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赏评杂志是由黑龙江书法协会主管,黑龙江书法活动中心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书法赏评杂志创刊于198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关键词: 书法展览 20世纪80年代 当代 展厅 特性 中国书法 变革与发展 鼎盛时期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独具魅力。在其三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曾迎来一个个鼎盛时期,也历经过一场场重大变革,书法艺术的形式与内涵在不断的变革与发展中变得日益丰富与完善起来。20世纪80年代,中国书坛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关键词: 书法创作 展览机制 当代 价值关系 艺术本体 社会地位 中国传统 书法家协会
书法发展到当代,由于社会生活环境、价值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书法摆脱了实用性的制约,走上了展示其独立存在价值和关学意义的艺术本体之路。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诞生,确立了其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社会地位。之后,伴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传统文化的复兴,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也随之“热”了起来。各种国际性的、全国性的...
关键词: 文化观念 审美视域 陕西 历史 转型 书法 当代 封建王朝
由于陕西地处黄河渭水流域的中心地带,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仰韶文化的重要发掘区。其核心区域关中地区东临华夏中原,西接祁连天山,南依龙脉秦岭,北抵黄土高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建都的理想场所——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因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关键词: 中国书法 孔子学院 传播平台 世界范围 中国传统文化 汉语推广
随着世界范围汉语热的兴起,在国家汉办的大力推动下,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成立,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品牌。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汉语推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俄罗斯、新加坡、法国、韩国等孔子学院就把书法作为办学特色。中国书法要借助全球“汉语热”的契机,利用孔子学院这一传播平台。探索中国书...
关键词: 中国书法 契刻 东夷 原生态 对话 哲理 基因 字根
一、东夷契刻:学术史与书法史的新视野 1926年夏,王国维在清华国学院讲演《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时指出:“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1]其中提到的甲骨文字、流沙坠简、敦煌藏经与内阁档案,在20世纪无一例外都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显学”。迄今为止,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了诸多学科不仅自身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历史与...
关键词: 白鹅 怀素 流变 原型 贺知章 王羲之
一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此李白送贺知章归越诗也。诗中言王羲之写《黄庭经》换鹅,与《晋书》所载微有差异:“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成因 书风 晚明 法国大革命 浪漫型艺术 社会思潮 艺术史
一、引言 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ism)一词是从西欧艺术史借鉴过来的,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强调了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追求。黑格尔认为:“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相应的形式是精神的主体性,
关键词: 真迹 割裂 张彦远 本体 流传
右军《十七帖》称为“书中龙”,烃赫不待赘言。它的分类一般采取日本西林昭一的说法:一为馆本体系,卷末有“勒”字及签署;另一为临本体系。《十七帖》真迹宋时已不存,馆本刻帖是流传下来最显要的版本,而历代研究大多着力于帖文考释,对它的来源、流传、摹刻过程以及帖数、次序与张彦远《右军书记》不符等问题尚有诸多疑窦。笔者蝼蚁不足扛...
关键词: 中国书法 接受美学 审美性 接受活动 书法艺术 精神发展 接受者 接受规律
一、中国书法接受中的审美性 任何一门艺术都源于人的创造,其本质体现的是人精神、情感和生命志向,书法成为一门艺术与人的精神发展和认识不可分割。在接受关学的视野下,接受者的接受活动对事物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流变同样受接受者的影响和制约。很多书法研究者常常把书法史当成书法家作品的编年史,而无视接受活动...
关键词: 文学艺术 书法艺术 人类生存 审美心理 时代风尚 文化意蕴 文艺作品
文学和书法艺术是时代审美心理的集中反映.也体现着人类生存的价值与意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对美的追求,形成了不同时代风尚,也孕育了不同形式和内涵的文学艺术,而一个时代的文艺作品必然潜伏着特定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 叶圣陶 篆刻 巾箱本 人文 公开出版 袖珍本 俞平伯 印谱
笔者迄今珍藏着一本20年前公开出版的袖珍本印谱——《叶圣陶篆刻》,该书外形页面高12.8厘米、宽9厘米,内芯板框高11厘米、宽6.5厘米,这本包括序和正文只有52个页码的红色封皮小印谱,其封面为钱君匐题签书名(图一),扉页有俞平伯的楷书题签:“皇翁篆痕”字样。
关键词: 中晚明 王铎 傅山 明末清初 董其昌 倪元璐 黄道周
明末清初书坛的奇字现象一直颇受人们关注,而纵观中晚明我们发现,陈淳、董其昌很少运用奇字,后来的倪元璐、黄道周作品中开始出现但并不频繁,真正把奇字现象推向巅峰的当属明末清初的王铎和傅山,因此对此二人的研究是揭开明末奇字现象的关键点。
关键词: 唐代 晋书 中国书法史 名家 风韵 书论
中国书法史上,历来晋唐书法相提并论,后人学书,多从魏晋钟王、唐代颜柳入手。但若翻阅历代名家书论.“唐书不如晋书”之论调时常可见,如蔡襄《论书》:“书法惟风韵难及。虞书多粗糙,晋人书,虽非名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气。缘当时人物,以清简相尚,虚旷为怀,修容法语,以韵相胜,落华散藻,自然可观。可以精神解领,不可以言语...
关键词: 矛盾现象 碑学 清代 书写 创作 书法艺术 艺术发展 中国书法
弁言 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长河中,清代碑学无疑是一座重镇,她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视野,注入了新的生机。与以往时期的书法发展不同,清代碑学有着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把唐以前的实用性为主的文字(金文、大小篆、汉碑、北碑等)转化成了观赏性为主的书法艺术;以‘不失篆分遗意’的审美观,进行碑帖融合,给行草书...
关键词: 康有为 书学思想 碑帖 断章取义 书论 碑学
康有为善书,走的是碑帖互融之道,而其书论《广艺舟双楫》多被视为尊碑抑帖之作,有尊碑,抑帖,卑唐之论。从之者视其集碑学之大成,贬之者多责其过激之论,无论褒贬,以尊碑,抑帖,卑唐论之,此不但有失片面,更重要的是断章取义,有违康氏之旨。
关键词: 宋 艺术价值 颜真卿 代表作 碑刻 楷书
颜真卿一生留下了很多楷书碑刻,如《王琳墓志》《多宝塔感应碑》《郭虚已墓志》《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大唐中兴颂》等,每一件碑刻都成为后世取法的典范,《宋璟碑》就是其中之一。由于颜真卿晚年楷书代表作较多,《宋臻碑》没被引起太多重视,本文就《宋璟碑》的慨况、背景、风格及艺术价值作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 中国书法 历史意义 复古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传承 中国艺术 文化领域 词汇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艺术领域中独具特色的文化。谈中国书法不得不提及一个词汇——传承。传,为延续;承,为承载。这个词汇不单单在文化领域中发挥其功用.更给前行中的中国文化人于使命感上予以负重。以此便衍生出一系列有关对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词汇,单单从中国书法角度来说,便有心摹手追、临池不辍、与古为邻等正视...
关键词: 书法学习 艺术性 教育教学 书法批评 汉字书写 报刊杂志 书法作品 工作者
书法作为汉字书写创作的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这是不争的事实。之所以强调不要让艺术成为书法学习之殇,与今天书法教育教学、书法批评的现状有关。当今书法教育教学、书法批评中有相当一批一线工作者.言必称“艺术”。翻开今天的书法论著、报刊杂志,无不为书法冠上艺术之名;评论某人的书法作品,更是津津乐道其“艺术性绝伦当代”。
关键词: 中国书法 世界 高等教育 欧美 主流艺术 东亚地区 书法艺术 近现代
近现代以来,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尤其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书法艺术受到高度重视和认可.并已逐步融入其主流艺术圈。但在更多人眼里,书法走向世界,其实是指走进在当今国际艺术界中占据中心点、拥有话语权的欧美艺术和学术界的视野,得到他们的关注,受到他们的认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篆刻 中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 第四次会议 2009年 代表作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札比举行。在这次会议上,“中国篆刻”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成为举世瞩目的“非遗”项目。
关键词: 篆刻 文字 刀法 面谈 章法 艺术门类 春秋时期 秦汉时期
篆刻是一门古老而又独特的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较早,发轫于春秋时期,极盛于秦汉时期.经唐宋几代不断发展,至明清时,已成专门学问,流派纷呈,蔚为大观。在我国传统艺术门类中,篆刻与书画相映生辉,流传至今。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哈尔滨市动力区文府路6-1号,邮编: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