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上海艺术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上海艺术评论杂志是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管,上海艺术研究所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上海艺术评论杂志创刊于198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上海艺术评论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 主办单位:上海艺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2096-1774

  • 国内刊号:31-2119/J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328.00

  • 千载心在 吐纳自深

    关键词: 超越生命  人类世界  文学大师  神话  王国维  幻想  力量  

    神话往往不仅是神话。如《山海经》写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这是一个流漫陆离的梦.一个骨气奇高的寓言,娓娓道出科学未曾触摸的人类世界.承载着祖先无尽的幻想。在天与地、神与人、毁灭与新生之间.神话为人们触发灵知.鼓舞人超越生命之倏忽。神话的力量也是幻想的力量。近代文学大师如鲁...

  • 中国动画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 动画电影  中国故事  80年代  60年代  中国动画  国产动画  讲故事  票房  

    中国动画在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曾出现过两个辉煌期。进入新世纪以来.近16年的探索,数量骤增.高票房动画大片接连出现,只要突破“讲故事”的瓶颈.在未来十年必定能迎来国产动画第三个辉煌期。

  • 中国动画电影的误区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中国动画  动画电影  误区  电影人  配乐  

    今天的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处在一个很好的时机。资金已经不构成电影人的困扰,请到世界上最好的特效团队也不是难事,但重要的是做好剧本、制作、配音、配乐各方面的工作.并尝试逐步创造出一种属于中国动画的独特气质。

  • 《大圣归来》与《大鱼海棠》的创作得失

    关键词: 创作得失  海棠  动画作品  中华文化  优秀作品  时代精神  古典名著  鱼  

    只要有利传承发扬中华文化的动画作品.都要给予善意的鼓励,能把中国古典名著的基本要素赋于新的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更应该加以嘉奖。

  • 别这样浪费中国神话

    关键词: 中国神话  浪费  国产动画  中国故事  九十年代  画面  始祖  宽容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好动画越来越少了.画面没有以前精致,故事也开始祖制滥造。说到底.剧本还是第一位的,国产动画缺的是真正的中国故事和时代创意.而不是精致特效、完美画面。想要让国漫真正“复兴”.我们应该给动画多一些自由和宽容.多一些播放渠道。

  • 业余的批评者与外行人的动画梦——评全球化时代国产动画电影的危机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全球化时代  危机  国产  批评者  行人  业余  

    国产动画电影已经不能在一个可以封闭于国门内慢慢发展的语境下生存.如果依然秉持现有的路径向前发展,其结果必然是路越走越窄。这其实是我们在瓶颈期所面临的最大的危机之所在……

  • 渐离渐远还是身近心远?——从国产现象级动画电影说起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国产动画  心远  制作水平  传统文化  民族特色  

    2015年暑期档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与今年的《大鱼海棠》创造的票房“小奇迹”,向市场展现出国产动画电影和二次元文化的巨大消费力,但是市场的反应又是否能代表一切,国产动画电影是否穿越长久以来的暗夜,已经迎来了一个破冰之春呢?知乎网站上的一份热帖追问了“对国产动画的成见是如何形成的”又扒出了很多部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民族...

  • 资本主义的艺术品及其美学物性

    关键词: 资本主义  艺术品  物性  美学  想象性  购买者  共同体  消费者  

    资本主义的艺术品 “市场”总是以一种“抽象”的方式运行。被出售的不仅是这个东西本身。购买它还意味着加入到物品拥有者的想象性集体中去。这个物品在本项研究中将被称为艺术品(artefact),它同时也是购买者之间纽带的符号,因而建构了一个包括所有消费者的共同体。

  • 对话: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与当代文化的走向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当代文化  对话  文化多元化  后现代语境  人文思潮  人文传统  

    从冷战模式到难民危机,文化多元化似乎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然而.纵观东西方人文传统.“兼容并包”始终主导人文思潮,人性共识也不懈地推动着文明自身的进步。对话中,两位关注”文化多元化”的学者将立足当下,探讨后现代语境中跨越壁垒的可能。

  • “保存”与“保护”:非遗资源的存亡和走向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  保护  保存  生活道德  农业文明  情感记忆  工业文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业文明之果.是传统社会生活道德.情感与审美的若干表达。在与工业文明的磨合中.整体溃败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全球同质化的工业文明语境中.我们仍然需要本土文明和地方知识所具有的身份辨识.情感记忆和生活支撑作用……

  • 非遗不应该商业化?

    关键词: 商业化  现代生活  商业模式  社会需求  工业化  城市化  生命  

    哪些商业模式有助于提高非遗原本的生命力,哪些会削弱、损伤它们的生命力?我们必须面对令人遗憾的现状:全球的生产和生活无一例外地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适应于农耕社会需求的百工.在遭遇工业化、城市化之后,势必会从中心走向边缘。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之路.还相当漫长。

  • 非遗手工艺的活态传承和文化创新

    关键词: 活态传承  文化创新  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文化发展  文化价值  高附加值  市场  

    在今天.活态流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传承特征。因此,当代非遗发展应当有效进入市场.成为具有高附加值和文化价值的流通商品.并与市场发生良好的互动.相互推进.成为带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力量和原动力。

  • 极端的两端——由豫园灯会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与现代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  传统  灯会  豫园  保护方式  实践过程  生产性质  

    广泛的学术争鸣之后.似乎达威这样的见解:“生产性保护方式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遗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遗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以便与过往的商业开发相区别。如此一来,“非遗”的“本真性”保护与“商业性”开发之间.终于达至理论上辩证统一.剩下的似乎只...

  • 民俗生活世界的异化与回归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回归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异化  民俗  保护发展  物质层面  人情世界  

    我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看作一种历史“遗留物”,而看不到其本身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所做的保护也就只能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因此,非遗保护发展方向.应该是一种人情世界的回归,而这恰恰是无法用任何经济指标来衡量的。

  • “坏”画是一种幽默的反讽与任性的高贵

    关键词: 反讽性  艺术策展人  任性  幽默  当代艺术  观念构成  争议性  先锋性  

    “坏”画——“Bad”Painting是美国著名当代艺术策展人玛西娅‘塔克(Marcia Tucker)蓄意提出的。玛西娅-塔克在当代艺术的观念构成上极具反讽性、先锋性与争议性,也正是如此,1977年,她被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馆(The Whitney MuseumofAmerican Art)所解聘;然而玛西娅·塔克的前卫精神是不可阻挡的,她在纽约新当代美术馆(the New Museum o...

  • “坏”画·坏画·坏画主义

    关键词: 主义  物极必反  窒息  本能  

    物极必反!当一个空间美声.美文,好画挤塞到令人窒息的时候.生命的本能必然感受到底线的压力。不在窒息中爆发.就在窒息中崩溃。这样.一股被称为“坏“画的清新空气流动了。

  • Cold Fire,Loyal Betrayal——一个90后的“坏”画体验

    关键词: 90后  社会批判  人性自私  

    “小心!这些“坏”画在骂人!”“坏”画总是或浓或淡地带有社会批判的性质,它们像“愤青”一样.总是或直白或隐晦地表达着对人性自私麻木的不满。

  • “坏”画有何不可

    关键词: 绘画艺术  画家  艺术工作者  艺术创作  

    “坏”画就这样打开了“坏”时代的”坏”观众的心锁,让他们也跟着画家跑到一个精神乐园里去找那个自由天真的孩童时期。

  • 装置艺术、当代艺术批评与其他

    关键词: 装置艺术  艺术批评  当代  艺术类型  艺术创作  

    装置艺术也罢,其他艺术类型也罢,都不啻为一种手段和形式.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内容才是关键.没有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观念,光靠材料与媒介的翻新是走不了多远的……

  • 论装置艺术——以几件艺术作品为案例

    关键词: 装置艺术  艺术作品  案例  综合材料  艺术类型  艺术创作  影像艺术  绘画  

    今天的艺术创作在形式上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样式界限.比如综合材料绘画、雕塑的装置化、装置影像艺术等等。形式界限很模糊,并不意味着艺术类型的边界被彻底打破,因为切入不同的艺术类型.从对材料的处理.到对时间、空间的理解仍然是有区别的。

  • 新奇、表征与技术理性——媒介扩张下的中国影像艺术的衰落

    关键词: 影像艺术  技术理性  中国  媒介  表征  艺术本体  危机  

    如果技术成为艺术的最后一根稻草.艺术在这一过程中也被消解了。今日的危机不是作为手段的技术危机.而是技术已经篡位于艺术本体之上正一步步取代艺术。

  • 实验影像之中国性

    关键词: 影像艺术  中国性  实验  20世纪80年代初  中国当代艺术  90年代  艺术形式  视觉语言  

    中国当代艺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滥觞于90年代。彼时中国的实验影像艺术以一种特殊的状态在当代艺术族群中萌芽。其特殊的视觉语言比一般艺术形式能更强烈地刺激人们的日常感受经验;它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思维模式,成为立体化、空间化、碎片化认识这个世界多样物态化之呈现载体。

  • 多重时间——苏州与另一种世界史

    关键词: 世界史  苏州  时间  公共文化服务  1937年  图书馆馆长  七七事变  筹备工作  

    “1937年吴中文献展”在“七七事变”前夕于苏州可园举办。此次展览集吴中文物之精华之大成,开吴中文物之先河,盛况空前,展出各种文物典籍4000余目,约6000余件。该展览的筹备工作由时任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馆长蒋吟秋策划,集公立收藏与私家收藏为一体,一并向公众展示。此理念在七十九年前的世界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甚为领先,更可贵的是此昌明...

  • 以生命理性蜇痛历史——读《秋之白华》与《春闺残梦》

    关键词: 生命理性  历史  高级研修班  戏剧创作  文化部  

    平庸遍地,偶见佳作,如荒漠野草,顿开胸臆。在2016年文化部人事司在沪举办的“全国戏剧创作与评论高级研修班”上,言禹墨的《秋之白华》和郜庆龙的《春闺残梦》,令人眼前一亮。

  • 翻阅刘开渠和那个时代的雕塑家

    关键词: 刘开渠  雕塑家  文艺评论  艺术成就  中国美术  二十世纪  

    承蒙《上海文艺评论》杂志邀请,以“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展为契机就刘开渠先生艺术成就以及给我们的启发写一些文字。

  • 中国电影文化意识的全球融合与拓展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文化意识  民族文化心理  电影艺术  当代意识  全球视野  文化融合  特色文化  

    电影艺术是最具有宏观形象建构能力的艺术之一,中国电影要以文化融合的全球视野,突出中国特色文化的视觉化表达,把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以当代意识进行深入继承与阐释,充分挖掘出中国人特有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当代生活状态,最大化地去感染不同区域文化的人群,最终把中国故事以国际合作的产业形态与文化交流的多种渠道真正推向世界。

  • 富贵的弱者,有限的反抗——《西厢记》中的女性图景及其社会想象

    关键词: 社会背景  想象  人物形象塑造  弱者  富贵  女性  反抗  

    作为一部经典,《西厢记》在诸多角度都有可供人们挖掘、读解、研究的空间,而本文的观测视角集中于人物形象,《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实际上是创作者在一定社会背景下的想象结果,是一部社会意志和作家意志共同合力为之的结果。本文的主旨并不在于对《西厢记》流变的历史考证,而在于《西厢记》人物形象背后隐含的社会价值,我们选择“西厢...

  • 资讯

    关键词: 资讯  消费主义  立体影像  艺术家  中国香港  好莱坞  3d  

    纽约艺术家借3D影像审视消费主义 9月9日,艺术家马可布兰比拉(Marco Brambilla)开始在中国香港的西蒙李(Simon Lee)艺廊举办首次个人展。该展览运用3D立体影像装置,以巧妙精致,天马行空的剪接,打破了人们对于艺术的传统理解,直指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大众消费主义。

  • 《瓷之二》

相关论文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巨鹿路709号,邮编:2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