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教义学在刑事司法中的适用——以集资诈骗罪为中心

刘练军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被害人教义学 家长主义刑法 集资诈骗罪 限缩解释 

摘要:建立在刑法的辅助性和最后手段性原则基础上的被害人教义学,主张被害人的处分自由及其信赖保护。被害人教义学的宪法根基是源于人之尊严的人格自由发展条款。主流刑法学界在研究集资诈骗犯罪时,均未曾认真对待被害人,对被害人的出资实质上是以高利借贷的方式进行投资认识不足。司法经验表明,大多数集资诈骗案件中的被害人并无认识错误,其贪图暴利而自陷风险才是犯罪既遂的真正原因。无视被害人对实害结果发生所起的支配作用,不借助被害人教义学来限缩解释集资诈骗罪,对行为人来说无疑是不公正的。家长主义刑法只能使刑法成为被害人的大宪章,而不是犯罪行为人的大宪章。在刑事司法中应该适用被害人教义学对家长主义刑事立法予以限缩解释。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杂志要求:

(1)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内容真实,积极向上,主题鲜明。

(2)文题应简明确切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以不超过20字为宜。

(3)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3-5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4)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姓名置于篇名下方。作者工作单位应标明全称,所在省、市(县)名及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5)正文中的引文,依次将顺序号和页码上标右上角,顺序号使用中括号,页码使用圆括号。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省级期刊
1个月内下单

关注 10人评论|0人关注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