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创刊于1978,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中国的英美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关键词: 英美文学  外国文学  译介  全国学术研讨会  英雄  朋友  学术发展  中国社会  中国  代表  

    今天,“中国的英美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一百多位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出版界的朋友们聚集在英雄城南昌,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国文学尤其是英美文学的研究状况,评估近百年来外国文学的译介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展望中国的英美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这次研讨会将积极推动中国的英美文学...

  • “中国的英美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关键词: 英美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  全国学术研讨会  英雄  历时  代表  

    “中国的英美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经过两天热烈而认真的讨论,今天就要在英雄城南昌闭幕了。这次会议由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共同主办,历时两天,有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学校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 《外国文学研究》与莎士比亚情结——兼及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关键词: 外国文学研究  莎士比亚研究  莎学研究  情结  繁荣  历时性  共时性  中华  中西  对话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自1978年9月创刊迄今,一直努力促进国际莎学持续走向中国和中华莎学迅速走向世界,在介绍域外莎评的同时,经常组织、选发富有中国学者文化意识特性与东方视角的莎评,参与中西古今的“莎评对话”,由此提供了莎学研究的一个中外交流平台。追溯中国学者研究莎士比亚的足迹,主要目的是为了牢固地把握与时俱进的莎学的求实...

  • 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

    关键词: 文学批评理论  文学批评方法  文学渊源  对文  展开  新探索  思想  伦理学  方法论  对象  

    本文在对我国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的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方法论展开论述。论文对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理论基础、批评的对象和内容、思想与文学渊源进行了讨论,并以希腊、罗马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为例,说明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于文学批评的重要意义。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文学断代史研究之我见

    关键词: 外国文学  断代史  美国文学  文学史  作家  繁荣  作品  理性  价值  归纳  

    本文的第一部分讨论外国文学断代史研究的特点、重要性和可行性,指出文学断代史研究既提供了一个认识作家和作品的大框架,又能通过切片观察和分析加深对整个文学史的理解,具有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视野和优势。但是,断代史的研究在我国外国文学界仍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广阔领域。文章的第二部分以笔者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文学的新作《美国...

  • 何处是家园——从美国文学的少数族裔研究说起

    关键词: 少数族裔文学  美国文学  文学历史  家园  文学创作  自身  主流文化  应该  存在  自我适应  

    研究少数族裔文学是建构整体文化的一种行为,但是其间存在着一些复杂的关系。少数族裔文学产生于一个系统化的语境中,它自身就是文化问相互发生作用下的产品,是关乎文学历史、政治策略的文学创作。美国社会的自我适应能力使主流文化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修正一些内在的结构性的文化矛盾。因此,美国的少数族裔文学发展和研究给予其他国家带来...

  • 近20年国内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述评

    关键词: 小说理论  译介  创作实践  本土意识  作品研究  女性主义  应该  近20年  研究述评  

    本文从译介出版、总体研究、作品研究三个方面回顾了我国学术界近20年来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已经翻译出版了伍尔夫几乎全部的作品;从小说理论、创作实践、女性主义、主题、形式等多个方面对伍尔夫的思想和作品进行了研究和解读。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重视几个方面的问题:确立批评中的本土意识和主体意识,关注研究视野和观点的创新,加强对...

  • 康拉德在中国:回顾与展望

    关键词: 康拉德  广泛  译介  中国作家  小说家  老舍  作品  存在  自然  国内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对康拉德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作为一位有着国际影响的小说家,康拉德自然也引起了中国读者对他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康拉德作品在国内的译介、研究及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尤其是对老舍的影响等三个层面梳理了康拉德在中国的接受状况,并指出了国内康拉德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康拉德研究的走势。

  • 自由的言说——论《芬尼根的守灵》的饶舌叙述

    关键词: 乔伊斯  叙述者  言说方式  故事  现代  自觉  讲述  自由  否定性  自我  

    在创作的早期,乔伊斯遵循的是中立、冷漠的现代叙述原则,但到了《芬尼根的守灵》,乔伊斯使叙述成了叙述者的快乐言说。通过将叙述从现代的客观性“展示”转为以叙述者的“讲述”为主的叙述表演,通过将隐蔽于文本之后的叙述者转变为风格化的“说故事的人”。通过重复、列举、描述、陈词滥调、不断的否定性修正等近乎饶舌的言说方式达到“言语...

  • “水仙”与华兹华斯的诗学理念

    关键词: 诗人创作  华兹华斯  诗学  诗歌  学理  描写  浪漫主义  自由  自然  灵感  

    “水仙”描写了大自然的风光以及诗人在自然风光里的感受。然而,在更深一个层次上,这首诗蕴含着华兹华斯的诗学理念:诗人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在孤独中漫游于山涧林丛,寻觅思想的自由和人类的解放。正寻觅间看到一片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的水仙激动不已,并获得诗的灵感,“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造就诗人创作诗歌的)中动。诗人把一首诗歌的产生比...

  • 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性格”和“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 哈代  小说  性格  作家  阐述  创作意图  新马克思主义  传统  遗憾  解释  

    哈代本人将自己的大部分小说划分为“性格与环境小说”。遗憾的是,哈代有生之年未能对“性格”究竟指的是什么,“环境”究竟指的是什么,以及二者之间关系如何等一系列可能涉及作家创作意图和作品分类因由的问题作任何解释和界定。本文旨在以新马克思主义和传统马克思主义为视角,力图对哈代的“性格”与“环境”说做出界定,并深入阐述二者之...

  • 荒诞派戏剧的继承与变奏——论斯托帕德的戏仿型荒诞剧

    关键词: 荒诞派戏剧  戏仿  英国戏剧  尤奈斯库  贝克特  变奏  剧作  现象  语言游戏  传统  

    欧洲荒诞派戏剧不再有强劲的势头,但荒诞现象在英国戏剧中却得到了延续。本文通过比较荒诞派戏剧的后起之秀汤姆·斯托帕德的戏仿型剧作与贝克特、尤奈斯库等人的传统荒诞派戏剧的同、异,揭示斯托帕德对荒诞派戏剧的继承和变奏,特别论述了他作品中的戏仿、语言游戏、元戏剧等特点。

  • 列夫·托尔斯泰文艺思想试探

    关键词: 情感论  文艺思想  文论  浪漫主义  批评家  文学  本质  代表  功用  

    列夫·托尔斯泰既是杰出的文学家,也是出色的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从本质上看,他的文艺思想属于情感论的范围,但与情感论的典型代表浪漫主义文论不同,他的情感论是建立在文学的功用考虑的基础之上的;他虽然强调情感,但又认为情感只能通过外在的标志也即形象表现出来。他的情感论文论因此而区别于浪漫主义文论,具有自己的体系和鲜明的特色...

  • 论契诃夫抒情心理作品中的时间主题

    关键词: 契诃夫  抒情  意蕴  体悟  主题  作品  作家  形而上  精神  时间  

    在契诃夫抒情心理作品的形而上意蕴层里,几乎都隐含着一个“时间主题”。它指向人对时间的精神的体悟,表现了人在时间中的存在状态。同时,契诃夫的时间主题也表现为与艺术形象交融在一起的、饱和着作家审美情趣的一种意蕴,亦即一种以艺术形象为存在方式的精神体悟与哲理思考。

  • “致恰达耶夫”的符号学分析

    关键词: 政治抒情诗  抒情性  格律  普希金  思想内容  洛特曼  典范  一般  缺乏  符号学  

    普希金的抒情赠诗“致恰达耶夫”是俄罗斯政治抒情诗的典范之作,但过往的分析一般多局限于其思想内容的评价,对其抒情性的内涵及其在语义、语用、格律等方面的创意和表达方式,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运用洛特曼的符号学原理,揭示该诗的抒情性及其美学特征。

  • 海明威小说的叙述声音

    关键词: 海明威  叙述者  小说  叙述声音  人物  缺席  隐含作者  现实  人生观  对话  

    海明威的小说有缺席的叙述、隐蔽的叙述、公开的叙述三种类型,以缺席的叙述者类型为多。海明威小说的声音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多声部的,它包含现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的声音。海明威是一位强烈追求客观叙述效果的作家,他强化人物的声音,淡化叙述者的声音,尤其体现在意识流小说和以对话为主的小说,但是偶尔他也采用元叙事的手法...

  • 关公战木兰——透视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和汤亭亭之间的文化论战

    关键词: 汤亭亭  作家  美国华裔文学  华裔文学  另类  真实生活  神话  反映  首先  具体  

    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和汤亭亭由于意见分歧而产生摩擦,演变成规模宏大的文化论战。本文首先梳理这场论战的来龙去脉,分析两位作家对美国华裔文学的不同见解和主张,让读者进一步了解论战的内容和实质。赵建秀痛恨“白人至上主义”、“种族主义之爱”和“种族主义之恨”,这在种族主义根深蒂固的美国不是没有道理的。而汤亭亭的“另类神话”等表...

  • 自我解体的悲歌——中岛敦《山月记》论

    关键词: 他者  自我  悲歌  东西  荒诞性  诗歌  主人公  存在  绝对性  瞬间  

    中岛敦的小说《山月记》的主人公李征一心想靠诗歌来成就其功名,郁郁不得志,遂发狂为虎。本文从自我和他者的关系这一独特的视角详细地分析了李征异化为虎的根源。指出自我并非是先天存在的东西,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中,他者是绝对的。他者的绝对性不仅仅体现在它对自我意义的规定上,还体现在自我从被确立的那一瞬间起,就自始至终地受到了来...

  • 试论芥川龙之介《鼻子》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 境界说  拯救  芥川龙之介  古代故事  救赎  命运  禅宗  人心  有限  

    《鼻子》的意义不仅在于刻画了人们的利己主义心态,批判了人性的自私、冷漠和虚荣,而且还深刻地蕴涵着禅宗的人生“三境界说”对芥川的影响;《鼻子》取材于日本古代故事集《今昔物语》,对其中一个简单的笑话做了艺术的加工并注入了现代人寻求拯救的心理体验;本文参照芥川对宗教救赎问题的一贯思考,剖析了内供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命运,意...

  • 日本战后派文学兴衰原因之剖析

    关键词: 战后派文学  文坛  反省  兴衰  对立  存在  批判  良知  放弃  反战  

    战后派文学的兴起,给刚刚打破了沉闷凝重的战后初期日本文坛吹来了一缕清风,而且激励着有良知的日本人放弃旧观点,反省过去的错误,为新生而努力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1950年爆发了朝鲜战争后,世界两极的对立加强,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通过“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将日本纳入其远东战略体制圈内,日本政治、社会转向反动。因此,以“反...

  • 重建中国文论的又一有效途径:西方文论的中国化

    关键词: 西方文论  中国文论  译介  当代  批评实践  言说方式  文学创作  中国化  必然  首先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解决“失语症”文化困境和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又一有效途径。西方文论在中国,首先由于文化传播和语言译介的过滤和误读,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具有“他国化”特征,这是“中国化”的初涉阶段。只有当西方文论与中国自已独特的传统言说方式相结合,并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加以创造性地吸收,并切实有效于中国当代的文学创作和批评...

  • 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武汉举行

    关键词: 易卜生  外国文学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武汉  挪威  

    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05年5月中旬在武汉举行。本次会议由《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和挪威奥斯陆大学易卜生研究中心(Centre for Ibsen Studies, University of Oslo)共同主办。

  • 论当代比较诗学话语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关键词: 比较诗学  西方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  文学理论  超越  当代  文论话语  形而上学  西方中心主义  言说  

    “比较诗学”就是文论的“跨文明”研究,如何超越两种文论话语体系是目前比较诗学面临的最大困境。西方文论不具有“普适性”,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言说、阐释和衡量中国古代文论,实际上是把中国古代文论纳入西方文论体系。“西方中心主义”不是情感问题,而是话语的学理问题。反“西方中心主义”不是用“中国中心主义”取代它,而是超越它,超越...

  • 城市:一个承载事业、绞杀灵魂的谬体——从德莱塞的《嘉丽妹妹》到尤凤伟的《泥鳅》

    关键词: 尤凤伟  故事  长篇小说  破灭  讲述  灵魂  原本  现象  

    围绕城市而产生的一系列悖论化现象曾吸引中外众多的作家去探讨和解谜,西奥多·德莱塞和尤凤伟就是其中的两位。德莱塞在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嘉丽妹妹》中,借用主人公嘉丽的故事来讲述城市是如何将一位原本淳朴的农家女异化成看似风光无限,实则灵魂迷失的“空心人”的。尤凤伟则在长篇小说《泥鳅》中,讲述了一个另一类“城市梦”破灭的故事,...

  • 视角的重构:论盖茨的喻指理论

    关键词: 盖茨  语言学分析  文学传统  西方文艺理论  文学批评  当代  土语  中心论  开创性  心理定势  

    盖茨的喻指理论结合了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中的语言学分析和文化分析方法,在梳理美国非裔文学传统的过程中通过对黑人土语特征及其表象的分析,进一步深入到非裔美国人文化心理定势,提供了探索美国非裔文学之独特性的途径。本文通过对喻指理论的分析证明了盖茨给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带来了系统性的分析框架,使其摆脱了欧洲白人中心论的影响。他的喻...

  • 走向文化人类学的批评——斯狄芬·亨德森黑人诗学研究

    关键词: 诗学研究  文学批评  黑人  文化人类学  走向  范畴  理论意义  基本范式  

    斯狄芬·亨德森的黑人诗学体现了美国非洲裔文学批评由政治抗议向文化人类学的转型。本文着重分析了亨德森黑人诗学的价值取向、基本范式、范畴及其理论意义。同时也指出了这一理论的局限性。

  • 近五年来国内的狄金森研究综述

    关键词: 艾米莉  诗歌  诗作  书信  托马斯  发表  阶段  国学  国内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生前默默无闻,在世时发表的诗作寥若晨星。她去世之后,亲朋好友们陆续将她的作品整理发表。与此同时,美国学术界也开始了对狄金森的研究工作。1955年托马斯·约翰逊编辑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全集》的出版和1958年约翰逊和沃德主编的《艾米莉·狄金森书信集》的问世,标志着美国的狄金森研究进入了...

  • 西方的杜拉斯研究

    关键词: 当代小说  龚古尔文学奖  电影剧作  戏剧作品  作家  西方  世界性  参与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是法国当代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剧作家。1984年,小说《情人》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从此获得世界性声誉。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过程中,她写下了30多部小说,10多部戏剧作品,指导参与了20多部电影的拍摄完成。

  • 进入多元对话的普希金——读《普希金新论——文化视域中的俄罗斯诗圣》

    关键词: 普希金  诗圣  多元对话  三部曲  新论  长篇  死亡意识  文化视域  圣经  伦理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希金新论——文化视域中的俄罗斯诗圣》(以下简称《新论》)是张铁夫教授继《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普希金与中国》之后对普氏研究的又一力作,也是张教授普氏研究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全书约28.6万字,共分为七章,前两章侧重论述普希金的文艺思想和政治思想,后五章则从死亡意识、伦理指向、女性观念、圣经情...

  • 博学、实证、求真——“剑桥学术传统与批评方法”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关键词: 外国文学研究  批评方法  全国学术研讨会  博学  求真  学术传统  中心  人文学者  同学  实证  

    2004年8月21日至23日,《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中国剑桥人文学者同学会、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三峡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襄樊学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了“剑桥学术传统与批评方法”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在湖北宜昌市三峡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近100名代表出席。

  • 《外国文学研究》理事会理事名单(按姓名音序排列)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