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时代建筑杂志

杂志介绍

时代建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时代建筑杂志创刊于1984,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建筑类。

时代建筑杂志

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国际刊号:1005-684X

  • 国内刊号:31-1359/TU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444.00

  • 定位中国:当代中国建筑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中国建筑  国际影响力  定位  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  建筑体系  建筑实践  

    2018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年。伴随着中国经济体的崛起,中国在产业与技术大潮中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由此发生着微妙且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建筑实践与话语也在以一种独立姿态积极地融入到世界建筑体系之中,使其更为多元,语境与视角的变化正在发生。《时代建筑》希望在此时进行回溯与展望,构建一个宏观视野下的讨论框架,以期...

  • 戴复东先生生平

    关键词: 建筑物  建筑设计  建筑空间  建筑环境理论  

    戴复东先生,安徽省无为县人,1928年4月25日出生于广州市,是抗日英烈戴安澜将军的长子。

  • 沉痛哀悼|同济大学戴复东院士 设计要有“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

    关键词: 同济大学  设计  自然  院士  传统  人性关怀  现代科技  

    他设计的建筑既融合自然、又富有人性关怀,让人觉得“舒适、惬意”,又有创新之美,闪耀着现代科技之光.

  • 关于中国当代建筑的思考

    关键词: 当代建筑  中国  好奇心  

    从2003年开始,我经常来中国旅行。第一次是中国当代建筑方兴未艾的时候,带着旁观者的纯粹的好奇心,我更关心的是中国未来的面貌。

  • 中国建筑在非洲

    关键词: 中国建筑  非洲  世界建筑  国际化  历史  舞台  

    与普遍的看法相反,中国在世界建筑的舞台上从未缺席过。在20世纪的进程中,它的地位可能被更主流的历史叙述掩盖,并在世界各地发生变革性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中被遗忘,但中国其实早已参与了建筑国际化的历史。

  • 中国建筑师走向世界

    关键词: 中国建筑师  世界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文化  智慧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之林中辉煌夺目,为人类建筑文化贡献了伟大的中国智慧,今天,随着中国建筑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除了贡献巨大的建造量,我们是否还应该为当代世界建筑文化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 浅谈建筑教育的国际合作

    关键词: 国际合作  建筑教育  城市规划  大学建筑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国际化  学院  

    从2000年到现在,将近20年的这段时间是我亲身参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国际化过程的时期。我个人觉得国际合作或者国际化对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下简称“同济”)的发展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归结起来大致凸显在四个方面。

  • 观察中国当代建筑国际影响力的五条线索

    关键词: 国际影响力  当代建筑  中国  

    从单纯输入到逆向辐射,从因袭模仿到思辨实验,从身份迷失到性格再造,中国当代建筑的国际影响在近三十年时间里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单一的和线性的,而是由若干动因交织在一起推动的。我们可以从五条线索来观察这种变化,而每条线索的背后都蕴含了一种建筑价值的评判取向。

  • 壮建筑

    关键词: 建筑  地理位置  全球化  国际性  典型化  

    在全球化的今天,当我们参与一个国际性的讨论时,似乎更需明确的是自己的立场,而不是地理位置,否则不是被一致化就是被典型化了。以下是我试着对一种基本世界大同了的审美表达一个态度。

  • 大舍的国际交流小史

    关键词: 建筑物  建筑设计  建筑空间  建筑环境理论  

    大舍(Atelier Deshaus)2001年成立于上海,说来也是运气,2003年大舍便参加了在巴黎蓬皮杜中心举办的名为“那么,中国呢?”

  • 不去西方实践就谈不上文化影响力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西方  全球化  危机感  建筑界  世界  

    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将世界分成东西方两个阵营”一般都是保守派或相对弱势文化一方的做法,他们试图成为一种本土传统文化(同时也被人看作是异域文化)阵营的代表,同时也期待被另一个世界承认。这种对自我身份的敏感,或者说危机感,在建筑界,将导致一种集体标签式的实践。

  • 巴黎的倒影,京都的梦

    关键词: 中国建筑师  倒影  巴黎  京都  海外  展馆  

    在海外旅行的时候,但凡听到中国建筑师的名字,总会心里一惊(惊喜的惊)。因为除了参加国际竞赛的作品和各种代表国家的海外临时展馆以外,在国外由中国建筑师设计的,永久落地的项目并不多见。

  • 中国建筑的国际影响

    关键词: 中国  建筑  国际  英文标准  中文标准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有着漫长的历史渊源,也充满了复杂性,这形成了中国建筑的国际影响的大前提。在这个大前提下,文章提出21世纪中国建筑的国际影响的深层结构需要从民族自尊心发展到可行的世界文明基础设施,从抵制/接受模式转变为开放地建立世界全面知识的模式。当今我们一方面依赖欧美建筑、城市的概念和成就,另一方面面临着欧美文明中潜在...

  • 全球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建筑”

    关键词: 当代中国建筑  全球化  媒体话语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全球化程度的深入,文化领域的全球共时性也随之产生。一方面,建筑、艺术等文化实践开始进入到全球资本主义系统的流动的生产体系中;另一方面,关于它们的历史书写模式也开始从欧洲中心论转向一种全球史观。在这一背景下,“当代中国建筑”这一范畴逐渐浮现。文章将回溯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关...

  • 中国建筑教育家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华人  建筑教育者  国际影响力  

    文章船读了中国建筑教育家的国际影响力,主要从核心领导、中坚力量、文化交流、反向影响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中国建筑教育家的影响力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早期的个人化贡献,已经逐渐转为系统化、整合化和多元化的贡献。

  • 西方对中国建筑的认知柏林Aedes画廊“土木”(TUMU)展览及其背景

    关键词: 展览  个体  历史  评论家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建筑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方媒体对这一新现象的讨论也同样如此。今天,在互联网、杂志、微信、专业建筑杂志或报纸专栏中都有对中国发展的评论,而在20年前,西方媒体对中国建筑未引起任何关注。整个20世纪,中国没有出现世界知名的建筑师,也没有人能够说出一个代表当前设计理念的中国当代建筑。文章关注了这个话题...

  • 建立于文化转型中的新建筑“蛋”、流动型文化与反向传统,2000年到现在

    关键词: 新建筑  流动型文化  反向传统  

    必须把近2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放在一个社会与文化转型的向度之中,才能厘清何为新建筑及其相关现象。文章以保罗.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为起点,分析这个“蛋”如何改变了20世纪中国建筑的文化使命,也促进了新世纪的文化转型。中国的新建筑,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并分化为几个重要的方向,分别对应文化转型后的几个主要特征——流动型文化的国际...

  • 亮相 1999年后的中国建筑师在国际

    关键词: 中国建筑师  国际  舞台  

    导读我们以图表的方式,通过国际范围内展览、出版、奖项和竞赛四条线索,梳理1999年至今中国建筑师在世界舞台上的登场。这些信息大致勾勒出一条中国建筑师走向国际的路径,以及他们是如何被表述的,这其中既有表述角度的迁移,也意味着中国建筑师从群体到个体被认可的转变。

  • 语境中的“语境”中国新生代建筑师的国际融入意识和话语体系

    关键词: 语境  中国新生代建筑师  国际融入意识  话语体系  

    文章从当今时代全球化和传播媒介快速迭代的背景出发,提出中国新生代建筑师的国际融入意识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进而,通过对新生代建筑师成长、教育背景的讨论,总结其实践活动的整体特点和其中蕴含的对个人价值的诉求。这种诉求是通过多元的“语”和现实的“境”展示出来的,即新生代建筑师多元的实践方式和对具体社会问题的回应态度,而透...

  • 机遇与挑战中国建筑设计业海外拓展的实践与管见

    关键词: 国际工程承包  海外epc  机遇与挑战  

    文章介绍了国际工程承包及设计介入模式,回顾了中国建筑设计从施工总包引导的DB海外项目设计模式,进入联合投标参与国际竞争的海外项目EPC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作者结合自身海外项目设计实践体会,总结了中国设计团队在海外实践的机遇与挑战,并对中国设计企业介入中东和非洲的执业环境作了比较。最后对中国建筑设计走向海外提出了几点展望和...

  • 再谈中国建筑设计企业“走出去”与国际化

    关键词: 对外工程承包  工程设计  建筑设计企业  国际化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建设市场进入下行期,“走出去”与国际化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工程设计企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在“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全面响应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迎来了最好的时机。多年的高速成长使企业具备了海外拓展的条件,但也尚存一些短板。

  • 基于海外建筑期刊视角的日本现代建筑国际影响力研究(1950-1989)

    关键词: 建筑期刊  日本  现代建筑  国际影响力  比较研究  

    文章从境外建筑期刊的角度,总结并梳理了战后日本建筑近40年的变迁与发展过程。通过与同时期日本国内期刊的内容进行比较,揭示了国际与日本国内媒体对日本现代建筑理解的差异性。并以时代背景为线索,探讨了这种差异性产生的原因。

  • 当代中国建筑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审视——难以复制的中国

    关键词: 中国建筑  复制  建筑历史  构成要素  人类历史  

    我曾获得过建筑历史的学位,建筑历史这门学科不仅研究有关建筑的历史,也将建筑看作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构成要素对其进行研究。

  • 建筑作为生活的介质中西当代建筑更新案例展

    关键词: 当代实践  日常生活  建筑更新  遗产再利用  

    “建筑作为生活的介质”是此次中西当代建筑更新案例展的主题,意在以具体建成作品为媒介,挖掘建筑作为连接物的价值,展示西班牙和上海当代建筑实践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与思考。参展作品既有从实用主义出发的建造,也有实验性的材料探索,它们试图提炼和表现建筑本体和其所处的城市、社会、政治、生产环境之间密切的关系。这些案例在不同的背景...

  • 关于建筑与设计的人类学碎片对话蒲园陈宅改造

    关键词: 改造  建筑  建筑师  设计  

    文章不仅记录了业主与建筑师针对蒲园陈宅改造项目的一次对话——面对同一项目时的不同身份决定了两人思考与立场的差异,甚至冲突:也是一位人类学者与一位建筑学者的对话——两人将该项目作为介质,讨论了建筑、建筑师、设计等话题在不同历史社会进程中所体现出的多样性。

  • 日常建筑MEDIOMUNDO建筑事务所

    关键词: 建筑展览  日常材料实践  设计与过程  

    “建筑作为生活的介质”展览的主题为:日常经验作为创造性建筑设计实践与训练中不可缺失的要素。相比21世纪初期以来的设计模式,“建筑作为生活的介质”提出了一种新角度——在务实的同时,又抱着批判且诗意的态度来看待建筑实践。从对施工和材料的实验与整合出发,形成跨学科思考建筑的框架:包括技术人员、市民、机构在内的多方参与到设计过...

  • 基础设施之用杨树浦水厂栈桥设计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筑学  水厂栈桥  媒介  建构  锚固  活化  

    杨树浦水厂岸线是杨浦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工程中最长的断点,通过与作为基础设施的拦污网防撞柱的结合与利用,新建的水厂栈桥实现了这个断点的贯通。文章记述了水厂栈桥的设计过程并着重讨论了栈桥作为媒介的建筑秩序的建立,历史遗存的锚固以及和生产工艺的整合。从基础设施建筑学的角度实证性地探讨了建筑学介入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的可能性和意...

  • 使自然风景得以扩展的建筑

    关键词: 石上纯也  普世性  乡土建筑  自然与建筑  的关系  柔化边界  自由的建筑  

    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于荷兰新建成的“Vijversburg游客中心”项目中,设计了由曲面玻璃来支撑屋顶的结构的无柱空间,并且使用向前延伸的玻璃墙体与自然境界线融合的手法来消褪建筑的存在感,重新定义了建筑与自然风景的关系,由此可以去理解与感受石上纯也的自由的建筑的设计思想。

  • 编织者原地建筑长白山河谷度假屋设计评述

    关键词: 火山岩  树木  构图  有机  建构  

    文章讨论了原地建筑新作长白山河谷度假屋项目的设计内涵。聚焦于该项目与天然元素、有机建筑思想、构图原则等各个方面的关联,结合原地建筑近期作品中强烈的建构特征,文章认为建筑师李冀逐渐开始形成个性化的设计路径,并且借用赖特所使用的“编织者”概念对其进行总结。

  • 设计互联|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关键词: 横文彦  集群形态  动态平衡  城市文脉  商业文化综合体  

    横文彦的“设计互联|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应对深圳蛇口工业区转型腾飞的期许,集商业与文化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定位,与建筑师一贯的“动态平衡”、“集体形式”的形式主张不谋而合。横文彦将该项目视为微型城市的景观营造,而非单体建筑的空间塑形,他将文化建筑的公共属性延伸到城市,为到访者提供了~种打通构筑物内外的空间体...

  • 现代主义精神的重思关于w之家的回溯性分析

    关键词: 住宅  现代主义  自主性与内在冲突  现代与传统  回溯性分析  

    之家项目的直接性在当下中国是格外独特的:它现代主义式的形式、通过悬置与环境的对话而获得的自主性,以及建筑内部的;中突性的使用方式,都成为触发本文写作的动因。文章因而仔细分析项目的设计动机、技巧以及此后引发的效果,并试图借助一种回溯性的历史讨论,重思一种在完全不同的社会语境下的新版本的现代主义实践。

  • 空间价值重塑礼和洋行大楼更新

    关键词: 礼和洋行大楼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生  空间价值重塑  结构置换  功能置换  修缮工程  

    文章分析了礼和洋行大楼历史与艺术价值的研究和更新过程,指出礼和洋行大楼的前世今生是文化特征和生活方式百年来变迁的写照,每个时代的空间类型是一个时代社会背景下的文化与建造技术的选择。该项目的更新从学者的严谨研究,到修缮工程设计的突破和新功能植入的空间打造,都是基于文化内涵的空间价值重塑的过程。

  • 在格局演变中错动的七坡工坊

    关键词: nan建筑设计事务所  城市格局演变  立面  体量  

    “七坡工坊”是NANArchitects建筑设计事务所在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地铁站东北侧地块中央的城市更新项目。文章从项目基地城市格局变迁的视角出发,揭示其抽象的建筑形态背后建筑师对城市空间的敏锐感知,并对其设计技巧进行了分析。

  • 酷热与荣耀布拉柴维尔体育中心设计评述

    关键词: 体育建筑  布拉柴维尔  热带气候  海外设计  

    由悉地国际(CCDI)主持设计的刚果布拉柴维尔体育中心,是承办2015年非洲运动会的重要设施。文章从概念设计、建筑形态、赛时和赛后的功能布局以及针对热带气候条件的技术策略等方面,全面评述了这座超大尺度的体育建筑群落。作为中国建筑设计机构在海外的作品,该项目对于如何在不发达国家因地制宜地实现标志性建筑,提供了全新的范倒。

  • 疗愈空间中的场所精神李庄同济医院

    关键词: 疗愈空间  场所精神  医院建筑  地域文化  

    医院建筑由于其专业性和复杂性,在建筑设计领域一直被归为侧重功能性的建筑类型。然而适应医疗功能的各项需求只是好的医院设计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功能实用与人文关怀的统一是医院建筑设计追求的更高境界。营造场所精神,创造有感知、有记忆、有归属感的疗愈氛围,激发使用者对建筑的空间感知,将对生理和心理的自愈起到积极作用。

  • 中国近代建筑设备技术的转移以慎昌洋行的建筑实践为例

    关键词: 中国近代  建筑设备  技术转移  慎昌洋行  

    建筑设备作为近现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近现代建筑和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于近代著名的慎昌洋行贸易及其工程实践的剖析,探讨跨国企业在中国近代建筑设备技术传播路径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指出建筑技术的传播路径是理解建筑演进的内因与要素。

  • 伊朗当代建筑一瞥

    关键词: 伊朗  伊朗当代建筑  伊朗文化  本土建筑  现代主义  

    伊朗建筑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20世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中,伊朗建筑的发展经历了种种波折。伊朗建筑师们殚精竭虑,寻找合适的发展方向。在巴列维时代,伊朗大力推行西方化。在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文化逐渐得到世界的肯定,许多优秀的建筑师通过研究当地文脉、结合传统来汲取设计灵感。伊朗的建筑市场也在稳定地向公平公正和规...

  • 伊朗当代建筑的地域性与国际性2017年Memar建筑奖评析

    关键词: 伊朗  伊朗当代建筑  memar杂志  memar  建筑奖  地域性  国际性  

    在伊朗众多当代建筑师的不懈探索下,伊朗的当代建筑中涌现出许多精彩的作品。但是由于宗教和政治上的原因,伊朗当代建筑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20年来,Memar建筑杂志为推动伊朗当代建筑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所设立的Memar建筑奖也成为伊朗建筑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2017年10月,第17届伊朗Memar建筑奖的评审及颁奖活动在德黑兰...

  • 培育一种批评性文化《时代建筑》与建筑评论

    关键词: 建筑期刊  方塔园  建筑批评  

    自1984年创刊以来,《时代建筑》杂志一直积极参与记录和反思当代中国的建筑发展历程。文章回顾了杂志创刊的历史,并以杂志对上海松江方塔园的报道为例,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建筑创作、批评和出版活动的文化价值。文章指出,通过发表探索性项目和建筑批评,《时代建筑》展现了自身的学术立场,培育了一种批评性的建筑文化。

  • 当代中国建筑评论的新起点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综述

    关键词: 建筑评论  中国建筑学会  学术委员会  当代中国  综述  社会影响  建筑价值观  组成部分  

    “建筑评论”(architecture criticism)是与建筑理论密不可分的学科组成部分,更是建筑专业界与社会大众沟通、弘扬正确的建筑价值观、扩展建筑学科的社会影响、普及大众建筑文化知识的重要工具。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704室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