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世界建筑杂志

杂志介绍

世界建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世界建筑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建筑类。

世界建筑杂志

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 国际刊号:1002-4832

  • 国内刊号:11-1847/TU

  • 发行周期:月刊

  • 全年订价:¥640.00

  • 2019年欧盟当代建筑奖密斯·凡·徳·罗奖得主公布

    关键词: 欧盟委员会  密斯  当代建筑  建筑事务所  布鲁塞尔  获奖项目  住宅改造  比利时  

    2019年4月10日,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密斯·凡·德·罗基金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公布了 2019年欧盟当代过筑奖密斯·凡·德·罗奖获奖项目为Lacaton & Vassal建筑事务所、Frederic Drnot建筑事务所和Christophe Hutin建筑事务所设计的“530住宅改造:波尔多大公园”(Transformation of 530 dwellings -Grand Parc Borcitxiux)。

  • 哈工大建筑学人:不驰空想,不骛虚声

    关键词: 建筑学院  建筑创作  哈尔滨  时间  

    4月的哈尔滨,乍暖还寒忙忙碌碌辗转各地的差旅间隙,体味着季节的变换和新朋老友相见的快意。卸任建筑学院院长以来的大半年时间,我全部心力都投在了建筑创作中,接到《世界建筑》张利主编关于“哈工大建筑学人”的邀约时还是严冬,倏然间就已到交稿的日子,只好停下勾勒方案的笔,把这段时间在脑海中浮现的关于校友们的片段拾起来,试着拼出相对清晰...

  • 交汇黑土,不辍百年--哈工大建筑学人的规格与功夫

    关键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学  建筑教育  国际化  

    作为我国最早开设的建筑学科之一,哈工大建筑学科肇始于1920年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先后经历“俄式教学”“日式教学”“苏化教学”和新中国的建筑教育阶段,形成独特、鲜明的建筑教育特色,在中国近、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在东北建设和东北振兴中做出卓越贡献。文章凝练哈尔滨工业大学百年建筑学科的国际化基因、务真求实的教育传统、传承拓新的特色...

  • 刘德明

    关键词: 建筑学专业  大学生活  录取通知书  年龄  宿舍  基础  

    我是在林场知青宿舍里接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入学时16周岁,恰是班级老大哥年龄的一半。77级同学年龄和经历差异巨大,被突然改变的命运聚集到一起,共同特点就是拼命学习,生怕突然降临的大学生活会像梦境一样突然消失。为发挥一下绘画基础,入学后萌生出转到建筑学专业的想法,拿着自己的画作忐忑不安地找到建筑学专业的老师,得到无私支持和帮助,转...

  • 金广君

    关键词: 硕士学位  作品欣赏  研究生  建筑系  设计课  公共课  理论课  小论文  

    作为哈建工首批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那一届建筑系只有我一人,所以第一学期除了全校的公共课和导师指导的设计课之外,其他理论课是和下一届研究生一起上。课堂上以自由提问和讨论为主,讲授为辅,每门课结业的小论文都经过了老师的认真点评和修改。记忆最深的是摄影课,除了理论和作品欣赏外,更多的是实际操作。

  • 张伶伶

    关键词: 建筑工程学院  教学用房  活动场所  哈尔滨  房子  操场  

    建筑的教化1978年初,我懵懵懂懂地进入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那时的哈建工只有一栋我们称之为"土木楼"的教学用房。这里所说的一栋并非是一座房子,它是一个"圈楼大院"。如果按"圈楼"来说它不算小,但作为一个学府的"大院"就显得太小了。这里既没有标准的操场空间,也无像样的活动场所,在有限的场地上仅有10棵树。以致后辈学生进入这所大学时常常会...

  • 陈伯超

    关键词: 大学生  高考  毕业  高中  老师  学校  

    作为""后恢复高考第一批进入哈工大的大学生,是十分荣耀和有意义的。高中毕业以后11年的知青和工人经历,是激励已整30周岁的我,进入大学以后奋发学习的巨大动力和基础。刚刚从""中解脱出来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为我们搭建了通往人生新高度的天梯与桥梁。

  • 郑炘

    关键词: 建筑学专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  老师  渲染  水墨  塔  

    1978年3月,我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学习,在此之前,我从来没听说过建筑学这个专业,是老师们的精心培养让我步入建筑学的奇妙世界。那是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老师们用心教学,学生们刻苦用功。限于篇幅,这里仅回忆我们的入门老师——李行老师,他教我们建筑初步课,指导我们画塔司干柱式水墨渲染,经常用"清淡如水"的俄语告...

  • 周文连

    关键词: 大学生  图书馆  教室  

    1978年的春天,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来到了著名的哈建院。那时的我们,心中充满的是春天的阳光,迎接的是春天的浪漫,满怀的是求真的激情,拥有的是一片感恩的情怀。决不辜负时代的偏爱,决不愧对祖国的厚爱,完成学业、尽早成材、为国贡献,成为每位学子的期盼。从每天的"五点一线",到"5+2"的刻苦钻研。从大教室的勤奋,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没有统...

  • 梅洪元

    关键词: 社会发展  职业生涯  社会需求  工程实践  建筑系  黑土地  大门  

    我是1978年从知青插队的黑土地迈进了哈建工建筑系的大门。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来的社会发展而成长。从哈建工、哈建大到哈工大,母校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我的学习与工作始终没有离开过这里,与这里有着太多的不解之缘。母校注重工程实践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优良传统对于我的职业生涯影响至深。回首过往,深深感激母校曾给予我...

  • 陈昌生

    关键词: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专业  古典主义  教学主楼  红外线  哈尔滨  俄罗斯  潜意识  

    我是1978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原本已被第一志愿吉林光激学院红外线专业录取,由于自己酷爱绘画,几经周折,最终进入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圆了我渴望以绘画为职业的梦想。报到的第一天,未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教学主楼,一下被那古典、厚重、大气、细腻、流淌着俄罗斯文化血液的建筑惊着了,这内心的震撼在我潜意...

  • 陈邦贤

    关键词: 建筑系  折中主义  大学生  半圆形  记忆  主楼  壁柱  高耸  

    1978年,高考恢复的第二年,我有幸从甘肃一个铜矿小城,考入了哈建工建筑系,从此与建筑结下不解之缘。记忆最深刻的是母校的主楼,一幢折中主义风格的唯美建筑。主立面半圆形科林斯壁柱、入口门廊高耸的多立克柱,令我震撼不已,至今记忆犹新。入学教育课由哈雄文先生主讲。先生的课让我开始了解何谓大学生与大学学习,也认识了什么是建筑,由此也将我...

  • 张姗姗

    关键词: 建筑工程学院  哈尔滨  建筑学  大楼  殿堂  

    土木楼是我母校的别名,小时候那是一栋高大宏伟且亲切熟悉的大楼,于是在1978年深秋我走进了这座建筑殿堂,坚定地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懵懂地选择了牵绊一生的专业——建筑学。我是幸运的,读书那几年学校几乎没有"年轻"老师,得到了前辈们循循善诱、倾囊而授的教导,每位先生风格各异、各有所长,学生们多年后仍会崇拜、模仿...

  • 刘大平

    关键词: 大平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专业  生物化学  浙江大学  职业生涯  建筑历史  博士学位  

    有幸在1978年赶上了""后的第二次高考,原本以为自己会去浙江大学学习生物化学,结果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开始了建筑学专业的学习。但往往人一生的职业生涯就是这样开始的,并不一定按照你预先设定的轨道前行。1982年本科毕业,出于对建筑史研究的热爱,又考取了本校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硕士生,师从侯幼彬先生1985年硕士毕业留校任教...

  • 邹广天

    关键词: 建筑学专业  毕业实习  美术  讲授  工地  

    哈一中决定选拔优秀的高一学生提前高考,使我有幸成为哈建工"建筑78"的一员。因父亲邹路是画家而自幼喜欢美术的我选择了报考建筑学专业。本科阶段记忆深刻的片段有:侯幼彬先生讲授的中建史,陶友松先生讲授的外建史,宿百仓先生带的沈阳工地实习,史春珊先生带的大连美术实习,梅季魁先生、郭恩章先生带的北京毕业实习。

  • 徐苏宁

    关键词: 苏宁  建筑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建筑系  哈尔滨  大门  大楼  

    那是一段改变命运的经历,那是一段绽放激情的年代,那是一段渴求知识的岁月,那是一段无悔青春的光阴。1978年的高考,由于不熟悉填报志愿的技巧,原本已超过同济大学建筑系分数线的我最终与它失之交臂,怀着一丝遗憾迈入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的大门。但很快,我就被这座大楼、这个学府、这些老师所深深吸引,忘却了那些不快,融入之中,徜徉其间。

  • 任炳文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合作精神  设计  教育  

    时光飞逝,不经意间离开母校已三十六载。毕业后的日子过得简单充实,埋头做事似乎只剩"设计"两字,方向主要两类:大跨和超高层建筑。这两类看起来相去甚远,其实却是异曲同工,其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建筑与结构的完美融合。想来,主要受益于大学时期所受的熏陶和教育。哈工大的教育不仅重视理论研究更强调设计实操,提倡合作精神。

  • 刘战

    关键词: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专业  建筑系  哈尔滨  老师  南方人  

    由于自幼喜欢画画,高考填志愿时父母帮我选择了建筑学专业,于是1979年我考入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在美丽的哈尔滨度过了难忘的4年时光。当时的建筑系规模不大,每个年级只招收一个班,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很多都是南方人,像邓林翰老师、侯幼彬老师、张家骥老师等,老师们严谨的学风,扎实的功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刘晓钟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学生  世界观  学习机  教育  知识  

    4年的大学生涯,让我从一个中学生走上了人生大学的平台,开始接受社会这个大学堂的教育和锻炼。虽然看似短短的4年,但她让我学到了知识、专业和世界观的认知,体会到了老一代教师兢兢业业的育人品德和知识精髓,也了解了这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凡和磨砺,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感谢这个时代,感谢教育过我们的每位老师和共同学习的同学。

  • 金虹

    关键词: 建筑节能  能源危机  发达国家  节能建筑  建筑学  世界性  研究生  

    我出生于艺术之家,选择建筑学的主要原因是有绘画基础。大学三年级查阅资料时,看到《世界建筑》杂志的一篇论文中介绍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已经到来,欧洲发达国家已经把建筑节能列为设计的重点,并指出建筑节能将大有可为,这让我眼前一亮。也就是这本《世界建筑》决定了我后来的研究方向。我因此选择报考研究生,师从郑忱教授,研究节能建筑。

  • 孙一民

    关键词: 建筑工程学院  毕业答辩  哈尔滨  建筑系  大楼  走廊  

    在哈工大的求学始于1981年秋天,17岁懵懂小子踏进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那座厚实坚固的大楼。1992年初春,结束建筑系首个博士毕业答辩,匆匆南下广州任教,母校变成了回忆中那宽宽的走廊,那里匆匆而过的先生大都是大土木领域的中坚,曾经熙熙攘攘的学长们也成了今天活跃的学者、大师。

  • 李玲玲

    关键词: 建筑工程学院  工业学校  哈尔滨  高等院校  教育体制  教学体系  建筑系  前苏联  

    我1981年参加高考,受父母的影响我的第一志愿就是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当时这所学校在当地就有很好的声望。入学以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其一是校舍"土木楼"。土木楼位于哈尔滨的西大直街上。它灰灰的颜色、端庄的造型,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它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在每个求学者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形成了几代人的"土木楼"情怀;其二是师资,由于它的...

  • 邵龙

    关键词: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  平面布局  表达能力  表现手法  建筑系  哈尔滨  

    1981年,我入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建筑人生。那个时代深受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老师们强调“形式服从功能”,重视平面布局,强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在大学4年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国内外杂志,学习国外的先进表现手法,和同学们分享学习成果,至今仍记忆犹新。

  • 宋晓龙

    关键词: 计算机设备  建筑系  建筑学院  建筑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楼  哈尔滨  学生  

    1981年,我进入哈建工建筑系学习。在美丽的哈尔滨的教学楼里,学生们惊喜地发现,敬爱的教授们是如此的规范、严谨、严格。建筑学院始于哈工大,回归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1980年代,中国的建筑系还没有计算机设备,设计教学基本上是"师父带徒弟"的方式,老师以高超的手头功夫、活跃的建筑思想、先进的教学方法,引领...

  • 张健

    关键词: 大学生  建筑系  父母  宿舍  

    哈工大,哈建工和我家人人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父母皆为工大学生、教授、“哈工大八百壮士”、我和爱人亦为哈建工学生、讲师,儿子长在哈建教化8m^2的宿舍。我本人出生在哈工大的家,1岁半到青岛由善良的伯父母养大、14岁又回到哈工大的家,17岁仅以1分之差名落孙山,18岁如愿成为哈建建筑82班的一员,那是建筑系最后一届的一个班,之后就扩招为两个班...

  • 格伦

    关键词: 建筑系  呼伦贝尔  内蒙古  一年级  大学  水彩  优雅  

    我时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由于姐姐的一句话,学建筑会经常游山玩水,就这样成为了哈建工建筑系的学生。大学4年是在厚重但又不失优雅风度的土木楼度过的,一年级建筑初步课的李行老师,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水彩渲染示范时,每每下手之前要眯起眼睛瞄准半天,同学常常模仿他的动作而哈哈大笑……

  • 张玉良

    关键词: 建筑工程学院  教学工作  工作习惯  职业生涯  建筑系  哈尔滨  建筑学  画家  

    1983年,从小想当画家的我,考入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我的画家梦得以在建筑学的求学中驰骋,那一年我21岁。因而被同学们尊称为“老大”。4年的美好求学时光转瞬即逝,毕业时,我被选定留校从事本科教学工作,也因此养成日后严谨的工作习惯,这对我至今的职业生涯都持续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 柳军

    关键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学专业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设计  建筑系  教研工作  体育建筑  博览建筑  

    改革开放第五年我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进入建筑系就读建筑学专业,那时的母校还叫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1987年毕业后留任本校建筑系民用教研室,从事教研工作6年。1992年工作调入深圳市建筑设计总院,2010年调派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昆明分院,工作至今已32年。哈工大注重理论与实践,建筑系以大跨度体育建筑、博览建筑、商业空间、医疗建筑、工业...

  • 蒋培铭

    关键词: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专业  建筑设计  建筑系  哈尔滨  大学生  绘画  

    1983年9月我考入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学建筑学专业源于无意中看到的《新民晚报》一则关于大学生参加国际建筑设计竞赛获奖的报道,其中的图片深深吸引了我,有绘画、图纸、模型,由于喜欢绘画,我觉得这个专业很适合我!

  • 苏丹

    关键词: 苏丹  专业期刊  专业杂志  空间氛围  阅览室  加拿大  历史感  建筑  

    大学期间,最令人难忘的是位于学院东南角的教师阅览室,这里的外文专业期刊多,尤其建筑专业杂志,包括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甚至还有苏联的。这个阅览室的入口隐蔽,空间氛围很有历史感。正是在这样一个古旧和隐秘的场所中,我们洞察了和文明的距离,透过这些书刊看到了全世界。

  • 李铁军

    关键词: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系  文化名城  哈尔滨  铁  城市  

    哈尔滨是一座充满异域风情的浪漫都市,是一座冰雪、音乐、建筑的文化名城,很幸运我出生、成长在这座城市,儿时就被这座城市独特的艺术气质所吸引,加上父亲的影响,我对建筑产生了深深的热爱。1984年,我考入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 曹炜

    关键词: 学院  老师  

    1980年代是后期,作为“老八校”之一的哈建工学院规模还很小,学院老师虽少却名家辈出,其中两位老师令我印象深刻。

  • 米俊仁

    关键词: 职业生涯  建筑学  美术馆  贝聿铭  幻灯机  建筑师  课程  基础  

    母亲系统的建筑学课程积淀深厚,给我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筑初步的课程给我的大脑用毫米单位调了准星、做了四至,尺规告诉我:建筑首先是一门科学!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学习回国的老师用幻灯机细说参观贝聿铭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感受,那道锋利的外墙告诉我:建筑师是个有神性的职业!

  • 安军

    关键词: 千里迢迢  两地  千里巡游  

    没有想到千里迢迢从西安去哈尔滨上大学,两地相距逾2000km,每一次上学和回家都是一次长途跋涉,坐两段火车两天两夜,跨越7个省份。有人说求学要远游开阔眼界,却没想到要千里巡游。

  • 李钫

    关键词: 大学生  建筑系  围墙  大楼  

    1953年投入使用的哈工大土木楼一直都是工大学生心中神一样的存在,大楼四周方圆几条街没有围墙的学校更是许多毕业游了日常的梦景。记得那一年建筑系就只招收了两名长江以南的学生,1985年从武汉来到冰城开始了一生建筑的修学,从数理化到工程再到艺术,几载春冬围城苦学,唯入门而恐不济,在圣殿般的土木楼里有太多尊敬而亲切的面孔。

  • 姜峰

    关键词: 作品展示  姜  建筑系  研究生  哈尔滨  

    我于1986年考入当时最热门的哈建工建筑系,从本科到研究生,6年半的美好时光在这里度过。哈尔滨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因此大部分时间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得待在室内。我们举办沙龙、辩论、作品展示、方案评审,在荣誉感交织中尽情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 刘松茯

    关键词: 清华大学  建筑系  本科生  毕业  凝聚  

    1983年7月,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来到当时的哈建工建筑系任教,至今36年整。作为本科生毕业教本科生课程,已是当年各高校的一个惯例。但是自己总觉得无法凝聚来一桶水而给学生一杯水。

  • 黄勇

    关键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博物馆  建筑学  设计院  教室  

    我是1986年入学的,那里还叫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著名的“马路大学”。专业教室在1920年哈工大校址的后楼,2010年建设成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1980年代的建筑学是四年学制,1990年毕业后回到了家乡的设计院工作。

  • 刘远孝

    关键词: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系  哈尔滨  开放式  校园  

    我是1990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的,在那里度过了两年的时光。回想往事,历历在目。这是一所开放式的马路大学,校园大小由同学们按自己的兴趣用脚步去丈量。

  • 郭卫宏

    关键词: 对外交流  公共建筑  社会生活  建筑系  宏  

    1987年我从浙江东阳中学毕业,荣幸地考上了遥远的哈建工,在建筑系的4年本科时光,让我与哈建工建筑系有了不解之缘。学校虽地处北国边缘,当时对外交流不多,但也就少了些心情的浮躁,多了些学习的宁静;虽被戏称为“袖珍马路大学”,但也就多了些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和接触城市中的各类公共建筑的机会。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馆北208,邮编: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