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杂志是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管,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上海文化杂志创刊于1987,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化类。
杂志介绍
上海文化杂志是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管,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上海文化杂志创刊于1987,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化类。
关键词: 詹姆斯 文学能力 小说家 文学生活 批评家 作家 史诗 戏剧
某小说家获奖之后在报刊撰文,谈论当代文学生活,在罗列了一堆作家批评家(也包括詹姆斯·伍德)的名字与言论以彰显智识之后,他表示小说和智识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小说的父母据说分别是戏剧和口头史诗,所以小说不用知道太多道理也可以写成。
关键词: 臆解 后妃 知识 金克木 言志 废名
1935年,二十三岁的金克木发表“开笔文”《为载道辩》,分析了“言志派”的特点,并以废名《莫须有先生传》为例来说明:“其一是毫无目的与意义。忽然而来,飘然而去,完全是自然流动,一点找不出什么固定的路线,因为它既无目的,自然不能有—定的道德趋向。
关键词: 叙述 小说 身份困惑 故事性 作品 内核
反复通读斯继东的作品,我们会发现,斯继东的作品故事性不强,叙述却有一个鲜明的内核,这个内核有时候是人物的一个执念,比如《枪毙爱情》中卡卡的念头“胡皓摘掉眼镜后一定是个美人”;《我没有父亲》中艾坚称的“我没有父亲”;《漂在水面上的白月亮》中的艾“终于用我的死证明了我对娘的爱”;《赞美诗》中惊蛰“日他娘,我怕你什么”;有时候是人物...
关键词: 鸡蛋 小说 改写 个人 昆明市 育才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病痛,我们时代亦然,比如昆明市某中学,其教学主楼前最显眼位置,竟立有这样的校训:“只做第一,与第二保持距离。”而在该楼两侧翼楼墙面上,却又贴着如此这般的镀金口号--“为国育才,为家教子”,“为民族未来负责,为学生一生奠基”,让人看了心绪复杂。
关键词: 小说集 废墟 札记 阅读 逃逸 历史 故事性
在谈论孙频的小说集《盐》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承认这样一个“新常态”:所谓“故事性”,在当下小说创作中已绝非首要之义。或许可以视为对照,生活在古典时代的小说读者之所以对“故事”心生迷恋,源自“故事”有效突破了大众群体受限制的经验边界与想象维度,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应了个体渴望从贫乏、同质的集体经验内挣脱而出的强烈意愿。
关键词: 故乡 忧郁 出租车 凶杀案 警察 思乡
日暮里。两名警察,一老一少,坐着出租车行走在乡间。他们接受上司的指令,去查核某桩凶杀案的细节。已近晚饭时分,远处人家炊烟四起。奔波了多时,两人已感疲惫与饥饿。在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之中,老警察突然感慨:“只要出门在外,一到晚饭时间就会思乡。”
关键词: 汉语诗歌 精神生活 自选集 肖像 青年 诗人
最早读到徐芜城(徐沪生),是通过“副本制作”的小集子《一个青年的肖像》(编辑鲁毅),大约只有五六十页,立刻他就成了我心中当代汉语诗歌十多位第一流诗人中的-员。后来,上海三联推出了他十年自选集,书名还是《一个青年的肖像》,我也有机会更系统地阅读他的诗。风格仍然极为鲜明,却和一开始那个小集子不太一样了。
关键词: 保罗 歧义性 掩饰 语言翻译 20世纪 回忆录 散文 批评
在保罗·策兰去世三十四年之后,他作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德语诗人的地位得到了确认。他的全部作品,包括散布在十一部诗集中九百页诗歌,二百五十页散文,一千多页公开的通信和将近七百多页自八种语言翻译而来的诗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受到了批评界的巨大关注,批评论著的总量高达惊人的六千多个词条,包括用十多种语言写成的评论、散文、回忆录和专著...
关键词: 现代国家 精神取向 欧洲人 德国 尼采 写作 德语 阅读
以德语写作似乎是德国著作家的天然做法。但是,尼采晚年在《偶像的黄昏》中说:“时常有人问我,我究竟为什么用德语写作:在任何地方我都不会像在祖国那样,被更糟糕地阅读。不过其实有谁知道,我是否还希望,今天仍旧被人阅读?”①尼采对作为一个特定地域的德国深感失望,这种失望的根源在于,当时的德国作为欧洲现代国家之一,其过于现代的精神取向,完...
关键词: 通讯工具 摄像头 游戏机 阅读器 电视机 打电话 手机
自从手机有了摄像头,它就不只是通讯工具了,有一部分功能变成了相机。后来又成TMP3、游戏机、电视机和阅读器。打电话的原始功能,不断地被稀释,似乎变得可有可无。描述手机的概念变得困难重重,它既是一个工具,也是一个玩具,还是一个道具。未来,它大概会和人体长在一起。
关键词: 耶稣会士 历史 中国 18世纪 中华文化 佛教僧侣 生活方式 适应性
17至18世纪,耶稣会的在华使命可以概括为四大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对中华文化采取“适应性政策”(policy of accommodation or adaptation)。最初来华的耶稣会士穿戴佛教僧侣的装束,但不久他们就换上了儒生的制服,生活方式上也向儒士精英中的文人和官员靠近。这样的适应政策持续了将近两个世纪。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 摄影 二十世纪 典型形象 90年代 中后期 驾驶室
1990年代中后期,栗宪庭在一份报纸上撰文,评说新摄影,摄影定义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框架内。现在能回忆起来的,文中大概议论了徐一晖,罗永进,安宏,赵半狄和我的照片。栗宪庭说,“徐一晖用当代形象去模仿和置换的典型形象,如模仿流行的一张雷锋在驾驶室里读著作的照片,而把读的书置换成了《驾驶员手册》”。
关键词: 叙事 负面评价 中国小说 鲁迅 作者
鲁迅对《三国演义》多有负面评价,在一次讲演中列其"缺点有三":曰"实多虚少",曰"描写过实",曰"文章和主意不能符合"(《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四讲)。这里不拟讨论前两条关于虚实的问题,其中第三条意见涉及叙事悖谬,鲁迅作此解释:"作者所表现的和作者所想象的,不能一致。
关键词: 文学世界 福柯 异乡人 知识分子 60年代 哲学家 必修课
哲学家福柯在1960年代曾一度醉心于文学,发表了各种关于作家、作品、写作、语言的看法,可以说,1960年代是福柯的“文学时期”。这也并不奇怪,在法国知识分子传统里,哲学与文学作为两个处于知识位阶高层的学科,向来都是知识分子的必修课。
关键词: 奥古斯都 世界 小说文体 风云人物 威廉斯 形式层 斯通 谈论
读完《斯通纳》的时候,我有点抱怨约翰·威廉斯写得太干净了,干净到让你找不到一个切口去谈论。《斯通纳》可供我们谈论的只有情节流动,就像他说的,“在某个层面我认为小说就是‘一段生命'”。加之小说中的人物又不是什么风云人物,且风流韵事也不多.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市巨鹿路675号,邮编:2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