的藩篱来到现实世界,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而科幻作家刘慈欣早在二十年前就已将“基因编辑”进行了文本实验,在小说《天使时代》中,他尝试探究“人何为人”的定义,并创新性地提出基因优化学中的“黑暗丛林法则”,但并未陷入盲目的科技崇拜。其后创作的《人生》《赡养人类》,皆体现了刘慈欣对于“基因编辑”技术...

  • 京派散文与现代散文文体秩序的建立

    关键词: 京派  散文  周作人  文体秩序  

    “现代散文”并非一个现成的概念,其萌芽、成立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具体来说,周作人以其《美文》凸显了文学性散文的地位,经由京派作家沈从文的提倡,何其芳等京派散文家对散文“艺术性”的经营,始明晰了文学性散文的文类边界,进而使之拥有了独立的地位。但过于明晰的文类边界反过来又容易损害散文自身的文体特性,幸而作为第一代也是最重要的京派...

  • 论鲁迅对陈国凯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鲁迅  陈国凯  国民性批判  幽默  油滑  

    鲁迅对陈国凯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国民性批判”的主题,二是其“幽默”的写作风格。陈国凯“国民性批判”对社会上的“瞒和骗”“巧滑”等陋习的批判来自于鲁迅,受《阿Q正传》影响最深,而陈国凯作品里幽默中带着“油滑”则直接来自于鲁迅的《故事新编》。但鲁迅对陈国凯的影响并不是全方位的,陈国凯的创作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 论刘以鬯小说意象技巧的运用

    关键词: 刘以鬯  意象  现代派文学  主题  结构  

    本文详细分析了著名香港现代派作家刘以鬯先生的小说的意象技巧的创新运用,分别从意象与主题、结构两大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对这位富有探索精神的作家从全新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今后的小说创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从问题的跃出到问题簇的产生

    关键词: 文学批评  问题意识  问题簇  

    新时期以来,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在“破”“引”与“构”三者彼此呼应互动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之后,当下,却陷入了空前的困惑与焦虑之中。而事实上,问题意识仍是其最基础的逻辑起点和学术生长点,而文学批评应有的生成路径便是从问题的跃出到问题簇的产生。这一生成路径包括:问题的跃出奠基于当下新的文学对象;问题的集结来源于不同文学对象的差异...

  • 论本雅明早期的语言与翻译哲学——基于对《论原初语言和人的语言》与《译者的任务》的对读

    关键词: 本雅明  语言哲学  翻译  

    对于所谓的“理论时代”(杰姆逊语),本雅明可谓开山鼻祖,他的语言与翻译之思均上升到哲学的层面,成为一种对存在和对语言本体的认识。《论原初的语言和人的语言》与《译者的任务》分别是其早期语言哲学和翻译思想的代表作。本文通过二者对读,揭示本雅明早期语言观与翻译思想的不同层面,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形而上的哲学之维,有助于提高对...

  • 中国儒家思想对越南文学《金云翘传》的影响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伦理道德  

    阮攸的家族是越南世家,作为家族中的一员,儒家君臣、家国等思想影响着他的人生。《金云翘传》是他根据中国明末清初青心才人的小说《金云翘传》改编而成的,里面有着深厚的儒家思想。诗歌通过王翠翘一生曲折而离奇的经历,阐释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和人文关怀。

  • 试论儒学思想对《齐民要术》成书的影响

    关键词: 儒学  贾思勰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一部农学巨著,成书多受儒学思想影响,贾思勰出身于儒学世家,具有深厚的儒学造诣,其著述亦具有明显的“为帝王师”的意图。从儒学的角度理解《齐民要术》,能够更为深刻地挖掘《齐民要术》的思想内涵,对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也可以给予更为客观的判断。

  • 论《游宦纪闻》中南宋人的生活

    关键词: 饮食  娱乐  手工技艺  

    《游宦纪闻》一书是由南宋张世南所撰。全书共十卷一百〇八条,记述了南宋绍定元年(1228)一些议论时政、风土人情、人物轶事、文物考古及医药法术等。笔者重点考察分析《游宦纪闻》中宋人在饮食、娱乐、手工技艺等方面的一些记载,进而剖析南宋社会经济、时代风俗及生活习惯的发展。

  • 论沈从文杂文创作的思想意蕴和艺术个性

    关键词: 沈从文  杂文创作  思想意蕴  艺术个性  

    沈从文的杂文创作思想意蕴深刻。他不满于社会的不良现象和痼疾弊病,敢于发声议论。他关注各种文艺现象和“文运”发展,还围绕国共两党内战爆发和国家命运前途、民族未来的走向问题,忧心时局,评议政治。他善于从现象入手,有感而发,情理融合。他的杂文以讽喻、劝诫为主,婉而多讽,绵里藏针。同时,善于巧妙用典,生动形象,文字简洁。沈从文杂文创作...

  • 新世纪打工歌者的流浪行吟与精神书写

    关键词: 打工诗歌  底层文学  身份  异化  

    新世纪打工诗歌是伴随着农民工进城而出现的一种诗歌类型。打工诗歌呈现了“打工者”的心路历程和精神状态,构成了“底层文学”写作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打工诗歌中“身份的困惑”“身心的异化”“坚定的呼唤”三个部分的分析,探究打工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并结合当代社会发展探讨打工诗歌的未来走向。

  • 镜梦中的龃龉与失落——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分析残雪小说《公牛》

    关键词: 残雪  精神分析  自恋  抑郁  意象  

    残雪小说《公牛》完成了对于个体内在非理性世界的架构。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第一地理学理论及生死本能的角度看,《公牛》中“我”和“老关”分别是自恋者、抑郁症患者的形象。而以第一地理学理论与梦的相关理论作为参照,《公牛》中的梦境、镜子和玻璃窗等意象在文本世界中具有突破无意识图景、增强理性架构的作用。透过弗洛伊德的理论重新...

  • 《影视语言与修辞》课的电影选择研究——以《后会无期》和《顽主》为例

    关键词: 留学生教学  影视教学  影视语言  修辞  

    伴随着留学生对汉语学习需求的增长以及智慧教学平台的发展,教学者应兼顾教学需要和学生现有水平、实际需求,确定恰当标准,选择适用于修辞教学的影视作品,并依照学生反馈和学习效果检测进行调整,最终编定适用于本课程的影视作品配套资源。

  • 苏轼人格特质形成的文化原因

    关键词: 苏轼  人格  儒释道  境界  

    苏轼在儒家传统思想中,获得了“九死不悔”的政治生活的动力和勇气,在道家思想中获得了物我同一、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同时亦从佛家思想中参到随缘自适、心无所住的处世精神。从而完成了他高超的处世之道。苏轼词作中三家思想的择取与整合,现实了各域思想间的无碍圆融。

  • 浅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 苏轼  爱国主义情感  

    苏轼是我国古代的著名词人之一,其作词风格主要以“豪放”为主,这种“豪放”之气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充分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以及词义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词人的豪气,还可以从多个方面来体会词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我们需要对该词如何表现爱国主义情感的方式进行解析,进而深入研究该词对当代青年人的教育意义。

  • 浅论苏词中第一人称代词的运用和影响

    关键词: 苏词  第一人称代词  运用  影响  

    苏词中大量运用第一人称代词,其运用频率居于同时代词人之首,涉及苏轼的日常生活、个人意志的表达和个体经验的叙述等方面。笔者试将苏轼与其同时代词人的词作中第一人称代词的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并作比较,分析苏词中第一人称代词的运用情况与特点,并以此为依据研究第一人称代词的运用,进一步强化苏词主体意识和丰富词作内容的作用,为后世词作注入...

  • 浅论苏轼绘画的审美观和创作观

    关键词: 苏轼绘画  诗画一律  画以适意  有道有艺  

    苏轼作为宋代的文学大家,除了诗词文赋方面的巨大成就,在绘画特别是文人画的兴起与发展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苏轼在艺术上追求“不拘形似”“得之象外”“文以达心,画以适意”的创作原则,境界上则追求“天工清新”“萧散简远”、反对“雄放”而力求“平淡”的审美情趣,研究苏轼的绘画理论对宋代乃至以后各代的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大有裨益。本文从...

  • 保守与嬗变——浚文书局发展历程探析

    关键词: 浚文书局  山西官书局  山西书局  保守  嬗变  

    浚文书局是近代山西第一个官办图书出版机构,通过对其诞生、发展、演变过程的探索,可以分析出其保守和嬗变的双重属性。在传播文化方面,其弘扬传统文化、山西地方文献,同时引进西方文化、科普知识;在印刷方式方面,其保留传统的雕版印刷,又引进石印、铅印等现代印刷技术。总的来看,浚文书局是山西文化和出版从传统向近现代的一个过渡,但在这一过...

  • 文化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研究

    关键词: 文化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良好的物质生活对于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已经达成的目标,因此精神层面的需要超越了物质,成为人们在当前社会环境中追求的主要目标。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人类精神领域的重要财富之一,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向来就十分重视。地方文化馆作为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设立的文化宣传机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

  • 阴山岩画的文学叙事研究意义阐释

    关键词: 阴山岩画  游牧  神灵  阴阳  

    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的阴山山脉,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历史上曾经有匈奴、鲜卑、党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阴山岩画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文通过搜集整理阴山岩画案例,从岩画所体现的图案、符号、动物图形、人物画像及其整体蕴含的象征意蕴并结合文学叙事理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今后...

  • 浅谈剑川木雕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关键词: 民间传统工艺  剑川木雕  传承和保护  

    云南的木雕艺术起源于公元8世纪,白族木雕工艺更是别具匠心,而剑川木雕又独树一帜。随着现代工业文化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部分优秀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正在慢慢地流失,令人惋惜。本文以剑川木雕这一民间工艺的现状及发展为切入点,剖析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寻其发展策略,并对于剑川木雕的传承与保护给予薄见。

  • 浅论摄影中存在的现代性问题——读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

    关键词: 影像  闲逛者  现代性  

    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一书从1997年出版至今仍被誉为“摄影界的《圣经》”。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的洞穴》《幻象的英雄主义》《忧伤的物件》这三章的阐述,联系本雅明笔下的“闲逛者”在后现代新消费空间中所具有的文化意义来讨论摄影中存在的现代性问题,以期为现代性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 青春期的萌动——《花园茶会》中主人公萝拉人物形象分析

    关键词: 萝拉  青春期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创作往往指向女性的生存处境。其短篇小说代表作《花园茶会》的主人公萝拉就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儿。小说通过叙述劳拉在一天内的活动和心理流变,集中表现了她逐渐从孩提时期的无忧无虑开始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初探人生的变化过程。基于青春期这个全新视角,主人公萝拉的青春期特点将在三方面得以展现...

  • 共生与裂变——张爱玲笔下女性的矛盾困境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人物  矛盾困境  共生与裂变  

    张爱玲笔下的一系列女性是中国现代文坛中不可或缺的人物群像。张氏的女性书写并不是单纯的、静态的,而是动态地推演着一个个矛盾困境,致力于揭示女性内心的复杂多变。张爱玲在不同创作阶段中,为她笔下的女性施加了传统与现代、围困与突围、理智与情感等不同的矛盾性困境。矛盾双方在女性身上共生与裂变,颠覆了传统价值中对于温柔敦厚、单一性格...

  • 《倾城之恋》中的女性出嫁意识

    关键词: 倾城之恋  出嫁意识  白流苏  

    《倾城之恋》中的女性出嫁意识,表现在白流苏对于嫁给范柳原的迫切、四奶奶面对吃喝嫖赌的丈夫仍不离婚、白老太太和四奶奶对自己女儿婚嫁的热心等方面。显示出了女性认为婚姻不可或缺,和其对待婚姻的无可奈何。这一生存困境压迫着女性的生存空间,女性即使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依旧无法逃脱依附于婚姻的命运。

  • 试论《定情人》中的“尊女”思想

    关键词: 尊女思想  表现  影响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定情人》中出现的“尊女”思想,是对传统女性固有的形象及男权话语中心的颠覆。小说中的才子虽个个风流倜傥,但在更加才貌双全的“佳人”面前却相形见绌。“尊女”思想在《定情人》中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对后世的文化与艺术影响亦不容低估。

  • 从麻木到觉醒——陶丽群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关键词: 陶丽群  小说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人物形象  

    本文结合克里斯蒂娃在第三阶段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陶丽群小说中刻画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女性长期生活在传统观念与社会压迫下,并受到男权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女性以男性为依附中心,实现自我价值,传统社会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加深了女性的自我束缚。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意识都呈现出共同的特点——从“麻木”到“觉醒”,小说呼吁女性坚持自己的...

  •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月亮与六便士》

    关键词: 毛姆  女性形象  情爱关系  男权中心主义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作为艺术的殉道者而为人称道。本文选择以女性形象而非男主人公作为切入点,以便更好地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月亮与六便士》,旨在揭露小说中体现的男权主义思想。小说中的三位女性在形象塑造上明显受到了男性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而在两性情爱关系的描绘上则一直是男性主宰、女性被支配的...

  •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视域下的《天佑孩童》之主人公布莱德

    关键词: 本我  自我  超我  

    本文基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托尼·莫里森的新作《天佑孩童》中的主人公布莱德在不同人生阶段做出的不同选择,来阐明三重人格结构因素对她的社会行为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布莱德的内心冲突与协调的分析,揭示了只有自我对本我和超我进行合理、合适的调节,人类才能获得一个健全完整的性格。另外,布莱德的自我救赎之路...

  • 勇于挑战权威,重建黑人男性气质——以戏剧《篱笆》为例

    关键词: 黑人男性  男性气质  

    从男性研究角度看,部分文学创作中出现了男性气质偏离的情况,一些男性弱势群体受到强势群体的压迫,作为男性的支配权被弱化,因此重点解读部分文学作品中男性气质偏离的情况,从勇于挑战权威入手探索男性气质的重新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戏剧《篱笆》作为研究对象,对戏剧中黑人群体勇于挑战权威,重新建构黑人男性气质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园书》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话语权  主体性  

    布莱恩·卡斯特罗是澳大利亚华裔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独特而深刻。《园书》是卡斯特罗的第八部小说,主要讲述第三代华裔在澳大利亚生活的痛苦经历。本文主要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揭示了双慧和她的父亲作为“他者”身份的原因以及“他者”身份导致的话语权和主体性的丧失。

  • 从存在主义视域看犹太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苦难与救赎——以伯纳德·马拉默德笔下的《新生活》为例

    关键词: 存在主义  苦难与救赎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20世纪美国著名犹太作家之一,被誉为最具犹太性的作家,其第三部作品《新生活》延续了犹太文学作品一贯的主题——苦难与创伤,小说主人公莱文有着家庭环境的心理创伤,又遭受了职场和情场的孤独与迷惘,最终通过自我调适实现了救赎。本文试从存在主义视角对莱文的命运进行分析,观照其从困境中寻求超越的转变和启示。

  • 复仇:《菉竹山房》中二姑姑的自我救赎

    关键词: 复仇  女性悲剧  封建礼教  

    吴组缃的《菉竹山房》是反映封建礼教下女性悲剧的名篇,其中二姑姑这一形象也一直是被看作一个“在长期性压抑的状况下形成畸形心理的女性”来解读的。但本文意在跳出这一窠臼,分别从二姑姑的三重人格说开去,以此揭示隐含在小说背后的中国文学史上常见的“复仇”母题,继而对二姑姑的悲剧性格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整体性的把握。

  • 精英女性的救赎之路——以阿耐《都挺好》为例的女性叙事分析

    关键词: 女性  精英  叙事分析  自我想象  

    本文试图以阿耐的小说《都挺好》为例,分析女主人公精英形象中包裹的价值取向与心灵结构,观测当代女性群体的自我想象与群我关系判断,探究在充满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氛围内被掩盖的叙事回归,揭露女性精英形象塑造中暗含的规训痕迹与冲突力,以期在深度关切下为女性人物的塑造指出更多的可能性。

  • 《告别天堂》中的精神征服问题

    关键词: 笛安  精神征服  

    本文重新看待了笛安小说《告别天堂》中的人物关系和背景,并从其中挖掘普遍存在的社会性问题,即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社会上层对于社会下层的精神征服问题、社会底层的原罪性形成的原因,以及这些问题背后的阶级矛盾是如何在文本中体现的。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太原市柳巷南路云路街小区2号楼,邮编: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