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棒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向成浩 陈 蒋从斌 彭聚胜 陈刚 杨万波 余鹏 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骨外一科(中国武警部队膝关节伤病中心) 湖北武汉430060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关节外科 湖北恩施445000

关键词:桡骨小头骨折 可吸收棒 内固定 骨折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及总结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2月我科治疗的59例桡骨小头骨折病人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19~55岁。骨折类型采用Mason分型:Ⅱ型33例,Ⅲ型26例。均采用肘关节后外侧Kocher切口,术中根据桡骨小头骨折情况采用多枚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制动3~4周后逐渐加强患肢功能练习,并分别于术后第1、3、6、9、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并摄X线片,按Metaizeau等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并对相关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切口愈合率100%,末次随访时按Metaizeau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总体优良率94.9%,其中33例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中,优32例,良0例,可0例,差1例,优良率97.0%;26例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中,优23例,良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3%。术后共2例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3.4%),分别为桡骨小头缺血性坏死1例(1.7%),内固定失效1例(1.7%),均二期手术治疗。结论可吸收棒在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内固定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可在体内溶解吸收,且操作简便,勿需二次手术取出,可减少患者心理和生理负担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杂志要求:

{1}首页:作者姓名、性别、单位(精确到院系所)、学历、职称、研究方向、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邮。

{2}稿件要求内容真实、论点明确、论据无误、数据可靠、文字简练通顺。

{3}稿件中文主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副题名前须有破折号并且不超过25个汉字。题名要简明、确切,能够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表置于文末,其排列顺序以正文出现的先后为准,文内用方括号按先后顺序标注,且置于行文的右上角。

{5}摘要应具备以下4项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过程、试验结果及主要结论;应有独立性和自明性,注意突出研究工作的创新点;篇幅约为200~300字。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统计源期刊
1-3个月下单

关注 9人评论|0人关注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