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杂志

杂志介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杂志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杂志创刊于1999,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国际刊号:1008-9853

  • 国内刊号:32-1551/I

  • 发行周期:季刊

  • 全年订价:¥160.00

  •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编撰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20  世纪  俄罗斯  文学史  

    由中国学者自己编写一套多卷本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已成为提到国内学界面前的一项迫切的学术任务。厘清编撰这套著作的基本思路,区分“20世纪俄罗斯文学”和“苏联文学”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内涵,明确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有机构成,更新文学史编写的观念与方法,是完成高质量的文学史著作的必要前提。

  • 菲利斯·惠特利的“尼俄柏”与奥维德的《变形记》

    关键词: 惠特利  

    以美国黑人女诗人菲利斯·惠特利的短篇史诗《悲痛中的尼俄柏》为例,探讨诗人如何在奥维德《变形记》的基础上改写希腊神话。惠特利的古典改写呈现出古典异教信仰与基督教精神相结合的特点,并且注入美国大革命前夕的“自由”、“美德”等时代话语。多种元素的结合令惠特利的古典诗歌呈现出丰富的文学和政治隐喻内涵。

  • 土地·女性·记忆——卡瑞尔·丘吉尔《沼泽地》中的生态书写

    关键词: 生态书写  

    英国当代主流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剧作家卡瑞尔·丘吉尔,始终关注人与环境的密切关联及女性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1983年丘氏创作了舞台剧《沼泽地》,其中讲述了土地、女性、记忆三要素间的天然联系,显示出丘吉尔重构环境伦理平衡的生态思想。

  • 罗尔德·达尔幻想儿童文学中的“反抗”主题

    关键词: 儿童本位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获奖众多、深受读者喜爱。他的作品一反传统儿童文学着力表现爱和自然等母题的常态,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反抗”主题。这其中具有儿童本位特质和突出的文学伦理价值,对于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及儿童文学理论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屈原作品中兰草意象探析

    关键词: 屈原  兰草  兰花  意象  

    屈原作品以“香草”比兴,其中兰草深受屈原爱重,是他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香草。屈原作品中的兰草有佩饰、祭祀用品及景物三类作用。兰草作为意象是屈原情志的象征和寄托,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文化风貌。屈原作品中兰草意象的形成不仅与楚国地域文化有关,还与先秦时期兰草的社会影响力有关。

  • 《〈玉台新咏〉序》“丽人”考辨

    关键词: 玉台新咏  丽人  

    《〈玉台新咏〉序》中“丽人”一词究竟何指,一直是学界聚讼不休的话题。本文认为《玉台新咏》为徐陵在梁代遭劾免官不久后所编,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借“丽人”之口表达了其免官的愤懑与不满,“丽人”是指以徐陵为首的编书团体。

  • 《云溪友议》唐诗引用的传奇色彩——以《玉箫化》、《题红怨》和《闺妇歌》为例

    关键词: 传奇色彩  艺术魅力  

    《云溪友议》是晚唐范摅所著笔记小说集,喜谈唐人唐诗,擅长猎奇名家轶事。书中精心嵌入的唐诗,与故事情节交相呼应,彰显了唐诗在唐人笔记中承担的调节结构和深化主题的功能。典型的有《玉箫化》、《题红怨》和《闺妇歌》。这三则故事被后世传奇小说家反复引用加工创作。其中所引唐诗具有外现的传奇色彩,内中蕴含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永恒的青春追求...

  • 晏殊、欧阳修关系的交恶与词风转捩

    关键词: 晏殊  欧阳修  关系交恶  北宋词风  

    晏殊、欧阳修曾有师生之谊,同为北宋前期词坛领袖,但是两人的关系并不融洽。究其原因,晏殊官运顺遂,位极人臣,为政明哲保身;欧阳修仕途坎坷,屡遭贬放,从政敢作敢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两者性情格调和为人处事上的分野。晏殊清俭自律,崇雅黜俗,对于欧阳修的风流放任、推诿塞责深致不满。他们的关系甚至恶化到互相诋毁、毫不掩饰的地步。从晏殊到欧...

  • 论宋代水仙花事及其文化奠基意义

    关键词: 水仙花  宋代  品种  黄庭坚  赵孟坚  

    北宋水仙的分布中心在今湖北的荆州、襄阳和河南洛阳、许昌、开封一带,南北宋之交向长江中下游沿线和东部沿海转移。南宋中期以来,则高度集中到都城临安和闽、浙沿海地区,奠定了宋以来我国水仙分布的基本格局。金盏银台、天葱、雅蒜等水仙别名均始见于北宋。宋人所艺水仙多属单瓣,南宋中叶重瓣水仙开始出现,受到重视。至迟南宋中叶,曝晒或灶烘水...

  • 诗应独步难同调,字岂必工终不俗——茶陵派的诗歌艺术特色与诗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 茶陵派  诗歌特色  诗学理论  形成原因  

    茶陵派在形成和壮大过程中,力图形成诗派的创作特色和诗学理论体系。其诗歌艺术特色主要有:深厚雄浑,思味隽永;法度森严,不逾典则;尽脱凡近,古意独存;天趣溢发,随意所如。其诗学理论体系包括:诗文各体而不相乱;诗必具格亦必主声;诗贵创新而风致自别;健笔雄词,起伏顿挫。形成原因主要有三:台阁末流弊端的深度刺激;台阁文学与山林文学的两难抉...

  • 《金瓶梅词话》叙事时间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叙事时间  占星  

    细致梳理《金瓶梅词话》叙事时间,探讨小说中存在的几类叙事时间的“失误”,尤其是小说最后几回中叙事时间错漏严重,使得这部分游离于小说叙事主体故事之外。分析小说十二回和三十九回中有关星占的文字时,发现小说存在两套不同的叙事时间。可作如下两条推论:其一,《金瓶梅词话》在写作过程中,放弃了原来的一套干支纪年的叙事时间,把干支记年整...

  • 从清词总集看“清词三大家”的经典化生成

    关键词: 清词总集  清词三大家  经典化  

    清词三大家指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三人。康熙、乾隆两朝的清词总集收录陈维崧的词较多,自乾隆末年到晚清时期渐少。朱彝尊的词收入量在浙西词派的清词总集中排名较靠前,而在其他清词总集中波动性较大。纳兰性德词直到清末时才被推重,在晚清一些清词总集中,纳兰性德词数量和所处地位都要高于陈、朱二人。从内容看,陈维崧早年多绮语,到《今词...

  • 论《两地书》的结集出版过程及其删改

    关键词: 出版过程  真性情  

    本文探讨了鲁迅与许广平的通信集《两地书》的结集缘由、曲折的出版过程,以及编辑中的删改原因。《两地书》的畅销,与公众对名人鲁迅私生活的好奇心有直接关系。书中随处可见作者真性情的流露,展示了鲁迅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 吕碧城女权的文学书写——解读《纽约病中七日记》

    关键词: 吕碧城  民族国家  

    《纽约病中七日记》是近代女学先驱吕碧城的日记体作品,它以私密化的写作特点,成为“男性女权先声”历史中一份罕见的女性写实文本。作者以海外“孤客”和“病中”的特定境遇凸显女性的性别体验,其中对女性身份的认可、回归与“家国”情怀相互交织,从文学的视角折射出近代女性对“性别”与“民族国家”复杂关联的认识。

  • 形式的困境:《倪焕之》和它的时代——从茅盾《读〈倪焕之〉》谈起

    关键词: 茅盾  时空体  

    叶圣陶连载于1928年、出版于1929年的长篇小说《倪焕之》,因“有意为之”的“时代描写”,被茅盾评为新文学“十年来的代表时代的扛鼎之作”。本文试图还原茅盾这一经典化评价背后的历史场域,并讨论茅盾同时代读者对《倪焕之》人物塑造、结构设计等方面的批评,进而考察叶圣陶在写作中面临的文本内外的困境。最后指出,在文学的形式问题背后,《倪焕...

  • “双一流”建设与中文学科

    关键词: 中文学科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学科建设  一流学科  语言文学  北京大学  

    在已经公布的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有6所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分别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 日常生活的隐匿与浮现——建国初期文学非生活化书写与新时期文学叙事转向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建国初期文学  转向  

    丰富而复杂的日常生活是小说叙事的源泉。但在建国初期的文学中,对日常生活不重视,非生活化特征明显。日常生活的缺席导致了文学创作的危机。新时期文学则是在对日常生活的重新认识中回归自身的。文学对日常生活的态度与现代性追求有关。

  • 短篇小说一个重要的特点

    关键词: 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  现实生活  虚构性  故事  林斤澜  汪曾祺  

    短篇小说是一种独特的文体,有着独特的选材取向、独特的肌理和结构方法。长篇小说那么一大块东西,我们从上面取下一块,当成短篇小说用行不行呢?我的看法是不行,性质不同,狼皮是贴不到羊身上的。短篇小说一个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虚构性,极端虚构性。它是在现实故事结束的地方开始小说意义上的故事,是在看似无文处作文。它主要写的不是已...

  • 中国现代诗歌的英译传播与研究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歌  英译  传播与研究  

    作为“白话文学最初的实践领域”,中国现代诗歌是在西方诗学理论的影响下发生发展的,在逐步摆脱传统诗词格律和形式束缚的同时,走上了一条渐趋“自由”的新路。假如说早期中国现代诗歌在英语世界的接受,还是以西方文学理论为参照,存在着较多误读与误释,那么,随着中国现代诗歌的不断成熟,现代诗歌在英语世界传播与研究的不断深入,西方中心主义的...

  • 周梅森政治小说电视剧改编的品牌意识

    关键词: 周梅森  政治剧  电视改编  

    周梅森主动将自己的政治小说改编电视剧,他主动探索小说的影视化之路。在文学创作中,他运用影视思维;在影视上,主动营销,全力创建品牌。周梅森政治系列影视显现出明显的品牌特征,具有类型化的因子。往往采用单线结构,凸显高潮;组建矛盾型人物关系;频繁运用对切镜头、仰拍镜头、交叉剪辑和快节奏的鼓点乐;全力贯彻主旋律,并取得主旋律与大众文化...

  •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叙事策略——以《心迷宫》《山河故人》为例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如何满足当下越来越青年化的电影观众群体的情感体验诉求?如何才能既争取票房又提升审美水平?其中叙事能力的提升是颇为重要的。从虚构与纪实两种叙事方法进行比照,可以发现《心迷宫》《山河故人》《路边野餐》等中小成本国产电影,努力实现着“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这一理念的创作价值,并由此形成了对国产电影生产的积极影响。

  • 三国两孔明

    关键词: 孔明  魏武帝  诸葛亮  三国志  杨慎  出身  笑话  

    《抱朴子外篇·逸民》云:“魏武帝亦刑法严峻,果于杀戮,乃心欲用乎孔明。孔明白陈不乐出身。武帝谢遣之曰:‘义不使高世之士,辱于污君之朝也。’其鞭挞九有,草创皇基,亦不妄矣。”杨慎《丹铅总录》在“欲用乎孔明”的“孔明”之上,加了“诸葛”两个字,就此“谬以千里”,闹了笑话。其实《抱朴子》中所说的孔明,不是指诸葛亮,而是颍川...

  • 冯梦龙戏曲改编活动的动因

    关键词: 冯梦龙  戏曲改编  动因  

    冯梦龙改编他人剧作,真正动因在于希望借此对当时的剧坛风气进行反拨与修正,从实践层面响应王阳明“删戏”主张,以便重构传奇戏曲的雅乐传统。这种动因决定了无论是冯梦龙的戏曲改编还是创作,都是以伦理教化为目的,与明代中后期那些进步文艺家如李贽、汤显祖等人所主张的以浪漫风情超越伦理教化的创作诉求是大相径庭的。所以,虽然经他改编的剧本...

  • 作为文学批评术语的“自然主义”内涵辨析

    关键词: 自然主义  批评术语  存在形态  内涵指向  

    “自然主义”这一术语由于在文学批评中的广泛运用和不断界定,导致其内涵常常被误解和误用。因此,要在文学批评中合理地运用“自然主义”一词,就有必要对“自然主义”的不同形态,即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流派)的“自然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理论(诗学)的“自然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自然主义”进行辨析,明确不同形态的“自然主义”在文学...

  • 浅析名、道思想对帕斯卡·基尼亚尔的影响

    关键词: 公孙龙  老子  庄子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帕斯卡·基尼亚尔在多部作品中都流露出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热爱,也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本文从《公孙龙子》中的文论出发,结合对基尼亚尔作品的分析,探究公孙龙在语言和认知方面对基尼亚尔产生的影响,并剖析老庄在认知的层次上与这位西方作家的跨时空交流。

  • 清代“唐宋诗之争”研究综述

    关键词: 唐宋诗之争  清代  

    “唐宋诗之争”是清代诗学的重要问题。目前学界对此研究成果,主要可以分为三类:论争发展史的梳理、清代诗学家或流派诗学宗尚的个案研究,以及对体现诗歌本质、诗歌批评原则、诗歌审美特征等理论命题研究。研究中存在局限于罗列现象、缺乏理论命题间逻辑关系讨论、与诗歌创作联系不够、对“宗唐”“宗宋”“唐宋兼宗”等概念使用混乱等问题。

  • 传统文学经典与新媒体传播

    关键词: 文学经典  媒介融合  新媒体  

    文学经典的魅力在于它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不断被传播和解读,产生常读常新的意义和美感,折射出与新时代合拍的文化价值,这正是其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原因。当今,文学经典在媒体融合的传播语境下异彩纷呈。因此,审视其当代呈现,将新型的媒介传播与传统的传播相结合,寻找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加以合理利用,乃是推动文学经典传播,丰富全民阅读内容的必由...

  •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疑难字考释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疑难字  考释  

    尽管当代学者在疑难字考释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中待考的疑难字仍然不少。文章试对其中18个疑难字进行考释。

  • 《金瓶梅词话》词语拾证

    关键词: 词语  拾证  

    《金瓶梅词话》是明代一部用山东方言写成的白话著作。对于其中的方言俗语,许多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考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疑词仍然不少。今就前人未曾道及或释而不确、不备者,运用同时期其他山东方言文献资料、现代方言材料及书中内证对书中6个词语进行考释,以供参考。

  • 《左传》中与礼有关的“先”义考释

    关键词: 杜预  训诂  

    《左传》中涉及“以乘韦先牛十二”等“先”的句式有四处,对此处“先”的理解,晋杜预《左传注》提出了“古者将献遗于人,必有以先之”的观点。针对杜预的这一说法,后世学者多无异议,且进行了相当的延伸,但实质上该认识却存在诸多疑点。综合《左传》中四处涉及“先”的记载,我们认为“先”的准确含义是一次献遗礼仪中礼物进呈的前后,即先呈上某物...

  • 旧题韦孟《讽谏》《在邹》创作时代辨正

    关键词: 韦孟  讽谏  在邹  

    《汉书·韦贤传》载有韦孟《讽谏》《在邹》二诗,班固对此二诗的作者并不确定,但后世学者大多不加辨别地将此二诗系于韦孟名下。此二诗引用了《尚书》《尚书大传》等韦孟不太可能见到的书,大量化用《诗经》等儒家经典语句,而且其中还有大一统的思想,这都与汉初风气不同。因此这两首诗不可能产生了武帝之前,绝非韦孟的作品。

  • 南京图书馆藏《方南堂先生手批杜诗》考论

    关键词: 方贞观  杜诗批点  贬杜论  选本  

    南京图书馆所藏《方南堂先生手批杜诗》,保存了清初诗人方贞观对于杜诗的批点。其中评语近两万字,总体倾向是贬多于褒,可以纳入明末清初“贬杜论”谱系之中。其圈点形式也很丰富。最有特点的是诗题上所加的数量不等的朱圈,这体现出方氏对杜诗的甄选,相当于一部杜诗选本。综合其圈选、评语看,方氏的观点是对明代格调派杜诗评价的继承和发展。

  • 王建军《汉语句类史概要》序

    关键词: 汉语史  句类  王建军  汉语语法史  功能语法学  八十年代  研究著作  内部结构  

    作为汉语史的主板块之一,语法史一向为治汉语史者所重视。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史研究获得蓬勃的发展,诞生了不少有影响的通史和断代史研究著作。众所周知,汉语语法史通常可以分为词法史和句法史两大分支。单就句法史而论,除了句式史而外,应该还包括句类史。句式和句类其实是两个内涵不同的句法概念:前者着眼于句子的内部结构...

  • 《现代汉语元语言释义词典》自序

    关键词: 释义元语言  现代汉语  自序  词典  语言信息处理  句法结构  2001年  工具性语言  

    2000年春,在反思中国转型语法学来龙去脉的过程中,在思考如何开展面向语言信息处理的汉语研究的过程中,我突然萌发了研究“语言学的元语言”的念头,提出了“现代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的设想。2001年,首先划清了语言学的元语言与逻辑学的元语言之间的界限,继而建构了语言学的元语言层级理论和研究路径。这一工具性语言,包括元符号和元句法...

  • 李斌:《词语认知属性的知识库构建和应用》

    关键词: 认知语义学  知识库  应用  属性  词语  李斌  汉语词义  计算机处理  

    《词语认知属性的知识库构建和应用》针对汉语词义计算的关键问题“词义的知识表示和获取方法”,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在认知语义学和计算理论的指导下,作者将计算机处理词义所需要的知识划分为三种,即百科知识、日常感知知识(常识)和语言知识,并强调后两种知识是处理日常文本(非科技文献)的必备知识。在回顾词义研究的五大流派后,介绍...

  • 文学院学人新作--董志翘:《启颜录笺注》

    关键词: 文学院  笺注  语言学研究  修辞手法  语言现象  汉语研究  

    《启颜录》是一部托名于隋代侯白的优秀笑话集。该书除了具有文献学、历史学、文学的研究价值而外,在语言学研究上也具有重要价值。由于该书中随处可见的各种修辞手法,以及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各类文字、词汇、语音、语法状况,保留了中古至近代(唐)的大量俗语言现象,因此也是中古、近代汉语研究的重要语料。但此书原本早已亡佚,相关内容仅散...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师大随园校区),邮编:2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