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上海艺术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上海艺术评论杂志是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管,上海艺术研究所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上海艺术评论杂志创刊于198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上海艺术评论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 主办单位:上海艺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2096-1774

  • 国内刊号:31-2119/J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328.00

  • 怀赤子之心铸时代之魂

    关键词: 赤子之心  最广大人民群众  中国故事  新中国  奋斗  

    我们总是在说"不忘初心",而这份"初心"究竟是什么?对于一个政党而言,那就是立党之初所立下的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为新中国的崛起而奋斗的目标.如今,我们党已走过98年风雨兼程之路,新中国也将在今年10月1日迎来建国70华诞.正是这份初心,支撑我们走到现在,并且精神抖擞、昂首阔步在新的时代迎接新的挑战,自信讲述新的中国故事.

  • 回眸,是为了下一次的启程--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舞剧回顾

    关键词: 中国艺术节  舞剧  历史题材  视觉艺术  新中国  当代  

    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参演作品中,有历史题材的当代新书写,有承继传统而自出新意的当代转化实践,亦有对当下的观照和体悟。在今年新中国70华诞的年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无异于一场全面的,最高规格的当下舞台视觉艺术的致敬之礼。

  • 舞剧:用无声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 舞剧作品  中国故事  语言  叙事结构  舞剧创作  艺术智慧  创作者  故事性  

    从今年"十二艺节"参评的十部舞剧作品看,确立一个完整、清晰、独特的叙事结构、成为舞剧创作者的重要追求。他们不再回避舞剧的"故事性",把主要精力或者说艺术智慧从长年统领舞剧创作的"可舞性"上转移开来,集中于如何去展开叙事、用心讲好这个故事。

  • 爱与信仰是人文主义的亘古命题——专访《永不消逝的电波》编剧罗怀臻

    关键词: 罗怀臻  编剧  电波  人文主义  专访  命题  信仰  中国艺术节  

    于2019年6月2日落幕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中获得文华大奖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一度在社交网络引爆话题,是近年来较为罕见的票房与口碑齐飞的红色题材主旋律舞剧,且收获的"粉丝"中有一大群"80后""90后"的年轻观众,令人惊喜。可以说,《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一部现象级的作品,但我们又希望它不仅仅只是一个现象,更能成为一种茁壮生态下的"常态"...

  • “真实”与“假定”交错中的《永不消逝的电波》

    关键词: 电波  交错  主创人员  舞剧  谢幕  演出  

    "谍战"带给"舞剧"的终极挑战在前期宣传中,"中国首部谍战舞剧"成了《永不消逝的电波》最抓人眼球的亮点,带着"舞剧如何呈现谍战题材"的疑问,笔者于今年4月10日晚观看了这部舞剧。当演出结束主创人员上台谢幕时,全场沸腾了!

  • 十二艺节:戏曲现代戏的再出发

    关键词: 戏曲现代戏  内容与形式  作品创作  舞台艺术  现实题材  叙述方式  叙述内容  戏曲舞台  

    沪上观剧,最直接的感受是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创作的集群出现,以及对戏曲现代戏叙述内容和叙述方式探索的不遗余力所引发的高度关注和广泛争鸣。相比于"十一艺节"有4部戏曲现代戏荣获文华大奖的体量,"十二艺节"戏曲现代戏持续发力,同样有四部荣膺文华大奖。戏曲现代戏的再出发,已经成为时代以及时代精神赋予戏曲舞台的现实命题。那么,在再出发...

  • “敢叫日月换新天”: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

    关键词: 摄影作品展  中国艺术节  精神文化生活  摄影展览  中国政府  专业展览  书法篆刻  良性发展  

    自1987年北京举办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以来,艺术节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其中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首次将摄影与美术、书法篆刻三个国家级专业展览在同一场馆同期呈现。本文立足工、农、军、学、商五维度,解析本届摄影展作品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深刻意义,旨在为新时代中国艺术节之摄影展览持续良性发展提供视角与观照。

  • 铁胆正文脉,自信显力量——观昆曲《顾炎武》有感

    关键词: 顾炎武  文脉  昆曲  力量  自信  中国历史  铁  故居  

    第一次遇见顾炎武,是许多年前在江苏昆山千灯古镇。千灯,也叫千墩,那里有他的故居、墓地。古镇的人们显然对故乡有顾炎武这位乡贤而十分骄傲,更是十分爱戴和崇敬,专门将1906年建造的马鞍山公园改名为亭林公园,皆因有条亭林河在顾炎武故居旁而学者们尊称其为亭林先生的缘故。在顾炎武故居陈列室我了解到,顾炎武是自孔子至孙中山,中国历史上的72位...

  • 浅析现实题材儿童剧中“温暖”元素的运用

    关键词: 现实题材  儿童剧  元素  温暖  儿童素质教育  教育意义  实践教育  寓言故事  

    随着儿童剧市场的不断充盈,优质的作品虽然能够成为儿童素质教育及实践教育的重要平台和精神载体,但却仍然未摘下大多数人心目中"低幼""小儿科"的标签,经典童话、寓言故事、创世纪神话、世界经典名著系列改编等题材作品仍然层出不穷......但是近些年来,现实题材的儿童剧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创作的一大主题,它不仅保留着儿童剧的娱乐意义和教育意...

  • 群星奖·群文艺术

    关键词: 中国艺术节  群众文艺  人民生活  最新成果  艺术技法  深度链接  政府  

    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子奖项,也是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每三年举办一届的群星奖汇集群众文艺领域最新成果。日前,从上海举办的第十八届群星奖中涌现出一大批切中时代脉搏、观照人民生活的佳作。它们将街头巷尾的生活图景和百姓关注的社会话题,以更加丰富多元的艺术技法表达出来,并在与群众的深度链接中,积聚共鸣。

  • “产品思维”再造群众文化工作

    关键词: 群众文化工作  思维  产品  群众文艺  人民生活  最新成果  艺术技法  深度链接  

    作为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每三年举办一届的群星奖汇集群众文艺领域最新成果。日前,从上海举办的第十八届群星奖中涌现出一大批切中时代脉搏、观照人民生活的佳作。它们将街头巷尾的生活图景和百姓关注的社会话题,以更加丰富多元的艺术技法表达出来,并在与群众的深度链接中,积聚共鸣。

  • 一个群星灿烂的大舞台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舞台  活动项目  展示活动  创作者  评委  

    我是从1991年就开始接触"群星奖"的全国比赛,那时候还只能接触到局部情况。近20年过来,"群星奖"成为全国最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活动项目,并且不断地出精品,出人才,走进基层,贴近百姓。我很有幸在每届"群星奖"的全国展演都以不同的身份参加,创作者、领队,评委等,目睹了每届展示活动的全过程,看到每一届的成长与成熟。更让我欣喜的是每届都有...

  • 星光熠熠离不开多方磨砺

    关键词: 群众文艺  文艺创作  文化多元化  网络文学  影视文学  百花齐放  天马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群众文艺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群星奖已经走过几十年的光辉岁月为例,群众文艺正以更加勃发的劲头迈进。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潮流的推动,文艺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网络文学天马行空,一家独大;影视文学繁花锦簇,异彩纷呈。而群众文艺创作作为人民心声的反映,也从过去的一枝独秀发展成...

  • 举国之奖群星璀璨

    关键词: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中国艺术节  新中国成立  群众文艺  评奖  旅游  

    群星奖是群众文艺领域的政府最高奖。2019年5月16日至19日,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子项,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最终20件作品脱颖而出,摘得桂冠。这届评奖恰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的首次评奖,意义重大,备受瞩目。

  • 光影70年共筑强国梦——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关键词: 上海国际电影节  光影  中国电影  社会发展  发源地  电影人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而走过22届、26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直坚持与时代同行,反映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鼓舞和激励人民大众和电影人砥砺奋进。

  • 美影厂,不仅仅是回忆,亦是向未来而新生

    关键词: 上海国际电影节  回忆  新生  社交网络  办公室  引爆  

    在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一幅取自《大闹天宫》的设计海报惊艳了众人;不仅如此,高清修复版的《大闹天宫》《天书奇谭》引爆票房,也引爆重温经典的口碑。同期,在社交网络上也在劲刮致敬经典之风,很多人在追溯上海美术电影厂曾经的辉煌。能在此届电影节上看到这些高清修复版,我们应该知道这背后付出的努力。而上海美影厂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也一直...

  • 《痛苦与荣耀》:斗士的温柔

    关键词: 痛苦  上海国际电影节  温柔  斗士  小津安二郎  醉酒  个人  

    "电影是以余味定输赢的"。小津安二郎如是说。6月20日在这次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看的深夜11点场的《痛苦与荣耀》,看完已是凌晨1点,整个人昏昏沉沉,像喝醉酒一样,结果三天后,我发现余醉还在,感叹这酒后劲真大,反复听着电影的插曲,必须靠文字的导出来醒酒。

  • 当艺术走入乡村,该奏起怎样的大地交响

    关键词: 民族民间艺术  城市化进程  人口老龄化  乡村  大地  农耕文明  世界文明史  经济与文化  

    世界文明史,一大半属于农耕文明,中国的农耕文明更源远流长。今天,依托农耕文明而发展的民族民间艺术,受到现代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冲击,日渐式微。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乡镇人口借着教育和工作大量移向城市,并由此带来了大量民宅空置、留守儿童缺乏关怀、当地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成了老人村)等问题。

  • 租来的艺术,掠过的乡村

    关键词: 艺术现象  乡村  经济环境  美术馆  原因  赞助  系统  内因  

    "乡村"艺术现象的形成是有多重原因的,"赞助艺术"要素的变化只是其一,另一重要原因是美术馆外艺术系统的探索,这是与经济环境的外力同时起作用的内因。而即便是有着内外因艺术系统和"赞助艺术"的作用,我们还是难以回答"乡村"艺术到底有没有真正"介入"乡村,抑或只是"路过"。

  • “乌镇时间”,一个无关乌镇的乌托邦

    关键词: 乌托邦  乌镇  时间  文化需求  艺术展  旅游经济  经济效益  旅游开发  

    乌镇模式,是通过艺术提升小镇旅游经济的一种实践。当代艺术展、戏剧节,它们像是一场艺术嘉年华,吸引众多游客到此狂欢,为小镇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不可否认,从古镇旅游开发角度看,乌镇走出了自己的模式,也成为古镇开发的成功案例。但是,乌镇本地居民在整个艺术狂欢中的缺位、失语现象被忽视,甚至被轻视。他们对于当代艺术展和文化节庆的态...

  • 他们在岛屿以艺术回暖乡村

    关键词: 艺术节  乡村  岛屿  江南文化  艺术形式  本土化  丰富性  艺术家  

    从浙江桐庐宣布与日本大地艺术节合作开始,到明年秋季,围绕艺术节的本土化还会有更多探讨,在相似的乡村危机与同样的振兴乡村理念上,我们大可期待这种"移植"是值得试验的,而关键只在于如何让艺术家理解江南文化的丰富性,如何让外来者与本地人产生信赖互助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希望看见融合传统与当下、本土与世界的艺术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江南...

  • “艺术乡建”的关中探索

    关键词: 艺术节  关中  西安美术学院  乡村建设  中国农民  当代艺术  合作社  文化  

    2018年起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2018年,西安美术学院武小川、张亚谦等人成立关中艺术合作社,并在本地发起一系列的文化乡村建设工作,在鄠邑区石井镇蔡家坡村创办第一届关中忙罢艺术节,反响不错。第二届"关中忙罢艺术节"也应时于今年5月至6月举办。我们邀请到了该艺术节策展团队为我们分享他们的一手经验。我们或可从他们的案例中了解中国大...

  • 多媒体时代我们如何去看一场展览和戏剧?

    关键词: 多媒体时代  展览  戏剧  社交网络  拍照  

    如今的展览噱头越来越多,似乎越来越适合拍照、打卡,甚至社交网络还一度调侃"看展的人不要挡住拍照的人"。如今的展览没有"多媒体"就不吸引人了吗?我们看一场展览(有些还是高昂的票价)到底是为了什么?

  • 数字化景观社会,新媒体艺术与公众关系反思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景观社会  公众关系  数字化  技术进化  传播技术  仿真技术  社交媒体  

    景观的控制力通过媒体技术进化增强,形成新形态——数字化景观社会,主要得益于图像仿真技术和传播技术的升级,具体表现为虚拟现实及社交媒体两个方面。景观霸权与观众的能动性之议题在德波之后又在20世纪60年代被艺术界集中探讨过,而今考察这一议题在当下技术条件上的新变化,对于当代新媒体艺术创作十分重要,而了解公众使用图像的习惯,启发不同...

  • 试问,沉浸?沉浸!

    关键词: 技术的本质  当代艺术  海德格尔  自然环境  现代社会  娱乐设施  客观化  沉浸式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并不等同于技术的本质,同样,在当代艺术中,技术也不能取代艺术,现代社会中人类对世界和自然环境的"物体化""客观化"抹去了事物本来的"存在"意义,仅仅注重技术和物理刺激的所谓"沉浸式"艺术也忽略了艺术的内核与本质,从而沦落为简单的娱乐设施。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过多的色彩、声效和互动往往并不能在观众(参与...

  • “源表达”时代该如何欣赏艺术?

    关键词: 欣赏艺术  戏剧工作者  观众  断裂  

    作为戏剧工作者的作者,写这篇文章是"心酸"的,他在文中的举例并不是说大部分观众都是"墙头草",而是想说明我们大部分人对于先锋和传统的问题是不理解的。原因在于我们并不真正了解传统是如何发展到先锋的过程,而先锋中又有多少传统的印迹;我们只是看到了传统与先锋各自的结果,其中的连接是断裂的。正因为这些断裂一直得不到弥补,久而久之,观众自...

  • 如何“看”一个展览,而不是“看过”了它

    关键词: 展览  艺术中心  工作人员  特别规定  观众  

    "这位大叔运气真好,一个人进去!"在前不久复星艺术中心的草间弥生展上,刚参观完"无限镜室"的我,听见身后的工作人员这么说,于是我立刻转回身提出,能不能让我也进去?他回答说:"你可以排队等一下,下一轮你就可以进去了。"每一批观众在"无限镜室"逗留的时间是规定的一分半钟,但观众人数却没有特别规定。一分半钟之后,我又一次进入了"无限镜室",和我...

  • 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创作之当下观照

    关键词: 现实主义题材  影视剧创作  观照  创作手法  

    今年上半年,2019年的剧集市场继续制造惊喜。《都挺好》已带来一波小高潮,而进入5月,《破冰行动》则以"黑马"之势进入观众视野。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手法,是看待世界的态度,《破冰行动》所秉持的,正是一种"刚硬"不悬浮的现实风。

  • 电视剧《大江大河》的家国叙事

    关键词: 国家叙事  电视剧  影视剧创作  政策扶持  刻板印象  小人物  主旋律  观众  

    《大江大河》之所以广受好评,除了制作精良、演员演技、政策扶持等原因之外,重点还在于该剧将宏大的国家叙事融入小人物及其家庭的命运起伏中,以家国情感打动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不仅成功打破了传统献礼剧在观众心中形成的刻板印象,更在主旋律影视剧创作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破冰行动》:又一现象级现实主义力作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力作  制作水准  负面评价  爱奇艺  商业性  艺术性  观众  

    由爱奇艺出品的警匪破案剧《破冰行动》无疑是2019年热度最高的"爆款剧"之一,观众对于其角色的讨论、剧情发展的争议、制作水准的肯定和"高开低走"之声一时之间沸沸扬扬,热潮不断。虽然在最后数集,尤其是正式结局之后观众对《破冰行动》结尾的负面评价似乎有逐渐盖过一路积累下来的正面反响的趋势,但整体而言,《破冰行动》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上的...

  • 近年来警匪片中的现实主义创作与在地化书写

    关键词: 现实主义创作  警匪片  现实主义题材  书写  电影票房  电影作品  转型升级  电影产业  

    新世纪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转型升级,电影票房逐年攀升。2008至2018年间,年度总票房由43.41亿元上涨至609.76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尤其是近年来,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作品,不仅取得票房佳绩,而且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如《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等。而香港电影在CEPA后,和内地的合拍创作日益紧密。就以警匪...

  • 曲水流觞古艺新谈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水流  传统文化  与时俱进  会员大会  联合会  总书记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谈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不是一个"老"话题,而是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并且观念和方法总在与时俱进。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曾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指出.

  • 谈周信芳的文化修养

    关键词: 文化修养  周信芳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演艺术家  综合艺术  艺术创造能力  文化含量  文学修养  

    我国的戏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她是一种综合艺术,技艺性很强的艺术,同时又是文化含量极高的艺术。要想成为一名戏曲表演艺术家,除了天赋条件和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需有特殊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很高的文学修养。这也是一般的演员和艺术家,乃至大师之间的区别所在。

  • 戏剧与曲艺的优化嫁接——评实验戏·曲《绿袍情》

    关键词: 上海戏剧学院  实验  上海越剧院  嫁接  优化  曲艺  男女合演  学生创新  

    6月毕业季,上海越剧院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推出实验戏·曲《绿袍情》,这部由90后主创主力完成的作品,以新一代越剧男女合演的演出阵容亮相中国大戏院。作为上戏"大学生创新计划"的扶持项目,这是上海越剧第十代演员对公众的一次教学成果展示,同时作为"演艺大世界2019国际戏剧邀请展"唯一一部原创实验戏曲剧目,该剧更要对标邀请展的其他参演剧目,在...

  • 馨香自远入君怀——评秦腔新编历史剧《诗圣杜甫》

    关键词: 新编历史剧  秦腔  杜甫  诗圣  人物命运  思想意蕴  艺术水准  形式之美  

    2018年底陕西小梅花秦腔团带来的秦腔新编历史剧《诗圣杜甫》,在沪上演取得成功。该剧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与较深的思想意蕴:在剧情构思上以人物命运的悬念牵引观众,在情感展现上以诗歌的重新演绎感染观众,在思想启迪上以辛辣的讽刺与深刻的批判警醒观众,在审美层面上以干净洗练的形式之美征服观众。但是秦腔新编历史剧在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之间...

  • 《银河补习班》:初为人父,就可以无所顾忌吗?

    关键词: 补习班  影片  乐章  演奏  

    对于部分观众而言,他们在观赏一部影片时容易被瞬间的感性情绪左右,因某个细节而感慨万千,却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对影片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影片《银河补习班》就需要一种全局视野才能进行更为客观理性的评判。因为,它不乏华丽的音符,但难以演奏成一曲动人的乐章。

  • 要在角色里追求幸福——评上海艺术中心2019版话剧《伽利略》

    关键词: 艺术中心  伽利略  上海  话剧  幸福  布莱希特  表演  

    考察一出戏的完成度,有多种视角:剧本、导演、表演、舞美风格等等。观看了7月5日上海话语艺术中心布莱希特《伽利略》首演后,只想在此处谈谈表演问题。

  • 作为知识生产的剧场

    关键词: 知识生产  剧场  艺术管理  生活审美化  考试题目  课堂内外  专业学习  中国知网  

    作为知识生产的剧场"是一次给研究生上"艺术管理导论课"的考试题目。在专业学习的课堂内外,大家对不同类别的典型剧场(也包括剧院,下同)早已进行了几轮"翻箱倒柜"的走访调查,每个人又利用"中国知网"对剧场研究的各类文献拉网式地检索一遍,并据此围绕剧场运营与管理分专题展开了教学讨论。随着课程的深入,"千百年来剧场一直就是这样的吗?在生活审...

  • 抽象运动的万花筒——威廉·福赛斯的动作艺术

    关键词: 动作艺术  威廉  万花筒  运动  抽象  美学角度  芭蕾  通俗性  

    当今世界芭蕾创作大致可分为叙事与"纯动作"两大走向。叙事作品相对而言更具通俗性,而难以从内涵和美学角度理解和欣赏的则是"纯动作"一脉。谈到"纯动作"作品的创作与探索,有位不得不提的当代芭蕾当之无愧的旗帜性人物—威廉·福赛斯,而在他的身前岿然而立的是"交响芭蕾之父"巴兰钦,同时代的还有捷克编舞家伊日·基里安等人。而在福赛斯之后,便是...

  • 徐中玉指导文艺评论写作的具体方法和学习体会

    关键词: 学习体会  评论写作  徐中玉  文艺  师生情谊  研究生  青年学  大师  

    徐中玉师6月26日凌晨以105岁高龄仙逝,我不胜悲痛!我是他的首届研究生的班长。从1979年至今,有着40年的师生情谊。恩师、大师逝去,最好的纪念是继承和弘扬他的学术。今特撰此文,介绍中玉师指导我们文艺评论写作的具体方法和学习体会,以供青年学子和读者、学者参考。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巨鹿路709号,邮编:2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