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探索杂志

杂志介绍

诗探索杂志是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管,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诗探索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诗探索杂志

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

  • 国际刊号:暂无

  • 国内刊号:暂无

  • 发行周期:月刊

  • 《诗探索》改版弁言

    关键词: 诗探索  中国新诗  诗潮  诗歌理论  青萍之末  改革之风  中国诗歌  诗选刊  理论批评  

    <正>《诗探索》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它伴随着中国新诗走过了从封闭到开展、从凝滞到行进、从单一到多元的、激烈的、有时甚至是狂暴的、让人惊心动魄的全过程。记得当年,动乱收场,改革之风起于青萍之末,诗歌敏感于文艺春天的到临,也自沉寂与禁锢中醒来。《诗探索》出版之初,正值“朦胧诗”崛起之时。自此时开始,围绕着新诗潮的意...

  • 传统与革命

    关键词: 现代诗  古代诗  格律体  诗歌形式  五四时期  古典诗歌  语言方式  自由体诗  诗缘情  

    <正>如果以现代诗的概念来审视五四时期的“诗体大革命”,那么,相对于古代诗而言,这种“革命”应当是能够成立的。因为不管人们是有意或无意地在玩弄概念游戏,现代诗的产生对于古代诗来说,毕竟是一场真正意义的革命。从诗体的形式到语言方式的表达和表

  • 新诗百年:回顾与反思

    关键词: 诗歌作品  现代性  格律体  西方诗歌  现代诗  七言体  自由体  中国诗歌  

    <正>何谓新诗毫无疑问,新诗概念的提出显然是针对中国的传统诗歌而言的。这个“新”,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写作观念上的更新,也不仅仅是创作方法和风格上的创新,而是诗歌乃至更大领域内的一次革命。它有着更为广阔的背景,而且是在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进行彻底决

  • 近二十年先锋诗歌的历史流程与艺术取向

    关键词: 第三代诗  诗人群  个人化写作  诗派  历史时段  十年  意象化  翟永明  于坚  后朦胧诗  

    <正>在朦胧诗后近二十年的历史时段里,从第三代诗到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再到70后诗人群以及女性主义诗歌,先锋诗歌构成了一个连续性的艺术系列。它对诗坛一次次地变构冲击,不但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艺术精神、特质和传统,引渡出一批才华功力兼具的诗人和形质双佳的优卓文本,以及对诗歌生长所提供的诸多可能性,支撑起了新诗艺术史上最富有创造活...

  • 蔡其矫:一个特立独行承前启后的浪漫诗人

    关键词: 蔡其矫  诗人情感  中国诗坛  中国新诗史  意象派  埃利蒂斯  象征主义  现代诗  热爱生命  唐诗宋词  

    <正>蔡其矫绝对是20世纪中国诗坛一个独具魅力的诗人。尽管在已经过去的那个狂热年代里,人们还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审美能力去咀嚼他那韵味蕴藉的情感演绎,但他那天才的光芒和浪漫的精神却顽强地执着地穿透层层遮蔽给热爱生命的人带来许多惊喜和感动。人们于是

  • 困境与突围

    关键词: 蔡其矫  诗歌写作  写作风格  创作思想  诗歌作品  讽喻诗  艾青  自由体  紫帽山  

    <正>一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迄今,蔡其矫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诗歌写作生涯。以诗人诗歌写作主题和写作风格的演变为主线,大致可以将蔡其矫的六十年写作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整个40年代应视为他诗歌写作的起步阶段,50年代初期至1957年“反右”前夕则为新的开拓探索时期,从1958年的政治“落难”到“”结束前后的十八年,是他在困境中寻求思想...

  • 从时间的方向看诗人蔡其矫

    关键词: 蔡其矫  当代文学史  李国文  中国诗歌史  个人隐秘  意象化  九首  漫天飞舞  子千  

    <正>作家李国文先生2004年12月22日在《中华读书报》撰文称:“文学这东西,别人吹,不作数,自己吹,更不作数,甚至当代文学史的吹,也是作不得数的。只有时间的验证,而且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以后,那判断才能接近于正确。”这当然算不得什么新见高论。但放眼鱼龙混杂、浊浪清流一沓糊涂的当代中国文坛,李老的一针见

  • 蔡其矫与朦胧诗

    关键词: 蔡其矫  青年诗人  舒婷  芒克  艾青  现代诗学  诗歌理论  杨炼  朦胧派  

    <正>朦胧诗的核心是“今天派”。1978年12月23日,《今天》创刊号出版,标志着潜藏在民间的朦胧诗,终于“浮出水面”。朦胧诗虽然是青年诗人们自发的诗歌运动,但也有老诗人参与。1976年,蔡其矫就与北岛等青年诗人交住,积极参与“今天派”的早期活动;并在《今天》创刊号上发表诗歌。可以说,蔡其矫直接参与了“今天派”从酝酿到诞生的全过程。...

  • 细读根子的诗歌作品

    关键词: 诗歌作品  当代诗坛  意象群  学史  日常化  芒克  诗潮  中国新诗史  当代新诗  当代诗歌  

    <正>文学史上经常有这样一些现象:比起那些著作等身的作家,他们并不以作品的数量取胜,而是以作品质量流芳百世。根子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仅凭存世的《三月与末日》、《致生活》和《白洋淀》三首诗歌即独步当代诗坛。

  • 个人的觉醒与新的诗歌的诞生

    关键词: 个人话语  个人性  中国文学  个人意识  话语方式  诗神  最初起源  时代话语  引诱者  

    <正>“”后中国文学一个甚为重要的方面,在于个人意识的觉醒与个人性的表达方式的出现。然而,时至今日,“个人性”似乎成了新的时代流行意识形态或与诸种新意识形态合流的代名词,这也理所当然地促成了某种反弹,导致一些作家与理论家对当代文学中自我表现与个人话语的怀疑。这种怀疑当然有其正当性,然而,不论是怀

  • 时间和时间带来的——论西渡

    关键词: 时间形式  诗歌写作  青年诗人  海子诗歌  知天命  博尔赫斯  这一代人  张若虚  仓央嘉措  超验  

    <正>1早在1997年,西渡就仿佛知天命般地说过:“写作是在与一个沉默的对手较量,而这个对手正是时间。”在同一篇文章中,西渡近乎固执地为他的诗歌写作定下了基调:诗歌中的主题不是情感,不是信仰,甚至不是经验,“而是时间。”饶是如此,西渡还是谦逊地承认,一个青年诗人在刚开始写作时,确实很少会自觉地把时间作为主题,尽管无处不在、无孔不...

  • 反向进化的自我之歌——西渡《蛇》解读

    关键词: 长篇巨制  瓦雷里  姜夔  反向进化  抒情主人公  姜白石  诗学理论  生存形态  象征主义  自我主体  

    <正>这首诗十四节,每节八行。单纯从长度看,似乎算不得长篇巨制,但,略显高昂的抒情口吻,婉转沉郁的描述语气,二者交替,显示出节奏的匀称和语调的舒缓。全诗读来别有一种悠长之感,也称得上诗中的“大篇”。姜夔曾言:“作大篇,尤当布置:首尾匀停,腰

  • 诗歌对我们有不朽的爱——答《南方都市报》记者问

    关键词: 人类灵魂  王家新的诗  新诗发展  我不知道  卞之琳  现代性  林庚  何其芳  李杜  废名  

    <正>1、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写诗的?是什么东西促使你对诗歌的热爱?答:我写诗几乎是与我对诗歌的阅读同时开始的,约在我十二三岁的光景。阅读诗歌给我一种强烈的感动,这种感动也促使我写下了最早的涂鸦之作。我很早就对生命的脆弱易逝有着切身的感受,而诗歌向我许诺了一个不同的未来,让我看到了人类灵魂的不朽。这足以使我对诗歌抱着矢志不渝...

  • 在突破中敞开——论路也诗歌风格的前后转变及其内在意义

    关键词: 诗歌风格  路也  诗歌写作  女性诗人  女性诗歌  作家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内在意义  翟永明  伊蕾  

    <正>尽管,在充分阅读路也的诗集《风生来就没有家》(199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心是一架风车》(1997年,作家出版社)以及诗人在20世纪最后三年的创作之后,我已经预感到世纪末的路也已经在她的诗歌创作中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动向,并将这种“动向”写在一篇名日《时问流变中的多部和弦》的评论文章之中。然而,当我再次面向路也的创作,特别...

  • 灵魂的蛇行——解读路也的两首诗

    关键词: 路也  经验世界  本体意义  自恋  伦理化  智性  知识女性  小资  文化经验  借景抒情  

    <正>女人是天生的蛇类,人们把美女比做蛊惑与迷幻之蛇,把“毒妇”也形容做“蛇蝎之心”。我当然不是存心要把这个比喻庸俗化和“伦理化”,不过蛇所具有的精准、警猛、尖锐、畅滑、机巧、曲折、细小和凉意的意象,却很符合长期以来路也的诗给我的一种感觉。很明显,没有哪个诗人会忽视语言的本体意义,但真正能够自如地产生“语词如花”之境界...

  • 郊区的激情

    关键词: 在乡下  另一面  采莲女  诗人群  地滚  小资  千里之外  城南  校门口  我自己  

    <正>长期以来,我感到自己身上有一种既不完全属于都市也不完全属于乡村的东西存在着,常常感到自己既不是城里人也不是乡下人,当然也不是那种地道的县城里的人。命运使我总是生活在城乡结合部,生活在郊区,仿佛一半在城里一半在乡下,往那边望望是繁华的灯火,往另一面望则是野山田畴,山寺里的桃花。

  • 在回归的路上记忆——子川诗歌读记

    关键词: 诗歌精神  子川  文学行动  诗歌写作  当代诗歌  文人生活  原型意象  中国诗歌  中国现代诗  唐诗宋词  

    <正>在众多文体中,诗歌是最具革命性的,反抗、批判、四分五裂、然后新生……在任何时代,诗歌都是文学行动的急先锋。同时,诗歌又是最保守的,温情、依恋、藕断丝连,使诗歌继神话之后成为一种化石般的文学物种,因而也一直飞地一样存贮着人们日益稀少而又奢

  • 与昙花共舞——舒翼诗歌意境探微

    关键词: 诗歌意境  青年诗人  诗歌艺术  网络诗歌  朱光潜美学文集  诗歌语言  本能反应  诗神  超以象外  

    <正>在无数默默探寻诗歌艺术奥秘的青年诗人中,舒翼是特受缪斯青睐的一位。我和舒翼的接触始于十年之前,耳闻目染,的确感到他是一位能名之为“诗人”的诗人。舒翼处世淡泊,无涉于名利,因此他很少在各种场合抛头露面,也很少参与各种流派的论争。甚至多次

  • 诗歌的命运

    关键词: 诗歌形式  唐代诗歌  汉语诗歌  活着  宋诗  我自己  生活艰难  说诗  静思  诗行  

    <正>每个人终究有一天要面对这个问题:诗歌的命运。这个人如果是个诗人的话,那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成了一种义务。如果这个人是一个有头脑的人,那么他的回答将是一种思辩的过程。我一直回避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无法回答。也就是说,现在不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时

  • 形式与语言:梁宗岱的新诗理论

    关键词: 梁宗岱  瓦雷里  象征主义  梵乐希  诗歌语言  诗歌形式  中国新诗  音乐性  新诗发展  西洋诗  

    <正>梁宗岱(1903-1983)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新诗理论家。梁宗岱于1924至1931年留学欧洲,在法国期间与法国后期象征主义代表诗人瓦雷里交往频繁。研究象征主义的学者金丝燕认为“梁宗岱是瓦雷里真正的知音。所著的《保罗梵乐希先生》、《象征主义》为中国

  • 陈超的现代诗学体系——评《打开诗的漂流瓶——现代诗研究论集》

    关键词: 现代诗歌  陈超  中国新诗  诗歌语言  社会文化语境  诗歌写作  现代性  生命表现  精神向度  智性  

    <正>陈超是中国当代诗界重要诗歌理论家之一。特别是他出现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时代的巨大转折,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下,中国新诗的现代意识与社会的现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同步,面临着现代诗在衍变中的又一次崛起,而他置身这种诗歌新潮之中,以他

  • 诗学需要坚韧和真诚——读吕家乡的《品与思》

    关键词: 吕家乡  新诗研究  诗评家  中国现代诗歌  内在律  中国新诗  方块汉字  山水诗  意象化  汉语诗歌  

    <正>谈到诗和诗学,谁都会想到必不可少的灵气和才情;但诗和诗学领域的持续性收获更需要坚韧和真诚。诗评家吕家乡先生就是我最近常常想到的一个例证。吕先生“改正”复出后驰骋新诗研究界二十余年,今已年逾古稀,仍然笔耕不辍,著述丰富。他视野开阔,多有

  • 为一代诗杰精神造像——评王炳根《少女万岁:诗人蔡其矫》

    关键词: 蔡其矫  王炳根  诗歌精神  壮游  舒婷  回声集  心灵自由  文艺出版社  诗歌史  汉语诗歌  

    <正>读罢王炳根先生的《少女万岁:诗人蔡其矫》(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盘旋在我脑海的第一个问题是:诗人跟女人的关系。诗人跟女人真的有必然的关系吗?没有女人就没有诗歌?真的是这样?如果不是,王炳根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篇幅(几乎占了全书的一半)去描述蔡其矫与女人的关系?而且,在描述的过程中,王炳根还要费

  • 台湾三大诗社互动而又冲突的关系——以笠、蓝星及创世纪为例

    关键词: 现代诗  诗歌理论  纪弦  台湾人  诗艺  余光中  语言特色  林亨泰  洛夫  

    <正>诗人结社,一方面是为了切磋诗艺,求其友声,另方面也是为了寻求和扩大诗歌的发表园地。他们志同道合,一边创作,一边发表对诗歌的看法。台湾现代诗之所以能崛起,并形成一种全方位运动,与这种诗人结社活动分不开。下面,不从题材、手法、语言特色而主要

免责声明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邮编:100125。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

学术顾问

发表咨询 文秘咨询 加急见刊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