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外国文学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杂志介绍
外国文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外国文学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1002-5529
国内刊号:11-1248/I
发行周期:双月刊
关键词: 帝国 殖民 托管 独立 民族主义 种族主义
莱纳德·伍尔夫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的精英知识分子和拥有多重身份的文化人。他曾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锡兰政府任职。七年的殖民地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一生,不仅给他提供了文学创作的素材,也使他从帝国主义者转变为反帝反殖民的社会主义者,帝国和殖民成了他终生探究的对象。本文以短篇小说《珠与猪》为出发点,联系伍尔夫其他文学与政论作品,梳理...
关键词: 斯拉夫尼科娃 畸形政治 双重隐喻
当代俄罗斯文坛"女性四杰之一"、"俄罗斯布克奖"获得者斯拉夫尼科娃的长篇小说《不死的人》出版后,在文坛和社会上都引起了巨大轰动,摘取了多个重要奖项。作者在小说中精心营构了一个有关国家政治的现代寓言,她以四个主要人物形象("不死的人"哈利托诺夫,他的妻子尼娜、女儿玛琳娜和社保机构女代表"大花坛")在政治夹缝中的人生遭际和人...
关键词: 节选 外部世界 中风
这是玛琳娜出的主意,目的是不让阿列克谢.阿法纳西耶维奇知道外部世界发生的变化,继续生活在那停滞的、阳光明媚的时间里,可恰在此时突如其来的中风把他撂倒了。"妈妈,得当心他的心脏!"玛琳娜叮嘱道,她当即意识到,这个躺着的躯体,无论是个多大的累赘,它的需求会远比它给予的少。
关键词: 贝里曼 异质 多面主体 隐语 碎片化
本文讨论了20世纪美国重要诗人约翰.贝里曼的诗歌艺术。贝里曼的诗歌发现了现实与诗艺的双重异质性,并在其代表性作品中进行了有效呈现。在具体的诗写层面,其异质性主要通过反抒情的多面主体、戏剧性的隐语风格和碎片化艺术三个方面展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贝里曼的创作实践了一种全新的现代诗歌语言和朝向多元化的综合性写作的探索努力,从而...
关键词: 文学爆炸 爆炸后文学 作家队伍多元化 创作题材多样性
20世纪60年代在拉丁美洲叙事文学领域发生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震惊世界的、非凡的文学发展时期,史称"文学爆炸"时期。70年代以来,拉美叙事文学的作家队伍更迭变化,老作家屡有新作,新作家突破传统,女作家打破禁忌,以全新的视野、革新的态势对"文学爆炸"发起挑战。拉美大陆小说创作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及多样性的特点。新一代作...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正典 改编 衍生
在全球化进程中,一向作为西方文化和文学经典的莎士比亚剧作,在不断普及的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衍生产品。本文以2011年7月在布拉格举行的第九届世界莎学大会为契入点,围绕全球化莎士比亚的衍生主题,着重分析莎士比亚经典与衍生的关系及其全球化趋势,提出了当前莎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些迫切问题。文章同时对各种不同形式的经典衍生案例提出了相关...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战后戏剧 再写 颠覆 存在
在上个世纪后现代文化语境下,莎士比亚在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再写"文学的出现:一方面,透过"再写",莎士比亚作为"大写"作者的身份被消解,其"圣经"般的文本成为众多互文溪流中的一脉;但另一方面,"再写"也是一种"活者与亡者"之间的对话,是莎剧在20世纪语境中一种独特的诗学存在,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文本修正和衍生...
关键词: 游客凝视 旅行叙事 旅行隐喻 身份建构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一部借旅行叙事来表达成长主题的小说。由于小说上下两部分分别聚焦于意大利旅行和英国本土生活,其叙事连贯性和主题统一性一直备受争议。这主要是由于对旅行叙事的狭义界定和对旅行隐喻的不完全理解造成的。这种局限性导致以往的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凝视活动在主人公露西的身份建构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为延续旅...
关键词: 柯莱特 流浪女伶 女性叙事 话语权威
法国女作家柯莱特的小说《流浪女伶》对男性世界提出了质疑,又对男权话语发起了挑战,形成一种鲜明的女性叙事倾向。故事层面上所描写的流浪女性,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拒绝主题,即对婚姻附庸、传统女性气质和男权式爱情的多重拒绝。在话语层面上的女性叙事,试图揭示女性主体、认同女性身份、显示作者的性别立场和构建女性话语。通过挑战男性话语权...
关键词: 萨义德 人文主义 世界性
爱德华.萨义德卓越的理论建树、横跨东西方的文化苦旅、向权力言说真理的公共知识分子担当意识,衍生了当代全球人文学术和文化政治场域中的萨义德现象。作为西方后殖民理论的奠基人和人文主义传统的布道者,萨义德的思想具有渊源庞杂、变革吁求激烈、学术定位新异三大特征。西方语文学人文主义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是他反复汲取的三...
关键词: 当代性 现代性 共存
"当代性"常常与"现代性"交替使用,容易引起理解上的困惑。近年,当代性批评倾向于替代现代性或后代现性,甚至形成了当代性诗学。安德生认为,当代性概念既指审视作者生活时代语境中作者创作的各方面特征,又指让读者意识到作品与当前知性关注的相关性。但是这个定义没有涵盖当代性的丰富意义。本文探讨近年英美文学批评中提到的当代性概念,发现...
关键词: 新闻出版法 政治家影响文学的个案 文学家参与政治的个案
苏维埃时代,文学在一整套意识形态机制下成为政治的延伸。但是,审美活动的政治化,并未成就国民普遍认同超级国家的苏联。随着后苏联时期的到来,政治经意识形态手段干预文学的机制迅速废除;后苏联文学活动,被置于新闻出版法下的文化产业结构中。此举不意味着文学和政治从此无关,而是文学和政治的关系与苏联时代大相径庭:政治家只能通过个人的政...
关键词: 本雅明 思想渊源 价值意义
瓦尔特.本雅明的思想范式以"两面神"("Janus-faced")面貌著称,即犹太教卡巴拉与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结合。两者看似矛盾,实则在本氏思想体系中却互为养分,互相强化,因为前者并不是被用来做神秘主义冥思,而是被用作激进的文化批判视角,其激进程度就在于,这从救赎的角度对现代性的反思,突出两极的巨大反差,强化救赎的迫切性,更为振聋发聩。本文...
关键词: 生态批评 浪漫主义 复魅 人类中心主义 环境末世论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改变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研究的地貌地形,使浪漫主义诗歌得到重新评估和重新洗牌。经典作家与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在新的批评模式中受到了重新调整。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浪漫主义诗歌的阅读和研究产生了很多新意,使得一个世纪以前的文学作品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对英国浪漫派经典诗人华兹华斯、柯...
关键词: 生态批评 现象学建构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生态批评经历了三次明显的"浪潮"。"第一次浪潮"强调生态批评与科学联姻,但忽视了它的文化价值;"第二次浪潮"重视生态批评的文化价值,但研究对象主要是英美国家的生态文学;"第三次浪潮"强调生态批评的全球化语境,但研究内容过度宽泛,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文学批评。三次"浪潮"各有自己的特点,也各有自己的不足。...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外国语学院 机器 师范大学 编辑部 杭州 工业革命
观照人与机器的关系,是工业革命以来长期的文学主题。机器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先后存在:在工业机器时代,机器大量聚集在厂房中,消耗煤和油,发出巨大的噪音,将人群驱赶到一起,使之协作生产,机器及其厂房构成了城市的核心;现在,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机器时代——机器不仅在工厂中,而且进入家庭中(各种家用电器),甚至进入身体中(手机以及...
关键词: 媒体话语 批评性
当代著名作家伊什梅尔.里德2011年推出小说《刺激》,书写自1994年辛普森案发生到2010年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社会。本文通过分析作品叙事策略揭示了里德对美国当代媒体权力话语的嘲讽,对"后种族社会"中媒体政治与权力话语关系的反思,说明作家试图将后现代"虚构事实"(faction)作为话语策略来颠覆权力话语的压迫性。
关键词: 现代绘画 日本画 装饰性 20世纪 艺术作品 鲜明特征 西方绘画 绘画作品
20世纪日本现代绘画,风采纷呈。有的画家继承浮士绘的绘画传统,创造出具有鲜明特征的Et本民族艺术作品,有的画家把西方绘画的写实法、透视法及中国画的画法融合于日本画的装饰性表现法,创造出新风格的绘画作品。
关键词: 摘要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邮编: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