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孕育出的神圣性——一项关于“微文物”的人类学研究

付来友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重庆400715

关键词:日常生活 神圣性 价值 

摘要:社会生活中某些物,因为与个人或群体的长时间接触或代代流传,人们逐渐将其与自己的历史、认同、情感等主观感受联系在一起,这些物获得了超越其功利性使用价值的神圣性。在此将这些物称为“微文物”。“微文物”通过“转喻”机制获得神圣性,具有“不可异化”的特点,构成了抵抗货币同质化力量的异质性孤岛。“微文物”的存在,使人们对同一个物具有不同价值判断,形成了一种价值悖论。在现代社会,“微文物”式微,人们的时间想象更多以民族共同体为单位。“微文物”的研究,揭示了一种从时空角度对神圣性展开分析的视角,从这种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切入对更广泛的社会现象的分析。

思想战线杂志要求:

{1}论文为课题项目者,须在标题末尾处标注*(上标),并与当页末尾*链接,*后写明:本文系某年度某立项单位课题(课题编号:)阶段性成果。

{2}拟刊登的稿件,编辑部会及时将录用通知单及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作者应及时将修改稿返回编辑部,在没有约定的前提下超过3个月期限未修回,将被视为自动放弃。

{3}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

{4}文献按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依A-Z顺序分中、英文两部分排列,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引文中的英文书名及期刊名用斜体,论文题目写入“”号内。

{5}作者简介,包括出生年、性别、职称或学位、研究方向。置于篇首页地脚。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思想战线

CSSCI南大期刊
1-3个月下单

关注 13人评论|0人关注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