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红豆杂志是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主管,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南国红豆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关键词: 戏剧评论 遵义 湘江 话剧 文学艺术创作 环境生态 戏剧研究
自2014年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以来,戏剧评论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风。加之2015年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州举办期间,“青评点梅花”的剧评活动取得了全国性的影响,承接东风,“广州青年剧评团”在2016年迎风启航。广州青年剧评团是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主办成立的戏剧评论团体,该项目旨在活跃广州戏剧研究评论环境,使广州戏剧...
关键词: 史诗 人民 灵魂 长征胜利 命题作文 主旋律 遵义
5月8日的广州大雨滂沱,从学校到剧场的路途分外艰辛。此时观看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首部竞演作品《从湘江到遵义》似乎分外应景,观众的艰难与剧中探索的主题不谋而合。作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主旋律话剧,《从湘江到遵义》无疑在“命题作文”中走出了一片新天地,让观众耳目一新。
关键词: 党史 工农红军 叙事视角 情节线索 结构模式 遵义 湘江
冒着倾盆大雨,怀着满腔期待,盼着话剧《从湘江到遵义》震撼上演,然而看完却有了别样的惊喜:原来党史课可以这么别开生面!该剧讲述了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从血染湘江到转战遵义被迫长征的悲壮故事。编导在叙事视角、情节线索、结构模式等方面追求创新,力求进行全新的艺术呈现和全方位的艺术突破。
关键词: 历史教科书 纠正错误 遵义会议 领导层 挣扎
大幕由打满补丁的军装与破旧草鞋组成,这预示着整出话剧的基调是悲壮的。故事先抑后扬,截取了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在湘江遭遇惨败,到在遵义会议纠正错误路线的过程,展现了领导层的挣扎、战士的奋斗,与民众的支持。
关键词: 少女 个人魅力 日常生活 艺术创作 女老师
我对红腔最深的印象,是少女心。不仅因为红腔的娇柔,以及红线女老师塑造的形象眉目流转间的灵动,更因为红线女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个人魅力,她对女性自身多面的“美”的追求,也投射在她的艺术创作中。
关键词: 书院 粤剧 改编 行当
苏春梅主演的粤剧新版《搜书院》一部戏演下来,给我的整体感觉是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新《搜书院》不局限于传统的琼剧和粤剧改编,而是在二者的基础上作出令人惊艳的改编。“翠莲”一角由原来的青衣行当变成了小旦、小生行当,舞台上苏春梅饰演的翠莲更加多了几分灵气。翠莲出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一声明丽成熟的红腔“一来一了”,苏春梅...
关键词: 戏曲作品 艺术 参赛剧目 梅花奖 书院 粤剧
第28届“梅花奖”的第二场参赛剧目-粤剧新版《搜书院》于5月9日晚在友谊剧院上演,该剧着实让我惊艳了一把。久负盛名的粤剧《搜书院》改编自同名琼剧,其故事并不复杂,甚至还很老套,很多桥段在诸多传统戏曲作品中都有呈现.
关键词: 演员 观众认同 梅花奖 红线女
作为一个看过四五次苏春梅现场的观众,不得不非常遗憾地说,至少我们在第28届“梅花奖”竞演剧目新版《搜书院》里看到的不是最好的苏春梅。作为红线女的得意高足,嫡传弟子,苏春梅的唱腔深得红派韵味,是得到广大观众认同的,但是在“竟梅”当晚的演出中,初上场似是因紧张而没开声,开声后又略失从容,发挥不算稳定.
关键词: 剧本改编 演员阵容 舞美设计 配合默契 流派 粤剧 身段 李伟
传承流派、致敬经典应该是不少老戏复排和改编的初衷,“竟梅”粤剧新版《搜书院》在演员阵容、舞美设计、身段造型,乃至剧本改编等方面均可见用心与努力。苏春梅、欧凯明、黎骏声、杨小秋、陈振江、李伟骢等名角与新秀齐聚舞台,既各彰其技,又能配合默契,较好呈现了流派特色.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唱腔设计 音乐 羊 梅花奖 粤剧 熟悉 书院
5月9日,第28届中国戏曲“梅花奖”终评竟演第二天,在友谊剧院有幸观演粤剧竞奖剧目《搜书院》。对于音乐,或是熟悉的;对于粤剧音乐,亦是熟悉的;对于该剧的竞梅者苏春梅先生(女,在该剧中饰演翠莲),更是熟悉的。客观地说,作为以听音乐为职业的我,早已很难被音乐所打动。但在当晚,在粤剧《搜书院》精妙的音乐唱腔设计中,在竞梅者苏春...
关键词: 舞台设计 舞台道具 空间 层次感 隐喻性 善与恶 金字塔 兰花
《兰花赋》舞台设计极富层次感,首先是贯穿全剧的深具隐喻性的三层空间:二道幕前的近景黑暗空间、主场戏的中景俗世空间以及象征精神的远景灵魂空间。近景,常鹏、胡传海等人的阴谋依次上演;中景,浮生善与恶、坚守和堕落挣扎交融;远景,兰花、彰显碑、施伯仁屹立其魂。其次,舞台道具以及人物呈现的金字塔状结构。
关键词: 人物情感 层次感 人心 挣扎 内心
闽剧《兰花赋》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这种震撼人心之处在于演员对于人物情感的处理非常细腻而有层次感,具体体现在这部剧中两段人物的心理戏。首先,是重审案子前,严子轩内心面对选择时的挣扎。严子轩的受贿并非是自己主动贪赃,而是被动地一步步陷入了圈套,这就是有戏之处。
关键词: 反腐倡廉 为官之道 兰花 广东省 故事 寄托
5月10日,闽剧《兰花赋》在广东省演艺中心上演。《兰花赋》讲的是反腐倡廉的故事,以严子轩从清官步步陷入贪腐最后回归正途的故事来彰显“守正如兰,清正廉明”的为官之道。该剧以“兰花”为道具,借花寓意,所要彰显的主旨就如兰花般清香逸远,意蕴悠长。兰花既是全剧精神的寄托,又是全剧宗旨的最终指向。
关键词: 悲歌 舞台调度 角色塑造 紧张性 叙事 延宕 悲壮
在前排看《兰花赋》,最初的感觉就是“精致”,从大场面的舞台调度、大小分场、角色塑造、道具与剧情的结合无不细致到位。总体而论,这部剧的叙事犹如前交响后长吟的悲歌,前半段密集紧张,精彩绝伦,后半段却略有延宕,削弱了紧张性,也;中淡了一些悲壮之意。
关键词: 兰花 高洁 君子 清官形象 贪官污吏 牌匾 撤回 正义
《兰花赋》采用先扬后抑手法来生发故事,一开始严子轩(吴则文饰)与祝威铭(杨东t市)、施伯仁(杨帅饰)在兰花圃盟誓,还获得御赐“守正如兰”牌匾,树立起一副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一曲《急板叠》后,严子轩择亲舍民,苟合贪官污吏。三句重复的“撤回重审,维持原判”,拷问着严子轩内心正义何在,人间公道何处寻。
关键词: 剧情 人物 程式 个人化 技艺 行当 演绎 宋江
《别窑》《杀惜》是传统老戏,剧情为观众熟知,唱做程式也都早有规范,因而,行当技艺的个人化呈现便成为重要的看点。薛平贵和宋江,一为武生,一为须生,前者以唱做见功夫,后者以念做显特色,演员若只是依照程式的规定和前辈的经验来演绎,虽不会有大错,但断不能动人。李小青的演绎将程式与情感、程式与心理完美结合,塑造了人物,彰显了行...
关键词: 秦腔 慷慨 折子戏 层次感 李娟 演出 唱腔 唱词
因为第一次看秦腔演出,所以对当晚的三场折子戏抱有很大期待,但看完后的感觉只能说差强人意。第一场《别窑》,李小青的锋芒完全被搭戏的李娟盖过,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李娟对唱腔的处理有层次感,一句唱词中激越回旋.
关键词: 折子戏 感染力 爆发力 激昂 秦腔 唱词 演出
“我大,我爷,我老爷,我老老爷就是这一唱,慷慨激昂,还有点苍凉。不管日子过得顺当还是牺惶,这一股气力从来就没塌过腔。”在这段低回苍;京的唱词中,5月10日于蓓蕾剧院演出的秦腔折子戏李小青专场落下帷幕。留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就是这一唱”,李小青的秦腔高亢激昂,具有极强的瞬间爆发力与感染力,上一刻风平浪静,下一刻则排...
关键词: 秦腔 艺术家 自信 故事 西京 折子戏
秦腔折子戏李小青专场以《王宝钏·别窑》先声夺人。李小青扮演的薛平贵回到家中,先报立功之喜,再诉远征之愁,两种情绪下,李小青都集中表现了薛平贵身为新封大将的力量。舞台以红绣球点缀,整体宽阔敞亮,为原应幽暗狭窄的寒窑平添了深不见底的空虚之感。
关键词: 柔情 为民请命 与时俱进 法治精神 正义 官吏
秦腔很古老,《卧虎令》的故事不新,但作为为民请命、伸张正义、刚正不阿、爱民如子的官吏典型,董宣董大人坚决维护天理国法的法治精神却是与时俱进的。可以说,时代赋予了这部旧戏新作新的内涵、新的形式和新的使命。
关键词: 花脸 人眼 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 梅花奖 行当 董宣
韦小兵在秦腔《卧虎令》中的行当是大花脸,这在近些年来参“梅花奖”竟演的行当中是不多见的。他以精湛的唱工念做,雄伟的身架,庄重的举止,塑造了性格刚直、不畏强权的董宣这一人物形象。演员在塑造人物时,经常会利用唱念结合髯口功、水袖功来表现人物的情绪这些功法的使用恰到好处。
关键词: 城池 羊 秦 故事
《卧虎令》舞台简约写意、干;争利落。同样剧情上也没有过多横斜逸出,主场戏集中明晰,过场戏则带出故事的走向、点出人物。在一个良好的故事框架之上,演员的表演就格外受人关注。
关键词: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应工铜锤花脸的青年奏腔演员韦小兵在《卧虎令》中演饰刚正不阿的洛阳令董宣,他以粗犷豪迈的唱腔、徐疾有致的念白、稳重老成的做工,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特别是“抬棺面君”一场,董宣在黑云遮月的背景前和哀婉低沉的伴奏中无言踱步,既显示了他龙钟蹒跚的体态,又展示了他深沉愁闷的神态,还暗示了他矛盾纠结的心态。
关键词: 至乐无乐 艺术中心 梅花奖
5月12日晚,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内,第28届“梅花奖”竞奖越剧《心比天高》如期上演。看完整部戏,惊艳的地方很突出,但硬伤也很明显。或许用“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子》)之喻来形容这部戏,比较贴切。
关键词: 戏剧作品 越剧 尴尬
看完越剧《心比天高》,我脑子里只有“Excuseme?”……越剧看了十几年,第一次深深感到尴尬。这样一部戏让我不禁反思,到底是谁“心比天高”,竟然将一部外国优秀戏剧作品移植成了这样?
关键词: 水土 洋酒 中国戏曲 西方文化 易卜生 作品 剧本
这部改自易卜生作品的越剧再次证明了用中国戏曲来演绎西方作品的深刻和宽度基本不现实,《心比天高》对《海达·高布尔》的原著精神,就剧本而言,把深刻的内涵与人物扁平肤浅化了。戏曲重美不重真,重意境不重逻辑,跟西方文化相融合,很容易就水土不服。
关键词: 内心独白 舞蹈 舞台 孤寂
撕碎书稿,纸片纷扬,海达(周妤俊饰)在密集的鼓点中,扬起水袖,孤傲地舞蹈。整个舞台是那么的孤寂,却又是那么的霸气横肆。舞蹈、服装、灯光和音乐的协调考究,使得烧书一戏美得让人赏心悦目。一名为情感、名利所困不得不出此下策的女性展现在观众面前。还有舞剑思人、悔恨自刎等场景,也可看作是主演在舞台上焦急的内心独白。
关键词: 传情 中国戏曲 梅花奖 感染力 秦腔
早前看到今年“梅花奖”的竟演剧目时,就对秦腔“垂涎三尺”,因为它的“中国戏曲鼻祖”之名。看了两场秦腔,果然名不虚传。高亢、激越的腔调极富感染力。
关键词: 悲苦 大义 女子 羊 哭 私生子 明月
《春江月》讲述的是绣花姑娘柳明月新婚前挺身而出,在阿牛哥的帮助下冒认是私生子的亲娘,救下忠良之后。其他人由于不知事情原委夫家退婚,老父气死。从此,她受尽屈辱,却在寻回孩子的亲生爹娘后不受回报。与阿牛哥真挚的情感线也是全剧另外一个泪点。
关键词: 折子戏 秦腔 剧目
看罢李小青的三场秦腔折子戏,仍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又专程来看另一场秦腔剧目《春江月》,总算是见识到了秦腔的风采韵味,意满而归。
关键词: 大爱 浩然 矛盾冲突 私生子 明月
待字闺中的妙龄少女柳明月,为从奸佞的刀刃上救下忠良之后,竟自黑声誉将婴孩认作私生子,由此忍辱含垢十八载,独自培养孤儿中状元,最终亲子成功相认,上演了一出女版的“程婴救孤”。该剧情节跌宕紧凑,实现了秦腔欢音的喜悦与苦音的悲怆有机交融;矛盾冲突激越起伏,正义的坚守与灵肉的煎熬难以抉择,最终善恶有报.
关键词: 唱功 大爱 唱腔设计 梅花奖 秦腔 腔式 秦川
5月13日下午,蓓蕾剧院内,第28届戏剧“梅花奖”竞奖秦腔《春江月》如约上演。忽然,一声苍凉的老腔吼出,伴之漏板起奏,中眼起分尾两腔式的唱腔设计,思绪瞬间被定位到苍劲孤傲的八百里秦川之中。
关键词: 得一 文化自信 传统戏曲 梅花奖 汪曾祺 剧本
京剧《范进中举》是我个人以为到目前为止,第28届“梅花奖”参赛的最佳剧目,此“佳”佳在它展示的文化自信,没有借鉴乱七八糟的话剧风,完完全全的传统戏曲排场,恰到好处,除了二道幕频繁换幕不合适,奚啸伯先生音配像版本也没有这么频繁的换幕,行当齐整,汪曾祺的剧本,更是精彩非常,松弛自如,闹剧中含悲戚,是个上佳的剧本。
关键词: 韵味 封建科举制度 醇 高中
《范进中举》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故事。该剧除了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控诉外,其中蕴含的人生况味值得细细品味。该剧通过对比真实地反映了现实。范进高中前,家中家徒四壁,食不果腹。他为参加乡试而筹备盘缠,到处借钱却处处碰壁。
关键词: 心路历程 田舍郎 范进
张建峰以四次托须呈现了范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命运转折,也刻画了其由悲到喜的心路历程。一托须,诉其忧。范进欲应试却无盘缠,困于家中不得上路,欲待下次时托须一看,须已花白,不觉一惊:“想这乡试大比,三年一科”、“还有几个三年好等?”
关键词: 老板 梅花奖 胡屠户 仪仗队
“梅花奖”竟演看到今天,第一次担心剧评写不好,衬不起人家的戏。难得的是,整场戏演员各显其长,即使不是主角,也无一人掉线。演出岳父胡屠户的顾谦气势逼人自不必说,哪怕是身份与作用相近的角色也各有特点,例如秀才们,或文雅淡定,或世故滑头,一列信步走过,各人的性格一目了然,不会出现仪仗队式的整齐划一。
关键词: 洞箫 传承 艺术风格 代表作品 汪曾祺 张建
5月13日晚于广东演艺中心,奚派传人张建峰的《范进中举》上演。奚派由奚啸伯先生始创,被誉为“四大须生”之一,其风格主要体现在“唱功”上,著名戏曲学家徐慕云先生曾赞为“洞箫之美”。《范进中举》是汪曾祺先生专门为奚先生写的本子,后来成为了奚派的独派代表作品。竟梅当晚,张建峰的表演韵味浓郁,挥洒自如,实现了对于“洞箫之美”奚...
关键词: 读书人 吴敬梓 丑态 沦落 范进 苏轼
读的书多了,自不免对书呆子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戚戚,但《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不在此列。这个人怯懦顽固,志大才疏,学而无术,读书应试多年竟然连苏轼是谁都不知道。中了举人之后欢喜到疯了自不说,母亲甫离世即和乡绅张静斋到汤知县处打秋风,丑态百出。从名门到落魄的吴敬梓只短短半回,就把读书人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 删繁就简 生活气息 传统剧目 黄梅戏 梅花奖
经典就是经典,《罗帕记》与家喻户晓的《天仙配》《女驸马》并称“黄梅戏三绝”,唱词淳朴自然,故事跌宕起伏,富有生活气息,讲尽家长里短,悲欢离合,常演常新。此次在“梅花奖”的舞台上呈现这一黄梅戏的传统剧目,无疑是对演员唱功和技法的极大考验。
关键词: 传统戏 戏曲题材 黄梅戏 广东话 高则诚
黄梅戏《罗帕记》用广东话来说,是黄梅戏的“戏宝”,“戏宝”多半是传统戏,传统的情节,传统的世情,传统的人物。自明代高则诚的《琵琶记》“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开始,戏曲题材多演子孝妻贤,叙事则尊崇双线,一边是男性的风光无限,逆袭人生:另一边则是女性的吃糠咽菜,苦守寒窑。在传统“三从四德”的价值观遭到颠覆的时代,看传统...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广州市应元路15号2楼,邮编:510040。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