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

杂志介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齐齐哈尔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创刊于1972,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 认识上的两个误区——略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问题

    关键词: 科学基础  简单化  历史性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问题上,有两个误区值得注意,即过度简单化的误区和遮蔽历史性的误区。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永在途中;在这个问题上,只有依据科学发展的纵深背景和内在的范式跃迁,才能实现具有当代意义的观念性自觉;“原理+实例”的老路应当叫停。

  • 寂寞文士的心灵悲歌——论温庭筠词中的孤独感

    关键词: 温庭筠  词  孤独感  花间范式  

    温庭筠词的孤独感主要通过美人遭冷落的抒情模式展现,冷静、孤寂的环境氛围,回忆、梦境等细致入微的心理以及传神的动作和神态等是传达这种孤独的具体手段。结合古典诗歌比兴象征传统及温庭筠的失意人生分析,词中孤独感实际是词人寂寞心灵的写照。

  • 建构于特殊人文背景下的人性——杜宝性格论

    关键词: 杜宝  性格  文化意识  

    运用人物性格的有关理论原理,并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对《牡丹亭》中杜宝的性格进行重新阐释:他是一个既有家庭责任感的严父,又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忠臣;在他身上,积淀着中国数千年流传不息的文化意识,正是这种意识,充当着扼杀丽娘的“刽子手”。

  • 怪诞形象体系论——以拉伯雷《巨人传》为个案

    关键词: 怪诞  拉伯雷  母题  

    怪诞(grotesque)是一个历史悠久、内涵多变的美学范畴。俄国美学家巴赫金通过解读拉伯雷的《巨人传》,总结了怪诞自古以来所存在的七种母题,并且深入地挖掘了这些怪诞形象体系背后的思想内涵与文化意义。

  • 另类的家世小说——《中国佬》的叙事时间探析

    关键词: 叙事时间  时间倒错  

    《中国佬》是一部家族史式的作品,讲述了叙述人的曾祖辈、祖辈、父辈及同辈从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的各种经历。然而,不同于大多数家史所采用的线性叙述,《中国佬》由书写史实的6个主章和讲述神话传说的12个副章穿插而成,这使其文本出现了明显的时间倒错现象。从叙事学的时间理论来看,《中国佬》叙事中出现了停顿、倒叙、频率变换、时...

  • 培育特色文化群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关键词: 文化群体  农村文化生活  农民运动会  培育  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体育活动  新农村建设  文化艺术节  

    繁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不断创新基础之上加入新元素,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广泛组织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农民读书节、农民工艺品展示节、农民运动会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把文艺创作群体的好作品充实到各个活动中,展示其文化魅力,引发广大农民的共鸣,使更多的农民群众关心文化、参与文化、...

  • 亚里斯多德《诗学》中的比较思维——一种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前史的考察

    关键词: 比较文学  诗学  比较  隐喻  轴心期  

    《诗学》是古希腊文学理论的集大成,其言说方式是典型的比较思维。亚里士多德通过比较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对象的种差,从而以属+种差的方式给对象下定义,比较思维是属+种差定义方式的基础。亚里士多德还在《诗学》中阐释了隐喻理论,他祛除了隐喻思维的诗性色彩,以比较的理性对举隐喻的诗性,将隐喻转换为言说的技巧和修辞手法,突出了隐...

  • 方位动词的认知分析

    关键词: 方位动词  认知  搭配  

    俄语方位动词“站”、“坐”、“躺”不仅描写人在空间中的三种不同状态,而且还可以与其他表达不同类型物体的名词搭配。这些动词对与之搭配的名词的选择性绝非偶然。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可以发现。物体的空间特征、理想认知模式下人们对物体功能、情景的认识以及概念化的特性等因素制约着方位动词的搭配。

  • 个体化与公民社会——重返公共领域的现代性反思

    关键词: 个体  个体化  社会  公民社会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个体原子论、社会整体论、互构论,这三条研究进路构建了自古希腊哲学到当代社会哲学发展的基本框架,但它们并没有真正解决个体与社会二元对立的困境。也没有解决现代社会作为整体观念的消失,更没有解决被种种问题围困的现代社会困境,如何从个体主义视角出发构建现代公民社会是亟需解决的...

  • 论道德困境与儒家诚信现代化

    关键词: 道德困境  儒家诚信  契合点  现代化  

    改革开放给人们的道德生活和公共生活带来了意味深远的变化。传统儒家道德已不能为现代中国人的行为提供足够的价值支撑无疑是原因之一。虽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诚信与传统的儒家诚信有很大不同,但伦理价值观念是具有连续性的,传统儒家诚信与现代社会所需求的诚信具有很多契合点。为此,我们必须实现传统儒家诚信的现代化,使其适应现代市场经济...

  • 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与马克思主义学研究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的主题  马克思主义学  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学研究的价值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学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整体来研究的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新兴学科,研究起来是很难的,因此必须先弄清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弄清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对马克思主义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近几年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研究述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文化  文化本质  

    20世纪80年代,我国兴起了文化热,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文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关于文化的理解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目的之所在。

  • 政府公关案例的哲学探析

    关键词: 政府公关  哲学方法  案例分析  

    从公关学角度看,政府开展的一切内政和外交活动都可以看作是公关活动,学术界称之为政府公关,其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从哲学的视角探析公共关系,不失为一种新颖的研究方法——公关哲学。新中国成立后,以哲学大师著称的,把哲学方法运用于政府公关实践中,为公关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 农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探究

    关键词: 农民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  意义  

    农民道德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内在需要。加强农民道德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道德悖论探析

    关键词: 悖论  矛盾  道德  

    在中国的道德体系中,重人轻己乃至利人损己都是“德”的表现,从宋明理学对“自我利益的绝对化限制”到个性自我相对解放的今天,在道义理念上一直存在着一种怪圈——“越是不拿的越是当给,越是当给的越是不能拿。”这无疑是一种矛盾,然而这种矛盾是属于逻辑矛盾呢还是辩证矛盾,亦或这种矛盾是在逻辑与辩证之外的?本文将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

  • 关于都市青年“拼文化”现象的研究

    关键词: 拼文化  经济利益  青年心理  传统文化  发展趋势  

    “拼文化”是网络社会发展的产物,反映了都市青年崭新的生活理念和特定的生活方式。“拼文化”的流行发展主要源于网络媒介的普及、经济利益的驱动、青年心理的特性和传统文化的回归等诸多因素推动。当前,“拼文化”发展体现出由成本分摊省钱向投资理财赚钱、由提高物质生活向享受精神生活和由满足自己需求向帮助他人需要的发展趋势。

  • 从“神”到“人”:古代中国政治思想的轴心突破

    关键词: 轴心期  巫觋政治观  精神自觉  

    轴心期是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提出来的一个历史概念。在轴心期,人类开始意识到整体的存在和自身的价值,出现了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精神自觉。在轴心期的的中国,也出现了人的觉醒与精神活动,对人格化的天命鬼神的盲目崇拜逐渐被人的主体价值性所取代。人在政治中的作用得到凸显,政治视角的重心从原始的鬼神天命落实到人的身上,人成为政治思...

  • 孙中山国家利益观的演变

    关键词: 国家利益  演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  

    在政治国家与民族国家内在张力作用下,孙中山国家利益观的核心从追求民主共和理想转向建立统一的民族主权国家。孙中山国家利益观的演变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 古德诺与洪宪帝制关系研究述评

    关键词: 古德诺  共和与君主论  洪宪帝制  述评  

    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其法律顾问、美国学者古德诺写了一篇名噪一时的备忘录——《共和与君主论》。因文中有“然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之语,遂被筹安会杨度等人借为己用,作为鼓吹君主立宪的主要依据,古氏因此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骂名。对于这一问题,当时就曾引起众多评论,各家褒贬不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这问题开始...

  • 五四宪法实践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关键词: 五四宪法  实践  制约性因素  

    五四宪法在21年的实践过程中,其实践效果始终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保障,更多的时候处于被搁置的状态。直至1975年被“七五宪法”所取代。制约五四宪法实践的因素既包括宪法自身的局限性,又包含客观条件与环境的影响。文章对这两方面制约性因素分别进行了分析。

  • 浅析我国从“国富”到“民富”发展战略的转变

    关键词: 国富优先  民富优先  共同富裕  战略转变  

    我国经济发展逐步实现从国富优先到民富优先的转变,这一发展战略的转变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转变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和谐发展。

  • 避风港规则:法律移植的败笔

    关键词: 避风港  免责条款  网络侵权  法律移植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模仿美国以免责条款的形式规定了避风港规则,唯一的作用是反面解释其中的主观要件,得出网络服务提供者帮助侵权责任的过错形态包括“应知”。但作为“免责条款”整体,却没有提供新的抗辩理由,“避风港”形同虚设。《侵权责任法》第36条、《北京高院网络意见》将避风港规则的各种免责条件都纳入侵权认定的过程,避...

  • 论夫妻侵权责任在我国的法律适用

    关键词: 夫妻侵权责任  立法考察  制度规制  

    婚内侵权因具有违法性,应在法律上予以禁止。夫妻一方因过错侵权损害另一方合法权益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我国现行《婚姻法》针对夫妻侵权,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然而离婚这一高昂的代价使得很多受害配偶在主张自身权利时止步,单纯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夫妻侵权责任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有鉴于此,文章在借鉴国外...

  • 论检察权的定位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检察权  司法权  改革  

    由于我国本土法律资源与移植法律的冲突、检察权各项权力内容间的冲突与制约、检察权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与其它国家机关权力的冲突以及检察权的运行冲突导致了检察权的定位矛盾。解决检察权定位问题应突出检察权的司法权性质,并要在加强检察机关和检察官的司法独立性、改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行使方式、进一步完善公诉权、理顺检警关系、改变检...

  • 竞价排名的广告属性与法律调整

    关键词: 竞价排名  制度缺欠  法律调整  商业广告  

    竞价排名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其自然演进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期待法律予以回应。但是,在此领域出现了法律的真空地带,存在很多制度缺失。本文从竞价排名的法律性质谈起,分析了竞价排名实质是一种自然算法与人工干预的组合,对于人工干预部分是法律规制之重点所在。结合现实中竞价排名的乱象以及现实困境,通过将其定位为商业广告,以及...

  • 未成年学生校园伤害案件中校方的法律责任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校园伤害  学校  赔偿责任  

    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人身伤害案件,是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时常遇到又难以回避的事实。一旦发生了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事件,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妥善处理纠纷,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和正常教学秩序,则是校方应理性对待的重大问题。判断未成年学生校园伤害案件中校方是否构成法律责任应从法律关系、归责原则、过错认定等方面综合解析。

  • 论温庭筠创作的“诗词一体化”

    关键词: 温庭筠  诗词一体化  齐梁体  

    温庭筠既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第一住专力作词的词人,在其创作则明显表现出“诗词一体化”,即其诗、词多仿效“齐梁体”。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题材、意象和风格诸方面。题材上,闺阁、宴游为其诗、词之共有;意象上,无论诗、词,都有着比较固定的意象群,所选取的意象也多富艳精工;在风格上,则密丽浓艳为其诗、词之总貌。由温庭筠创作...

  • 论龚鼎孳之送别诗

    关键词: 龚鼎孳  送别诗  祖饯诗  

    康熙六年(1667),吴江顾有孝、赵弦辑刻龚鼎孳、钱谦益和吴伟业的诗歌合称《江左三大家诗钞》。钱谦益、吴伟业由于诗歌艺术较高,可谓人人皆知,而龚鼎孳及其诗歌创作鲜为人知。龚鼎孳的送别诗至少有838首,占全书四分之一还要多的比例,研究他的送别诗对进一步了解他本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龚鼎孽的送别诗继承了《文选》中所录取的七题八...

  • 理想婚姻之典范——《关雎》诗主旨辨证

    关键词: 主旨  理想婚姻  贵族恋歌  

    《关雎》是《诗经·国风·周南》的第一篇,也是“《诗经》四始”之首,关于诗主旨历来聚讼纷纭。然就文本层面男女主人公的身份定位和文化层面礼乐制度的制约来看,《关雎》诗都体现了一种符合封建礼乐文化的有节制、有理性的男女恋情,是诗经时想婚姻的典范。

  • 关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思考

    关键词: 大气环境质量  城市  污染治理  环境保护战略  经济高速增长  环境意识  领导干部  经济发展  

    一、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有些部门的领导干部环境意识比较薄弱,对大气环境保护战略的认识不足。一是一些部门的领导干部还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热衷于搞政绩工程,甚至认为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其结果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破坏了我们有限...

  • 现实主义与文艺为政治服务——论周扬现实主义理论的特征及其理论来源(之二)

    关键词: 周扬  现实主义  世界观  苏俄文艺思想  

    周扬认为文艺是政治的一定的形式。但文艺为政治服务,必须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周扬要求文艺为政治服务与为人民服务很好地结合起来。要求文艺工作者掌握正确的世界观,满怀热情地描写人民的新生活,塑造出新人的艺术形象。文艺作品应当努力创造出为人民大众喜爱的民族新形式。周扬关于现实主义的这些理论,来源于苏...

  • 国家伦理对“他者”空间的介入——余秋雨《道士塔》的叙事伦理分析

    关键词: 国家伦理  生命伦理  在场  缺席  他者  

    《道士塔》被选入高中必修课本,是国家话语的一种表现,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文中的叙述者的价值取向和国家价值取向的契合。但是,作为不在场的“他者”——王道士,一直处于被定罪的地位,完全没有为自己辩护的话语权。现代叙事伦理关注的是叙事过程中的生命的感觉,营构具体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诉求。个体生命存在的独立性要求相适应的叙事伦理诉求...

  • 论国外贷款项目审计与常规审计的区别

    关键词: 基建项目审计  国外贷款  常规审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外国政府贷款  亚洲开发银行  国际金融机构  

    国外贷款项目审计,简单说,类似于基建项目审计,但又不同于基建项目审计。目前,我国在理论上还没有确定的概念和说法。从审计实践而论,国外贷款项目审计与常规审计是有区别的。国外贷款项目,是主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指日本、德国、丹...

  •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镜像解读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拉康  镜像阶段  自我建构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力作,长期以来吸引了诸多评论家的目光。小说描述了一场发生在南方小镇上以主人公爱密利亚为中心的怪诞三角恋情。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来看,爱密利亚同马文·马西以及罗锅李蒙之间的情感纠葛,实际上是爱密利亚以马文和李蒙为镜像进行自我建构的努力,然而由于镜像虚幻性的本质特征,爱...

  • 别列列申东正教主题诗歌赏析

    关键词: 宗教主题  诗歌  

    瓦列里·别列列申是一位杰出的俄语诗人。别列列申创作了大量的宗教主题的诗歌,这些诗歌反映了诗人的宗教观,强调他的禁欲主义和逃避现实的特点,反映出诗人开始在宗教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评价中快乐学习

    关键词: 学生思维  课堂评价  数学教学  快乐学习  多元化评价  师生交往  学生自我评价  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因而,我在教学中,主...

  • 他者视角下的中美二战题材电影——以《南京!南京!》与《硫磺岛家书》为例

    关键词: 他者  二战  电影  

    《南京!南京!》和《硫磺岛家书》均采用了“他者视角”编织出人性神话。《南京!南京!》中的“他者视角”是国际化浪潮中电影的价值观与世界接轨的大胆尝试,而《硫磺岛家书》则是直接源自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人性观。这种普适性的人性视角忽略了具体历史文化环境中特殊的人性,规避了时沉重的历史真相的阐释,存在对日本文化的误读。

  • 在河与岸间被放逐的青春——评苏童《河岸》里的叙事者“我”

    关键词: 青春体验  家园  信仰  爱  寻找  守望者  

    《河岸》的叙述主体是父亲的故事,却因为融入叙事者“我”独特的青春体验而更加独特。叙述者“我”成为时代的言说者,对家园、对信仰、对爱的寻找都伴随着青春期的愤怒、迷惘、焦躁和孤独。尽管无数次的“寻找”都以失败告终,然而,库东亮仍旧是一个心灵的守望者。

  • 女性由“被看”到“看”的转变——《我的安东妮亚》的女性叙事艺术

    关键词: 叙事视角  女性叙事视角  

    《我的安东妮亚》是薇拉·凯瑟的佳作之一。本文拟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我的安东妮亚》男性视角与女性视角的巧妙转换,实现女性由“被看”到“看”的自我意识的转变,展示作品独特的女性叙事艺术。

  • 跨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华裔美国人文化身份建构——以美国华裔小说人物为例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文化身份建构  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从一种文化背景进入一种新的文化背景时产生的心理适应问题。本文运用文化适应心理学理论分析了美国华裔小说中四位主人公的文化适应过程,从而建构起适应多元文化的文化身份,帮助华裔美国人在文化冲突中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多种文化交流,使美国华裔文学超越时代、民族的界限,使文学发展进入...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文化大街42号,邮编:16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