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杂志是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管,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上海文化杂志创刊于1987,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化类。
杂志介绍
上海文化杂志是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管,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上海文化杂志创刊于1987,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化类。
关键词: 次生结构 对话 辩证法
近年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称"巴黎手稿")的笔记本文本(即MEGA~2)在汉语学界披露于世。本文介绍了其版本沿革,根据MEGA~2版本,通过三个笔记本的文本,分析了其中的互文性,指出手稿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逻辑结构。与此同时,肯定了它次生型的构成、对话进行式的思路和闪耀的辩证精神,并批评了一些流传已久的成见。
关键词: 国外研究 实践美学 李泽厚
国外实践美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国外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的一部分,集中于"主体性""积淀""实践"等概念的梳理与评介。随着实践美学理论的外译与90年代李泽厚在美国的讲学活动,国外实践美学研究在世纪之交出现小高潮,涌现出一批对实践美学理论和命题系统研究的成果。2010年《美学四讲》部分章节入选西方文艺理论经典《诺顿理论与批评...
关键词: 金庸小说 文化解读 文化人格 美学评价
在武侠小说中阐释文化让金庸小说产生了很强的魅力。《射雕英雄传》阐释的是墨家文化,《天龙八部》阐释的是佛家文化,《笑傲江湖》阐释的是政治文化,《鹿鼎记》阐释的是国民文化。正因为如此,金庸小说可称为文化武侠小说。对金庸小说来说,文化阐释只是一种附丽,却给故事带来了深度内涵,并构成了文化人格。武侠小说是类型小说,金庸将类型化的小说...
关键词: 倪匡 香港 大众文化 消费 营销
倪匡被誉为香江四大才子之一。他集著名作家、百万编剧、名嘴主持于一身,其作品流播于各种媒体之上,在中国的内地、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形成"倪匡现象"。本文尝试从香港媒体的生态特性、倪匡作品的特点及媒体的营销策略入手,分析"倪匡现象"出现的原因,揭示通俗文学市场运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以及香港大众文化的基本形态。
关键词: 插画 现代性 视觉建构
《小说时报》在中国文学期刊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悄悄改变了晚清以来文学启蒙的期刊方针,并为后来一段时期文学期刊的创刊和发展作了基本定位。本文从其插画图像入手,分别从上海文化空间和世俗生活的"浮世绘"、身体符号消费景观的开创和图像中的"现代性催醒"3个方面,探讨此刊图像在"现代性"上的探索及其社会现代性的视觉建构。
关键词: 文学理论 西方 中国 对话
中西文论和文化传统的关系不应是"刺激—反应"的模式,即西方理论的强势输入,中国文论的被动接受,而应从"文明互鉴"的角度来看,中国文论"西化"的过程同时也正是"化西"的过程,它不应被看作"失语"。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文化进展有选择性地吸收西方文论,由此形成的误读、错位恰恰是中国化的一个部分。将中国理论生产视为世界理论生产的某种内部性的...
关键词: 金鲁贤 天主教 早期 著述
金鲁贤是当代中国天主教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本文主要按照金鲁贤早期人生的3个重要历史阶段,整理不同时期著述,并分析和诠释其中蕴含的不同主旨、内涵。第一部分关注他在徐汇公学读书期间的习作,从个人情感、家国意识、社会责任感3个角度予以解读;第二部分侧重于考察金鲁贤作为修生期间的宗教儿童文学译著,并解释他的"公教学者"身份在民国...
关键词: 中国史学 朱维铮 文化史研究
朱维铮先生求学、治学并传学于复旦大学,一生以学术奉献于母校。他师从陈守实、周予同先生,继承复旦优秀的史学传统,治学严谨,注重材料的辨析与考证,具有深厚的治学能力,在中国经学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近代史等多个领域都有建树,其著述为学界所瞩目。他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倡导者和实际建设者;广泛...
关键词: 在 物 本有 真有 存在 般若 涅槃
海德格尔和僧肇,分别是西方哲学和东方佛教哲学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之一。他们的思想代表了这两种文化迄今为止在思辨领域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虽然前后相隔1500多年,出现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度,然而他们的思想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之间的对话意味着人类思想有着不可超越的一致性和千百年来共同的追求。本文从在与物、本有与真有、存在与...
关键词: 媒介地理学 都市文化 都市报 客户端
作为最具地理特征和城市文化属性的大众媒介景观之一的都市报,面对互联网冲击下的网络虚拟世界,在数字化过程中须保持定力,有所为,有所不为。本文借助媒介地理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和指出都市报的地理优势和未来机遇,指导移动优先的客户端产品合理利用地理因素,强化地方特色,重建数字符号的"媒介景观",以与所在的都市文化形成新的链接。
关键词: 传统艺术 激活 中国当代艺术 超越
中国当代艺术要摆脱对西方范式的模仿和挪用,有赖于寻找能够激活本民族深厚传统资源的切实路径,以崭新的当代视野、问题意识和"介入"能力,突破相对封闭和固化的程式、技法、美学品格,方能实现真正的"超越",创造出有重大意义的原创性艺术。就此而言,傅新民是一位出色的实践者。他以传统艺术的丰厚滋养为根基,以对时代、社会、本民族乃至整个人类...
关键词: 艺术 中国水墨 当下体验
今天中国水墨之所以需要革新,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中国水墨要适应、契合这变化了的新生活。中国水墨的革新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是画家究竟怎样把感悟到的世界尽力表现的问题。画家只是一个图像的创造者,但是他可以通过图像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受,通过图像介入生活。艺术不能单凭知识来造就,艺术面对的是人的生存,它...
关键词: 生命 意象 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从这一角度书写美学史,一方面可以避免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学史书写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另一方面也相异于新世纪兴起的审美文化史,防止陷入泛化的文化研究的泥沼,从而强调或回归美学研究中"人"的维度。朱志荣主编的《中国审美意识通史》以意象创构为明线、以生命意识为暗线,并将"美是意象"的本体论观点加...
关键词: 史前审美意识 中国特色 美学 陈望衡
长期以来,史前审美意识研究是西方学者的领地,缺乏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学术声音。中华史前审美意识的研究首先要立足于农耕文明这一定性,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利用考古学的方法和历史文献研究法,而不是简单地照搬西方人类学的方法。在研究结论上,要敢于走出西方学者划定的圈子。陈望衡教授的《文明前的"文明"》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上为中华史前审...
关键词: 祁志祥 中华美学
祁志祥教授的《中国美学全史》是我国学术界第一部完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关于中国美学发展从先秦到现代到21世纪初的当代"全史",是一项超大规模的学术工程。在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积累、追求、付出下,中国美学历史的脉络延续和琳琅满目得以清晰、丰满地显现出来,充分展示了中华美学历史的源远流长、思想的博大精深、魅力的丰富多彩。它为我们深刻...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祁志祥 中国美学全史
中国美学历史悠久,成就巨大,而且著作数量和众多论述超越西方。中国古代美学有多部体大思精、体系完整的美学著作;而诗话和评点,是中国特有的美学著作体裁,对世界美学史作出了巨大而杰出的贡献;众多杰出论说,如诗教说、文气说、神韵说、境界说、灵感论、江山之助说等,取得了独家领先的成就。可惜长期没有出现完整的中国美学史著作。祁志祥教授的...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学术研讨会 中国 对话 综述 创新 比较文学
文学地理研究作为横跨历史学、地理学、比较文学和美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近年来不断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019年4月27日,由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复旦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的"文学与地理"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顺利召开。50余位国内外学者围绕文学地理批评的主题,针对中国与西方、空间与地理、理论建构与作品研究等多个议题展...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美学思想 金丹 综述 上海大学 戏剧理论 专家学者 上海市
由上海市美学学会、上海市影视戏剧理论学会暨上海大学电影学院联合主办的"金丹元先生美学思想与贡献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成功举办,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关键词: 更正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启事 艺术学院 美学研究 当代批评
本刊2019年第6期刊出《多重语境中的唢呐文化还能坚持走多远》一文,作者肖琼的单位、职称及研究方向应为: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当代批评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特此更正。
关键词: 中国思想文化史 中国史学史 学案 名师 中国近代史 文化交流史 历史学家 治学严谨
生于1936年,卒于2012年,祖籍江苏无锡。著名历史学家。自小在战乱中跟随父母辗转南北。1955年考入复旦历史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师承陈守实、周予同先生,治学严谨,注重材料的辨析与考证,在中国经学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近代史等多个领域都有建树,其著述为学界所瞩目。
关键词: 油画 虚实关系 色彩关系 平面构成 画面 整体感 明暗
一张油画,是由许多关系构成的:明暗关系、虚实关系、远近关系、黑白灰的关系、色彩关系、平面构成的关系等。驾驭画面的难处就在于,要不停地平衡这些关系,并把这些关系拢到一个统一的调子里,让画面成为一个整体。这些关系深藏于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里,需要靠理性来不断分析,需要凭感觉来不断调整,只有这样,画面才会有整体感,才会耐看。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市巨鹿路675号,邮编:2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