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研究杂志是由青海民族大学主管,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青海民族研究杂志创刊于1989,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杂志介绍
青海民族研究杂志是由青海民族大学主管,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青海民族研究杂志创刊于1989,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主管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主办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5-5681
国内刊号:63-1016/C
发行周期:季刊
全年订价:¥180.00
关键词: 嘉靖苗乱 苗疆治理 土司职能
入明以来,苗乱频发。为有效控御苗民,明廷主要采取'以夷制夷'的方法,通过土司向苗民实施间接统治。但是,明代官员及后世学者却大多对土司在苗疆治理中扮演的角色持否定态度。然从嘉靖苗乱的实际情况来看,土司残酷压迫或煽动苗民叛乱并非导致苗乱的主因,党庇之说本身就与明廷赋予土司的职能相矛盾,更有其特定的现实原因。根据土司制度的规定及土...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土司承袭 国家治理 举措 特点
土司承袭制度是土司制度的核心制度。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土司承袭采取五种具体举措:一是颁布土司承袭法规,二是控制土司承袭相关程序,三是规定土司制作承袭文书,四是限制土司承袭次序,五是赐予承袭土司多种信物;土司承袭制度中的国家治理具有国家权力的主导性、实施策略的创新性、制度变革的渐进性、治理技巧的灵活性等特点。明清中央政府在土司...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国家治理 土司奖惩制度制度逻辑
基于国家治理视域下的制度逻辑,文章系统阐述了明清时期土司奖惩制度:因军功、忠勤、纳米、进献等原因对土司的升迁、赏赐、抚恤和蠲免的土司奖励制度,因罪受到严禁承袭土司职位、典刑、革降和罚款、迁徙的土司惩处制度。文中进而指出明代土司奖惩制度是一种'常例'性的柔性制度;清代随着王朝国家对于土司地区治理强化,形成了体系化、制度化刚性...
关键词: 清代 土司档案 借贷案件 国家认同
本文通过对土司地区借贷档案的基本情况的梳理和对土司地区借贷现象、借贷行为、审理程序与依律量刑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到清廷对土司地区政策的演变和土司地区社会习俗的变迁,以及在司法、政治诸多方面边疆地区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清代 土司年班 制度 恩威并施
第二次金川之役后,清政府仿照伯克年班之例,在四川西北和西南藏族土司地区实施了年班朝觐制度,以期实现教化土司的目标。清政府对土司年班制定了包括顶戴、夫马、口粮、筵宴、伴送、班次和贡物等方面的具体规制并严格实行,将川西土司有效纳入国家的行政治理体系。在要求土司遵守基本定制的前提下,清政府也通过按虚衔赏赐和免调等多项灵活性政策...
关键词: 界隔 关联性 西北民族走廊 河西走廊 河湟地区
有选择性地发掘民国时期土司承袭档案,回归民国进行土司制度史观察,借助民国时期土司承袭的9件系列档案把握民国时期土司承袭的手续之后,认为民国时期土司承袭手续是完备的,它既有司县邻印甘各结、土官顶辈宗图与亲供,又有道尹呈文、委任状,还限定了土司承袭的时间。不过,这些与清代比较还是发生了诸多变化。诸多事实表明,土司制度在民国时期并...
关键词: 人类学 民族志 村落社区 城市边缘
由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彭毛卓玛博士所著的《社会记忆与社区建构——一个城市边缘藏族村落社区的人类学研究》(甘肃民族出版社,2018年版)一书,给读者展现了一个边缘藏族社区文化生长与社区建构的历程。在当今河湟藏族研究的众多作品中,这部著作不仅以标准的民族志写作将作品呈现给读者,更重要的是渗透着作者植根于民族学、人类...
关键词: 拉策尔系数 国家有机体系数 疆界 机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批判地借鉴国家有机体理论,基于反映一国疆界相对大小的拉策尔系数研究疆界的扩缩机理。研究表明:一国物理疆界、国家有机体系数及他国拉策尔系数的变动,会通过边界效应机制、涵化效应机制、溢出效应机制、示范效应机制和极化效应机制影响一国疆界和势力范围的扩缩;疆界扩缩的表现形式正向利益互嵌等更高级形式演变。因此,疆界扩缩机理既对...
关键词: 农村 农民 场 民族志
场是农业社会中农民用于晾晒粮食和脱粒的生产空间,对于世代务农的中国农民,'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需要,是农民世代相承的固定资产和家庭财富,是农民从事耕种职业的优势资本。近代以来,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场的存在形态与社会属性也不断变化。H村的场伴随着村庄形成而出现,其存在形态经历了由个体家庭为单位向以村集体为单位场的历史演变,20...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裕固族 双语教育 族群性 教育人类学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中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亦是民族教育研究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相关研究虽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究竟何在这一问题一直未有深入研究。裕固族有两种本族语言,均属世界濒危语言,其双语教育的改革发展却在人口较少民族双语教育中一直处于'探路者'和'领航者'的位置。...
关键词: 民族旅游 民族文化 符号 草原旅游
文化得以表现、传播和传承的途径在于将其'符号化',民族旅游场域更是由众多文化符号构成的'符号域'。本文通过长期观察和理论思辨,将民族文化符号划分为空间(场域)符号、物象符号、行为符号、意象符号、景观符号和衍生符号六种类型,并以草原旅游场域中蒙古族文化的'符号化'为案例,分析了草原旅游开发中对蒙古族文化'符号化'的内容,提出应在'符号...
关键词: 网络民族志 意义生产 文化构建 操作步骤 研究伦理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着网络社区的发展,这种变化给网络民族志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课题,也使其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基于网络社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论述网络民族志的核心在于揭示网络社区的话语空间、意义生产及文化构建。在此基础上,着重从网络民族志的历史渊源、研究方法、操作步骤、研究伦理等角度予以梳理和评述,并思考互联网技术变革过程...
关键词: 青海 回民汉语 亲属称谓 文化内涵
本文描述了青海民和回民汉语亲属称谓词的'阿+'、面称与叙称、平辈宗亲和姻亲的异同、亲属称谓的并称等形式。从宗亲、姻亲亲属称谓的语音形式、语义特征出发,来说明民和回民汉语亲属称谓呈现出的婚姻制度对语言的影响,显示了多民族聚居区不同民族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影响。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政策满意度 影响因素
随着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政策力度和项目资金不断加大,政策满意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日益成为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政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的问题。本文利用2015-2016年的685份调查问卷数据,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访者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总体满意度较高,最不满意的是生态保护政策、文...
关键词: 界隔 在象研究 哲学基础 知识人类学
探寻知识是怎样被生产或制造出来,是知识人类学的一个重要观察点。目前流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生产模式实际上不是关于对象的研究,而是一种在象的研究。在这类研究中,知识主体通过意识、价值等介入或貌似客观地以选择概念和理论参考的形式参与到在象制作之中。本文试图给知识人类学提供一份哲学基础,而在过往的后现代实验民族志反思中和写文化...
关键词: 文化传播 人类经济行为 认知偏差 经验知识 经济人类学
人类学家认为,人类主要通过学习模仿并加以创新而获取知识、信仰、思想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并完成文化传播过程,但其背后是否与人类经济行为有内在联系,则历来众说纷纭。从经济人类学的视野出发,对威望偏差传播、遵从者传播,以及经验知识等几种典型文化传播模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考察,得出这样一些结论:文化传播背后都有其经济学的成本收益逻辑,只...
关键词: 边疆 边界 边疆人类学 跨界民族
20世纪中叶以降,全球化成为理解国际边疆社会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概念,促进了边疆研究主题的多样性与分殊化。以黑斯廷斯·唐南、T.M.威尔逊为代表提出了边疆人类学,随后一大批人类学家参与研究,旨在全球化的宏大背景中重构边疆理论。边疆人类学无论研究视角还是研究内容,都提供了新知识与新范式,多角度、全方位地拓展了边疆研究,形成了人类学...
关键词: 福利多元主义 农村养老 积极作为 合理放权 制度创新
文章基于福利多元视角,以黔东南M村养老院实践为个案,根据乡村治理逻辑,阐释多元福利供给主体有效互动的机理:积极作为,合理放权,制度创新。提出突破农村养老困境的政策启示:一是政府需要积极作为,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服务型政府;二是在养老保障领域,政府存在越权行为,需要合理放权,扩大社会分工,为市场和社会参与创造空间;三是在创造养老服务活动...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公司化 乡村都市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演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村都市化的一大主题和独特现象。本文以广州市天河区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为考察对象,梳理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演变的基本脉络,概括了它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它作为一项新的课题对于中国乡村都市化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 南非镇区 种族隔离 城市化 城市更新
多民族共居城市的族群居住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国际性论题。南非镇区(township)作为种族隔离时代城市规划的直接产物,至今依然是种族隔离制度在城市中的明显烙印。本文通过回顾镇区的形成过程,分析镇区是怎样和种族隔离制度联系在一起,在后种族隔离时代又如何延续,说明种族隔离制度对南非城市的深远影响以及转型后南非处理城市问题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国内学界 粟特研究 现状分析
粟特研究在中国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粟特研究再次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文章通过对百余年来粟特研究成果的数据分析,认为国内粟特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已经出版的成果数量上看并不是很突出。中国粟特研究虽然被认为'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对粟特及粟特人的了解离全面尚有较大差距,更谈不上具体。与此同时,粟特...
关键词: 马元章 海原大地震 神道碑 回汉友好 抗日动员
1920年12月16日(农历11月7日),震惊中外的海原大地震发生,哲合忍耶教派第七代穆勒什德(导师)马元章遇难。1934年,国民政府军政要人为其建造《神道碑》,该碑内容极力赞颂马元章及其弟马元超的杰出事功。马元章饱读宗教和儒家经典,深谙时局,融爱国与爱教为一体,主张和平传教,推崇回汉团结,富有民族大义。抗战爆发后,西北地区有日、英、俄角逐,边疆...
关键词: 羁縻 循化厅 乡约 歇家
清初,在'大一统思想'引导下,清政府着手把循化厅地区纳入国家权力体系之中,但是受传统族群观影响及统治成本的制约,清政府对循化厅地区的统治政策仍以'羁縻'为主。针对循化厅内不同区域的社会文化特征,清政府采取灵活的羁縻策略分设乡约、歇家,并赋予其多样的政府职能以实现国家权力对基层社会的渗透与控制。乡约与歇家的设置虽然有利于国家权力...
关键词: 1640至1950年代 海南 地契 农本
自1647年清军渡海登岛至1950年代的三百年间,海南民间地契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农本精神,这种精神又具体反映于血缘纽带的横向宗族意识与纵向祖先观念、古老农业文明记忆与现世海南热作区域的乡土守望、海南本土性地契语言的出现和地契文书中关键字词的严格书写之中。
关键词: 整体稀缺 血族政治 本土资源 法律移植 法民族志
西藏昌都三岩地区偏于一隅,当地生态脆弱、技术单薄,长期处于血族、村庄和宗教的无为而治状态,遗有血亲复仇的残迹。'巴巴'的协调机制起着承载传统、强制规范、稳定社会的作用。近代以来,三岩在与国家的对接中,自控体系不断增强,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同构成锥形塔的模式,表明法律向偏远地区移植过程中对本土资源的吸纳。
关键词: 市场 政府 干预 经济
西方经济学中干预与自由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通过对干预与自由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结合青海互助北山浪士当村'牧家园'经济实际,探讨了政府干预与市场竞争在服务藏族地区市场中的选择与应用。强调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中应赋予市场更多的权力,避免政府主导型干预,同时就科学发展方式提出反思。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叶 拉达克 藏盐贸易
藏盐贸易是历史上拉达克地区与我国西藏西部阿里、藏北羌塘一带重要的传统贸易内容。本文主要依据来自英国印度事务部的贸易档案资料,对20世纪上半叶处在英属印度控制下的拉达克与我国西藏之间的食盐交易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探析,揭示出这一贸易过程呈现的主要特点以及影响贸易开展的主要因素,表明在该贸易背后两地人民间深层次的经贸与文化生活联...
关键词: 口述 文本建构 人类学 传统盐业
中国盐业生产的历史悠久,围绕盐政、盐法、盐商、盐税和运销(专卖)等宏观问题,历史学、社会经济史以及政治学等学科已有探索,特别是以'史'为视角的论著更是汗牛充栋。客观来说,这些成果主要涉及华夏文明核心区域内的盐场,而且通过利用史料、档案资料探索相关问题时,或多或少带有精英政治的论调,显现出中心看边缘的偏见。尽管近些年来,区域社会史...
关键词: 青南藏区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tpack 教育信息化
TPACK作为一个整合技术的教师专业知识框架,对技术、学科内容、教学法三者进行了相互协调和高度整合。本研究对新加坡学者Chai等人编制的TPACK量表进一步修订,主要以青南藏区250名教师为研究样本,萃取出TK、PK、CK、TPK、TCK、PCK、TPACK和TPCKp八个因子,结果发现,TPCKp、TPK、TK对TPACK知识的发展具有首要贡献,TPACK知识水平受到教龄、执教学段...
关键词: 游牧文化 藏族 动产 法律制度
受到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游牧生计方式及其文化的影响,藏族古代社会围绕着牲畜这一重要财产形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动产法律制度。藏族古代动产法律制度具有语言通俗、程序简便易行及内容统一与稳定、宗教色彩浓厚等特征,以制定法、习惯法、教义与禁忌习俗等形式加以呈现,显示出其与藏族游牧社会高度的适应性及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
关键词: 宗教旅游资源 文化商品化 开发与利用
旅游文化商品化是旅游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论文以云南民族宗教旅游开发为案例,探讨了宗教旅游开发中的商品化问题。论文还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宗教文化为案例,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民族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民族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民间信仰 社区秩序 浦市古镇 土地神信仰 整合调适
土地神这一民间信仰是农耕文明时期民众对农业收成的依赖与祈求的产物,浦市古镇土地神信仰具有名称众多、遍布弄巷的特点。作为民间信仰的土地神信仰在社会转型时期起到缓解民众焦虑心理,满足民众基本精神需求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社区治理中应当引入文化治理的策略,构建民间信仰参与的多元共治机制,通过文化重构使其文化调适与整合,从而纳入新...
关键词: 明代 藏传佛教 密教文献 北京 西域僧团
明前期的北京印、藏佛教兴盛,形成了一个'西域僧团',该僧团之中除了藏人、汉人之外,还有不少来自印度、安南的僧人,他们追随大慈法王、智光、班丹扎释等高僧大德,以大慈恩寺、大能仁寺、大隆善寺等皇家寺院为依托,积极弘扬藏传佛教。现存大量明代汉文密教文献也印证了明代北京藏传佛教以三大高僧为主导,以三大寺院为主要活动场所的基本格局。西...
关键词: 萨谢 他者 著述
作为藏地轴心时代'元'文化之一的堪舆,是在学习、借鉴、吸收波斯、印度、汉地文化基础上,通过藏地学者不断研究与著述,最终建构起的藏地'萨谢'(sa-dpyad)文化体系,其文化由理论到实践影响着藏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藏族地方性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 中国南传佛教 多元文化 耿马总佛寺 建构机制
耿马总佛寺的多元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建筑风格、寺院壁画以及教义和仪轨等方面,其中建筑上具有浓厚的缅式、傣式、汉式等风格特征;经画与壁画在绘画风格上呈现出缅式和傣式风格,而技法上则是以傣族、汉族为主;在教义和仪轨方面则是在以南传佛教教义为主的基础之下,借鉴和吸纳了汉传佛教的教义。通过嵌入概念和系统理论,笔者建构出耿马总佛寺的多...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八一中路3号,邮编:8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