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喀巴拉神秘主义 马克思主义
摘要:在本雅明看来,只有熟悉喀巴拉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认识-批判序言》,但关注并挖掘本雅明思想中神学面向的肖勒姆却对这一观点感到不解。本雅明在《认识-批判序言》中,将真理的碎片化表征视为哲学的首要任务,将与之关联的喀巴拉神秘主义语言论作为认识论框架,使其最终指向了现代性批判,而肖勒姆是在历史-语文学的层面关注并研究喀巴拉神秘主义传统。正因如此,二人对《认识-批判序言》的解读产生了不同的指向,对象征和寓言的探讨也彰显出喀巴拉阐释学的不同路径,即本雅明在《认识-批判序言》中开始尝试一种马克思主义版本的喀巴拉阐释学,而肖勒姆仍在践行并深化本雅明早年的语言哲学。对《认识-批判序言》是否存在对喀巴拉思想的不同解读,标志着本雅明与肖勒姆思想分歧的进一步扩大,本雅明思想中的两面神品格在其后期作品中愈加清晰。
外国文学评论杂志要求:
{1}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篇名、作者注置于当页地脚;对文内有关特定内容的注释可夹在文内(加圆括号),也可排在当页地脚或文末。
{2}本刊审稿周期为1个月,逾期未收到用稿通知者,可自行处理。
{3}文章题目应简明确切地表述文章的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
{4}参考文献是作者在论文中所参考的图书报刊等资料的引文,文中序号用数字加方括号后附所处页码、以上标格式标注,如[1]54。
{5}所有英文人名、地名应有规范译名,并在第一次出现时用括号标注原名。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