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世纪之前印度在英国人心目中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多有想象的成分。进入18世纪之后,随着英国实力的不断增强,英国的印度形象日益负面。在首任英属印度总督沃伦·黑斯廷斯的推动下,18世纪末英国涌现出一大批东方学家,对印度的历史、语言、法律及社会风俗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这使得英国的印度形象有了_学术基础。不过这些研究多侧重于对印度古代文明的研究,并塑造出有着光辉传统文化却在莫卧儿帝国统治之下日趋衰落、需要具有共同文化渊源的英国来拯救的印度形象。印度辉煌的古代文明与当时英国殖民统治的需要,为18世纪末英国东方学家的印度研究及其形象建构提供了条件。反过来,这种形象建构服务于英国对印度分而治之的殖民统治策略,扩大了印度不同群体间的隔阂,并埋下印巴分治的种子。
全球史评论杂志要求:
{1}稿件如有合作作者,作者总人数不得超过3人,以投稿时的合作作者署名顺序为准。审稿通过之后不得变更姓名、不得改动合作署名顺序。
{2}文章请勿一稿多投,审稿周期为一个月,自收到来稿一个月内邮件回复作者,如果一个月内未收到邮件回复,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
{3}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4}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的文献。
{5}摘要一般为叙述性文摘(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关键词4~8个。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