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戏剧杂志是由四川省文化厅主管,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北大期刊。
四川戏剧杂志创刊于1988,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杂志介绍
四川戏剧杂志是由四川省文化厅主管,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北大期刊。
四川戏剧杂志创刊于1988,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主管单位:四川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7500
国内刊号:51-1087/J
发行周期:月刊
全年订价:¥340.00
关键词: 四川省民俗学会 文化研讨会 川剧 社会使命 研究院 日子
今天,四川省民俗学会、省川剧理论研究会、省川剧研究院在这里共同举行“川剧文化研讨会”。为本次会议的召开,我们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认真筹备,特别选择了振兴川剧25周年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 文化自觉 四川省 文化研讨会 川剧 文脉 经济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 乡土文化
从1982年四川省委提出振兴川剧口号至今,已经25周年了,这是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同步的25年。25年中,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一度出现了缺失,传统的理想、价值观受到冲击,作为乡土文化的川剧也一度受到社会的冷落。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振兴川剧,曾经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受到文化部的高度重视。在川剧的带动下,全国许多地方剧种也...
关键词: 杨尚昆 川剧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文化内涵 新中国成立 国家主席 文化艺术 邓小平
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前国家主席杨尚昆与、邓小平、、聂荣臻、张爱萍等四川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关心川剧的振兴,对川剧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心血。新中国成立后,杨尚昆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回到家乡,都喜欢看川剧,这种文化艺术爱好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在杨尚昆的影响下,...
关键词: 明代 规划课题 艺术科学 发展史 川剧 剧种 声腔
全国艺术科学八五规划课题《清代戏曲发展史》早已于2004年结题,由秦华生、刘文峰任主编,成果也于2006年正式出版。该著作在“多声腔剧种的形成”一章中,首提“川剧”,并对“川剧”作出了全新的定义和相关说明:
关键词: 江湖 川剧 经典剧目 中国戏曲史 约定俗成 观众 戏班 演出
“江湖十八本”是中国戏曲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它指戏班在长期流动演出中形成的一批深受民间观众喜爱的剧目。在观众的心目中,只要提到“江湖十八本”便意味着剧坛上一批不但流行而且齐全的经典剧作。很多时候,戏班实际能演出的经典剧目,不论是多于十八,还是少于十八,都愿凑成“十八”之数。长期以来,“江湖十八本”便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
关键词: 修改 夫妻 百年诞辰 座谈会 王国 同志
川剧界纪念李亚群同志百年诞辰座谈会开得很好,所有的发言都很真诚、精彩。王起久先生发言之初,举例排《碧波红莲》时,亚公大胆启用王国仁老师饰演剧中的龟相,不久王国仁被错划的右派帽子就摘掉。他的叙述将亚公爱护人才的赤诚再现了出来。
关键词: 戏曲界 历史 新中国 民间基础 中国戏曲 文化传统 原始部落
一、戏曲的民间基础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从它的源头来看。大体源于远古时期的原始部落歌舞、图腾崇拜、傩舞、巫觋与宗教祭祀等。形成于唐宋,兴盛于元明清。戏曲自形成时代,就与民间紧密相连。唐代的《踏摇娘》演出于露天舞台,常非月诗《谈容娘》:“马围行处匝,人簇看场圆”即可见证。宋代的“瓦舍”极多,...
关键词: 川剧艺术 行当 花脸 优秀传统文化 舞台表演艺术 信息化时代 多元文化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及多元文化的冲击,一度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剧种——川剧日趋边缘化,其生存的空间萎缩,尤其是舞台表演艺术的传承更令人担忧。据2006年5月《四川日报》的一则消息报道,川剧演员的断档问题近年来一直困挠着川剧艺术的发展,拿目前全省发展较好的剧院来说,生旦净末丑5个戏剧行当,至少有一半处于“真空状态”,尤其是...
关键词: 秀山花灯 丹纳 人文环境 衰亡 文学评论家 19世纪 实证主义 批评标准
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实证主义美学家。他一贯主张坚持客观的批评标准,其著名的“种族、时代、环境”三因素理论。被奉为艺术外部研究的典范。“在他看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所谓种族,是指一个民族在生理学和遗传学意...
关键词: 乡土性 灯戏 传统 保护 四川 回归 民间习俗 乡土社会
现存的四川灯戏,由于社会改造、时代推进等作用力,加剧了它与传统的脱节,也弱化了它的乡土色彩。为此,需要针对灯戏生息的特殊需求、特别个性,在扶持与保护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宽容和更细致的呵护。将灯戏与其附着对象(如传统节气、民间习俗、宗教活动)过度地剥离、取缔,将会进一步导致其乡土性的流失、影响力的减弱。将自发的、无序的艺...
关键词: 藏戏 流派 甘孜州 宗教仪式 藏族地区 表演艺术 雅鲁藏布江 15世纪
藏戏是广泛流行在藏族地区,以藏语表演的一种歌舞剧。其前身是祈求丰年、镇魔酬神的一种群众性宗教跳神仪式,后进入寺庙为僧侣所用。相传15世纪初,噶举派高僧唐东杰布为化募修建雅鲁藏布江铁索桥资金而创编藏戏。到五世纪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时,藏戏开始与纯宗教仪式分离,民间有了职业或半职业性的剧团和由哲蚌寺兴起的藏...
关键词: 戏剧传统 古希腊戏剧 西方文化 传统戏剧 西方戏剧 宗教活动 模仿性 现代派
笔者认为对西方戏剧传统的认识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夸大了古希腊戏剧的模仿性特质及其对传统西方文化戏剧的影响,同时,弱化了欧洲中世纪戏剧对传统戏剧的影响。西方戏剧的源头是古希腊戏剧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不论是传统戏剧,还是现代派戏剧都愿意从古希腊戏剧中找到支持自己戏剧理念的依据,而对于中世纪的戏剧,比较而言,人们对于它对后世...
关键词: 辅助手段 戏剧 舞台 米勒 综合艺术 表演手段 外部表现 音乐
戏剧普遍被视做“综合艺术”,“把文学、音乐、绘画、雕塑与舞蹈等特有表演手段综合为一体。”戏剧中包含的布景、灯光、服装、化妆、音乐等成分是“综合艺术”的外部表现。有人说,丢弃、剔除这些成分,只留下演员的表演这种“中心成分”,同样可成为戏剧。这种演出被称为“贫困戏剧”,借以和“富裕戏剧(综合艺术)”相对照。这些“外部表现...
关键词: 衣服 裸体 兰德 真实 解读 家庭教师 戏剧 现代派
现代派戏剧的具有开山意义的尉作家皮兰德娄于1922年写成了剧作《给赤身裸体者穿上衣服》,与他的名作《六个寻找作者的尉中人》一样,这部剧作也以充满现代意识的哲学思考为贯穿全剧的灵魂。这位戏剧大师运用戏剧手段,探究真理的执著追求在剧中更为明显地展现出来。纵观全剧,在女家庭教师与男主人的暖昧关系败露而自杀这样一个颇为市井化的故...
关键词: 对话理论 巴赫金 传播 欧洲 复调小说 狂欢理论
一、巴赫金理论视野中的“对话” 前苏联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文论家米哈伊尔,巴赫金一生著作丰富,思想深邃。在他的对话理论、复调小说、狂欢理论中,对话思想占据着核心地位,贯穿于他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的始终。
关键词: 现代人文主义 欧阳予倩 回家 剧作 生命意识 文化倾向 人文文化 现代化过程
在《中国现代新人文文学书系》的总序中,孔范今将现代人文主义定义为:“特指在中国历史、文化现代转型即现代化过程中与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以及现代科技工商对生命与人性产生的异化力量抗衡的人文性文化倾向。”关于“人文主义”,目前国内外学界还没有一个规范性的定义。但其所内蕴的核心概念是“人文文化”,“所谓‘人文文化’,要而言之,...
关键词: 时间点 国民党统治时期 断裂 结构方式 军阀混战
对照阅读《茶馆》和《龙须沟》,会发现老舍先生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表达历史的时间类型方式。 《茶馆》创作于1957年,作者反映了从到抗战胜利半个世纪的历史,这部三幕剧采取截取历史横面的结构方式,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上,每一幕取一个有代表性的时间点作具体展开,以表现历史的动荡和变迁。三幕对应的时间点分别是:失败,六君子被杀;袁世凯称...
关键词: 封建专制主义 潜在主题 没落 社会 中国当代文学史 联姻 利益
老舍的《茶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已经成为经典之作。关于《茶馆》的研究,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茶馆》的主题,虽然“葬送三个时代”这一文学史论断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然而在《(茶馆)的主题真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吗?》等论文中,论者对此认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不过可惜的是,这些论文在指出人们对《茶馆》主...
关键词: 女权主义 身体政治 地理学 戏剧表现手法 性别 解读 诺贝尔文学奖
哈罗德·品特(1930-)被认为是20世纪英国文坛继肖伯纳后最重要的剧作家。2005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品特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声称“在他的剧作中揭示出了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危机,切入了压抑的空间……令戏剧回归到其基本的元素:封闭的空间,意想不到的对话,人们处于相互的支配之下,伪装被剥落。”在他的剧作中,平静中...
关键词: 日本歌舞伎 地狱 近松门左卫门 江户时代 莎士比亚 风俗人情 剧作家 社会
《女杀油地狱》的作者是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日本江户时代伟大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4年)。这部作品原来是为木偶净琉璃而写作的剧本,后来被移植到歌舞伎舞台上。《女杀油地狱》最初于1721年7月15日在大阪竹本座上演,取材于同年5月4日发生的真人真事,因此属于主要描写社会平民百姓及风俗人情的社会世态剧,日语的语法与汉语...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独幕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30年代 抗日救亡 代表作 原子弹 群众
《放下你的鞭子》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防戏剧”的代表作,也是抗战时期影响最大的一个独幕剧,在当时与《三江好》《最后一计》合称为“好一计鞭子”。曾演遍中原大地、大江南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宣传、动员群众的抗日救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而“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精神原子弹”。
关键词: 戏剧人物 内心世界 创作人员 戏剧创作 剧作家 曹禺 写人
曹禺曾经说:“作为一个戏剧创作人员,多年来,我倾心于人物。我总是觉得写戏主要是写人;用心思就是用在如何刻划人物这个问题。而刻划人物,重要的又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和感情。人物的动作、发展、结局,都是来源于这一点。”曹禺在此强调了戏剧“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只有把戏写到人物的心里,才能真正写好人物,真正...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秧歌剧 解放区 延安 民间文化资源 革命乐观主义 传统秧歌 民族战争
抗战时期,在民族战争的特定语境中文学不可避免地与战争、政治发生了紧密联系,诞生于此时的延安解放区新秧歌剧亦如此,作为战时文化的一种体现,它是应社会的需要产生,体现的是战争状态下一个时代的精神特质。于是由民间传统秧歌改造而非自然传承来的延安解放区秧歌剧,已一改传统秧歌作为一种民间文化资源自在不羁的鲜明特色,而成为经边区...
关键词: 商业意识 元代杂剧 演员 艺术生命力 文化性质 商业文化 杂剧作家 演出活动
文化性质上说,元代杂剧属于封建市井商业文化,所以商业意识是杂剧作家和杂剧演员都应该具备的意识。作为杂剧传播者演员,其商业意识更为重要。因为元代演剧活动频繁,演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演出活动中保持长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除了具备出色演技之外,更要有自觉的商业意识,善于包装自己,这样才能在登场献艺时保持较高上座率,获得丰厚的经...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民族性 中华民族 艺术手段 中华文化 美学品质 生活情趣 传统精神
中国戏曲作为中华文化代表形态之一,在千年的积淀过程中,凝聚了纷繁瑰丽的美学品质和艺术手段,直接揭示了中国人所追寻的生活情趣。戏曲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传统精神在艺术舞台上的体现,它植根,成长、发展于民间,真实、自然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生活,表达了我们民族的思想情愫。它的表演形式载歌载舞、虚实相辅,非常适合中华民族的审美...
关键词: 折子戏 流传原因 教学曲目 昆剧 演出 演员 丑角
折子戏《双下山》是昆剧著名曲目,它由两个折子《思凡》和《下山》组合而成,现在昆剧舞台上仍可以演出。而且由于特殊的演出要求,还经常作为昆剧培养演员的“入门教学曲目”。其中《思凡》是六旦的入门曲目,而《下山》则是丑角入门的必习。
关键词: 伦理悲剧 人性 封建伦理 内在矛盾 纲常伦理 调和
高明的《琵琶记》是元代一部描绘家庭悲欢离合的杂剧。从悲剧的角度认识和评价它,明清以来就有所谓“怨书”之说。本文认为《琵琶记》的悲剧蕴涵,是用心灵的冲突来表现情和理的不可调和。这种不可调和是封建伦理内部,即“三纲”与“五常”之间,自身无法调解的内在矛盾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这样,作品以心灵冲突的独特形式,通过对现存价值的真...
关键词: 艺术特点 情景剧 翻新 盛唐时期 山水 观看 哀婉
4月20日,我和老师一行几人从西安赶到临潼的著名景点华清池,观看了大型山水舞剧《长恨歌》。这曲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人间神话就发生在盛唐时期骊山脚下的华清池。
关键词: 形象论 杨慎 戏剧 明代 文艺发展 学术风尚 著述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因偕同列大臣与世宗皇帝争议“大礼”,被贬永昌,永不叙用,老死戒所。一生著述颇丰,《明史》杨慎本传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对明清以来的学术风尚和文艺发展皆有一定的影响。刘绘《与升庵杨太史书》载,在谪戍滇南期间,“独于脱略礼度,放浪形骸,陶情于艳曲,耽意...
关键词: 蒋士铨 文章 气节 戏曲 艺术家 汤显祖 艾略特
英美现代派奠基人之一的艾略特在论文名篇《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指出:“从来没有任何诗人,或从事任何一门艺术的艺术家,他本人就已具备完整的意义。他的重要性,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就是对他与已故诗人和艺术家之间关系的评价。”比汤显祖晚170余年的蒋士铨,平生瓣香玉茗,与汤显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关键词: 民俗事象 昆曲 江南 戏曲演出 民俗活动 古代 戏台
我国古代的戏曲演出往往与民俗事象密切联系,其中最为显著者当属祭祀民俗,因此古代戏台是作为神庙建筑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存在的,此即所谓的“庙台”。昆曲的演出也和民俗事象密切相关,它也往往渗透于民俗活动之中。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弋阳腔 传播方式 方言土语 弋阳县 南戏 高腔 南曲 俗
“弋阳腔是南戏流落于弋阳县的一支,在与当地的方言土语相结合后孳乳出的一种新的地方腔调”,在南戏“四大声腔”中,影响之大,流行之广,当推首位。清代李测元在《剧话》中说:“‘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所唱皆南曲。又称‘秧腔’,‘秧’即‘弋’之转声。京渭‘京腔’,粤俗谓之‘高腔’,楚、蜀之间谓之‘清戏’”,一度成为全国性...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功能与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电视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伟大复兴 文化建设 道德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为实现新世纪中华崛起和伟大复兴而实施的战略决策,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全国各族人民正围绕着这一目标团结奋斗。电视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其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是当前我们所要思考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甘孜藏族自治州 电影事业 民族地区 地区经济建设 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文化 自然环境条件 市场发育程度
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仍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力落后,社会分工程度较低,对外交流比较封闭,市场发育程度低,自然经济占着主导地位。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世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事业,理应充分发挥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省级卫视 田忌赛马 竞争 数字电视 电视节目 电视产业发展 电视工作者 传媒技术
随着电视传媒技术的发展,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的不断普及,各电视频道的覆盖面越来越广,老百姓所能选择收看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中国的电视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然而,这种繁荣似乎只是表面上的、数量上的繁荣。老百姓对于电视的热情似乎并没有随着这样的发展而有所高涨,相反的,出现了日渐消沉的势头。这说明了什么?难道是电...
关键词: 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 60年代 传媒理论 弗洛伊德 巴甫洛夫 爱因斯坦 生活方式
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理解媒介》一书,书中的观点有75%是全新的,在学术界尤其是传媒理论方面振聋发聩,麦克卢汉因之被称为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理解媒介》一书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媒介的概念,提出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观点和理论。这些观点影响着人们对科技...
关键词: 形象设计 影视语言 戏剧 人物 舞台美术 服饰设计 故事情节 规定情境
戏剧、影视人物的形象设计是舞台美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仅局限于适合角色个体的发型、化妆和服饰设计。形象以剧本为前提,以表演为归宿。除了明确年龄、身份、民族、职业、个性、时代特征等一般要求外,还要适应戏剧的主题、故事情节、动作、规定情境等等。通过对主体(演员)原有的形象进行改造或重新构建,以达到有利于主体目的的设...
关键词: 流行原因 韩国电视剧 中外文化交流 改革开放初期 全球经济一体化 韩剧 韩流 中国市场
近20年来的改革开放,打破了各种文化束缚与禁忌,使中外文化交流汇聚,中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外来影视剧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确实为外国影视剧在中国传播与流行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大众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机会。那么,为什么偏偏韩国电视剧流行,且热度持续不减呢?其实从新中国建立到今天,一直就有国外的优秀小说、电影、电视剧的引...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成都市下汪家拐街22号,邮编: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