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生态学报杂志

杂志介绍

生态学报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北大期刊。

生态学报杂志创刊于1981,发行周期为半月刊,杂志类别为生物类。

  • 植物性状研究的机遇与挑战:从器官到群落

    关键词: 植物性状  植物功能性状  群落性状  功能  群落结构  生产力  

    植物性状(Plant trait)或植物功能性状(Plant functional trait)通常是指植物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与进化后所表现出的可量度、且与生产力优化或环境适应等密切相关的属性。近几十年来,植物性状研究在性状-生产力、性状-养分、性状间相互关系、性状-群落结构维持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然而,由于大多数性状调查都是以植物群落内优势种或亚优势...

  • 区域生态效应研究中人类活动强度定量化评价

    关键词: 人类活动  干扰  定量化评价  指标体系  生态效应  

    人类活动及其干扰会产生不同的生态环境效应,定量化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干扰的特点是分析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评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合理调控人类活动,预防或减少可能产生的生态危机以及区域的规划管理和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主要是从压力变化和状态变化两方面对人类活动...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农户福祉的生态补偿效果评估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  农户福祉  效果评估  研究进展  

    生态补偿是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最终实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双赢”。尽管我国在生态补偿效果评估方面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更多关注的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忽略了生态补偿对社区居民福祉的影响及其反馈关系,影响了生态补偿政策的成效和可持续性。围绕生态补偿效果评估中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的科学问...

  • 细沟发育与形态特征研究进展

    关键词: 细沟侵蚀  细沟发育  几何形态  衍生形态  

    细沟发育导致坡耕地表土和养分流失,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而细沟形态对坡面径流和侵蚀具有重要影响。分析了细沟发育过程、细沟形态特征及二者耦合关系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各自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细沟发育与形态特征研究中需要加强的重点领域。

  • 海洋生态损害补偿研究综述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海洋生态损害  综述  

    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是在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的基础下,提出的一种针对受损海洋生态环境的补偿制度,以实现海洋开发利用过程中海洋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从与已建立的相关制度联系的视角对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内涵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对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保障措施等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关键环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紫耳箭竹克隆形态可塑性对典型冠层结构及光环境的响应

    关键词: 典型冠层结构  光环境  克隆植物  形态可塑性  紫耳箭竹  

    在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内,选择了3种典型群落类型(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使用Hemiview数字植物冠层分析系统量化群落冠层结构和光环境特征,并对林下紫耳箭竹(Fargesia decurvata)的形态可塑性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冠层结构和光环境特征改变下紫耳箭竹形态可塑性的差异,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

  • 春玉米持续干旱过程中常用气孔导度模型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 气孔导度模型  春玉米  持续干旱  水分响应函数  适用性  

    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频发导致的土壤水分变化将影响气孔导度模型的适用性,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模拟的准确性。基于春玉米持续干旱田间模拟试验资料,比较了常用气孔导度模型在干旱条件下的模拟效果,评价了土壤水分响应函数对气孔导度模型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气孔导度模型的适用土壤水分范围。结果表明,在持续干旱过程中,模型模拟效果表...

  •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草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铁杆蒿的化感效应

    关键词: 铁杆蒿  植被恢复  浸提液  化感作用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退耕还草植被恢复阶段植被群落结构的形成与植物化感作用之间的关系,阐明退耕还草植被恢复阶段铁杆蒿群落形成的原因,采用种子萌发实验,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草中后期群落优势种铁杆蒿(恢复10 a、15 a、20 a、30 a)浸提液(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对其伴生种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LD)、狗尾草(Setaria viridis,SV...

  • 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人工油松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油松  不同林龄  叶片  枯落物  土壤  

    分析人工植被重建背景下,森林植物、枯落物与土壤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规律和系统稳定机制。以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的3个林龄(10、25 a和40 a)的人工油松林为对象,通过测定油松林叶片、枯落物和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研究人工油松林不同林龄叶片、枯落物和土壤的化学计量...

  • 漓江河岸带枫杨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种间联结与相关分析

    关键词: 漓江  河岸带  枫杨群落  种间联结  相关检验  

    种间联结能够反映植物群落中物种间的关系和群落的稳定程度,对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了解漓江河岸带枫杨群落的种间联结特征,基于2×2联列表,通过方差比率(VR)、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及PCA排序等,对枫杨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种间关联性进行定量分析和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表明:(1...

  • 峰丛洼地植被生态需水定额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峰丛洼地  植被  生态需水  生态缺水  影响因素  

    以广西田东县峰丛洼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实地观测,构建了适宜的植被生态需水计算模型,估算了区域典型植物群落不同季节的植被生态需水及生态缺水定额,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4种优势植物群落的生态需水定额均是8月最大、1月最小;五节芒群落的生态需水定额最大,月均最大、适宜和最小需水定额分别为36. 85、25. 80 mm和23.95...

  • 华南地区尾巨桉和马占相思人工林地表温室气体通量

    关键词: 人工林  地表温室气体通量  季节变化规律  华南地区  

    为探索华南地区尾巨桉人工林和马占相思人工林地表温室气体的季节排放规律、排放通量和主控因子,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两种林型地表3种温室气体(CO2、CH4、N2O)通量进行为期1年的逐月测定。结果表明:(1)尾巨桉人工林和马占相思人工林均为CO2和N2O的排放源,CH4的吸收汇。马占相思林地表N2O通量显著(P〈0.01)高于尾巨桉林,CO2通量和CH4...

  • 秸秆和地膜覆盖对渭北旱作玉米农田土壤氮组分与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氮组分  产量  旱作农田  

    基于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和地膜覆盖措施对旱作春玉米田土壤氮组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包括无覆盖对照,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3个处理,观测指标包括土壤全氮(STN)、颗粒有机氮(PON)、潜在可矿化氮(PNM)、微生物量氮(MB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含量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试验进行5到7年后,与对照相比,秸秆覆盖处理0...

  • 2001—2014年博斯腾湖流域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关键词: 植被物候  气候变化  mcd12q2  驱动因子  博斯腾湖流域  

    以博斯腾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的MCD12Q2和LST产品、GHCN_CAMS气温观测/再分析资料与气象数据,采取趋势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法探求了博斯腾湖流域2001—2014年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对作用,对博斯腾湖流域植被物候分区不同的驱动区域。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整个研究区植被物候始期在第76—168天,末期在第172—295天;物候...

  • 我国3个桉树人工林种植区生产力影响因素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生产力  生物量  影响因素  

    研究影响桉树人工林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对于提高桉树人工林生产力以及经营水平和合理利用树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收集我国3个桉树人工林种植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关于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对海拔、林分密度、林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与乔木层生物量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与混合模型分析,探究各因素对我国桉树人工林生物量与...

  • 多尺度下宝鸡地区干旱动态格局演变及其与植被覆盖的关系

    关键词: spei  ndvi  干旱强度  相关性  全区  

    利用宝鸡地区11个气象站点1974—2013年逐月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结合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从干旱发生频率、发生强度及与植被NDVI相关性等角度,探讨了近40年来干旱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响应。结果显示:宝鸡地区年均SPEI指数以-2.50%/a的速度下降,干旱趋势明显增强。自20世纪末以来,全区年均干旱指数呈明显...

  • 新疆西伯利亚落叶松固碳速率时空分异研究

    关键词: 固碳速率  空间分布  变化趋势  

    气候变化对高海拔物种的生长影响较为显著,高海拔物种的时空分布直接影响区域生态平衡。基于新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使用一元生物量模型估测新疆天山及阿尔泰山西伯利亚落叶松生物量,计算其固碳速率,利用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和热点分析(Getis-Ord Gi*)研究新疆西伯利亚落叶松固碳速率空间聚集特征,并分析其近年来在空间上的变化趋...

  • 植被恢复过程中芒萁覆盖对侵蚀红壤氮组分的影响

    关键词: 植被恢复  芒萁  氮保持  侵蚀红壤  

    氮素是限制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因子。采用时空代换法,以红壤侵蚀区未治理、恢复12年和30年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林下芒萁覆盖地与裸地表层土壤之间氮同位素、不同形态氮组分含量以及不同组分氮含量所占比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所有马尾松林中,芒萁覆盖增加了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δ~(15)N值则比林下裸地显著降低了33. 8%...

  • 1961—2015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  冬小麦  干热风  时空特征  

    干热风是影响北方小麦后期生长和产量形成的重大气象灾害之一,在黄淮海地区主要有高温低湿型和雨后青枯型两种类型。利用黄淮海冬麦主产区65个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和冬小麦生育期资料,综合分析了过去55 a该地区干热风日数和干热风过程的总体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干热风日数、过程次数高值区位于河北中南部、河...

  • 耕作扰动对喀斯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及其组分迁移淋失的影响

    关键词: 喀斯特  翻耕频率  可溶性碳  可溶性氮  官能团  

    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及其组分淋失特征研究对深入理解干扰作用下土壤碳氮养分损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翻耕模拟试验,分析喀斯特石灰土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及DOM官能团组分的淋失动态特征及其对不同耕作频率的响应,并探讨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DOC与DON的淋失量均随翻耕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但4个官能...

  • 基于MODIS-EVI的重庆植被覆盖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变异系数  分布指数  时空分异  

    利用MODIS-E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结合距平百分率、变异系数和分布指数对2000—2015年重庆植被覆盖度变化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重庆植被年际、夏、秋季和2008—2015年春季以中覆盖度为主,冬季以及2000—2007年春季以低覆盖度为主。(2)植被覆盖年际变化不明显;劣覆盖度在2000、2002、2003年春季,2001、2006年秋季以及2011...

  • 不同种植方式下两种草本营养元素对土壤厚度和水分减少的响应

    关键词: 土层浅薄化  岩溶干旱  营养元素积累和分配  种植方式  苇状羊茅  黑麦草  

    为了探究不同种植方式下草本植物对喀斯特“土层浅薄”和“岩溶干旱”生境的养分调节响应,选择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研究材料,在盆栽水分控制条件下设置了2种土壤厚度[对照土壤厚度(T(CK))和浅土(TS)]、2种水分处理[对照水分(W(CK))和干旱(WD)]和2种种植方式(单种和混种),研究土壤厚度和...

  • 豫西丘陵坡地弃耕农田植被演替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

    关键词: 弃耕农田  次生演替  生物多样性  生物量  

    在豫西丘陵坡地弃耕农田中,设置一个时间梯度为1,3,8,15,25 a的弃耕演替系列,调查其群落数量特征、物种组成、植被与土壤的碳、氮储量,分析群落的自然次生演替过程,并探讨土壤碳库与氮库对植物群落演替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弃耕农田群落演替缓慢,阶段性不明显,大致可划分为一、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两个阶段。定植物种的多样性变化与附...

  • 盐旱交叉胁迫对灰胡杨(Populus pruinosa)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 灰胡杨  干旱胁迫  盐胁迫  交叉胁迫  抗氧化酶  

    以一年生灰胡杨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田间控盐控水的方法,进行干旱和盐胁迫试验,通过测定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探讨幼苗在盐旱交叉胁迫下的生长发育及适应规律,旨在阐明干旱及盐交叉胁迫下植物抗旱抗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盐、旱及交叉胁迫下,灰胡杨幼苗抗氧化酶活性、MDA和脯氨酸含量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0.05)。(1)在8、11 g/L和15 g/L...

  •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海三棱藨草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关键词: 九段沙  海三棱藨草  生物量分配  影响因子  

    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为长江河口盐沼湿地先锋植物。以长江口九段沙湿地为主要研究区域,在江亚南沙、上沙、中下沙等不同区域设置固定站点,进行植被和环境因子的取样调研,分析研究了海三棱藨草的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以期为海三棱藨草的培育与恢复、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站点...

  • 强度石漠化区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土壤螨类群落差异

    关键词: 土壤螨类  群落差异  生态修复  强度石漠化  

    石漠化治理区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的土壤螨类群落差异反映了生态系统的恢复状况,可籍以反映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果。2014年1月、4月、8月和10月,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区顶坛小流域强度石漠化区域的“花椒”、“金银花”、“花椒+金银花”3种植被修复生境的土壤螨类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土壤螨类1372头,隶属3目55科89属。采用类群(属)数、个体数量...

  • 海拔变化对凤阳山针阔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海拔  针阔混交林  磷脂脂肪酸  

    风阳山自然保护区是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是保护区内的重要森林类型。为明确海拔变化对高山针阔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初步影响机理,了解气候变暖后典型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黄山松在凤阳山的分布范围800—1800 m为准,选取900、1100、1300、1500、1700 m 5个海拔梯度,在每个海拔梯度的阳坡内选取排水较好、坡...

  • 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的种群组成和群落结构

    关键词: 印度块菌  云南松  菌根  细菌  高通量测序  培养  根际土壤  

    以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种群组成和结构特征。(1)稀释平板法分离得到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的纯培养菌株,对菌株的16S rRNA序列测序分析,对测序的菌株数量和得到的OTUs数量绘制物种累积曲线,当物种累积曲线趋于平缓时,对OTUs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揭示可培养细菌的种群组成和结构特征。(2)对印度块菌-云南松...

  • 栖息地荒漠化对草原沙蜥食性的影响

    关键词: 草原沙蜥  食物组成  栖息地  荒漠化  环境变化  

    栖息地退化会使环境中蜥蜴的可利用食物资源发生改变。采用剖胃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和达拉特旗地区采集的草原沙蜥样本进行了食性分析。对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三类样地中77个实胃样本的652只(套)食物进行鉴定和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食物主要为节肢动物,分为35类,隶属3纲11目32科;也在少部分个体(4.69%)的胃容物中...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指数研究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绿色发展指数  指标体系  生态工业园区  可持续发展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已成为中国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国家级经开区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为推进国家级经开区的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加强对国家级经开区绿...

  • 省域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生态脆弱性评价——以福建省为例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评价  乡村旅游  扶贫重点村  福建省  

    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呈现强烈的相关性,为避免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落入“贫困陷阱”,有效地评价其生态脆弱性成为开展旅游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重要前提。然而,当前鲜有将旅游扶贫与生态环境问题置于同一分析框架内,开展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生态脆弱性及其驱动因子研究的成果。以福建省472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样本,基于“成因-结果”模型构建生...

  • 基于耦合模型和遥感技术的江苏中部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关键词: 海岸带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遥感  

    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为基础,从资源环境、景观生态、人类活动3个方面,按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3个子系统选取了10个代表性指标,构建了遥感技术支持下的海岸带陆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耦合TOPSIS模型和VOR生态系统健康度量模型对江苏中部海岸新洋港至川东港岸段进行了应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江苏中部海岸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处于健康和良好...

  • 基于GISP模型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多功能性评估

    关键词: 生态弹性力  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系统服务  多功能性评估  合肥市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城市生态弹性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绿色基础设施多功能性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前提,这一点已被众多学者认可。构建绿色基础设施规划(GISP,Green Infrastructure Spatial Planning)模型,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雨洪管理、绿色空间可达性、净化空气、缓解热岛效应、景观连通性五大功能指标,开展城市绿色...

  • 街区尺度屋顶绿化热效应及其与城市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屋顶绿化  热效应  城市形态结构  局地气候区  

    研究探讨大面积屋顶绿化如何改善城市冠层内部三维空间的热环境,改善效果与城市形态结构之间存在的关系。基于三维小气候模型ENVI-met 4.2,开展街区尺度屋顶绿化热效应研究。在南京市选择具有不同形态结构特征的8个典型样区,每个样区设置2种朝向(街道与主导风向平行或相交)、3种屋顶绿化情景(传统光屋顶、简易型绿化、复合型绿化),共对48种...

  • 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生态旅游景区游客忠诚形成机制研究——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关键词: 游客感知价值  生态旅游景区  游客忠诚  结构方程模型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游客感知价值表征出游客对旅游景区整体价值的感知评价,被认为是旅游景区获取竞争优势的新来源。与此同时,生态旅游景区为了赢得长期的游客价值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所以探究游客忠诚的形成机制成为关切重点。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进行了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游客感知价值、游...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海淀区双清路18号,邮编:10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