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赏评杂志是由黑龙江书法协会主管,黑龙江书法活动中心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书法赏评杂志创刊于198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关键词: 注译 儿女 王献之 王羲之 书风
《十七帖》研究可谓显学,笔者于此叠床架屋,缘于读其帖文时常常有所联想。譬如本文拟讨论的由《儿女帖》引发笔者考证了伯远为王玄之字和王孟姜的婚期,由《七十帖》引发探讨了王羲之晚年书风与王献之劝其改体的关系,皆与右军子女有关。为了方便笔者将帖文和注译一并列出,但不拟汇集诸家解释的异同探讨其优劣,惟图作些更精审更合原意的简要注译,...
关键词: 康有为 考释 手札 跋语 先祖
△吾童龀时,见族戚邻人贫病者,恻恻悯之,辄密取先母劳太夫人钱,或擅取米施之。十一岁从先祖述之教授公于连州[1]学署,能属文读史,后纵览群书。至十四岁,觉吾身柔脆,有遗世思。[2]十六岁于象冈新乡[3]楼上拾《红楼梦》残本,竞夕读之毕,如黄粱熟后,人世富贵声色,皆阅过而弃之,惘然作出世意。二十一岁,感先祖之丧,庐于墓,闭门啜泣,谓天驱使人死,虽...
关键词: 执笔方法 包世臣 运指 书法技法 批评 碑学理论 清代中后期 代表人物
包世臣作为清代中后期"碑派"书法的代表人物,在其碑学巨著《艺舟双楫》中以前所未有的细致和精微对北碑书法给予了高度的赞美和评价。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往往把他局限在这狭窄的一面。有研究表明:包世臣碑学理论的建立是以技法论为核心而展开的。由此可以看出,关于书法技法的论述在包世臣书学思想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一席。其中,尤以执笔方...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乐律 线条 介质 抒情 表意 时空 欣赏者
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动人的书法呈给人的乐律是隽永的。当人们欣赏书法艺术时,总感到字里行间有一种连绵不断,轻歌曼舞的乐符跳动在心间,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书法艺术有一种美妙而神秘的节奏与旋律,与欣赏者的情感发生了频频共振,这便是书法艺术的"乐律美"。沈尹默先生讲:"世人公论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
关键词: 书法美学 审美范畴 马克思主义美学 艺术作品 质的规定性 哲学意义 真善美 假恶丑
真善美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审美范畴,它与假恶丑相对立,是我们判定艺术作品真假高下美丑的基本标尺。所谓真,即事物存在的客观性、本质的规定性及规律性。这是从哲学意义上讲的,推及艺术及美学,则是指艺术种类存在的客观差别性及其特殊的规定性,也即一种艺术与它种艺术相区别的本质特征,是否具备这种规定性是鉴别某种艺术真假的根本性标志。
关键词: 美学精神 基调 哲学 书风 尚意 商业经济 市民阶层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新型商业经济结构形成了。新型商业结构模式带来了市民阶层的迅速壮大和市井艺术的普遍繁荣,《清明上河图》描写的景象就是北宋市民阶层崛起的真实记录。北宋中叶以后,由于新经济因素的增长,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以商贾和百工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关键词: 历史空间 草书 书史 当代 学术价值 创新问题 价值意义 拓展问题
草书史上,"二王草书、唐代狂草、黄庭坚草书、晚明狂草以及民国碑系草书是最具学术价值的五种创变形态。作为草书史嬗变的五个转捩点,其价值意义不仅是风格创新问题,同时也是历史空间拓展问题。
关键词: 印风 写意 缶 篆刻艺术 齐白石 吴昌硕 中国印
吴昌硕和齐白石以诗、书、画、印皆精的大师形象独步于中国印坛、画坛,缶庐的篆刻艺术"遵循古训,印宗秦汉","以书入印,气格高古","印外求印,敢于‘颠覆’",追求苍茫凝重、雄浑老辣、洒脱率意的写意印风。
关键词: 20世纪 书法 文化传统 断裂 西方文化 书写工具 汉字书写 双重影响
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硬笔系列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铅笔等)逐渐引进国内。硬笔体小、易携,使用起来比毛笔更为迅捷、方便,时效性极强,因而很快占领了实用的汉字书写阵地。硬笔挤占毛笔的实用阵地,给书法带来了双重影响,一重是正面的,另一重则是负面的。正面的影响体现于今后的书法可逐步向纯艺术化方向发展,而无须再去兼顾书...
关键词: 展览机制 馆阁体 相似 科举制度 书法
近些年来,随着书法赛事和展览日趋频繁,于是书坛催生了一种新体,即"展览体","展览体"三字无疑也成为书坛的一个热词。展览体,是当今书法展览机制的产物,这不由使我想起科举制度衍生的"馆阁体"。我将两者稍作比较,发现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体"的含义相似。
关键词: 字体 嬗变 碑刻 文化艺术 炎帝神农氏 行为过程 公元前 甲骨文
一、题外小引"书法"之所以作为一门艺术,就在于法的确定和度的把握,才使毛笔写字的行为过程发展为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在我国传世的古青铜彝器中,从有文字可考的公元前二千六百六十六年以前,炎帝神农氏古金文开始,一直到陶文,再到殷代甲骨文,以至秦汉阶段的篆文,悠远的历史、书写却一直没有"笔法","篆者,引也。
关键词: 书法风格 艺术美 士大夫阶层 三国时期 集大成者 魏明帝 书风 草书
锺繇,字元常,三国时期魏国大臣,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汉魏更替的时代,亦是"新书风"在士大夫阶层逐渐兴起的时代。新书风是以真、行、草书的产生为特征,锺繇正是这一时期新书风的集大成者,兼善诸体,尤其是他楷书那"不和法度"、因字赋形、大小参差不一的书法意象正是锺繇书法...
关键词: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于右任 敦煌莫高窟 河西走廊 佛教艺术 知识分子 千佛洞 十六国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这一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艺术宝库,历前秦时、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不断兴建,终究在这黄沙滚滚的沙海之中形成了规模巨大,无比精美的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终究达到了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在经历了百年沧桑之后,终于在一代知识分子"保萃爱国"的...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墓志 民国 书法 丧葬文化 生卒年月 传统文化 随葬品
墓志,作为古代丧葬文化的重要随葬品,是记录已故者姓名、生平、籍贯、生卒年月等重要信息的载体。自清末至民国,历史风起云涌,清朝的覆亡,专制体系的颠覆,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思潮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关键词: 敦煌遗书 行文风格 图书馆事业 图书馆藏 14世纪 文献资料 社会生活 任继愈
主持和编写《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以下简称:遗书)是任继愈先生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做出里程碑式贡献的一大巨作。《遗书》跨越年代之久,上起东汉,下至元代(即2~14世纪)。涉及朝代之多,从三国至明朝10多个朝代。猎汲内容广泛,有文史哲、医学、科技、工程、艺术等5大项30余种,尤其医学和科技百科,是为研究中古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资料珍品。
关键词: 审美比较 东汉 碑刻 朝政
东汉延熹元年至延熹八年刘志帝统治期间,外戚宦官交替把持朝政,朝政动荡。但是延熹年间创造了汉代碑刻史上的诸多碑刻精品。本文从延熹年间碑刻中选取比较典型的六件碑刻作品进行审美比较。
关键词: 简化字 邓散木 发展历史 中国汉字 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 简化汉字 隋唐时代
中国汉字已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它变化多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得淋漓尽致,意形神似。其中简化汉字由来已久,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关键词: 杨维桢 个性形成 书法风格 家庭教育 文学家 书画家 元代
杨维桢(一二九六—一三七O)为元代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杨维翰之弟,诸暨人,字廉夫,别号铁崖、铁笛子、铁心道人等。杨维桢早年曾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杨宏曾在铁崖山上筑楼,绕楼植树百株,楼中聚书数万卷,杨维桢就读其中,每天用辘轳传食,苦读五年。
关键词: 理学 赵孟頫 书风 书法史 章草 虞世南 颜真卿 行草书
有元一代,康里巎巎与赵孟頫并称为"南赵北巎",在元代赵孟頫书风一统书坛的境遇之下,其以遗世独立、迥异时流的书风确立了在元代书法史的地位。康里巎巎博通群书,擅楷、行、章草及今草书体,楷书师法颜真卿和虞世南、行草书师法魏晋及章草、怀素等,他善悬腕作书,行笔迅急,笔法遒媚,转折圆动。其《李白诗卷》将章草与今草相化合的变体书风具有非...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审美价值 书法课 社会主义文化 传统文化 审美能力 中国梦 总书记
在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讲话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是无声的音乐、无形的舞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认为,中小学生学习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传承、传播中华书法传统文...
关键词: 书法训练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艺术 青少年儿童 学生 教会 学习文化 历史文明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集中地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青少年学习书法,可以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书法有严格的书写方法,青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阶段,主要是识字,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又学习书法,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汉字书写水平的提高,把字写得更加美观,又合乎规范。
关键词: 书法教育 教学探究 中小学 笔顺 笔势 教学目标 教育发展
当前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小学书法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笔顺教学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亦是屡见不鲜,这与当前的教育发展很不相称。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学术成果 历史视野 文化情怀 书法理论研究 历史场景 现当代 书法创作
随着当代书法创作的不断繁荣,书法理论研究更是逐步推进,各层次学术成果颇为可观。但是当代书学理论的重新拓展却已无法涵盖,同时忽略了书法艺术是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展开的。由于时代变迁,地域不同,社会背景各异诸因素的关系,书法家们面临的具体历史场景也不尽相同,因此,从书法历史研究中汲取材料和灵感,实现当代书法理论的重新构建显得至关重...
关键词: 学习 汉隶 陕西 博物馆 初学者 隶书
《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移立陕西博物馆碑林。《曹全碑》出自东汉,其外在感观、书韵风格流畅飘逸,俊秀儒雅,不激不厉,没有俗姿俗态,堪称秀丽美润之典范;其内在表现柔态裹刚...
关键词: 书法 老年 少年 终身学习
人们常说终身学习,而且还会举出许许多多的例子。但笔者对此说法却持慎重的态度。人并非金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许多自然的身心变化,但只是心态的变化而已,切不可当真。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哈尔滨市动力区文府路6-1号,邮编: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