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

杂志介绍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创刊于1955,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工业类。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70年及其历史贡献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人类文明  中国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其不同发展阶段拥有不同的理论形态、实践形式与文明载体。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入革命性阶段,意味着“改变世界”的革命斗争之路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探索道路的开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创制了开放性模式,擘画出“政治革命”向“改革开放”的主题转化、“中国特色”与“...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0年发展的实践与逻辑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主题  内在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辩证结合,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推动实践主题转换和实践经验总结提炼的过程,肩负着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双重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0年的发展历程蕴含着其实践主题的变迁,即从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发展70年的问题意识及其范式转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问题意识  范式转换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演变具有特殊的问题意识,既涉及中国社会现实生活变迁的“时代问题”,也关联理论和文明创新自觉的“学术问题”。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由诉诸教科书体系的权威性走向诉诸经典文本的现实性,由注重对社会现象的解释走向注重对中国问题的学理论证,从而主动创构了多元的、学术化的理论范式。...

  • 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维度透视与融合路径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三治融合  自治活力  法治秩序  德治精神  新时代  

    “三治融合”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思维,既需要以“自治”为乡村治理的主体维度,围绕“自治活力”主线,激发乡村治理主体的内源动力;也需要以“法治”为乡村治理的功能维度,坚守“法治秩序”底线,确保公共权力规范运行,村民权利有序维护;还需要以“德治”为乡村治理的价值维度,明确“德治精神”的红线,不断唤醒村民的共同体意识、公共理性和公共...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创新治理的回顾与展望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改革开放40年  三螺旋  实验主义治理  创新治理  

    从实验主义治理和三螺旋创新理论视角,梳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创新治理发展历程,尤其是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以来中国政府创新治理的实践经验,可总结出中国式实验主义创新治理理论框架。在该框架下,产政学组织、“央—地”政府、人财智资源深入互动,各级政府通过整体式试点—筛选—扩散、融合式共同学习、动态式调整和适应性识别等机制,调整创新主体...

  • 福利政策自由裁量的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基于农村低保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

    关键词: 自由裁量  农村低保  政策执行  福利政策  基层治理  

    地方自由裁量源自在达成自上而下的约束性目标后,受地方政策领导力、决策偏好、思维方式和治理风格等因素影响,所采取的自主性策略差异。跨部门合作对于自由裁量有着重要影响,信息共享水平、协同治理效果、利益博弈等影响了政策执行有效性。自由裁量客观上促进地方政策完善和治理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福利给付的区域差距和政策“碎片化”。建议在...

  • 中国农地制度:历史、现实与未来——“三权分置”政策背景下的新审视

    关键词: 农地制度  三权分置  制度改革  农地经营  农地流转  

    农地制度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几经变迁,不断在“不适应—调整—改革—适应—不适应”之间循环往复。在中国农业、农村、农户发生的巨大变化面前,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也日渐呈现不适应性,突出表现为:稳定农户承包权在实现农户权益公平保护方面的制度效应存在争议;稳定农户承包权对激发农地长期投资的制度效应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论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本矛盾  单一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基础性理论问题。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创立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以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始终没有获得像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那样公认、统一的学理化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建设过程中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

  • 生产力的“双重约束”与公有制关系的实现——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理解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 生产力  公有制  市场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市场经济的性质取决于所有制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所有制、直接的社会劳动和有计划的社会生产为前提,提出了未来社会商品关系必然消亡的设想。这种所有制关系及其生产力基础在建立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社会还不具备。社会仅掌握数量有限、质量不均的生产资料,劳动者还服从旧的分工,二者构成了生产力的“双重约束”,加上传统体制在“退出”、...

  • 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基本逻辑框架: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关键词: 智慧城市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评价指标  

    全球都在推动智慧城市发展,以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城市市民、经济发展和城市治理的各种需求。智慧城市发展中,其基本逻辑框架的构建尤为重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为指导构建的“技术—主体—模式”(TMM)的智慧城市发展基本逻辑框架,将智慧城市发展的相关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该框架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提供智慧城市发展...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内在逻辑与实践遵循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立德树人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具有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的生成逻辑。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目标定位、实践路径、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力求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围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

  • 群众路线的文化生成逻辑研究

    关键词: 群众路线  文化  逻辑  

    群众路线自创立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内忧外患的时代回应民富国强的呼唤探索出的根本工作路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认识论是群众路线文化生成的文化原点。群众路线的文化生成进路是在中国共产党实践探索、经验总结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学习的互动结合下展开的,群众路线是革命需要、革命利益和群众...

  • 共同担保一般规则的建构及其限度

    关键词: 共同担保  混合共同担保  共同抵押  追偿权  代位权  

    共同担保制度的规范重点是担保人之间不存在意思联络的情形,包括共同保证、共同物保和混合共同担保等。除同一债权上存在多个担保外,共同担保还要求各担保人的担保额度之和必须大于担保债权额。共同担保人虽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但其根源并非各担保人的责任位于同一层次,而是物保人和保证人的法律处遇平等。民法典可抽象出共同担保的一般规则,...

  • 名称之辩:将值班律师改名为值班辩护人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 值班律师  性质  职责  权利  值班辩护人  

    2014年我国规范性文件中已经出现关于值班律师制度的规定。2018年刑事诉讼法将值班律师制度写入立法,规定了值班律师具有法律帮助的职责,但对其性质和权利仍然没有明确。规范上的漏洞导致了实践中法律帮助不力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应当明确值班律师的辩护人地位并赋予其相应权利。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值班律师实质上是辩护律师。在我国,值班律师也...

  • 李白暮年身世经历之自我记忆重构考论--以《经乱离后忆旧游书怀》中相关记述的读解为中心

    关键词: 李白  幽州之行  从璘入幕  记忆重构  

    李白暮年曾有《经乱离后忆旧游书怀》诗,对其生平经历以往事追忆的方式做了较为完整的叙述。但诗中既有写实性的记述,也有出于某种原因的改写,其中围绕“幽州之行”与“从璘入幕”两大重要经历的叙述,即与其此前所作诗中的相关描写有所参差,这种前后诗作记述上的不一致,可看作是李白对其身世经历的自我记忆重构。他在诗中的记忆重构,既与两次重...

  • 江湖岂在眼:《贵耳集》中的历史叙述和文学趣味

    关键词: 张端义  历史叙述  文学趣味  

    南宋张端义的《贵耳集》所长不在真实记录历史,而在生动讲述故事。张端义的谪臣身份,影响了《贵耳集》的叙述立场,书中大量想象和建构宋孝宗朝事,形塑了一个贤明的君主、有为的时代。此外,他喜爱讲述士人的机趣故事和具有奇幻色彩的逸闻轶事,擅长对话描写与细节再现,表现出世俗趣味的一面。张端义的江湖文人身份,也让该书呈现出特殊的文学批评祈...

  • 晚明戏曲集《乐府红珊》的编纂体例与选本个性--兼及戏曲文本研究的多向度问题

    关键词: 戏曲选本  折子戏  明代剧坛  仪式演剧  

    《乐府红珊》是晚明南京书肆广庆堂刊刻、纪振伦编纂的戏曲选本,其出版目标是为文人娱曲与民间戏班演出提供底本。《乐府红珊》创建以“出”为中心的编纂理念和以生活场景为标准的分卷原则,在晚明众多戏曲选本中因体例鲜明而独树一帜。《乐府红珊》百折散出的仪式性特质在成书与搬演两个环节逐次被激发和扬显,其独特的选本个性则启发我们要将案...

  • 翁方纲追和次韵虞集的诗学史意义

    关键词: 翁方纲  虞集  追和  次韵  元诗  经典化  

    翁方纲受王士禛《古诗选》的影响,重视虞集七言古诗和题画诗,推崇《题柯敬仲画》“句句是三昧”。在乾隆二十九年至嘉庆十年的四十余年中,翁方纲追和次韵虞集《题柯敬仲画》诗多达七次,称得上是虞集的异代知己。翁方纲为虞集整理诗集、编撰年谱,并在《石洲诗话》和《四库提要分纂稿》中,分别站在个人与官方的立场评论虞集,推尊虞集为诗史上可与...

  • 从“自然”到“教化”——解读《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角色恩启都

    关键词: 恩启都  自然  教化  

    《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两河流域流传至今的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英雄史诗。恩启都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角色,最初是诞生于荒野的自然生物,后经过教化蜕变为人类文明社会的成员。这一蜕变成为解读该角色在全文发展变化的关键线索,也得到《史诗》的阿卡德语原文在文本层面的证据支持。不过恩启都虽然经历了教化,但其人类化的进程并...

  • 欧洲体系变革与“东方问题”的欧洲化

    关键词: 维也纳体系  侧翼大国  奥斯曼帝国  

    “东方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土耳其怎么办”的问题。19世纪以来,欧洲强国面临着如何处置不断衰落的奥斯曼帝国的难题。“东方问题”成为欧洲国际体系的一个黑洞,最终成为引爆欧洲体系“内战”,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东方问题”并不是到了19世纪才产生的,奥斯曼帝国从15世纪就嵌入到了欧洲国际关系的演变过程之中,是欧洲最先面对的“他...

  • 日本中世神国思想的历史演变

    关键词: 日本中世  神国思想  佛教  神道  

    在近现代,神国思想始终与日本的民族主义密切相关。然而,究其本源,日本的神国思想实质上是基于《记纪》神话、以神祇与国家认识为核心的一种宗教思想。其中,佛教与神道在日本神国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尤其是13世纪末元军两次入侵日本失败后,随着伊势神道等中世神道思想的发展,神国思想的民族主义倾向逐步抬头。其结果是,自我优越的...

  •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对靖国信仰的创造

    关键词: 靖国信仰  明治维新  神道教  靖国神社  

    对于新生的明治政府来说,其首要任务就是要证明统治的合法性。由于明治维新的驱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旧藩阀,因此在理论上构建自身合法性的过程中,明治政府更多借用的是日本传统文化之躯壳。靖国信仰即是这一过程中的产物。靖国信仰被创造出来之根本目的是服务现实,因此其不仅没有明确的宗教经典,也缺乏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甚至是对日本神道教传统...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成都市望江路29号文科楼355室,邮编:61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