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世界哲学杂志

杂志介绍

世界哲学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世界哲学杂志创刊于1956,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世界哲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1-4318

  • 国内刊号:11-4748/B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400.00

  • 论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消解与构筑

    关键词: 传统形而上学  马克思形而上学思想  

    传统形而上学经历了对象性形而上学和主体性形而上学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形而上学奠基在无限性“本体”之上,陷入了以“无限性本体”统治现实生活的“有限性世界”的困境之中,针对这一问题,马克思采取了三种消解路径:消解传统形而上学“虚幻人”的观念,关照现实人的需要;立足于现实社会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预设的“理想性”;从唯物主义...

  • 论启蒙如何避免成为新的神话——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说起

    关键词: 启蒙  神话  社会批判  异化  

    启蒙运动倡导的通过理性来解放思想的道路最终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启蒙成为新的神话。启蒙成为新的神话的根本原因在于:由启蒙而建立的以数学和逻辑形式为基础的绝对理性话语体系成为新的话语权威,启蒙建立的科学和技术已由从对自然的控制开始变成了对人的控制,启蒙从解放异化为桎梏。启蒙使得科学和技术发展起来,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取得...

  • 柏拉图哲学三圈——倾听、哲学现实与知识

    关键词: 柏拉图  倾听  哲学现实  知识  

    柏拉图哲学致力于如下三个圈的建构与交织。它们是倾听圈、哲学现实圈与知识圈。倾听圈表明,哲学只能面向那些想倾听它的人,只有得到倾听才会成为论说,才会是现实的。哲学现实圈意味着,哲学论说作为自我为自我的努力,作为实践,只有被伴随、得到支持和运用才会成为现实的,因此,主体通过一系列实践来建立自我关系、完成自我设计并为自我而...

  • 康德为什么要重写《判断力批判》的导言?

    关键词: 第一版导言  正式出版的导言  自然的合目的性原则  系统统一性的理念  至善  

    《判断力批判》正式出版的导言不仅比第一版导言简短,而且在内容上也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正式出版的导言对自然的合目的性原则进行了演绎;第二,在正式出版的导言中,康德指出,判断力通过自然合目的性的先天原则让我们认识到至善的可能性,从而联结知性的立法和理性的立法,完成从自然到自由的过渡。这些变化表明...

  • 芝诺悖论新解——古代背景与现代启示

    关键词: 芝诺悖论  亚里士多德  黑格尔  质料状态  存在  

    学界常常以连续性与可分性之间的辨证法反驳芝诺悖论,但常因为概念语义模糊而很难触及芝诺悖论的核心问题,即存在与质料状态的关系问题。为澄清该问题,我们有必要在古希腊那种十分独特的存在观的背景下,回到芝诺提出这些悖论的初衷,进而考察古今两种最典型的应对之法,即考察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将可分性问题推进到“质料状态可否加以规定”的...

  • 笛卡尔、永恒真理与上帝的全能

    关键词: 笛卡尔  永恒真理  上帝的全能  分析性  唯意志论  

    笛卡尔宣称上帝创造了永恒真理,并因此可以使诸如“2+1=3”这样的永恒真理失效。本文认为,笛卡尔的永恒真理学说是一种“直观知识”,这种“直观知识”从“存在判断”中悬隔了出来。但永恒真理学说仍然悖论重重:笛卡尔保障自然规律的充足理由律是否定性的,数学真理既是永恒的,也是偶然的。换言之,笛卡尔并没有明确讨论上帝是否还能创造另...

  • 日本对《易经》研究的路径

    关键词: 日本  易经  研究  

    日本学者对《易经》的研究,随着儒学在公元五世纪传入日本就开始了,至公元757年,《易经》正式成为了日本古代国子监的教材之一。日本对《易经》的研究有伊藤仁斋、北村沃吉等人的“义理派”,也有根本通明等人的“象数派”,还有许多易学家既重视象数,也重视义理的“易理与象数兼容派”的研究。综括日本古今对《易经》的研究途径:一是对《...

  • 高丽太古普愚的临济嗣法及其看话禅思想

    关键词: 看话禅  临济宗  太古普愚  石屋清珙  高丽  

    在韩国看话禅的传统谱系中,太古普愚是一个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禅师。普愚早年修学中,因循知讷、慧谌所引导的看话禅传统通过参究话头而悟道,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禅师。后来,普愚入元寻临济正脉至湖州霞雾山石屋清珙处。从普愚与清珙的交往过程来看,一方面石屋清珙印可了普愚的悟道,并以袈裟表信,将禅法传于普愚;另一方面,普愚在此主要...

  • 舍勒伦理学与儒家的关系——价值感受、爱的秩序和共同体

    关键词: 价值感受  质料先天  欺罔  

    舍勒认为价值感受先于客体感知,由此将伦理学建立在情感质料的先天基础上。儒家“亲亲而仁”的伦理学与之相通,并可以从舍勒的“情感的价值先天性”“善恶的非现成性”“爱的秩序”“人格生成”“榜样追随”等思路中,找到表达自己独特学说的新话语。但双方关于共同体的看法有重大分歧,反映出两边在看待爱的源头、价值等级化方式和家庭中的本...

  • 对沙拉汉“个人主义”的当代再审视

    关键词: 个人主义  当代审视  价值  

    自我的生成、个人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无疑有着深厚的生活根基和发展规律,这在以交换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沙拉汉对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个人主义”的历史演变和现代境遇进行系统的勾勒与理性的审视,反思早已泛滥的“个人主义”,对于建构当代人的价值系统,对于变化与大转型中的当代社会有一个恰当的理性定位,大有裨益...

  • 人,自由而无用?——《存在与虚无》的两条人类学判定及其形而上学基础

    关键词: 存在论  人类学  形而上学  自由  筹划  

    《存在与虚无》的现象学存在论工作是哲学人类学化的,换言之,正是一种哲学人类学立场促使其最终作出“人自由而无用”这一双重判定。与此同时,从理据上看,该判定在根本上乃是以“纯存在”和“自为自在”两个形而上学观念为奠基。有鉴于此,可以说《存在与虚无》的现象学存在论工作不仅是人类学化的,归根结底更是形而上学的。

  • 试论伽达默尔效果历史理论

    关键词: 效果历史  理解  本体论  实践  

    通过对历史主义历史观的批判,伽达默尔认为历史是变化发展的,历史认识只能是历史主体去认识历史客体的过程,在历史发展中不存在稳定的历史基础和先验自我,历史理论只能是效果历史理论,效果历史理论是解释学性质的,不是科学性质的。伽达默尔在揭示了人类精神产品解释学意义并提出一套相应理论的同时,由于他没有达到对社会历史问题的客观分...

  • “重复”:论“激进解释学”的启蒙性

    关键词: 重复  后形而上学  存在  他者  

    本文旨在探究“重复”的启蒙性,它是推动激进解释学范式转换的关键所在。“重复”概念刻画了激进解释学的后形而上学特征,它摒弃了柏拉图“回忆说”的重复观。其特性体现在“重复”先于、创造存在,并且它具有“异质性”。从本质来看,“重复”呈现一种不可能的可能性的弥赛亚色彩。

  • 何种“自然”?——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存在之辩的一种解读视角

    关键词: 存在  解蔽  遮蔽  世界  

    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分析自始就受到作为其目标的存在本身的规定,从而突破了意向性的综合同一性结构。他反对胡塞尔对“自然”的自然主义式的现解,相反,他从古希腊的呻矾∈获得一种原初的自然概念,并以之规定存在本身,于是存在就被揭示为那种从自身而来、向着自身行进的它自身的不在场化的在场化,即自行遮蔽着的解蔽。然而,胡塞尔同样以自己...

  • 论哈特的义务与责任概念——以义务与责任的区分为视角

    关键词: 哈特  自然责任  职责  义务  权利  

    “义务”与“责任”作为道德哲学与法哲学的核心概念经常被替换使用。哈特是较早区分“义务”与“责任”的当代法哲学家之一。自哈特以来,越来越多的论者开始区别使用这两个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区分了自然责任与职责概念。哈特对“义务”与“责任”的区分与他的“特殊权利”和“一般权利”相联系,但哈特并没有一以贯之地区别使用“义务”与“责...

  • 重谈科学与民主

    关键词: 超验科学  洞穴政治  内在科学  宇宙政治  科学民主化  

    科学与民主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却呈现出不容忽视的张力。为缓解这种张力,本文第一节追溯了柏拉图的超验科学/洞穴政治的规划,这是人们理解科学与政治的主导范式。第二节论证现代科学不是超验科学而是内在科学,后者代表着在世科学家的实践成就。第三节致力于反思政治观念,提出洞穴政治应让位于宇宙政治,将共存或公共...

  • 约翰·洛克的谬误思想及其当代解读

    关键词: 谬误理论  非形式逻辑  

    洛克在西方谬误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其思想的萌发背景、主旨内容和现时展给予深入研究尤为必要。洛克谬误思想的产生一方面得益于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的精神感染,同时又浸淫于同时代相关学者的治学启发。本文通过细究既有的《人类理解论》以及挖掘隐没甚久的《理解实操论》,旨在令洛克之谬误思想研究更具深度和新意。

  • 否证者悖论:一种新型命题态度疑难

    关键词: 命题态度  算子观点  否证者悖论  主观可证  

    作为知道者悖论研究的副产品,否证者悖论并不是一个新的形式结论,它只是对理想相信者悖论的重新解释,但这种解释的提出向人们表明,任何合理且精致的数学直觉都会导致不相容性。否证者悖论所涉及的“主观可证”概念作为一种新型命题态度,介于逻辑与世界之间,它沟通了哲学中的“知识”概念与认知主体实际所使用的“知识”,从而为人工智能进...

  • Abstracts of Main Essays

    关键词: 英文摘要  期刊  编辑工作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