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探索杂志是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管,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诗探索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关键词: 中国诗歌研究 中国诗坛 秉钧 诗歌理论 比较文学系 香港岭南大学 现代诗 王光明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新诗
香港诗人梁秉钧(笔名也斯),是学者型诗人,曾任教于香港大学英文及比较文学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著有诗集《雷声与蝉鸣》《游离的诗》《博物馆》《衣想》《半途——梁秉钧诗选》《浮藻:诗》等。新世纪初,曾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客座研究。2013年1月6日梁秉钧先生因病逝世,对香港诗坛及整个中国诗坛来说,都是重要损失。为此本刊在"纪...
关键词: lyric 现代诗 严羽 卞之琳 石室之死亡 音乐性 殖民文化 戴望舒 意象群
1.港台现代诗诞生的场景/背景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屈原《哀郢》)这是屈原的故事,这也是1949年我和我的同代诗人的故事。我们的故事是更大地迁徙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欧美各地,一夜间,父母、孩子、夫妇、爱侣、好友,活生生地连根拔起、割切、隔离达40...
关键词: 现代诗 生命形式 李金发 诗歌创作 王小妮 诗歌现象 中国诗坛 诗歌写作 悲悯情怀
诗的懂与不懂的问题,在我国旧体诗的阅读和欣赏中,似乎并不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因为人们对日体诗的理解,除了一些文字典故的障碍会造成所谓的懂与不懂的问题,在对诗的主题和意蕴的把握上,大体都不会有太大的分歧。有一些诗固然可以有多义歧义的理解,但既然能说出它的多义和歧义,证明只是在"懂"的程度和范围上有所不同,而不会用一个"不懂"来做...
关键词: 秉钧 香港作家 文学事业 现代汉诗 文化批评家 城市诗 新诗现代化 新诗研究 诗论集 现代精神
一、他为文学事业劳作过度2013年1月6日,香港诗人梁秉钧逝世。这是我已经意识到迟早要来到却害怕到来的消息,因为几年前就听说他得了不易疗治的疾病。尽管世界上许多事情不乏意外,但我不相信奇迹会降临在这个诗人兼学者的头上:虽然香港教授待遇不薄,但在香港的大学任教也是比较辛苦的,而梁秉钧不仅是一个优秀、尽责的学者,大学院墙以外,还是一个...
关键词: 咏物 诗歌写作 秉钧 现代性 现代主义者 波德莱尔 地理空间 都市景观 诗学意义 家国
在40余年的诗歌写作生涯中,集子中虽有不少重复收录的作品,梁秉钧留下了十几部诗集①,这些但将它们剔除后总量仍颇为可观,估计在500首以上。稍加检视,即会发现其间巨大的题材跨度。除了写下为波德莱尔以降的现代诗人青睐的都市景观(酒店、咖啡店、电车厂、火车站、博物馆等题材悉数纳入其中,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和现代主义者相似的气质与血缘),他也...
关键词: 精神内蕴 诗歌创作 散文诗集 朦胧派 思想随笔 鸭塘 现代诗 隐居生活 中国诗歌 中国新诗
哑默,原名伍立宪,1942年生,贵州普定县人。伍家原是名门望族,哑默的父亲伍效高曾是解放前有名的大实业家,但后来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由于家庭出身不好,1964年秋,经多方努力,哑默才在贵阳市郊野鸭塘的农村小学谋求到一份代课教职,从此在"野鸭塘"开始了几十年如一日的隐居生活。后来这里成为有名的"野鸭塘沙龙",会聚了一批志同...
关键词: 相对清晰 问过 文化心理 臻于至善 当代新诗 人文传统 少年时代 同时代人 子衿
去年,我写过一篇千余字的短文《路径——七十自述》:我的一生,迄今为止人生轨迹相对清晰、明确,以一简单程序代之:音乐、美术→诗→文学→文化→儒道释("三修")→"全己说"→……如果比较粗略地以完整年代划段:1942—1960音乐美术1960—1990诗1967—1999文学1990—2000文化1990—2010儒道释("三修")2010—2012"全己说"有人问过我,"全己说"之后呢?...
关键词: 新诗集 知天命 诗歌作品 一本 现代诗歌 艺术倾向 精神向度 生活理想 失声痛哭 文化经验
读宋晓杰的新诗集《忽然之间》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感觉:仿佛生命是一棵生长在原野上的树,自然地感受着四季里的风云、现实的雨雪。生命在阳光下发芽,生长,直至成熟。又如同一片雪原,于春风中渐渐地消融,水从容地流淌,融入大地,长出绿色,心灵变得达观、透彻而渐知天命。正如这本《忽然之间》诗集的名字所传达给我们的:人在某些节点或某些瞬间,忽然...
关键词: 诗歌创作 苦吟 世俗世界 物欲横流 窗下 精神品质 主流性 文类 女性写作 自然景物
如果我们能够把当下的诗歌创作做一个简单的分类,似乎用苦吟派和乐吟派来划分也无不可。苦吟作为一个诗歌创作的重大传统,不仅千百年来竞相流传,而且已经内化为诗歌的深层品质,似乎一个诗人和他的一些诗没有走入或者进化到这样的境界,对诗人来说就不足以呈现诗人的气质。这种主流性的诗性追求固然在精神品质提高和对物欲横流的世俗世界的抵抗上...
关键词: 女性诗人 眷恋之情 精神内质 轻松随意 文化涵养 女性视角 一遍遍 一个女性 精神向度 大叙事
读宋晓杰的诗歌,大多时候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灵间的对话,她的许多诗歌都能在轻松随意的诗句中散发出诗人对黑土地特有的一种眷恋之情,这一眷恋之情在她写给家乡的文字中通过"湿地"的"水""芦苇"以及由此孕育的"水稻""中华绒鳌蟹"等丰富物产展现出来。在她的诗中,这些都柔化为一个个意象、一个个词句,一个个柔情。也许,这就是宋晓杰诗歌的魂魄...
关键词: 诗心 读书声 行为方式 令人 秋色赋 精神指向 联袂而至 天地之间 弦音 晚祷
认识晓杰的诗,早于认识她的人,而认识她的人之后,才更清楚地理解了她的诗意与诗心。晓杰是粗粝的,是那种北方大地上呼啦啦生长的时间与存在,是呼啸着、引着风声雨声读书声的那种裹挟人的力量,令人不由得不为之遥想,为之神醉。而美妙的是这样一种力量之下,她的心神深处,亦深居着婉绝的细腻,是那种仿佛一小缕月光,诞落于掌心时所生出的,战栗着、咬...
关键词: 百花文艺出版社 诗歌写作 长江文艺出版社 栖居地 世俗生活 现代文明 混沌初开 生活理想 精神空间 艾青
在诗集《忽然之间》出版之前,宋晓杰已经出版了《纯净的落英》(1993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味道》(2001年,百花文艺出版社)以及《宋:诗一百首》(2007年,北方文艺出版社)。虽然这三部涛集写作和出版的年份跨度较大,但其内隐的思考和线索却是一脉相承的,它们践行着诗人的写作观①,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忽然之间》。如果将这四部诗集串联起来,便能...
关键词: 市民阶层 官方意识形态 生命个体 文化创造力 后现代社会 小吏 货币拜物教 公共空间 审美感觉 无限可能性
市场经济和消费社会的密切携手成为后现代社会的坚硬逻辑,每一个生命个体都不得不面对它的强大势能,无论它给主体的是阴暗的压抑还是绚丽的诱惑,我们都无法回避商品符号这一众神狂欢的舞台在悄然改变着公共空间的审美感觉与大众意识形态这一客观事实。与此相关,主流社会和官方意识形态所主导的文化产业,催生小市民阶层的自我陶醉和宦官小吏的虚...
关键词: 拉雅 诗歌界 心向往之 诗艺 人到中年 女诗人 三种人 诗所 好了歌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通过不断否定的句式,构成一种圆形的内在结构,达到文本开放的目的。一开篇,先写翻过世界屋脊喜马拉雅的风有多高,有多强劲!对比之下,翻不过喜马拉雅的风,自然是何等的沮丧("风",在诗中是一种隐喻,隐喻追求人生目标的各种人物)。这种对比,是多数人的看法和见识。但随后,叙述者开始否定的思维:翻不过喜马拉雅的风,不仅沮丧,更...
关键词: 多重性 性选择 千姿万态 经典意义 切人 明悟 一叶障目 一夜情 女性主义 奇异的
词语既然出现,总是有指代的,而且其指代会伴随使用者不断扩张,不仅有多重性,正如"明天"可以具体也可以虚化,而且会支配使用者,甚至令其湮没。生活在词语里,是真文人包括真诗人的主体性选择,而对于安琪而言,词语似乎能够指代她的全部生活,包括生命,可见其真。安琪这首诗,开门见山即进入关注的核心。头两句的"词"与"爱人"既是两码事,也是一回事,因...
关键词: 希腊哲学家 仰望星空 泰勒斯 哲学家黑格尔 哲学命题 诗神 西方思想史 某年某月 天下大同 悼红轩
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名字留下来的古希腊哲学家、科学之祖泰勒斯有一天晚上走在旷野之间,抬头看着星空,观测天象,不小心跌到脚下一个泥坑中。他的仆人把他扶起后笑他说:"您想知道天上的秘密,却连脚边的泥坑都不知道。"泰勒斯微笑地说:"只有那些永远不仰望星空的人,才永远不会掉进泥坑。"这句话成了永恒的哲学命题。2000年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
关键词: 童年经验 诗人情感 生存经验 抒情主体 性焦虑 鲜活感 人文关怀 乡土中国 生存状态 现代诗
诗歌是对现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诠释与呈现,当下诗歌创作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立足脚下土地在生活中挖掘慧思,一种是凌空虚蹈在幻思中寻找未来。显然,前者更坚实、拙朴,更能撞击人心深处最为柔软的部分,而诗人林典刨就是这样一位紧紧扎根于大地之上的诗人,他根据自身的生命体验和生存经验,在诗歌创作融入了童年经验、底层经验元素和日常生活叙事,在...
关键词: 爱情至上 宝马车 李商隐 物欲横流 雪花飞舞 冬夜 母题 壶水 我爱你
《和你一起清贫到底》:爱情的力量诗人林典刨《和你一起清贫到底》描绘了一位农村青春少女对梦中情郎的坚守,在当今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后座上笑的年代,诗中青春少女不计清贫对心中理想郎君的向往与坚守,确实难能可贵。或许正是因为难能可贵,诗人才在诗中树立这一榜样,才在诗中重树爱情至上这一标杆,才在诗中重塑唯美理想境界,这是对现实的...
关键词: 苦乐 子里 福鼎 月三 桐江 终生难忘 天都 不知道 陷人 公众场所
1.归于生命大沉淀后的平静远离痛苦,欣喜快乐是每个人的追求。事实上这是一个苦乐交加的人世,回首走过的路程,几乎都是成功和失败、欢乐和忧伤,赞扬和毁谤,如影随形般共进共退。十年前开始当临时工,最早一个月三百元,租住在福鼎城关一条有着悠久历史的小巷子里,在顶层,那年奇热无比,尤其是中午回家,拿一盆水往墙上、地面泼,甚至床上都洒,然后就...
关键词: 希尼 生命个体 欧洲文明 历史文化环境 诗歌写作 田间劳作 暴力冲突 现代汉诗 英国诗歌 中国诗歌
作为生活在20世纪后半叶的北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承受着比其他地区和时代的诗人更严酷的生存和美学考验,这当然源于北爱尔兰所独有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冲突和悖论,这种冲突在当时北爱尔兰很多地方甚至直接演变成了持续20年的集体暴力冲突。北爱尔兰几乎变成了游离于欧洲文明之外的人类苦难的一个标本。置身如此复杂的历史文化环...
关键词: 人类灵魂 创作谈 荷尔德林 我不知道 问过 诗歌写作 诗歌创作 却老 这个世界 哲学教授
海德格尔在论荷尔德林的文章《诗人何为》中延续了荷尔德林在《面包和酒》中的问题:"……在这贫乏时代里,诗人何为?"从此以后,大大小小的诗人们便动辄"诗人何为"起来了。常常会读到一篇篇"诗人何为"语调的高深创作谈来,一看题目就令人心生敬畏了,诗人如果从来没有想过"诗人何为"这个像是严重至极的大题目,似乎就不能下笔写诗了。种菜的只管种菜,...
关键词: 年少无知 爱里 闲说 在北方
绵柔无骨,应是真正融化在情爱里时才会有的风情体态吧。当我第一次在《红楼梦》里读到这个词及与此相关的情节,我模模糊糊明白了情爱是怎么一回事。有时也会有意无意去观察身边的一些女人,特别羡慕那些身子骨绵绵柔柔的,想她们都被满满的幸福娇惯着。绵柔无骨做这样浅显的理解,或许是我的年少无知。那时的愿望和快乐一样单纯,我着迷于面上的事物...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新诗史 诗歌现象 刘福春 叙述形式 人民文学 理论批评 报纸副刊 审美意识 中国现代诗论
最近由人民文学精装出版的刘福春著两大卷《中国新诗编年史》,以按照时间顺序编年纪实的叙述形式,将1918年至2000年近一个世纪里,中国新诗的创作的发表,诗集的出版,诗歌的理论批评,新诗刊物杂志与诗文学报纸副刊的创办,诗人的文学活动及一些重要的诗歌现象,逐月逐日地做了仔细搜寻钩沉辑录,清晰的记载叙述,以一种编年纪实的形式,呈现了近百年来...
关键词: 穆旦 九叶集 当代诗人 当代诗歌 诗歌世界 文学研究界 诗歌史 王一川 奥登 中国新诗
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叶集》中,穆旦与他同人们久别文坛的旧作给当代诗歌爱好者带来诗的意外;1994年王一川、张同道在编选《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时,将穆旦列于中国现当代诗人首位;1996年李方编选的《穆旦诗集》出版后,穆旦的研究热潮迅速升温;直到2002年,江弱水的《伪奥登与非中国性:重估穆旦》发表,穆旦研究才有些降温。不过,出...
关键词: 张立群 中国新诗 当代新诗 经典化 舒婷 现代汉诗 新诗史 席慕蓉 古典诗词
出于谦逊和自省,张立群的新著没有冠以"30年中国新诗发展史"之类①更为宏大的题目,而是名为"阐释的笔记",但这并不能掩饰著者解读历史的学术野心。继《20世纪中国新诗与政治文化》之后,张立群又折身进入"新时期",将自己近年来的相关思考和成果加以梳理,以一种殊为自由的姿态来记录和描绘"三十年来"中国当代新诗的发展历程。在历史分期、阐述方式...
关键词: 中国诗歌 诗学传统 现代新诗 乡土中国 历史经历 文学风貌 漫游者 臧棣
中国有着发达的田园诗学传统,古典诗歌正是伴随着乡土中国的漫漫历史经历了高峰和低谷。19、20世纪之交,中国被迫开始艰难的社会转型,正如丹尼尔·贝尔在其名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所指出的那样:"随着城市数目的增加和密度的增大……正是这种对于运动、空间和变化的反应,促进了艺术的新结构和传统形式的错位。"①以胡适的《尝试集》为肇始,现...
关键词: 诗歌研究 文学理想 第三代 诗歌精神 先锋诗 审美风格 诗歌史 个人化写作 研究格局 历史定位
"第三代"作为一段已经终结的先锋诗潮,它上承"朦胧诗",下启"90年代个人化写作",是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关于"第三代"诗歌的研究,以往的学术界都只侧重于对诗歌的史料梳理、文本阐释、审美风格和历史定位等方面的研究,并且这种研究格局,因其超稳定,一直以来都无法突破。而刘波新近出版的《"第三代"诗歌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
关键词: 金斯堡 美国诗人 诗歌形式 威廉斯 特曼 当代艺术创作 自由体诗 美国诗歌 斯泰因 克鲁亚
译者前言本文是金斯堡意大利文诗集《咒王的可能》的前言。记录了金斯堡与该书的翻译费尔南达·皮娃诺之间的一次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含:1.金斯堡指出传统诗歌节奏与时代话语严重脱节,无法反映现代人的情感节奏的变化,因此改革势在必然;2.为摆脱传统格律的束缚,前后三代美国诗人所做出的努力——惠特曼创造了自由体诗;庞德引导诗人根据元音创作...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邮编:100125。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