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诗探索杂志

杂志介绍

诗探索杂志是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管,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诗探索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诗探索杂志

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

  • 国际刊号:暂无

  • 国内刊号:暂无

  • 发行周期:月刊

  • 现实的虚拟的梦幻的——说诗境

    关键词: 诗境  梦幻  虚拟  传统诗学  旧体诗词  语言词汇  呈现方式  

    “境界说”一直被认为是我国传统诗学中的核心理论,所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就是强调字词对于突显诗的境界的重要作用。然而这种过于强调一字一词对于诗的境界的作用的观点,其对旧体诗词的写作和赏评的有效性,在面对当下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诗写作和赏评时,难免会受到挑战。因为现代语言词汇的发展和丰富,在词语的选择上给予诗人更为广阔...

  • 诗歌怎样反诗歌

    关键词: 诗歌  艺术展览会  艺术家  

    一、记一段历史,记一个现实 1917年法国艺术家杜尚在美国的一个艺术展览会的展台上放了一个小便池,给它取了一个艺术名字《泉》,最后这个展品被这个艺术展览会拒绝了。此事在当时引起了一片骚动,尤其是媒体。

  • 诗人和战士,一个神的两个化身——序《鲁藜诗萃120篇》

    关键词: 中国诗歌  战士  人和  化身  序  形容词  阿垅  

    鲁藜,这个庄严的名字镌刻在中国诗歌长廊的丰碑上,永远不会磨灭。他被称为“七月派”诗歌的重镇,与阿垅、绿原、牛汉齐名。但他又不完全囿于一个流派的风格,他真率而深邃,沉郁而高昂,以他特有的气质和风范撼动千万读者的心灵。胡风赞鲁藜:“天真的诗,沉醉的诗,美梦的诗……”三个形容词概括了鲁藜的诗魂。

  • 鲁藜诗歌的土地情怀和平民素质

    关键词: 诗歌创作  素质  平民  情怀  土地  作品解读  美学意义  阅读效果  

    30多年来我一直关注诗人鲁藜,从作品解读到梳理人物生命延展的全过程(即传记),都有了初步的收获。但是要想深入探讨一个作家的全部行踪和美学意义,无疑是做不完的,由于研究角度的选择,就会有新的发现和评断。比如从“土地情怀”和“平民素质”的视角,重新研究鲁藜的诗歌创作,就能找到不同诗意带来的奇妙阅读效果,进而揭示作品内涵的当...

  • 锐气不减 青春常在——鲁藜诗歌意象解读

    关键词: 诗歌意象  解读  青春  新诗发展史  诗歌创作  艺术个性  生活气息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七月派诗人鲁藜(1914--1999)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诗人以赤诚之心珍视诗歌创作,其作品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有时代感,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真挚纯净,历来受到评论界的好评,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他的诗,比如早期的《延河散曲》和《泥土》,晚期的《云之歌》《写给我的台灯》等,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 海子与系统法学

    关键词: 海子  系统法学  工作环境  人的行为  社会背景  可理解性  人生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① 一、海子人生的三个“奋斗支点”及其研究盲区 人的行为和活动,在社会背景下呈现意义,从而获得可理解性。 要理解海子的爱情、诗歌和死亡,必须了解海子工作期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迄今为止关于海子研究的缺憾就是对于海子生活和工作的真实环境缺少了解,由此也造成了关于海子的...

  • 死亡传记和诗歌声音:海子

    关键词: 海子诗歌  声音  传记  死亡  中国人  公共话语  中国读者  自杀  

    随便问问哪个中国人关于诗人海子的事,他们张口便提海子的自杀。 果真如此?首先,并非所有中国人都听说过海子。其次,提到海子名字就想起自杀一事的人不必非得是中国人。公共话语更多地关注海子之死,而非他的作品,这一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许多人从未读过海子诗歌,他们确实知道海子是一位诗人且自杀身亡,大概没有人读过他的诗却不知道他...

  • 所谓神话

    关键词: 神话  诗集  海子  心灵  诗人  诗歌  

    很多人评论我的伯父海子的时候都会用上一个词“神话”。听久了,连我这个侄儿都会觉得伯父离我很遥远。但只要翻开伯父的诗集,那里面震撼心灵的词句便将神话二字抛到了九霄云外。我想纪念一个诗人最好的方式也许是读他的诗,赞歌唱久了,便会将伯父送上神坛,再也接不上诗歌这块土地的地气。若是我们能以多读读他的诗的方式来怀念他,他便就在...

  • 新世纪女性诗歌的独异书写——从容诗歌论

    关键词: 女性诗歌  从容  书写  艺术个性  审美空间  当代诗歌  内在特性  禅诗  

    在新世纪女性诗人群中,从容以其对“现代心灵禅诗”的开创和集中书写,彰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个性,并有效拓宽了当代诗歌的审美空间。对于新诗的内在特性,从容不乏独到的领悟与认知,她曾说过:“我认为诗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向度——向上和向下。向上的仰望能维持我们精神的高度和灵魂的纯度;而向下的叩问和观察则使得我们知道我们仍然卑微...

  • 隐秘的莲花·寓言·如梦令——从容诗歌论

    关键词: 从容  诗歌  寓言  莲花  写作方式  生命状态  当代女性  

    从容以本然生命状态和命运感的写作方式在冥想、祷告与劝慰中重建了精神性的时空。她的诗歌近乎梦境和寓言,但她敢于以梦为马,也敢于戴着荆棘的花冠回到现实。从容的写作有着近乎天然的生长性——正如眼泪、体液以及血液。她的长诗《如梦令》是当代女性家族写作最具命运感、想象力、时间性和精神性的代表之一。

  • 凝视之下的母亲——读从容的《我们本该有三个孩子》

    关键词: 孩子  从容  二十四节气  母亲  叙事语言  女性心灵  倡导者  叙述者  

    《我们本该有三个孩子》是“现代女性心灵禅诗”倡导者从容的一首新作。诗人娴熟地运用叙事和戏剧交融的手法,叙事语言冷峻不惊,诗歌氛围神秘荒诞。在第1、2诗节,隐身的叙述者用旁白的方式介绍了老大谷雨的枯死、老二白露的夭折、老三小雪的胎死腹中,制造了突兀和悬疑的开场白效果。谷雨、白露、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与降水密切相关的三个节气...

  • 这是一首被生命牵引着走的诗——读从容诗作《倒车》

    关键词: 从容  诗作  牵引  生命  教科书  舒婷  

    最初是娜仁琪琪格告诉我,“倒车,请注意”这句话是从容妹妹说的。我吃了一惊,这句听了十几二十年的倒车提示音一下子离我很近了。这吃惊还夹杂着不可思议的成分,就好像当年我第一次见到舒婷一样,一个本来以为只存活在教科书上的名字突然之间鲜活地站在你面前,着实有点喜出望外。

  • 关于现代女性心灵禅诗的一点自语

    关键词: 女性心灵  禅诗  现代  90年代以来  女性写作  女性诗歌  诗歌评论  写作过程  

    我曾经记得诗歌评论界在总结19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诗歌时认为女性写作越来越陷入了两个歧途——一是白日梦的沉溺,二是日常化的小趣味。我对此深有同感。所以从1990年代以来的诗歌写作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女性到底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同时女性写作自身存在着哪些天然的和社会性的缺陷。在多年的反思和写作实践中我最终找到了“现代女性心灵禅...

  • 离离:平实的诗句说出很深的痛

    关键词: 诗句  平实  英语老师  作家协会  诗歌  通渭  

    离离,原名李丽,我认识她的时候,她是通渭一中的英语老师,现在已调至县文联,担任通渭作家协会主席了。读她的诗,就知道她的内心是如何的丰富而斑斓。她是有诗歌天赋的,一出手就在诗歌的道上,这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很多人写了一辈子叫诗的东西,却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诗歌之路。

  • 离离《祭父帖》赏析

    关键词: 赏析  诗歌  父母  生命  哀怨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在离离的诗歌里,不无对爱的怀念和哀怨。其实,我是最不能见得有关祭奠生命的诗歌的。因为读这样的诗歌,常常模糊了自己的视线,也会影响自己平静的思绪,甚至让自己也回想起仙逝的父母而潸然泪下。我们不能找回逝去的生命,也不能找回逝去的亲情和爱。但我们在离离的这首诗歌里读到了那种不舍,或思念:“最...

  • 离离《在新华书店》赏析

    关键词: 新华书店  赏析  对象化  环境  写诗  诗歌  

    写诗要很讲究“环境的导入”,一处环境的“定位”与“指向”决定了你诗歌的走势与延拓。一首诗的环境导入最忌讳的是“画地为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将环境“对象化”,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承载”与“烘托”。离离的诗《在新华书店》就是成功将环境对象化的好诗,这在她很多诗歌中都有类似的特性。

  • 生活的素描

    关键词: 素描  生活  诗歌  幻想  成一  

    小时候,不懂什么是诗歌,我们却说着诗一样的语言渐渐长大。在田地里摘豆角,采桑葚,给小伙伴破旧的鞋子里塞石子……我把那时的自己比喻成一枚“幻想成熟的小月亮”。

  • “我的历史更像漂流的云朵”——关于长征《习经笔记》的笔记

    关键词: 笔记  长征  漂流  历史  黄河水  伐檀  两岸  

    一 坎坎伐檀林木间的农人在劳动的连绵和间断里飞出了节奏的光辉…… 坎坎伐檀声响彻在河之两岸,河水清清且泛着如歌的波澜……这从容不迫的吟唱从何时变成了神话?一定是从两岸的檀木伐尽,黄河水不再清澈见底,变得泛滥成灾开始。而它何时又执拗地回来,勾起了我无限的乡愁与眷念?

  • 通古今之变——简评杨景龙教授新著《中国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

    关键词: 中国新诗  中国古典诗学  中国古典诗歌  名家  教授  简评  20世纪  中国文学研究  

    中国古典诗歌对20世纪新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0世纪中国新诗接受古典诗歌影响的状况如何?要想准确公正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20世纪新诗的艺术成就,就必须回答这些问题。而回答这些问题的前提,就是开展古今诗歌之间的传承关系研究——这显然是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受制于学科时段的机械划分,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邮编:100125。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