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外国语文杂志

杂志介绍

外国语文杂志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北大期刊。

外国语文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化类。

  • 歌德自然诗初探

    关键词: 歌德  自然  自然诗  音乐  画  

    歌德一生的创作分为狂飙突进和古典两个时期。狂飙突进时期的歌德,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抒情与描写熔铸一炉,以抒情为主。而古典时期的歌德渐与自然疏离,景物成了他观察欣赏的对象,工细的景物描写占据了主导,形成了如画之美。纵观歌德一生的自然诗创作,其审美趣味大致可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说明,即从主观的“音乐”走向客观的“画”,并且...

  • 生态:断裂与和谐——从《夜莺颂》到《秋颂》

    关键词: 济慈  生态批评  

    自然是济慈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但在先前的研究中,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济慈两首著名的颂诗《夜莺颂》和《秋颂》作对照阅读,旨在指出前者是生态断裂的隐喻,后者是生态和谐的缩影,对生态的关注构成了济慈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从“国际题材”到“世界文学”——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现当代英语写作

    关键词: 国际题材  殖民文学  后殖民文学  世界文学  多元文化  

    “国际题材”文学是美国人心中的欧洲戏,“殖民文学”是英国人心中的东方戏,而“后殖民文学”是后殖民地的亚、非、拉人用英语这台“国际钢琴”弹奏出的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的交响曲。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期的100多年时间里,英语文学发展史上出现的这三种大范畴文学形象地表明:在国际间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大格局中,一种以英语为载体的...

  • 《圣经》译介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 圣经译介  圣经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影响  

    20世纪之交的《圣经》译介主要是出于宗教宣传的需要,但是在客观上使中国现代作家接触到了基督教文化和圣经翻译文学。他们出于精神的渴求、知识的兴趣和艺术的追求,主动汲取圣经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在语言形式、艺术风格和美学内涵上都受到圣经翻译文学的影响。

  • 论20世纪晚期的美国诗歌

    关键词: 现实主义诗歌  新形式主义诗歌  语言诗歌  扩展诗歌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大学的创作课、诗歌奖、住校诗人、桂冠诗人等项目的建立对诗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诗歌走进公共领域,变得大众化。这时期主要有现实主义诗歌、新形式主义诗歌和语言诗歌等三类。其中,语言诗歌试验性很强。此外,少数族裔诗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0世纪后期的美国诗歌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色,但没有像艾略特那样的权...

  • 永远的不死鸟——论西尔维亚·普拉斯诗歌的神话纬度

    关键词: 自白诗  神话  再生  

    西尔维亚.普拉斯不像罗伯特·罗威尔那样长于表现历史,她的所长是神话。普拉斯赋予神话许多意义,其中之一是超越凡人的局限,达到永恒。她似乎有一种坚定的关于再生和超越的神话观念,即死亡是解脱和再生。

  • 文字游戏的背后:对世界末日的思考——论雷蒙·格诺文学创作的风格和主题

    关键词: 文字游戏  哲学  世界末日  

    在当代法国“反文学”作家中,雷蒙·格诺的千奇百怪的文字游戏,异想天开的拼写法以及令人难以理解的俚语黑话在法国文学史中始终是个谜。但不可否认的是,格诺的文学地位十分独特,因为他那独具匠心的作品中处处流露着对人类不幸和世界末日的思考,闪烁着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强烈光芒。

  • 没落的帝国主义文化的挽歌——20世纪英国小说的异化主题

    关键词: 异化  本体  异体  责任道德观  

    异化主题是20世纪英国小说创作中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主题。在该题材类型的小说中,达雷尔的《贾斯汀》、格林的《沉静的美国人》以及麦金尼斯的《蜘蛛城》是三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照三部作品中主人公的特点,可把异化主题分为三类:达利式的积极本体主义者;福勒式的极端本体主义者;坡式的消极本体主义者。这三类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本...

  • 哈代小说中人物的动物隐喻

    关键词: 隐喻  小说人物  动物  

    隐喻以喻体对本体新旧认知方式的破与立为标志,隐喻义的产生是一个自我矛盾、自我毁灭的过程。哈代小说中动物隐喻的实现揭示了19世纪末人物精神上的矛盾和冲突。进化论贯穿哈代的动物世界和人物世界,它一方面解构了上帝创世的神话,否定了人的神圣,另一方面又肯定了人的自然属性和本能的影响力,突出了生存的有限性。

  • 汤亭亭:争取个人平衡斗争的女勇士

    关键词: 汤亭亭  平衡  

    有着双重族裔身份和双重文化背景的汤亭亭通过其文本一直在煞费苦心地做着寻找个人文化心理平衡的斗争。汤亭亭在寻求个人心理平衡的努力和挣扎既是整个华裔群体的真实写照,也是每一个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的奋斗过程。

  • 生的渴望与死的向往——论文化交融下三岛由纪夫创作中生与死的冲突美

    关键词: 三岛由纪夫  冲突美  文化根源  价值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作品中有着许多对立因素,其中有一对完全相反的概念,即对生的渴望与对死的向往。生与死强烈而鲜明,同时成为三岛赞美和追求的对象,从而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冲突美。这种冲突来自干三岛在吸收外来文化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个性。他将西方文化和日本文化同时吸收,并在他作品中对立地表现出来。三岛创作中的这种冲突美在某种程...

  • 后现代的复调世界——读《寒冬夜行人》

    关键词: 卡尔维诺  后现代  复调  

    卡尔维诺的小说《寒冬夜行人》特色有三:一是独特而新颖的结构;二是后现代的复调世界的内容;三是不断回归自我的阅读体验。人文思考是这部小说重要的意义之维。

  • 灵魂危机与自我救赎——论弗·克鲁平创作中的宗教主题

    关键词: 宗教意识  东正教  精神危机  自我救赎  

    弗拉季米尔·克鲁平是俄罗斯当代从事宗教题材创作的代表作家。尽管克鲁平看似虔诚地宣扬宗教拯救灵魂,但他实际上对宗教的救赎力量持一种怀疑态度,他始终是以宗教为凭借,倡导人类自我救赎,张扬深切的人文关怀。克鲁平的宗教小说反映了精神危机中的俄罗斯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 “天堂”的困惑和思考

    关键词: 天堂  困惑  种族歧视  与世隔绝  

    《天堂》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七部长篇小说,叙述了一群黑人因不堪种族歧视而举家西进、创建纯黑人社区的故事。这个纯黑人社区就是他们心目中来之不易的天堂。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社区中出现了许多令黑人居民们困惑的事:肤色深浅决定一切、传统价值观念动摇、新旧势力矛盾尖锐、暴力现象愈演愈烈、来自外界的困扰不断增加等。创建“天堂”的初衷...

  • 分裂与统一 对立与融合——浅析赫尔曼·黑塞作品中双极性主题的发展

    关键词: 矛盾  双极性  分裂  统一  对立  融合  和谐  

    赫尔曼·黑塞在其毕生的创作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他的关于世界与人的双极性思想,这一思想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通过对黑塞中晚期几部重要作品的文本分析,研究在这些作品中尤为明显并具有代表性的数对矛盾的演变及其意义,指出黑塞的双极性思想的基本点在于始终把世界和人看作一个由诸多矛盾构成的整体,而这个整体是不断发展...

  • 兰斯顿·休斯的文化多元思想与实践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思想  实践  

    着重分析了兰斯顿·休斯的文化多元思想和实践,认为他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文化多元理论的早期提倡者和实践者,为美国黑人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20世纪法国主流文学的独特阐释——评《20世纪法国“反文学”研究》

    关键词: 反文学  反传统  非理性  人论  

    20世纪的法国文坛素以“变幻迭起,流派纷呈”著称于世,涌现出一大批在写作风格上反传统的作家、作品以及各种以“非理性”为主要特点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理论。作者研究和梳理了我国20世纪法国文学研究的历史及现状,指出当前这一研究领域所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20世纪法国“反文学”研究》一书进行了多角度的综合评析,突出了该书以...

  • 论心智的内在属性在话语运用中的表现

    关键词: 心智的内在属性  对语性与复调  概念整合  隐性与显性信息的转化  

    人的心智具有多方面的内在属性,这些内在属性在话语运用中一定会显现出来。从三个侧面就心智的内在属性在话语中的表现做一些开拓性的探讨,包括对语性与复调、概念的动态整合和隐性信息与显性信息的转化。

  • 语言顺应论与二语习得研究

    关键词: 语言顺应论  二语习得  语言选择  语言使用  verschueren  语用学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揭示了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为二语习得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在概述语言顺应论的基础上,着重论述该理论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启示及其实际应用价值。

  • 论三种语用理论中的会话含义

    关键词: 会话含义  古典理论  新理论  特殊含义  一般含义  

    会话含义是说话人通过说话所含蓄地表示的意义。会话含义理论已从格氏的以合作原则为代表的“古典理论”(研究会话含义理论的“特殊含义”)发展成为列氏的以会话三原则为代表的“新理论”(研究会话含义理论的“一般含义”),对语用推理形成新的推动力。不仅对古典理论、新理论以及关联理论中推导出的不同的会话含义作了对比、分析,还对学术文献...

  • 法语语音错误矫正的理论思考及方法

    关键词: 音位系统  辨义功能  语音错误  

    音位系统论源自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关于“语言是符号系统”的理论。布拉格学派代表人物特鲁别茨柯伊继承和发展了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论的观点并创立了音位学。音位系统论是特鲁别茨柯伊划分语音学和音位学的根本性理论。以语言学系统理论为出发点,从语音符号功能的角度阐述音位系统论同语音错误矫正的理论联系,并以此为依据阐述法语语音错误...

  • 隐喻的关联性论述

    关键词: 隐喻理解  关联  

    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是因为交际双方都遵循着关联原则,印根据相关联的信患来认知事物。隐喻属于一般话语,不需要特殊的解释能力和程序,它是言语交际中一般认知推理能力自然发展的结果,从而揭示了隐喻理解的本质。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拓展了以往的隐喻理论,同时进一步表明: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还是一...

  • 美国俚语的幽默与自由化

    关键词: 美国俚语  幽默  自由化  语用功能  

    美国俚语在美国社会各阶层广泛使用,主要原因是俚语生动活泼,形象简练,尤其是幽默和自由化的显著特征更使俚语在美国被发扬光大。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析美国俚语的两大特点及语用功能,可了解丰富多彩的美国语言文化与社会文化。

  • 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转化问题

    关键词: 译论  转化  范畴  比较  阐释  

    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转化即对传统译论进行现代阐释,使其内在精神价值进入现代译学理论系统。这种转化应从传统哲学范畴和译学元范畴入手,运用中外比较以及阐释与考据相结合的方法。

  • 翻译理论在学科研究中的作用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理论学习  理论功能  

    从翻译学是否可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讨论中暴露出我国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即缺乏对理论功能的认识,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翻译学的建立和发展。从理论的性质、构成与功能,着重阐述了翻译理论在这一学科建设中的六大功能:认识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方法论功能、批判功能和实践与检验功能。

  • 翻译认知:结构突显与翻译

    关键词: 认知  翻译  格式塔  意象意义  结构突显  

    朗加克(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汲取了很多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原则,提出了意象意义假说。根据其相关论点,阐释、分析意象意义假说之一的结构突显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意象意义指的是说话人在心智上以不同方式构建所思考场景的能力,文章的理论基础是认知语法,而不是形式语义学,这就使它的论点与以往类似的文章有所不同。

  • 近代翻译文学史上不该遗忘的角落——鸳鸯蝴蝶派作家的翻译活动及其影响

    关键词: 鸳鸯蝴蝶派  文学流派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  

    作为近代文学史上的早期流派之一,鸳鸯蝴蝶派在建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近代文学研究中边缘的位置,以至于该派作家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上所作的筚路蓝缕的贡献都几乎被人遗忘。通过回顾鸳鸯蝴蝶派作家在清末民初之际对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所作的努力,认为只有把鸳鸯蝴蝶派作家的翻译活动置于中国近代文学史的整体背景之中,才能充分认识到...

  • 译事三味 甘苦一心——读刘士聪教授《翻译与鉴赏》一书兼谈散文翻译

    关键词: 散文  翻译  鉴赏  韵味  

    评析了刘士聪教授的新著《翻译与鉴赏》中的实践与理论,以及他在散文翻译上的“韵味说”的理论与实践,尤其体现了英文的趣味和中国文学传统的结合。

  • 评《现代汉语词典》(增补版)及其新词种种

    关键词: 译文错误  选词失当  

    就《现代汉语词典》(增补版)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选词遗漏、选词不当、译文错误、译文陈旧、新词不新等,提出若干管见。

  • 综合性英汉语文词典中的APPENDIX附录问题——兼评《英汉大词典》的附录

    关键词: 英汉语文词典  附录  问题  评论  

    从附录问题谈起,论述了英汉语文词典附录的定义、性质、设置与质量标准,进而评论了《英汉大词典》附录中存在的问题。

  • 探索英语教学词典编纂的新途径——兼评《多功能大学英语教学词典》

    关键词: 英语教学词典  选词  释义  体例  

    主要针对我国英语教学词典编纂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多功能大学英语教学词典》为例,从选词(选词要有针对性、选词要体现时代特征、要注意收词立目的平衡)、释义(向多功能方向发展、走英汉双解之路)和体例(选择恰当的显词方式、巧设插图、编排力求醒目及形式力求新颖)三方面探索英语教学词典编纂的新途径。

  • 大纲、标准及我国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 大纲  标准  建构主义  多元智力理论  英语教学改革  

    考察了用英语课程标准取代英语教学大纲的原因,探讨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与多元智力理论;并借鉴美国的外语学习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从课程标准、教材、评价与测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 英语口语中动机归因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动机归因  高校英语  口语教学  启示  

    以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成败动机归因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他们动机归因的特点、趋势,指出不正确的动机归因对后继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的负面影响,探讨动机归因在英语口语学习中的作用及其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隐喻理解

    关键词: 隐喻  隐喻理解  相似性  双重影像  语境  

    隐喻频繁地出现在大学英语教材之中。因此有必要依据隐喻理论,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隐喻、挖掘隐喻蕴涵对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作用。

  • 延续性写作教学模式探讨

    关键词: 一次性写作  延续性写作  教学模式  

    一次性写作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作者依据认知语言学理论提出了延续性写作教学模式。该模式经过由112名学生参加的一学年的实验,初步验证其可行性。

  • 翻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媒介作用

    关键词: 翻译法  英语教学  媒介作用  

    在国内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法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媒介作用,就此问题从翻译法的媒介作用及其优势以及教学中需要翻译法介入的4种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 在对话中理解——建立文学教学新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 对话性  阐释学  期待视野  格式塔  未定性  意义空白  初级理解  

    文学课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只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对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文学课程带给学生的只是陈旧的观点的和对情节的简单重复,而学生的文学阅读和分析能力却停滞不前,文学素养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阐释学和读者批评理论中提取对话性这个精髓,将它运用在文学教学的模式建立上。回顾...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编辑部,邮编:4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