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生成机制与治理路径——基于文化心理学的诠释

李洁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生成机制 治理路径 文化心理学 

摘要:从文化心理学视角来看,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生成机制是重"身"轻"心","权威"与"孝"、"功名"心态、"关系"意识等文化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我们应选择的文化心理治理路径有:转变重"身"轻"心"的心理,满足青少年的精神需求;放下"权威"思想与姿态,与青少年平等对话;淡化"功名"心态,激发青少年潜能;弱化传统的"关系"意识,培养青少年的公共意识。

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要求:

{1}正文采用宋体五号。凡另起一行的整段引文用五号楷体,前(左)面缩进四格,后 (右)面不缩进。

{2}来稿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需征求作者意见。修改稿逾期3个月不寄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修改稿首页务请注明稿件编号。

{3}稿件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的期刊、图书、会议论文集等。

{4}关键词置于中括号内(“[关键词]”)每篇文章通常标注3~5个,关键词之间空2个字符以区隔。

{5}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技术职称、最高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以及第一作者通迅地址、联系电话及E-mail。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青少年犯罪问题

统计源期刊
1-3个月下单

关注 7人评论|0人关注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