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青海民族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青海民族研究杂志是由青海民族大学主管,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青海民族研究杂志创刊于1989,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 灾害场景的解释逻辑、神话与文化记忆

    关键词: 灾害场景  神话传说  文化记忆  少数民族  

    神话是社会和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对于人类学家来说,神话记忆不是遥远的产物,而是与当下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灾害神话就是研究隐藏在神话后面的"史实"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功能和价值。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中有很多与灾害有关,如洪水神话、干旱神话、风雨雷电神话、火神话等,它们通过口传和民族文字的方式得以传承,具有防灾减灾的价值。灾害神话揭示了...

  • 脆弱性辨析与灾难形态的类型学划分——人类学灾难研究本土化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 灾难人类学  脆弱性辨析  灾难形态类型  本土化路径  

    人类脆弱性的辨析是人类学开展灾难研究的关键基础,也是对灾难形态进行类型学划分的主要依据。通过梳理灾难人类学的问题意识演变和理论视野发展,本文指出当前人类学的灾难类型划分应基于脆弱性的辨析,结合对自然肇因与社会缘由、地方框架与世界格局、特殊事件与结构过程的关系考察来区分自然灾异型、社会灾变型与社会灾祸型这三种形态的灾难,从...

  • 灾害与文化遗产关系研究

    关键词: 灾害  文化遗产  关系  

    由于近段时间在文化遗产地频繁发生的灾害,使得灾害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灾害不但对文化遗产地的传承与保护造成极大的破坏,在对文化遗产地重建的过程中也相应带来许多问题。因而,从灾害的视角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不但可以有效地预见与防范文化遗产地的灾害风险,也能丰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应用领域。同时在文化遗产地进行...

  • 大数据背景下救灾社会响应协同研究

    关键词: 大数据  灾害救援  社会响应  社会动员  社会协同  

    大数据所具有的数据挖掘能力和对数据的强大的预测分析能力能够在复杂的防灾救灾应急响应中提高动员的效率和效果,增加社会各主体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本文对我国救灾社会响应的协同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基于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对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防灾救灾社会响应、引导协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借鉴国外的经验与教训并结合我国实际,从大...

  • 政府主导与自发发展——社会工程视野下的灾后重建

    关键词: 社会工程  政府主导  自发发展  

    在社会工程管理思路下,政府积极主导、全面规划的灾后重建在操作过程中成为一项追求高大全的竞赛,加速了原有社区正常发展节奏。全面介入还是彻底悬置?基于非正式过程的嵌入式发展、作为外生性发展依托与补充的内生性发展和渐进式发展才是最终的目标。

  • 水神信仰下的干旱认知研究——基于大理海东的个案分析

    关键词: 水神信仰  干旱  灾难认知  大理  

    对灾难的界定必须基于当地社会对于灾难的认知,不同的群体面对相同的自然灾害会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方式,这也导致了不同的灾难叙述及其应对机制的出现。文章通过对大理海东的田野材料分析,试图呈现当地对于干旱现象所特有的解释方式和认知图景。海东地区对于干旱的认知唯有置于水观念以及水神信仰之下才能得以理解,而这套关乎水与水神的认知体系...

  • 族群认同、族群认同变迁及族属标示及认同

    关键词: 族群认同  族群认同变迁  族属标示  动态性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个地区的人群交往更为密切,频繁的接触使人们在多元复杂的社会格局中愈发关切自己的身份认同与归属,更加注重与他群体的特质区分与互动关系。族群认同与变迁以及族属标示与认同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当下族群问题的动态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不同个案间进行比较、提炼,与相关理论进行对话,进而提出更多符...

  • 人类学视角下的市场与市场营销

    关键词: 人类学  市场  市场营销  

    在主流经济学中,市场是买卖双方为盈利而进行的货物或服务交易和信息交流的组织。虽然有各种类型的市场,但其功能都是给不同参与者分配商品,效率是市场体系的关键词。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研究市场,人类学研究的是市场的社会成本因素,是市场和形成它的社会背景。同时,本文梳理了人类学应用于市场营销的逻辑关系:人类学研究各种层次中的人类活动,...

  • 中国与非洲:能否跨越制度与文化的边界——基于某中博合资玻璃厂的工商人类学考察

    关键词: 中国  博茨瓦纳  合作  差异  工商人类学  

    基于对一个中国与博茨瓦纳合资建造玻璃厂项目长期深入的田野调查,本文首先以历时视角,概述中博双边关系,在此背景下系统论述这家中博合资玻璃厂诞生的始末。其次以共时视角,通过对玻璃厂建造过程的参与观察,在具体事件中折射出中国与博茨瓦纳之间的合作与冲突,包括劳资关系、运作模式、中方对当地法规的适应、合作双方之间的博弈、博茨瓦纳产业...

  • 工商人类学与本土工商管理学科发展

    关键词: 工商人类学  研究方法  量化研究  

    工商人类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横跨人类学、社会学、工商管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人类社会的工商管理行为,在许多情况下是无法量化分析研究的。为此,工商人类学通过应用自己的一套规范研究方法,把工商领域难以量化的人类行为,通过实地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工商人类学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必将对我国管理学本土化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

  • 神圣与世俗:人类学仪式与社会研究

    关键词: 人类学  仪式  社会功能  

    仪式与宗教学派研究聚焦于宗教的起源与仪式的本质问题,而仪式与社会学派则重视仪式的角色和功能的问题,即仪式的社会功能。他们关注仪式作为一个社会现象而存在,并如何去影响社会组织。他们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学仪式,把高度参与观察的田野工作作为人类学安身立命的独门绝技,使人类学仪式研究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人类学仪式研究在荒谬中寻...

  • 生计过程中的农民行动逻辑

    关键词: 生计  农民行动  理性  

    农民群体的大量"离土"迁移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然而在乡土社会的具体情境中,农民的生计活动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本研究采用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以农民的生计过程为载体,对农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特征、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试图通过窥视社区中农民的生计社会,说明中国农民生计过程中行动特征和逻辑的重要层面。

  • 循化县积石峡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问题实证分析

    关键词: 库区移民  安置  权益保障  可持续发展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峡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周期长、相关政策多涉及移民的切身利益,故需认真评估和梳理。在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中,惟有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彻于移民安置工作始终,将尊重和保障库区移民"合法权益"作为...

  • 试议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定位和内涵

    关键词: 民族社会学  学科定位  学科特点  学术担当  

    本文从我国学界关于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归属问题的已有讨论入手,分析了民族社会学学科定位成为问题的原因,检讨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定位和内涵,以及当前应当具有的学术担当。文章认为:目前我国主流社会和政府部门高度关注民族问题,学者应当在调整和改善我国民族/族群关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民族社会学特殊的学科位置决定其学术担当:从社会学的民族/...

  • 青海牧区民族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以青海湖南岸ZQH村为例

    关键词: 民族社会工作  本土化  在地知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及实务在国内不断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工服务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的热门话题。在比较分析国内外不同时期关于"民族社会工作"理论成果基础上,结合笔者扎根青海牧区开展社工服务的经验,提出了应避免以单一的民族区域或民族群体作为界定"民族社会工作"的前提条件,而应采用"在地知识"及服务场域作为"民族社...

  • 十二五时期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报告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会发展  小康社会  

    本报告利用民族地区省级宏观统计数据,从科学、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城镇化、民族关系与居民主观感受等方面展现十二五时期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进展,并对民族地区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如科教资源短缺、人力资本不足、城镇化水平低、人口红利面临消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加快新型...

  • 论民族法律信仰是民族法治化的理性基础

    关键词: 法治  民族法律信仰  民族法治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认真考虑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法治化进程,民族法治化的进程决定于不同地区民族法律信仰的培育和生成程度,所以在理论上研究民族法律信仰与民族法治化及其二者关系,就成为法学理论不能回避的命题。民族法律信仰是民族地区各民族依据自身的经济、文化、宗教、习惯等渐次形成的以当代中国法治核心思想为基础的关于法律的...

  • “一带一路”机遇下枸杞产业发展布局和重点任务研究——以宁夏中宁县为例

    关键词: 中宁枸杞  存在问题  产业布局  重点任务  对策研究  

    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切实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我国内陆地区首个也是唯一覆盖整个省级区域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应积极借助地域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宁夏中宁枸杞产业在发展中遇到诸多问题,应借助"一带一...

  • 21世纪初国内学界关于河湟地区族群关系研究述评

    关键词: 河湟地区  族群互动  生存秩序  

    河湟地区位于藏彝走廊与西北走廊交界地带,这里不同文化相互交汇,族群关系繁复多样。这一区域在族群互动中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生存秩序。本文试对21世纪以来河湟地区族群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和评价。

  • 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关键词: 新媒体  少数民族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作为人们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新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机遇,更增加了教育的难度。本文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特殊性为视角,重点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坚守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社会道德责任感培育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

  • 基于网络环境下青藏地区大学英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青海大学为例

    关键词: 青藏地区  大学英语教育模式  应对策略  

    青藏地区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对青藏地区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其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青藏地区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基于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青藏地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应对策略。

  • 清代黄河上游城镇空间距离特征

    关键词: 清代  黄河上游城镇  距离特征  

    清代是黄河上游区域甘青宁三省区城镇体系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时该时期本区域府县行政等级体系的发展和稳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省府为中心地的各府县城镇空间布局特征,符合这里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有其合理内核。

  • 论明朝时期西南边疆的土司贡纳制度

    关键词: 明朝  西南边疆  土司  贡纳制度  

    在对明早期、明中期、明晚期西南边疆土司贡纳制度的变化态势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认为明早期的土司侧重于纳赋,明晚期的土司侧重于朝贡,明中期处于土司纳赋与土司朝贡的过渡期。纳赋制度形成于明早期地方卫所制度形成之际,主要是以一种补充卫所屯田收入不足的面目出现的。而朝贡,则是在土司进京袭职、升迁、述职甚至是控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

  • 百余年来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及当代走向

    关键词: 百余年  民族史学  发展态势  基本走向  

    自20世纪初完成近代化的转型以来,中国民族史学从搭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框架体系到学科领域的拓展及基本理论体系的完善,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中,中国民族史学能否在资料整合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研究范式,能否在研究领域拓展之中寻找到新的学术生长点,值得思考与关注。

  • 论回回特色医药对祖国医学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 回回医学  祖国医学  历史贡献  

    回回医学自唐代以后,由于陆海丝绸之路的交通联系,大量回回医生携带着医书和药材进入中原地区,随着元代对回回实行开放管理政策,逐渐形成"回回遍天下"的历史新局面,与此同时,回回医学通过官方和民间两种途径比较广泛地影响着汉族医学的发展,并构成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光辉而巨大的历史贡献。

  • 从“异地”到“边疆”——清至民国几篇“边疆文本”的比较阅读

    关键词: 异地  边疆  观念史  

    本文通过对清至民国几篇"边疆文本"的比较分析,试图从观念史的角度,指出这段时间对于"边疆"的认识所发生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但总体而言,可以用从"异地"到"边疆"进行概括,即从带着闲适的心态记录风土人情,到带着焦虑之心思考这片土地的保卫与开发。"边疆"观念的转变,也是天下—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转变过程,从此,"...

  • 从洮州卫地契看明代军屯土地的买卖

    关键词: 明代  军屯  卫所  契约  

    明代的军屯土地买卖现象较为普遍。过去我们一直苦于资料限制而无法进一步讨论军屯土地买卖的过程。四张明代洮州卫买地契纸的出现,成为考察明代军屯土地买卖的重要史料,使我们能够重新认识和评价明代军屯的土地买卖过程与性质。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可以判断,洮州卫军屯土地的买卖可能会影响到政府征收屯粮子粒的任务,但尚未影响到社会粮食的总产量...

  • 向往、失望与期望之间:近代中国游客视界中的西安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游客  视界  西安  

    近代中国,随着交通的便利和人们视野的日益扩大,旅行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以西安为代表的一批历史悠久的古都,成为众多游客争相前往的目的地。此时的西安和其辉煌的过往,与东部沿海、沿江城市有所不同,是一个僻处西北的"废都"。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东部广大地区已经暴露在日本的铁蹄之下,西安的建设和复兴成...

  • 1952~1965年《中国建设》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行情况报道之探析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建设  民族新闻报道  对外宣传  

    《中国建设》(China Reconstructs,现为《今日中国》)杂志创刊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有影响的对外刊物之一。在新中国民族政策开创并初步形成体系的时期(1949~1965),《中国建设》定期报导民族新闻,对外宣传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与推行,具有鲜明的报道特点。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建设》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行的报道特点、传播方式和...

  • 第二次边疆学兴起背景下青海果洛藏族部落考察研究述论

    关键词: 青海果洛部落  考察研究  边疆学  

    20世纪30~40年代,伴随着民国政府治边理念的转变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掀起了第二次边疆学的高潮。在此背景下,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及人文精神的青海果洛藏族部落,也受到了一些官员和学者的热切关注,他们对果洛藏族部落进行了深入全面地考察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准确反映了当时果洛部落自然、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珍贵资料。...

  •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研究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  民主改革  基巧级办事处  民族区域自治  

    60年前,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其历史进程以国务院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噶厦)为界,分为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前和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后两个发展阶段。特别是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后,实现了西藏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西藏封建农奴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推动西藏自治区成立,为西藏同全国一道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奠定基本政...

  • 论清代青海司法的“因俗而治”

    关键词: 因俗而治  从俗从宜  一视同仁  

    清王朝为了维持青海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在政策、法律、制度等方面采取"因俗而治",这种方针也贯彻到司法过程中。在"因俗而治"司法原则下,司法不是目的,稳定社会才是司法的真谛。清王朝在青海地区的司法,不在于如何运用司法权,而是通过司法权来维持社会和谐,试图一视同仁,却忽略一视同"人"的问题,其成败得失值得深思。

  • 甘青川边藏区传统部落非正式社会控制刍议

    关键词: 甘青川边藏区  传统部落社会  非正式社会控制  

    甘青川边藏区传统部落非正式社会控制注重从精神层面,劝谕与教化,培养成员的部落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警戒那些有可能威胁与危及部落团结与安全的个体或群体行为,并以山神崇拜与脍炙人口的史诗、说唱艺术、谚语等等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发挥着非正式的象征控制与仪式控制的功能。非正式社会控制侧重于预防越轨行为与社会失序,有利于降低社会成...

  • 论嘉绒藏族土司祖源的四种文本及其文化特点

    关键词: 嘉绒土司  祖源传说  历史文本  文化特点  

    在嘉绒藏族土司的祖源问题上,嘉绒土司、苯教学者、藏传佛教僧侣以及中原史家这四方从各自的角度分别进行了解答,因而相应地产生了四种不同的历史文本,即:"琼鸟卵生说"、"琼部东迁说"、"四(六)氏族说"和"皇帝册封说"。通过对这四类历史文本的解读,不仅可以厘清嘉绒土司与临近藏区和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而且从中也能反映出嘉绒地区所...

  • 一个藏族村落的圣地观——玛藏德哇关于玛藏贡巴的社会记忆与话语表述

    关键词: 圣地观  社会记忆  话语表述  玛藏贡巴  玛藏德哇  

    圣地现是藏文化中的重要文化事项,由社会记忆以及作为载体的历史文献和话语表述凝结而威。玛藏贡巴是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法的策源地之一。作为圣地的守护者,玛藏德哇村民形成了一套关于这处圣地的社会记忆和言说系统,成为他们利益诉求的重要文化资源。"圣地"与"拉德"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微观的田野调查中得以展现。

  • 多元宗教文化共存关系的社会空间视角解读——以对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的田野考察为例

    关键词: 多元宗教文化  共存关系  社会空间视角  田野考察  

    本文通过田野研究,对甘肃临潭县多元宗教文化共存现象进行了特征和原因分析,发现在长期的历史互动中,不同宗教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均衡关系机制。从社会空间视角去审视这种关系机制的形成,发现共同的生活地域、信众类似或互补的生计方式、历史记忆形成的边界以及共同认可的地方准则构成了层级式的社会空间特征。社会空间视角对解释小地域多...

  • 文化数字化保护视域下藏族民间舞蹈研究——以藏族锅庄舞为例

    关键词: 数字化  藏族  锅庄舞  

    以数字化形式保护藏族锅庄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务之急。数字化是传承藏族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新思路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设藏族民间舞蹈数据库涉及的技术问题和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并指出了锅庄舞数据库系统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具体范式。

  • 《青海民族研究》“土司学研究”专栏征稿启事

    关键词: 土司学  青海民族  论文选题  族群认同  区域开发  发展趋势  国家认同  青海省西宁市  张科  

    《青海民族研究》自2010年发表首篇《论土司与土司学》、首辟"土司学研究"专栏以来,在土司学界产生了极大影响。为了将此栏目做大、做强,本刊拟从2017年开始,增大本栏目发文频度。现根据土司学研究发展趋势,以及培育中国土司学研究后续人才的现实需要,设置论文选题,供广大研究者参考。

  • “文化边界”上的“文化嵌入”与民族交流、交往——以丝绸之路“洮河岷”段为例

    关键词: 河洮岷  文化相遇  文化嵌入  对话与融合  

    "洮河岷"既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自然边界,也是信仰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民族与宗教的"文化边界",这里突显的是文化差异,而不是文化碰撞与对立;是文化相遇、相识与尊重;是文化嵌入、交叉、叠加、重合,而不是文化悬置。在文化边界上,各文化主体之间具有敞开、宽容的胸怀及"和而不同"的特征。

  • 家庭网络与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撒拉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个案考察

    关键词: 家庭网络  人口较少民族  青少年  母语保持  

    家庭是母语保持的重要场域,由家庭成员组成的家庭网络对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的母语使用和母语保持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选择化隆县撒拉族、部温克旗鄂温克族、齐齐哈尔地区达斡尔族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三个调查点青少年语言调查材料的比较分析,来探讨家庭网络中成员的人口数量、民族构式、文化程度这三个方面对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的...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八一中路3号,邮编:8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