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科 中国教育事业 潘懋元 历史进程 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摘要:在历史进程中的个体因时代变迁和境遇选择而经历不同的人生,带着深刻时代烙印的潘懋元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起起伏伏而拥有波澜壮阔的人生。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的民国时期,潘懋元的教育之路开启。15岁初中毕业时潘懋元成为揭阳私立树德小学的一名教师,但因缺乏经验,第一次上课以失败告终。“第一次”的失败使潘懋元认识到“教育是门学问”,随后潘懋元进入了汕头私立海滨中学高中师范科系统地学习教育学课程。1941年,中国笼罩在抗日战争的阴影下,怀抱求学报国梦想的潘懋元考入厦门大学教育系,并在1946年回到厦门大学担任教育系助教。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要“变外行为内行”,许多转业到大学工作的革命干部需要学学教育知识、培训大学管理能力,作为教育系教师的潘懋元成为授课教师。然而,当时的潘懋元只能讲普通教育理论和方法,介绍中小学教学经验,这显然不能匹配大学教育。这次失败的经历让潘懋元意识到大学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从此,潘懋元开启了高等教育研究之路。对此,潘懋元悟出一个道理:人生要敢于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1956年,潘懋元提出,必须逐步建立一门称为“高等专业教育学”或者“高等学校教育学”的教育学科。然而在那个年代,他的主张很难实现。潘懋元被下放到安徽凤阳,被迫中止了高等教育的实践。改革开放以后,科学的春天到来,高等教育的春天也到来了,潘懋元正式开展高等教育研究。1978年,潘懋元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必须开展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建立高等教育学科刍议》一文,再次倡议建立高等教育学学科,这一倡议随即得到全国高等教育界的热烈关注与支持。不久,潘懋元组织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
世界教育信息杂志要求:
{1}正文中的注释按本页顺次编号,如“①”、“②”等,以脚注形式出现在本页下脚。
{2}作者应保证对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本刊不承担由于作者原因产生的著作权纠纷的任何连带责任。
{3}论文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中英对照)、作者及单位、右边、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
{4}如系有关部门的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的正式名称和编号。
{5}文章一律横排、用通行规范简化字书写和打印。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