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南方文坛杂志

杂志介绍

南方文坛杂志是由广西文联主管,广西文联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南方文坛杂志创刊于198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过去与现在之间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现代批评  文学批评家  反复教育  中国作家  阅读者  写作者  召唤  

    几乎所有的现代批评大家都反复教育读者要先信任作者,先怀抱热爱,才能有所收获;几乎所有现代批评杰作都是对优异的辨识、召唤、理解乃至欲求。但回到当代中国文学的具体境遇中,一个怀揣这样批评教养的阅读者,往往会陷入某种由热诚、焦灼和愤懑所构成的困境中,他尝试怀抱热爱,但每每失望;他企图发掘优异,但触目处皆是平庸;甚至,他沮丧...

  • 媒体网络缠绕与艺术公赏力

    关键词: 媒体网络  艺术  网络条件  

    当今艺术处在怎样的状况中及应当从何着手观察,这本来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里只是从媒体网络条件对艺术的影响的角度去作初步分析。

  • 究竟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从《我只是来打个电话》重新理解马尔克斯

    关键词: 马尔克斯  魔幻现实主义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文艺出版社  电话  短篇小说集  

    2014年4月17日,加西亚·马尔克斯与世长辞,使国内文学界乃至普通大众再次恍然大晤般想起这位作家,想起他给予我们的长久影响。更重要的是,想起文学本身。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马尔克斯是一个显赫而隐秘的名字。忠诚热爱他的人们孜孜不倦地寻找他的书,那些陆续出版于20世纪后二十年,却因为版权问题不得再版的书: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百年孤...

  • 想象军人的方法——21世纪初年军旅长篇小说的“军人伦理叙事”

    关键词: 军人  伦理叙事  长篇小说  21世纪  军旅  想象  职业理想  日常生活  

    军人,历来是人们敬仰甚或膜拜的对象,骁勇善战和飒爽英姿是他们留在历史和人们记忆中的形象。军人一般被认为是为战争而生的,因其身份和职业的特殊性,常常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加以关照。虽然军人有比较特殊的职能,承担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但军人也是人,也食人间烟火,也处在人际交往的圈子里,也渴望寻常的幸福,也希望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

  • 学院批评的另一种可能——以谢有顺、王尧的批评为例

    关键词: 学院批评  谢有顺  王尧  媒体批评  对话关系  媒体机构  生态环境  文学批评  

    当下的批评格局越来越显示出错综复杂的局面。上世纪末,一批来自作协或其他媒体机构的批评者尚能和学院批评形成互丰t-的对话关系,但今天,放眼望去,文学批评的生态环境中,除了“媒体批评”在声势上企图和学院批评形成一种对峙外(但考虑到其受制于所依赖的载体的影响,在商业利益的裹挟下,制造话题的冲动要远远大过对文学本身的关注,故本...

  • 爱和怜悯的小说学——以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为例

    关键词: 黄永玉  小说学  朱雀  怜悯  沈从文  墓志铭  抱负  

    在三卷本《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以下简称《无愁河》)的卷首,有黄永玉手书的一行字:爱,怜悯,感恩。这是他的表叔沈从文对他说过的五个字,他念念不忘,预备作为自己以后的墓志铭。只是如今他先将这五个字刻在了小说《无愁河》的前面,一种伦理的自律随即悄然践行为一种审美的要求,并照亮了这位老者在人生暮年掀起的长河般的写作抱...

  • 作为诗人的批评者

    关键词: 批评者  诗人  文学批评  

    张定浩的文章有一种独特的吸附力,能让人沉入他的世界,追随他的思想,待得掩卷,有一种恍然的感觉,却并不因此而丧失自己的判断——他只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让我们接近自己的心。在文学批评的圈子,他可算得上是一种“另类”的存在。

  •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张定浩印象记

    关键词: 印象  君子  上海文化  殊途同归  出版社  中文系  福州路  

    当年求学复旦,他在文科楼七楼中文系,我在八楼古籍所,楼上楼下,也许曾经挤过同一部电梯而彼此不知。毕业后进了出版社,福州路上世纪出版大楼,他在十四楼,我在二十楼,又是楼上楼下,同一个食堂吃过饭而彼此不识。之后各自辗转,迂回曲折,殊途同归,先后进入上海作协,这一次,依然是楼上楼下——他在二楼《上海文化》,我在三楼《上海文...

  • 海外汉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互动关系的再反思——以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中国大陆学界的传播为个案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海外汉学  夏志清  陆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  个案  

    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新时期三十余年来已经对大陆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引进最早、反响最大的翻译著作是美国学者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下文简称“夏著”)。其英文版本早在1961年就在美国发表,此后被译成中文于1979年又在香港和台湾两地出版,而香港中文大学在2001年出版的中文译本“乃在友联一九七九年版本的基础上,增收王德...

  • “本土话语”审视的语境与目的——关于拙著《当代批评的本土话语审视》

    关键词: 当代批评  话语方式  中国文学批评  语境  文学理论批评  当代中国  批评家  

    重要文学理论批评刊物《南方文坛》,近二十多年来一直有一个雷打不动的栏目,叫“今日批评家”。我不知道“今日”二字,是否受到蒂博代《六说文学批评》中“当日的批评,给每日以生命”的启发。但总之,有了“今日批评家”栏目,晚近中国文学批评的状态、质地、话语方式、价值核心等等,的确有了一个相对稳定且可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凝视的资料依...

  •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反思——论王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女性文学  王干  小女人散文  反思  女性文学创作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当代著名文艺批评家王干不止一次强调“我不是一个女性文学的研究者”,但是,在他的《话说“小女人散文”》《女人为什么写作》《花非花人是人小说是小说——与铁凝对话(笨花)》《盛世晚熟的一代》等有数的几篇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论,却充分体现出王干对中国女性文学洞若观火。这些文论的亮点并非在于对女性写作的适度肯定,而在于对当代中国...

  • 异质美学、社会学视野与知识分子写作——关于青年批评家张莉的文学批评实践

    关键词: 文学批评实践  知识分子写作  社会学视野  批评家  张莉  青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学  

    近年来,青年批评家张莉的学术研究和批评实践颇引人瞩目。她的专著《浮出历史地表之前:女学生与现代妇女写作的发生(1898—1925)》于2010年出版,其独特的“发生学”研究方法和社会}生别视角得到专家同行的肯定。此外,她在当代作家作品研究、文学与文化思潮研究、文类研究等领域也显示出了敏锐的感受力和扎实的理论功底。2013年,北京大学...

  • 现实感、细节与关系主义——“中国故事”的一条可能路径

    关键词: 中国故事  关系主义  第三世界文学  现实感  中国知识分子  路径  中国文学  

    叙事给人提供对世界、对历史、对自我的想象,甚至参与了关于上述三者的知识建-构。叙事参与生成话语、产生权力,反向内生了我们的欲望(desire)、情感(sensation)和信念(belief)。杰姆逊曾经指出,第三世界文学都带有国族寓言的性质①。当下中国文学,可以理解为一个又一个的“中国故事”。讲述“中国故事”,成为理解和建构关于“中国”...

  • 关于“中国故事”的若干疑问

    关键词: 中国故事  中国文坛  批评家  言说  

    一、谁的“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仿佛成了近些年中国文坛很热闹的一个话题。一批作家、批评家在言说中反复阐述“什么是中国故事”“怎么讲中国故事”。许多话讲得很讨巧,也有些话不知所云,直到我在《人民日报》找到了一个对“中国故事”相对可靠的解释:

  • “中国故事”与本土传统的观念化表达——略论《炸裂志》的寓言和形式

    关键词: 叙事传统  中国故事  观念化  寓言  中国文学  全球化时代  中国经济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火热,中国文学“走出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在这个“走出去”的过程中,在本土叙事传统的基础上讲述“中国故事”,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此,本土和传统之所以重要,无疑是对这么多年来文学中太过“西方”,过于“现代”的反拨,也被认为是全球化时代展现文化身份的重要表征。

  •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审美中国形象生产的叙事建构

    关键词: 中国形象  中国故事  叙事建构  审美  尼雅遗址  个人观点  和田地区  学术考察  

    在正式论及我的个人观点之前,我想讲一个引子。今天,在中国新疆博物馆里有一条“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汉锦,我现在觉得它是在新疆讲述的最好的“中国故事”之一。1995年10月,中国一日本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墓地上进行考古挖掘,然而几个月来,他们在尼雅遗址上的挖掘一直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失望之余,考...

  • 试论90年代先锋诗歌的语言策略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先锋诗歌  语言策略  先锋诗人  艺术探索  社会氛围  诗歌创作  中国新诗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新诗艺术探索最为执着和深入同时也可能最不为人注目的一个时代。一方面,在90年代文化转型的社会氛围中,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学品类逐步从中心向边缘滑落,大众对诗歌阅读的热情与80年代相比消退很多,在这一“非诗的时代”(王光明语),先锋诗人们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探险自然就很少为人熟知了;另一方面,诗歌读者的锐减也对...

  • 何谓入心的诗歌批评——从《沈奇诗学论集》(增订版)看沈奇的批评美学

    关键词: 诗歌批评  诗学  增订版  中国当代诗歌  美学  整体观照  批评史  第3版  

    在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史上,沈奇的修为之深厚,话语之独特,但凡读过他文字的人,或许都不会陌生。从新近再版的《沈奇诗学论集)(2013年8月增订第3版)来看,沈奇这二十余年的诗歌批评历程,在义理、考据和辞章三者上,皆有自己人心的领悟和发挥。而当他从那些刻板的规范中抽身出来时,视野变得更加宽广和开阔,下笔也更见力度和质感。新世纪以...

  • 面对命运,有时我们是如此不堪一击

    关键词: 跨文体写作  哲学意蕴  长篇散文  文字  妥协  晦涩  随笔  文学  

    看完王明韵写下的这篇饱蘸血泪而又如金玉珠玑般的文字,我惊叹不已。眼下应该说这样的作品真是十分稀缺的,而随处可见的是轻飘如泡沫一样的文字。在我看来,《我的妥协之旅》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但又比那种貌似深奥而又晦涩的哲学著述要朴素许多许多。或许在文体上的界定,它会让我们有些犹豫,是长篇散文、随笔,抑或是自传?还是跨文体写作...

  • 有一种生命体验叫“绝望”——读张浩文的长篇小说《绝秦书》

    关键词: 长篇小说  生命体验  张浩  市场经济时代  绝望  秦  当代中国  发达国家  

    目前的中国,绝对是一个小说大国。据不完全的统计,每年出版的小说近万部之多,即使是在美、法、俄等小说发达国家,这个数字也足以令人惊叹。有这么多的小说问世当然是好事,毕竟中国是一个文学消费大国,有着极庞大的市场。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当代中国的文化产品也同样有着市场经济时代不可避免的质量问题,在为数众多的小说中,要想发现一本...

  • 周原膴膴,风雅沧桑——《绝秦书》的历史隐喻

    关键词: 历史隐喻  秦川  周原  风雅  文化堆积层  民俗学家  桑  史学家  

    张浩文先生十年磨一剑,为我们献上了一部四十万字的长篇《绝秦书》。作品写的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关中大旱。生于斯长于斯的作者,既像一个史学家,又像一个民俗学家,更像一个凭吊故土的乡党,以极其丰富的材料、饱含深情的笔触,近乎实录的手法绘制了一幅幅赤地千里、人相餐食的惨绝人寰的历史画面。这些画面如果叠加到这片土地的深厚文...

  • 重提:美问题——《三个三重奏》的现代意识及启示

    关键词: 意识  现代  重奏  长篇小说  空间感  小说作品  满意感  满足感  

    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来,在阅读当下的长篇小说作品时,我总是有一种不满足感或不满意感。这种感觉就像雾霾一样,让我的阅读极其艰难滞涩。但这种感觉却又极其模糊,一时找不出原因,找不到方向。直到2013年底,应朋友之邀,参加一个空间艺术展,看到展厅里那些空间感十足的展品,就像闪电划过夜空一样,心里猛然一亮——我找到了长期以来困扰自...

  • 文艺批评家的气度

    关键词: 文艺批评家  气度  中国当代  文艺争鸣  责任担当  当代文艺  不良现象  批评史  

    在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不少文艺批评家缺乏文艺批评家的气度,不仅不能在文艺争鸣中虚心接受对方思想的合理之处,而且放弃精神责任担当,以至于一些文艺争鸣不但没有提高彼此的认识,而且还演变为宗派争斗,甚至引起外力干预。这种不良现象在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史上屡见不鲜。

  • 理性的愤怒与真诚的温暖

    关键词: 温暖  真诚  愤怒  理性  小说创作  小人物  贴近现实  评论家  

    最近在一个讨论两位吉林作家王可心和江北的小说创作的会上,评论家们的意见出现了一个有趣的争议。一方面,有人认为她们二人的写作贴近现实,把视角对准底层小人物,很可贵,但又与现实贴得太近,缺少了一点距离感,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她们的小说吸引人的地方恰恰就在于所写的生活就是我们身边的生活,里面的人物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人物。这样两...

  • 汪曾祺创作的原儒取向

    关键词: 汪曾祺  封建士大夫  思想文化  原儒  创作  中国传统  儒家思想  价值理想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和文化成了中国封建统治者赖以治国安邦的核心思想文化,同时也成了中国传统士大夫、文人知识分子藉以安身立命的价值理想和用世之道。余英时指出:“无可争辩的,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自始至终都是士的中心任务。”①而中国传统士大夫传承的思想和文化自始至终都是以儒家的思想文化...

  • 虚静·虚构·虚心——农民工书写从现实生存到诗意存在

    关键词: 农民工进城  诗意存在  现实生存  书写  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化建设  虚心  虚构  

    城乡冲突是当下农民工书写的重点。随着现代化的大步推进,城市对乡村资源的掠夺在一天天加剧,乡村生活质量在貌似红火的现代化中不断与城市拉开差距。从个体上看,农民工进城,为的是谋求发财致富,却连个人身份都无法认同;从社会发展看,农民工进城,为的是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却处处遭遇城市文化机制的压抑与阻碍。在这些城乡冲突的语境下,...

  • 壮族设计艺术及其文化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关键词: 设计艺术  壮族  文化  演变  学术团队  个人爱好  右江流域  诱惑力  

    壮族设计艺术的研究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一个极富诱惑力的课题。我和我的学术团队之所以踏进这个领域,除了个人爱好之外,更多的却是在做学问过程中被那些五色斑斓的元素、深奥杳远的思想及智慧所吸引。每当我们由衷地赞叹铜鼓身上纹饰多变的构形和线条的韵律时,每当我们翘首仰望左右江流域岩壁上那些繁美、神妙的图形时,我们不能不为之震...

  • 林半觉篆刻艺术分析

    关键词: 篆刻家  艺术分析  桂林石刻  古文字学家  1940年  1949年  艺术发展史  资料汇编  

    林半觉(1907--1983),广西融安县人,是广西近现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和篆刻家、书法家。林先生原名林泉,字半觉,号觉斋、钵园居士、苍松室主人。其精善古文字学,自1940年起,全身心地投入对岭南摩崖碑刻的研究,以毕生的精力搜罗、整理并研究广西石刻,在该领域中成就卓著,有广西碑刻“活字典”之美誉。著有《广西石刻展览特刊》(1946年)...

  • 莫言小说中的少女形象

    关键词: 莫言小说  少女形象  女性形象  乡村妇女  短篇小说  妇女形象  中篇小说  心灵美  

    女性在莫言小说中的位置 莫言小说中有很多女性形象。 迄今能见到的莫言最早的短篇小说,是创作于1981年6月的《春夜雨霏霏》,采用的就是女性的视角。这部小说以一个新婚妇女的视角,讲了乡村妇女的心灵美故事,在当时并无特殊之处。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乡村妇女形象,是1985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金发婴儿》一在小说里,莫言把“美好的心灵”变成...

  • 怀旧、弥合与文化重建——评叶兆言新作《很久以来》及其他

    关键词: 叶兆言  文化重建  怀旧  弥合  历史写作  1937年  宏大叙事  

    叶兆言向来擅长写遗老遗少市井民众的故事,他的小说距离革命或解放的宏大叙事向来很远,即使是以1937年南京的沦陷为背景,凸显的仍是倾城倾国中的旷世爱情(《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这一姿态在他的最新长篇《很久以来》(发表于《收获}2014年第1期,单行本出版时改为《驰向黑夜的女人》)中仍有延续。虽然常被称作新历史写作的重要代表,他的...

  • 灵魂的写意——读张书勇《见证与解读》的几点感想

    关键词: 解读  写意  灵魂  文艺活动  

    有一天,书勇来电。说“出了个集子”,大样发邮箱了,“希望写个序”。写序通常应由德高望重、学富五车的老先生来出面,加之书勇出道早、成名早,不仅是诗人和作家,还是很有成就的文艺活动家,这个序不好写,落实成文字很难妥当。再三推辞,无奈书勇很执着,只得应下写几句“感想”。

  • 评晓苏的三篇花小说

    关键词: 短篇小说  晓苏  绣花鞋  花意象  回忆  

    晓苏写短篇小说喜欢三连发,即一写一组,一组三篇,如早期的《黑鸟》《黑雪》《黑灯》,又如新世纪之初的《嫂子调》《姑嫂树》《嫂子改嫁》,再如近几年的《花被窝》(《收获》2011年第1期)、《回忆一双绣花鞋》(《钟山》2012年第6期)、《花嫂抗旱》(《作家》2013年第2期)。本文无意对晓苏创作的三连发现象进行分析,只想专门探讨一下上...

  • 论阎连科小说两种类型的笑

    关键词: 小说研究  阎连科  种类  现实主义  狂欢化  片面化  

    不少学者都注意到阎连科小说中的“狂欢化”倾向,但这种声音远不能与“残酷现实主义”的呼声平起平坐,更何况“狂欢”的“发现”还基本限于《受活》这一孤例,以至于作家在一次演讲的互动环节中略有不满地说:“大家都说《受活》是在写苦难,其实也有很多欢乐、幽默的东西,好作品会重整秩序。”对其小说研究的片面化倾向同样不容忽视地出现在...

  • “片断”相成,便是“对岸的村庄”——读江子散文集《田园将芜》之畅想

    关键词: 田园  散文集  陕西人民出版社  村庄  精神状态  散文作品  文化记忆  乡村  

    在近年涌现的有关乡村消亡乡土寂寞乡国追寻的散文作品中,江子《田园将芜——后乡村纪事》(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以下标有页码的引文皆引自该书。)是部叩击心灵、掷地有声的响箭。它以书写家人、家族及亲人在后乡村时代无常的生老病死——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为主轴,深情而炽热地为作者故乡——赣江边上的下陇洲,衍展为发掘“赣江以西”...

  • 近期文坛热点二题 有关网络文学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的探讨

    关键词: 网络文学  评价体系  评价标准  文坛  文学作品  传统文学  文学批评  总体文学  

    经过十数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总体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构成。但是,网络文学作品总量很大,什么作品是新的,什么作品是好的,一般人很难弄清楚。又因为网络文学秉持的观念、运行的方式等,与传统文学差别很大,传统的文学批评很难介入,并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根据网络文学的自身特点,探讨适用于网络文学的评价标准,尝试建立网络文学的评...

  • “中国故事与本土叙事传统”学术研讨会

  • 当代艺术视

    关键词: 当代艺术  传统文化素养  青年一代  审美特质  中国画  人物画  造型美  

    中国画是一个分得很细的画种,有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等,其中后面两项广西均有众多高手可以叫板全国。而人物画家虽然数量不少,但“”气者和江湖气者居多,文人气者少。当然也有跻身全国一流画家行列的,如老一辈刘锡永、黄旭、梁荣中以及中年一代郑军里、梁耀等,可惜屈指可数。现在青年一代终于异军突起。显咄咄逼人之势,70后画家潘正华...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广西南宁市建政路28号,邮编:53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