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儿童 主体性维护 好孩子 坏行为
摘要:主体性维护是个体体验真实生存,保障精神健康的必要手段。在现实生活中,“好孩子”常表现出一些坏的行为。笔者通过呈现案例并对其进行现象学解读,认为这种“好孩子”的“坏行为”,实际上是当他们受到来自外在压力的威胁而感到焦虑不安时,常采用的维护其主体性的行为方式。因此,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面对“好孩子”的“坏行为”,首要的不是禁止“坏行为”本身,而是理解儿童的需要缺失和“坏行为”的产生机制,为其解决成长中的问题提供帮助。为此,教育者应转换视角,密切关注儿童的主体性维护,学会理解与关心,并减少“好孩子”的角色预设,以端正的教育心态将之引领到主体性维护的正轨上来。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杂志要求:
{1}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公关项目,应在首页脚注中说明,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编号......)”,并在投稿时上传基金证书复印件。
{2}来稿或其主要内容必须未在任何其他公开出版物发表过,不存在任何违反学术规范情形,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中文以外的其他语言的翻译稿需同时提交附原文,并附作者或出版者的翻译书面授权许可,文责自负。
{3}图要有图序、图题;表要有表序、表题。文字、表、图三者表述切忌重复。表格要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力求简洁,主谓合理。
{4}按学术研究规范和编辑部的有关规定,认真核对引文、注释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资料,确保引文、注释和相关资料准确无误。如使用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
{5}正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引用规范,数据准确。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