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青海民族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青海民族研究杂志是由青海民族大学主管,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青海民族研究杂志创刊于1989,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 中国乡村权力的研究进程及其启示——人类学视野中的权力研究之三

    关键词: 乡村权力  研究进程  启示  

    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梳理了中国乡村权力研究的进程。并考察了其研究取向和方法上的转变,最后总结了中国乡村权力的人类学研究所带来的两点启示:一是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基层群众所握有的大众的权力,二是我国百年来的社会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力话语转变都与现代性密切相关。

  • 海拔高度与文化:何者与人类生育力有关?

    关键词: 人类学家  海拔高度  生育  文化  因素影响  高海拔地区  美国  

    1984年,美国人类学界展开了一场思想交锋,论题的核心是“高海拔地区的人类生育力是受自然因素影响,还是受文化因素影响。”参加争论的主要是美国、英国和印度的人类学家。

  • 生活在安第斯山区的土著是否明显地存在因缺氧而造成的生育力下降的问题--对戈尔斯坦、查隆和比尔的回应

    关键词: 戈尔  生育  缺氧  土著  山区  比尔  生活  回应  

    在最近的文章中(见1983出版的《美国人类学家》期刊,总第85期,第28-49页),戈尔斯坦、查隆和比尔对埃伯尔森、贝克、达特和我引申出来的一个假说——缺氧引起安第斯山区土著的生育力下降——提出了批评。他们指责我们的研究是建立在“研究结果自相矛盾、方法失当、概念过于简单化”的基础之上。

  • 论高海拔地区人类生殖能力的研究:回应霍夫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人类学家  生殖能力  回应  喜马拉雅山脉  文章主题  方法论  文献  

    霍夫的评论表明,那些叙述高海拔缺氧影响人类生育力和生殖能力的文献中弥漫着方法论和概念的迷雾。我们去年的文章主题也谈到了这一点(见《美国人类学家)85:28-49,1983)。我们的论文尽力阐述了喜马拉雅山脉的高海拔地区,藏语族群中普遍存在的不同生育力水平,是与某些文献的报道一致的。

  • 就埃贝尔森对戈尔斯坦、查隆、比尔批评的回应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戈尔  贝尔  回应  批评  比尔  人类学家  喜马拉雅山脉  

    笔者的论文《高海拔地区缺氧、文化和人类生殖力的比较研究》(《美国人类学家)85:28—49,1983)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高海拔地区缺氧的生理压力减低了人类的生殖力。我们在那篇文章中回顾了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高海拔地区与其他低海拔地区的当地族群的现存文献,表明高海拔地区的族群和低海拔地区的族群的生育模式没有实质的不同。

  • 近同戈尔斯坦、查隆和比尔商榷

    关键词: 戈尔  比尔  喜马拉雅山脉  高海拔地区  人类学家  生殖能力  缺氧  

    在戈尔斯坦、查隆和比尔最近发表的论文——《高海拔地区缺氧、文化和人类生育力或生殖能力的比较研究》(《美国人类学家)85:28—49,1983)中,作者试图说明,在喜马拉雅山脉以及阿尔卑斯山脉这样的高海拔地区,缺氧不会抑制人类的生殖能力。

  • 对《高海拔缺氧、文化和入类生育力或生殖能力》一文的评论

    关键词: 生殖能力  高海拔  缺氧  文化  生育  评论  人类学家  差异问题  

    在戈尔斯坦、查隆和比尔最近发表的论文——《高海拔缺氧、文化和人类生育力或生殖能力的比较研究》(载《美国人类学家》85:28—49,1983)中,作者试图把文化当作解释喜马拉雅山区居民人口差异问题的惟一因素,完全排除了缺氧的影响,同时他们还对别人过去发表的用缺氧进行解释的相关材料(魏兹以及其他人1978;本格汉和塞奇勒1980;古朴塔19...

  • 对布什和古朴塔的回应

    关键词: 古朴  布什  回应  喜马拉雅山脉  人类学家  生殖能力  高海拔地区  假设关系  

    布什和古朴塔的评论开头就误解了我们的本意(见《美国人类学家)85:28-49,1983),我们的文章不是像他们所说,“在人类生育力或者生殖能力的解释方面拒斥缺氧因素的影响”,而是描述了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地区的人口在统计学上的最新反映,并从生育力或者生殖能力同海拔高度之间的假设关系的研究结果出发来考虑问题。

  • 缺少的分享——喜马拉雅东部(中国云南西北部)作为“整体社会事实”的分享的仪式语言

    关键词: 仪式语言  分享  整体社会事实  权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云南西北部怒江、独龙江流域居住的独龙族、怒族等邻近族群之间存在着一种共通的“仪式语言”。这种仪式语言通过宗教祭祀活动以及分享杀牲后的肉食过程体现出来。在这一地域社会中。各种社会、政治和经济关系都依赖于这种仪式语言展开。虽然目前这种分享的仪式日渐式微,但分享的意识依然体现着族群内部的“社会结合”...

  • 哈桑·图拉比及苏丹的“伊斯兰实验”

    关键词: 思想  伊斯兰实验  滑轨  

    近作为苏丹伊斯兰复兴运动的领军人物,哈桑·图拉比推崇伊斯兰教,主张泛伊斯兰主义,鼓吹普世主义;提倡穆斯林共同体,反对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主张“认主独一”,否定国家权威,坚持真主主权论;革新苏丹社会,建立伊斯兰秩序;推崇沙里亚,主张“舒拉”、“咨议”、“公议”及“伊智提哈德”。图拉比以自身思想为指导在苏丹进行了伊斯兰实...

  • 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青藏高原  

    基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国内比较优势指标、显示性指标、解释性指标和实体性指标四个方面提出了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标准,建立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的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 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发展的特征——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分析

    关键词: 民族发展  特征  和谐  

    民族发展是各民族的共同诉求。民族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内容,党和国家的民族发展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丰富与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赋予了民族发展和谐的本质特征,自主性、全面性、永续性、质量与速度的统一性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发展的基本特征

  • 回族“顺主忠君”政治伦理思想简论

    关键词: 回族  伊斯兰教  顺主忠君  政治伦理  

    “顺主忠君”政治伦理是回族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回族在中国前资本主义社会得以立足扎根、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主要内容包括:既顺于主又忠于君;君尽其为君之道以“仁”;臣尽其为臣之道以“忠”;封建帝王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对回族穆斯林而言,这一政治伦理思想的提出是一场极其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理论革命,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 民族学视野下驯鹿鄂温克人移民与定居的探讨

    关键词: 民族学视野  驯鹿鄂温克人  移民与定居  探讨  

    驯鹿鄂温克人2003年举行了隆重的“生态移民”大搬迁,引起了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讨论了驯鹿鄂温克人在迁徙与定居之间的尴尬,并对“定而不居”现象进行了历史的和国家政治制度、政策、价值观层面上的分析阐述。如何将饲养驯鹿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这不仅仅是猎民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民族学所关注的少数民族...

  • 关于徐家寨村石刻佛像的民族学解读

    关键词: 徐家寨村  石刻佛像  塔尔寺  宗教信仰  

    湟中县徐家寨村石刻佛像,反映了汉、藏民族信仰的包容和融合,是青海多民族历史和文化交融的印痕。见证了塔尔寺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以及多民族、多宗教地区信仰涵化,体现了不同民族在多元文化长期并存、碰撞的过程中,信仰上包容多元,形成和而不同甚至趋于交汇、融合的局面。

  • 文化认同与和谐青海

    关键词: 和谐青海  多元文化  文化认同  

    文化普遍地渗透在社会体制、调节机制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之中,常常表现为某种“隐形”的因素,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青海处于青藏高原文化圈中,这里多种文化同住共存,互相采借,求同存异,生动体现了多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相处原则。在新形势下以多元文化观作为青藏高原文化认同的价值取向,营造多样化统一、生动活泼的文化和谐,是构建...

  • 敦煌“贺雨文”初探

    关键词: 唐代  敦煌文书  贺雨文  礼制  

    敦煌文书中有题为“贺雨”的文书数篇。本文通过对其内容及使用者的比较研究,认为敦煌文书中的“贺雨”题材是廷礼仪地方化,政治文体民间化、宗教化的体现。

  • 青海古代邮驿考述

    关键词: 青海  古代  驿站  传播  

    青海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属于中华文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青海民和县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陶制喇叭筒一直被新闻史家视为中国先民开展原始信息传播活动的重要物证之一。本文借助众学科已有研究成果,考证青海古代信息传播活动中的邮驿发展,为进一步展开中国新闻史研究提供资料和个案。

  • 盘古化生神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广西大明山(上)

    关键词: 南海  亘三百里  盘古氏墓  堪舆  龙首蛇身  盘古化生神话  广西大明山  

    各地人们对盘古的崇拜在地理上相连成片,形成了盘古信仰圈。盘古信仰圈的出现说明壮侗语族诸民族先民——百越民族中的西瓯、骆越和南越民族世居地都可谓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从盘古信仰圈的凝聚力出发,就地理、堪舆、图腾、敬祖、活化石、民俗等六个方面论证南朝梁任睹《述异记》所记的南海“亘三百里”的“盘古氏墓”的具体位置就在北回...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角色研究——基于宪政理论的视角

    关键词: 政府角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宪政  有限政府  有效政府  

    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是现代宪政理论对政府角色的双重规定。随着宪政理论自身的演展,其适用领域得以巨大拓展,其作为分析工具的合法性与事实上的合理性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有限政府的角色主要体现为:对政府权力与职能疆域进行合理限定,实现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治理保护,建构相应的问责与回馈机制。有效政府的角色...

  • 撒拉族传统体育的内容、渊源及特点

    关键词: 撒拉族  传统体育  内容  渊源  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进行全民健身、提升地区文化品味、发展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文献阅读及田野调查,对撒拉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渊源及特点做了一番简要论述。

  • 文化涵化与民族语言融合

    关键词: 文化涵化  民族语言  融合  

    历史上民族实体之间因政治决策、社会变动或族群迁徙等因素导致的族际接触或交流,往往会使民族间的文化发生涵化。从而,促使民族交流与融合时期的重要表征——语言的融合及词汇的发展变化。

  • 民俗文化词语的可译性限度及其翻译策略

    关键词: 民俗词语  可译性限度  翻译策略  

    民俗词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民俗文化词语的翻译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生态文化、器物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以及语言文化方面阐述了民俗文化词语的可译性限度并提出了一些补偿策略。

  • 文化生态与艺术传承——以热贡艺术为例

    关键词: 文化生态  热贡艺术  艺术传承  

    本文结合田野调查资料,根据热贡文化生态特点,从文化生态学、艺术人类学角度,探讨了热贡艺术的文化生态,及生态系统中的文化特质,并对热贡艺术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思考。

  • 论“於菟”的音乐与文化内涵——黄南州同仁县年都乎乡祭祀仪式音乐田野调查

    关键词: 仪式音乐  於菟  土族  年都乎乡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一些地区至今仍然保存着先民的宗教仪式、仪轨,这种传承与沿袭下来的远古文化的“活化石”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结构等等。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乡年都乎村的“於菟”舞音乐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诠释原始祭祀乐舞中仪式音乐的本真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阐释信仰、仪式、仪式音...

  • 花儿缘起之民俗学、人类学解析——以河州花儿为例

    关键词: 花儿  自然与人文生态  民俗生活  

    花儿作为一种民间文艺,也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花儿产生于西北高原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是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花儿民歌的缘起进行民俗学、人类学层面的解析,进而展示花儿民歌的独特艺术魅力。

  • 王洛宾音乐创作中哈萨克元素探源

    关键词: 王洛宾  音乐创作  哈萨克元素  

    王洛宾一生中创编的西部少数民族音乐作品无数,但真正使他名扬四海的,总是少不了那些早已为世人所熟悉的哈萨克民歌。究竟因何使他对哈萨克族音乐情有独钟呢?追寻他创作和生活的艰难足迹,或可使我们对他的创作经历和与哈萨克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与哈萨克族音乐的不解之缘有一个更加清晰而深刻的了解。

  • 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有效推进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关键词: 民族高校  统筹兼顾  学生党建  

    本文运用统筹兼顾这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对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推进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 青海高校研究生教育调查研究

    关键词: 青海省  高等院校  研究生教育  

    高校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青海省三所本科院校研究生教育状况的调研,梳理出我省高校研究生教育在经费投入、导师素质、学科布局、内部管理诸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如何促进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 青海农牧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现状调查

    关键词: 青海农牧区  远程教育  现状调查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当前农牧区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农牧区教育水平,加快农牧区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共同繁荣,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对青海省农牧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研和科学分析...

  • 民族院校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关键词: 民族院校  数字图书馆  人力资源建设  对策  

    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中,民族院校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问题引起了理论界和各民族院校的的高度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民族院校数字图书馆与人力资源的内涵,接着阐述了民族院校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院校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对策,即创新管理理念、培养复合型人才、留住现有人才,引进...

  • 法律习惯化与习惯法律化(上)

    关键词: 法律  习惯  法律习惯化  习惯法律化  

    本文先从法理上论证法律与习惯的内在关联性,然后再从历史维度考察两者的演化渊源,进而得出结论:法律与习惯不仅要相互尊重、相互补充,更是可以互动的。基于此判断,本文主张以互动性为基点,以“法律习惯化与习惯法律化”为主线,重述习惯与法律之关系。法律习惯化就在于法律应该具有习惯的习俗化面向、生活化面向、民意性面向、本土化面向...

  • 解析伊斯兰法中的婚姻观

    关键词: 伊斯兰法  圣训  婚姻观  

    婚姻制度是伊斯兰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很多规定体现出了伊斯兰法相比于同时期其他法系相关制度具有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因此,本文通过对伊斯兰法婚姻制度所体现和倡导的婚姻自主、夫妻平等;反对独身禁欲;严禁近亲、同性婚姻等婚姻观进行必要的梳理、展示和分析,以期人们能够从价值合理性的视角认识、了解和关注伊斯兰婚姻制度。

  • 民族地区警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以青海藏区为视域

    关键词: 警察职业能力  青海藏区  培养途径  

    历代中央政府大都采取“安藏必先安青”的政策,所以加强公安工作,注重警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青海藏区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了解青海藏区的基本情况和重要地位,认识警察职业能力的内涵和价值取向,分析和探讨青海藏区警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充分发挥公安教育在维护青海藏区稳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研究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的三个视角

    关键词: 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  价值  发展  超越  实证  

    对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的研究,不应仅限于重拾与简单描述,应着眼于从价值、发展和基本路径等方面的提升。价值表达了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与国家法在终板目的上的同归及对民众法律信仰的诱致意义;发展则展示了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未来的理想型预期;路径则进一步揭示了研究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的基本要求,即超越与实证。这种表述逻辑可能对习惯法...

  •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藏族学生体质状况调查分析

    关键词: 藏族  学生  身体形态  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  

    本文通过对我院2008级藏族学生和其他民族学生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等指标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藏族学生除身体机能指标肺活量和身体素质指标的中长跑优于其他民族学生外,其他均低于或近似其他民族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藏族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安排训练。

  • 《神湖记忆》简介

    关键词: 记忆  简介  地域文化  民间文艺家  民族大学  政府委托  刚察县  副教授  

    基于对刚察地域文化挖掘和弘扬,展现刚察地域乃至环湖文化的历史及现实内涵的需要,中共刚察县委、刚察县人民政府委托青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索南多杰和青海民族大学唐仲山副教授负责编纂相关刚察县历史、地理与人文的著作《神湖记忆》。

  • 《藏族法律文化研究》简介

    关键词: 藏族社会  法律文化  文化研究  简介  佛教哲学  社会秩序  生存发展  历史文化  

    藏族法律文化体现了藏族社会、藏民族数千年来为了实现生存发展而创造的特殊的社会秩序,从而对社会进行有目的调节和控制。离开藏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孕育这一文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都将无法理解藏民族的法律文化。藏族的法律文化是在世界屋脊,以原始灵魂观、本教哲学和佛教哲学为思想依据,在传统的农耕和游牧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

  • 藏娘古塔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八一中路3号,邮编:8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