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学刊杂志是由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主管,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普陀学刊杂志创刊于2014,发行周期为半年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关键词: 观音信仰 民俗化 智能化
宋元明清时期民众对观音信仰的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有意识主动进行的。他们在生活中,依据地方习俗、生活环境、生产劳动的特点,本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将观音信仰改造成自己能够理解的、能够实用的、更为亲切的信仰对象。天长日久,成为民众生活的习俗,出现观音信仰民俗化、职能化、地方化、女性化等特征,本文主要论述其民俗化与职能化的...
关键词: 原始佛教 阿含经 止观禅修 九事
《瑜伽师地论》将原始结集中佛及弟子所说法概括为'一切事相应教',这里的'一切事'包括蕴、处、缘起、食、谛、界、念住等七种'契经事',加上'弟子所说、如来所说'和'八众',共'九事'。其中七种契经事即'能说'(说法者)如来及弟子为'所为说'(听法者)比丘、天魔等八众'所说'之法。原始结集的经法集中于今本《杂阿含经》,'弟子所说、如来所说'部分属于...
关键词: 禅宗 慧能 般若
禅宗的五祖弘忍开始看重《金刚经》,六祖慧能则把《金刚经》看成立宗经典,充分吸收了般若、无相、无住的理论和对诸相破除的方法,将其提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位置。武则天对禅宗鼎力支持,后来的唐玄宗御注《金刚经》并将其作为佛教的唯一代表性经典颁布天下。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把《金刚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
关键词: 草系比丘 戒律伦理 积极与消极 持戒与违戒 自由与权力
草系比丘是一个经典的佛教戒律学案例。故事中的'草'有着丰富的戒律内涵,草也因之成为一种重要的戒律伦理符号。从戒律学的意义上说,'草'为'能指',戒律为'所指'。以草指代戒律,表征持戒,旨在于说明即使对待弱如纤纤小草者,只要持戒者心中有坚固戒体,积极持戒,就能够做到制约恶行,成就善业。对待草的态度,也因之成为区分积极持戒与消极持戒、消极...
关键词: 古代印度 佛陀道场 佛陀道场信仰 历史 原因
古代印度的佛陀道场信仰,产生于佛陀时代,其后随之而发展。佛陀时代的主要表现是向'佛所'合掌、'绕佛所''觅佛所''忆念'四大圣地;阿育王时代的'佛迹'信仰表现为在'佛处''作相''起塔供养';从公元4世纪法显和7世纪玄奘对印度佛陀道场的信仰行为,可以看到古代印度佛陀道场信仰连绵不绝的发展历史,这一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其中,古印度佛教四大圣地的...
关键词: 法度 周颙 僧朗 三论宗 摄山 南朝佛教
摄山所在的'南徐州琅邪郡江乘县'为'永嘉之乱'后设置的侨州郡县,与原江乘县并存。明僧绍结庐时摄山甚荒凉,佛化未开,与佛法兴盛的钟山不可并论。周颙解褐前并非隐士,入仕至卒于官从未退隐,只是结隐舍'山茨精舍'于钟山,休沐归之,习佛修静,也供僧人止锡,后又在'隐舍'前建草堂寺以居僧。法度于宋末抵建康应寄锡隐舍,并结识周颙与法绍等。僧朗初抵建...
关键词: 孤山智圆 天台学 五重玄义
本文以孤山智圆解释《般若心经》经题的方法'五重玄义'为考察中心,对比智顗《法华玄义》中对'五重玄义'的运用,探讨智圆解经方法的源流与特色。通过文献分析,本文认为:智圆将其从智顗和灌顶那里继承下来的解经方法,运用到《心经》的解经过程中,拓展了五重玄义作为诠释经义方法论的应用广度。同时,他还对五重玄义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理...
关键词: 佛教禅宗 聚云法系 三山灯来 忠州高峰开禧寺 重庆 佛教
本文在详细考察相关佛教史籍与当地诸种方志文献的基础上,厘清了铁壁慧机、三山灯来、别庵性统,特别是三山禅师与忠州高峰开禧寺及塔院之渊源,以及高峰山作为聚云祖山之依据,尤其分析了现行民国方志等记载高峰开禧寺和塔院出现讹误的缘由,指出应谨慎使用民国两种忠县志中的佛教史料;同时从一个侧面表明聚云法系清初在重庆及周边乃至江浙的影响一...
关键词: 明末清初 云南 逃禅群体 心理状态 生活方式
亘古至今,遗民逃禅一直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明末清初,云南地区的逃禅群体亦是一个结构较为复杂的社会阶层。逃禅群体不仅在信仰上具有佛教徒的身份,同时还兼具前朝遗民的身份。本文以明末清初因政权更替而导致的社会动乱及明末儒佛合流而引起的禅悦思潮是逃禅现象产生的重要背景为铺垫,经过统计得出逃禅群体的构成大部分来源于受...
关键词: 江总 菩萨戒 宫体诗 佛寺诗 佛教文学
汉传佛教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对当时的知识阶层有很深的影响,当时士人的生活也充分反映出佛教信仰的实践面。南北朝晚期的梁陈之际,世家子弟信奉佛法尤为普遍,其中菩萨戒的领受最为常见;由梁入陈,陈亡后又转入隋朝的诗人江总,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在中国文学史上,被归类为宫体诗人的江总,至今没有得到公平的评论,主要因为唐代史家认为陈朝亡国,身...
关键词: 明末佛耶对话 净土 利玛窦 徐光启 杨廷筠
明末天主教传教士及其中国皈信者之'辟佛'也涉及佛教净土信仰。传教士利玛窦基于天主教信仰批评佛教净土信仰的'念佛'法门,但未展开。中国皈信者徐光启和杨廷筠步其后尘,前者着重批评净土信仰的念佛法门和莲花化生说;后者则不仅批评净土信仰的'念佛'法门,而且着重辨斥净土信仰的'无量寿'观念。天主教的'净土'之辨,反映了佛耶相关信仰的本质差别...
关键词: 跨文本阅读
本文采用李炽昌倡导的'跨文本阅读'的方法,对新约圣经《启示录》与大乘佛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天堂''地狱'的观念进行了文本细读,并对历史上明末杨廷筠的耶佛'天堂''地狱'思想比较研究的案例进行了辨析。本文的观点是:《启示录》中将生死置于两极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无法解决终极救赎与终极解脱的问题;而《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轮回流转的圆...
关键词: 陈独秀 宗教观 新文化运动 唯科学主义 宗教与科学
对陈独秀'去标签'式的解读是正确认识其宗教观的前提,通过对其宗教观形成的四个阶段的考察、梳理,从文本出发,还原陈独秀宗教观嬗变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不论是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还是作为一个'无宗派的基督徒',陈独秀对近代中国社会秩序发展前景的方向性探索作出了积极贡献,而这种探索正是基于那个时代的科学与宗教、实证主义或理性主义...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邮编:100009。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