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外国文学研究所;译林出版社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杂志创刊于1955,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外国文学研究所;译林出版社

  • 国际刊号:1007-7766

  • 国内刊号:10-1309/I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280.00

  • 《地下世界》(摘选)

    关键词: 资料保存  北冰洋  

    珠宝从她两眼滚落,她看到了上帝。 不,等等,抱歉。她看到的那是苏联的核弹,史上威力最大的爆炸,1961年在北冰洋上空引爆,资料保存于当时用于制造它的电脑中,5800万吨当量——把这些数字加起来正好得到13。

  • 关于后“9·11”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文学研究  经济全球化  科技文明  金融危机  世界范围  世界历史  政局动荡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挑战与灾难丝毫不亚于上个世纪初。人们在欢呼科技文明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便利时依然感到心悸、焦虑与不安。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领土争端和区域性政局动荡是当下世界历史的真实面貌。民族矛盾、种族冲突和宗教信仰问题不断演绎人类的悲剧,多方位地印证了亨廷顿的所谓“文明冲突论”。

  • “时代闭塞的现状”:批判·丧失·疑惑·爱限……——2012年日本文坛现象

    关键词: 现状  日本  文坛  丧失  批判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  自然主义  

    1910年,石川啄木发表了著名评论《时代闭塞的现状——强权、纯粹自然主义的最后以及明天的考察》,以自己独创的词汇“时代闭塞”,深刻观察了日本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帝国主义转变的社会现实,透辟地分析了天皇统治下令人窒息的时代现状,指出这种“时代闭塞”现状的根源在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呼吁年轻人为建设美好明天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 “写作是思考生活的一种方式”——评加拿大当代作家大卫·伯根的创作

    关键词: 当代作家  加拿大  创作  大卫  生活  写作  当代小说家  红河学院  

    加拿大当代小说家大卫·伯根(David Bergen)出生于1957年,是位来自加拿大西部草原的作家,早年毕业于温尼伯的红河学院,做过中学教师,曾经在加拿大久负盛名的洛基山脉班夫艺术中心教授创作。

  • “现代主义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预通知

    关键词: 现代主义文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  俄罗斯科学院  弗吉尼亚大学  世界文化  文学研究所  国际研讨会  

    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主办、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人文与世界文化研究院协办的“现代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拟于2013年11月29—12月3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研讨会主题为“现代主义的文学世界与世界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会议会务费为800元(国内参会)和120欧元(国外参会),与会者旅...

  • 论卡里尔·丘吉尔的戏剧风格

    关键词: 戏剧风格  丘吉尔  里尔  剧作家  创造力  爱戴  

    卡里尔·丘吉尔(Caryl Churchill,1938-)在英国是一位深受公众敬重和爱戴的作家,有评论认为她是“英国剧作家中最具辉煌创造力和荒诞才华”的。别出心裁的结构,漂泊不定的风格,包罗万象的主题,难以捉摸的内涵,都使她的作品充满了“不可预知性”。

  • 当代美国文坛的隐士型大师:斯蒂芬·米尔豪瑟

    关键词: 当代美国  大师  隐士  文坛  1975年  2008年  文学奖  

    斯蒂芬·米尔豪瑟(Steven Millhauser,1943-)1972年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艾德文·穆尔豪斯》后迅速引起法国学者的重视,1975年被授予美第契外国文学奖。其后,米尔豪瑟于1987年获得了美国艺术与人文学院文学奖,1990年获世界奇幻文学奖,1994年获拉兰文学奖(虚构小说类),1997年获普利策奖,2008年因小说集《危险的笑》获《纽约时报》年度十...

  • 俄罗斯文学的东方幻象:佩列文小说中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中国形象  佩列文  后苏联文学  小说  幻象  东方  民族文学传统  

    在当代俄罗斯文学求新求变的实验与探索过程中,包括中国文化元素在内的域外资源,与俄罗斯民族文学传统和文化基因一道,参与着从苏联文学到后苏联文学的转型,影响着当代后苏联文学的嬗变和发展。

  • 文学作为信仰的游戏——评马丁·瓦尔泽的新作《无父之子》

    关键词: 马丁  文学  游戏  信仰  大学学习  博士学位  历史  

    马丁·瓦尔泽(Martin Walser,1927-)是德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1944年参军,1946年起先后在雷根斯堡大学和蒂宾根大学学习文学、哲学和历史并获博士学位,1953年加入“四七社”,

  • 论父亲在孩童教育中的作用——读库切新作《耶稣的童年》有感

    关键词: 孩童教育  童年  耶稣  库切  父亲  血缘关系  新移民  男孩  

    《耶稣的童年》(The Childhood of Jesus,2013)讲述的是关于新移民的故事。一个大男人(西蒙)与一个小男孩(大卫)相遇,虽然两个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大男人在小男孩不见了自己父母之后,毅然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并将为小男孩寻找母亲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西蒙与大卫并不是他们的本名,而是他们作为新移民到达新领地时被指定的名字;

  • 高龄作家的出世之作——第148届芥川奖获奖作品《ab珊瑚》

    关键词: 名作家  芥川奖  高龄  获奖作品  珊瑚  出世  话题焦点  

    2013年1月16日,第148届芥川奖揭晓,黑田夏子以七十五岁高龄当选。作为日本纯文学的著名奖项,设立于1935年的芥川奖,其评选对象为无名作家或“新人”作家。也许正由于此,获奖作家的年龄时常会成为话题焦点。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作家的年轻化;二是“高龄新人”的产生。黑田夏子则无疑刷新了“高龄新人”的年龄记录。

  • 2012年都柏林文学奖得主麦格雷戈及其作品

    关键词: 麦格雷戈  文学奖  都柏林  作品  诺贝尔奖  英国作家  dogs  美国作家  

    创立于1996年、奖金高达十万欧元的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是除了诺贝尔奖之外世界上最“慷慨”的文学奖。2012年6月13日,英国作家乔恩·麦格雷戈(Jon McGregor)凭借其第三部小说《即便是狗》(Even the Dogs,2010)击败美国作家珍尼弗·伊根(Jennifer Egan)而摘得大奖。

  • 反思历史 借古喻今——评西班牙作家佩雷斯-雷维特新作《围城》

    关键词: 佩雷斯  西班牙  维特  作家  马尔维纳斯群岛  海湾战争  历史  

    西班牙作家佩雷斯一雷维特(Arturo Perez—Reverte,1951-)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战地记者,他亲历了1973年至1994年间世界上发生的重大军事冲突,如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内战,克罗地亚战争,等等,从前线真实报道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自1994年起,他又全心投入文学创作,迄今已发表小说二十部之多。

  • 奥斯卡·海杰罗斯及其新作《没有香烟的思考:我的自传》

    关键词: 奥斯卡  文学作品  少数族裔  自传  香烟  罗斯  西班牙语  拉丁美洲  

    美国西语裔文学是指母语为西班牙语的少数族裔人群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这些族裔包括拉丁美洲移民及其后裔和美国西南部墨西哥裔原住居民及其后裔。近些年,很多西语族裔文学作品摘得了普利策奖等诸多重要文学奖项,其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文学研究界的关注。目前,以墨西哥裔为主的西语族裔人口已经超过黑人,成为美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西班牙语也成为...

  • 创伤重述,历史再现——评帕特·巴克新作《托比的房间》

    关键词: 战争创伤  历史再现  重述  房间  历史小说  女作家  英国  布克奖  

    帕特·巴克(Pat Barker,1943-),英国当代知名女作家,曾于1995年凭借《亡魂路》摘得布克奖。她的小说多以回忆、创伤、生存和重生等为主题,表达直率、平实。巴克是英国当代为数不多的以描写战争创伤著称的女作家,最知名的作品当属被英国《观察家报》誉为2012年“十佳历史小说”之一的《重生三部曲》(The Regeneration Trilogy),

  • 评罗恩·拉什新作《河湾》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代表作家  南方文学  文化研究  长篇小说  小说家  the  

    罗恩·拉什(Ron Rash,1953-)是美国当代著名诗人和小说家,当代南方文学代表作家,西卡罗来纳大学阿巴拉契亚文化研究教授。拉什自1994年发表首部短篇小说集《新耶稣呱呱落地之夜》(The Night the New Jesus Fell to Earth,1994)起创作不断,迄今已出版五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和四本诗集。

  • 生存伦理的探寻之旅——评阿瑟·米勒的短篇小说集《存在》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米勒  生存伦理  美国戏剧  艺术成就  1949年  

    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1915—2005)是美国公认的最伟大剧作家之一,与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一起统领了二十世纪百老汇舞台,并将美国戏剧推向整个世界。其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于1949年2月在百老汇上演后轰动了戏剧界,一举夺得当年的普利策戏剧奖和纽约戏剧评论奖,以及美国舞台艺术成就的最高奖项托尼奖,由此奠定了米勒在美国戏剧...

  • 爱情永远不会老——评诺拉·罗伯茨的两部新作

    关键词: 浪漫作家  爱情  作家协会  美国  总销量  畅销书  小说  

    诺拉·罗伯茨(Nora Roberts,1950-),原名埃利诺·玛丽·罗伯森,被誉为北美浪漫小说女王,是入主“美国浪漫作家名人堂”的第一位作家。她的作品曾赢得了许多重要奖项,其中包括十九项丽塔奖,是美国浪漫作家协会授予的最高荣誉。至今,罗伯茨已出版了一百九十多部小说,被译成了二十多种语言,在全世界的总销量超过四亿册,约十六年连续荣登美...

  • 超越二元对立的《饥饿游戏》

    关键词: 二元对立  游戏  饥饿  美国女作家  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  人物形象  柯林斯  

    文学再现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因而与诸多二元对立观念有着不解之缘。美国女作家苏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1962-)在其超级畅销书《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2008)中,塑造了一组栩栩如生的生死场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然而,作者在淋漓尽致地再现生与死、敌与友、真与假、爱与恨、希望与绝望等二元对立观念时,却又不知不...

  • 于虚拟中建构真实——简析埃及作家马吉德的小说《每周都有星期五》

    关键词: 埃及  阿拉伯世界  阿拉伯国家  星期  小说  作家  虚拟  经济发展  

    2010年底肇始于突尼斯的民众反政府运动成功推翻现政权后,一场规模空前的“阿拉伯革命”浪潮几乎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短短半年时间,埃及、利比亚、也门三国政权如多米诺骨牌般地相继倒下,叙利亚政权岌岌可危,约旦、黎巴嫩、阿曼、巴林等其他阿拉伯国家也接二连三地爆发民众抗议示威活动。发生在阿拉伯国家的这场声势浩大的变革主要以反专制...

  • 两大奖项与伊朗新世纪小说

    关键词: 小说创作  伊朗  奖项  2008年  文学奖  领袖人物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2000年6月,伊朗现当代大作家胡尚格·古尔希里去世。这既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之后,古尔希里遗孀和友人以他的名字设立了古尔希里文学奖并建立基金会,对伊朗新世纪的小说创作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创立于2005年并于2008年第一次颁奖的贾拉勒·阿勒·阿赫玛德文学奖是伊朗社科类的最高官方奖,以伊朗现代文坛领袖人物贾...

  • 2012年俄罗斯五大文学奖回顾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文学奖  苏联解体后  发展格局  评奖过程  官方  多元化  奖项  

    苏联解体后的十年,俄罗斯文学完全打破了官方垄断局面,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在文学奖的设置上更是如此。据不完全统计,俄罗斯现有一百六十个文学奖项(也有三百种之说),大体分为官方和非官方两类。尽管对一些重要奖项的评奖过程存在非议,其结果也常常爆出冷门,但仍然备受社会瞩目。

  • 一句“你非得走吗?”成就的文坛佳缘

    关键词: 文坛  成就  诺贝尔奖  打电话  文学奖  委员会  品特  

    2005年10月13日中午,正在与朋友聊天的弗拉瑟接到了丈夫品特的电话:“我好像得了诺贝尔奖。”三天前刚刚过完七十五岁生日、因癌患初愈而行动不便的品特在家中刚接完诺贝尔委员会主席通知他获得文学奖的电话,就第一时间打电话与妻子分享这个喜讯。

  •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在南昌大学举行

    关键词: 南昌大学  外国文学  年会  学会  中国  学术研讨会  外语学院  研究机构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2013年5月8日-10日在南昌大学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主办,南昌大学外语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出版社和研究机构的二百余名代表出席了此次学术盛会。

  • 世界主义下的民族书写——评《当代美国本土文学中的政治与审美:跨越一切疆界》

    关键词: 本土文学  政治问题  当代美国  世界主义  疆界  审美  书写  民族  

    在早期对本土文学研究中,多以探寻本土作家的作品中体现的本土文化传统以及其中体现的人类学问题为主,从八十年代晚期开始,研究对象开始转向了其中的政治问题,其中出现了很多有一定影响力的理论著作,这些理论著作多试图建构新的方法来解读本土文学,以纠正早期的对本土文学研究中人类学研究方法倾向,但也产生了很多争议。

  • “创伤批评”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批评思想  国内外  综述  医学术语  历史由来  九十年代  二十世纪  

    一、源起 “创伤”作为一个医学术语的历史由来已久,但作为一种前沿批评思想的创伤批评则还是近二十年来的事,通常认为当代创伤批评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并与两个历史事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是1980年,在越战老兵长期抗争的压力下,美国心理学会正式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一种医学疾病纳入诊断规范;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