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外国语文杂志

杂志介绍

外国语文杂志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北大期刊。

外国语文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化类。

  • 安德森—卡勒范式的摹仿诗学基础——评乔纳森·卡勒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对话

    关键词: 摹仿  想像  

    分析卡勒与安德森围绕小说与想像的民族共同体之谱系展开的对话,论证以摹仿诗学为元理论基础的安德森—卡勒范式的四大理论创新点,即印刷资本主义与印刷文化、现代民族认同的想像本质、文学叙事与文化想像、文学摹仿与文化摹仿。反思安德森—卡勒范式的文学中心论涉及的文学与整个人文学科及跨学科批评理论之间的关系;反思建构系统的以文学叙事...

  • 试论兰波对现当代诗歌的影响

    关键词: 兰波  诗歌  影响  

    从接受开始,论述了浪漫主义、帕纳斯派,尤其是波德莱尔对兰波诗歌美学和诗歌创作的影响。兰波就是在这种影响之下提出了自己对诗歌的看法和认识,在自然与心灵的反复交融和错位中,通灵者兰波的诗歌美学观形成了。一个穿越在天地之间的诗歌精灵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瓦莱里曾经那么激动地抄写阅读他的诗歌;法国当代...

  • 悖反式回归——《简·萨默斯的日记》中女性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关键词: 悖反  回归  女性主义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后期之作,《简·萨默斯的日记》无疑可谓经典。它以独特的人物形象和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演绎和丰富了女性主义的内涵,但其光环却屡屡被人忽略,尤其为其著作的另一部作品《金色笔记》的光芒所掩盖。笔者认为,该作品表达的女性主义思想已超越了同时代不同领域有关女性主义思想的阐释,从而上升到一个更加可感和...

  • 奥瑟罗的多重人格及其人文主义内涵

    关键词: 奥瑟罗  多重人格  人文主义内涵  莎士比亚  

    从分析奥瑟罗的多重人格入手,探讨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内涵,包括对这一人物作为悲剧英雄与异族他者的人文主义分析以及对奥赛罗爱情的癫狂、戏剧冲突与人文主义之间关系和悲剧净化作用的分析,旨在揭示莎士比亚如何借人物刻画来表达人文主义精神。

  • 意象的艺术: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表现

    关键词: 意象  女性形象  女性美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领袖人物,开一代崭新诗风的先河。他的许多诗作以密集的意象和深刻的意蕴刻画出众多的女性形象,其中花的意象、诗、画、音乐互融的意象和快乐精灵的意象无不生动地刻画出女性美的特点,给读者以心灵的启迪和诗意的美感。

  • 爱伦·坡诗歌在中国

    关键词: 诗歌研究  美学品质  文化内涵  本土视角  比较研究  

    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开始了对爱伦·坡诗歌的关注,尽管尚处萌芽阶段,但也对后来、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爱伦·坡诗歌的大规模译介、评述和研究起到了铺垫作用。中国在过去30年里在爱伦·坡诗歌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呈多元化趋势,但与国内爱伦·坡小说丰硕多维的研究成果相比,与爱伦·坡在诗歌方面的深厚造诣和卓越成就相比,与爱伦·坡诗...

  • 诗人黄瀛与草野心平的对比研究——以各自的越境体验和诗歌为中心

    关键词: 友情  越境体验  诗歌  多元文化  世界主义  

    身为中日混血儿的黄瀛曾像彗星般划过日本诗坛,并与草野心平等诗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本文将黄瀛和草野心平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越境者典型,以他们之间的友情为切入点,追溯了两者相似而又不乏对照性的越境体验,且具体分析了各自的越境体验对其人生观和诗歌创作的重大影响,从而探讨文化越境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世界上的重要意义。

  • 埃兹拉·庞德对李白诗歌的西化

    关键词: 庞德  李白诗歌  西化  

    庞德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李白诗歌是影响和推动庞德发动"意象派"运动的主要动力。可以说,庞德有着深深的李白情结,李白诗歌是庞德灵感的源泉。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庞德对李白诗歌同样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庞德将李白的诗歌西化并提炼了李白的文学观,将李白的诗歌提升到了诗学理论的高度;庞德从李白的诗歌中汲取营养,将李白...

  • 论语言哲学的基本元素《语言哲学精典原著系列》总序

    关键词: 语言哲学  基本元素  智慧  

    首次提出了认识分析传统下的语言哲学的正负方法、语言哲学的核心术语—关键术语群以及指称动向与指称结果的三个过程简图,并确认了语言哲学的基本元素(以把握它自身):(1)公认的语言哲学人物及其代表作;(2)十个核心术语;(3)由当时最有影响、普遍关注的理论、概念或观点形成的关键术语群;(4)语言哲学的中心内容(指称与意义)。最后,...

  • 体验哲学探源

    关键词: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客观主义哲学理论  探源  

    Lakoff和Johnson在严厉批判西方客观主义传统哲学和乔姆斯基TG语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全世界学术界,特别是哲学界和语言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体验哲学登台亮相有其哲学上的历史根源,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著名哲学家洛克经验主义观念论、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施密茨的新现象学以及普特...

  • 知晓命题意向谓词与说话人的存在方式——语言哲学系列探索(12)

    关键词: 知晓  命题意向谓词  语句  语言学  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是通过语言分析和解释来揭示人及人的世界的科学。从宏观讲,它有两项任务:一是对语言本身的研究,这项任务与语言学的任务同一;二是在第一项任务的基础上揭示人及人的世界。本文以知晓命题意向谓词знать(know)及其所栖息的语句为分析和解释的对象,旨在:第一,从含знать语句的一般特点(事实性预设和特殊系词)、含знать的语句的交际结...

  • 范畴理论是非辨——认知语言学学理批判之三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范畴理论  本质  现象  

    认知语言学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与秉承经典范畴理论的生成语言学针锋相对。本文分析了范畴实质,对比了两套范畴理论的基本点,认为经典范畴理论和所谓的原型范畴理论处于不同的层次:前者以本质为鹄的,后者以现象为依托;原型固然存在却不能作为划分范畴的根据。讨论维护了经典范畴不可替代的价值,也由此指向认知语言学学理上的不足。

  • 拟人的认知阐释

    关键词: 拟人  本体性隐喻  映射  单向性  突显性  

    拟人不只是一种修辞现象,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经验之中。从概念隐喻理论来看,拟人是一种最基本的本体性隐喻,是人的源域向非人实体的目的域映射的结果。从事件域认知模型来看,拟人可以把人这一源域中的行为要素映射到非人实体的目的域上,也可以把人这一源域中的事体要素映射到非人实体的目的域上。这种映射是单向的,即只...

  • 论语用推理的全息交际模式

    关键词: 语用推理  全息  全息语境  全息交际模式  

    从全息语境和全息语境下语用推理的合理性构建一个语用推理全息交际模式。言语内语境与言语外语境共同作用于认知语境而形成全息语境,使听话者谋求语用推理如何逼近说话者的话语意图;在语境的全息性和信息的系统性作用下,听话者与说话者相互协调,对说话者的交际意图进行衡量、确定与推导,并最终作出合理的语用推理。因此,语用推理全息交际模式具...

  • 光杆“自己”长距离照应成因分析

    关键词: 约束理论  长距离约束  动词  

    Chomsky的约束理论在解释照应关系时具有普遍意义,但并不能阐释照应语的一切特征。汉语光杆反身代词"自己"照应具有长距离性约束、主语倾向性和阻隔效应的特性,这种照应性说明"自己"位于宾语位置上时跟前面名词性短语的照应关系要受到动词性质的制约,从而说明约束原则A的不足。

  • 译者职责的翻译伦理解读

    关键词: newmark  译者职责  翻译伦理  忠实性伦理  差异性伦理  圣哲罗姆誓约  

    中西方翻译伦理模式的表述虽然不同,但从整体性要求来看,都可以归结到"忠实性翻译伦理",隐藏在纷繁复杂的学术术语与学术框架之后的乃是传统一元化的"忠实"伦理的现代变体与多元呈现。基于这种认识,Chesterman的圣哲罗姆誓约为评价Newmark的观点提供了参照依据:译者应该以忠实再现原文为目标,奉行圣哲罗姆誓约说规约的职业伦理,这样才能不...

  • 哲学阐释学的拓展与翻译研究

    关键词: 哲学阐释学  翻译学科  作者意图  文本意图  

    国内翻译界对阐释学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哲学阐释学的三大原则,即"理解的历史性"、"效果历史"和"视阈融合",而忽视了其它阐释学流派持论的合理性。很多著者基本未加批判就直接借用阐释学原则来研究翻译现象,导致两种结果:第一,文本阐释的有效性被置换,这对翻译学科的本体研究构成了威胁;第二,将哲学阐释学原则直接应用到翻译实例分析上,这也...

  • 从电影片名翻译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超越

    关键词: 文化  文化差异  电影片名  英汉翻译  

    电影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组成部分需要先对原文全面深刻的了解,然后根据本位文化习惯对内容进行翻译。但是电影翻译还有其特殊之处:电影翻译是有画有声的艺术,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求达至电影的本身蕴意。这就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如何在不同文化中树立有效交流的桥梁是电影翻译领域必须面对的问题。

  • 跨文化语境中的可译性研究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翻译  不可译性  可译性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译者需要从研究民族文化差异入手去研究语言差异。只有充分认识这些民族文化差异,才能够有效进行语言的转换。事实上,民族文化差异往往为跨文化交际制造各类不可译因素。然而,人类普遍存在的文化共性却为文化交流和语言转换提供了可能。因此,翻译就不得不在不可译处寻求某种可译的平衡点。

  • 《四川译学报》及其赞助者研究

    关键词: 赞助者  传教士  操控  

    1913年6月,四川译学会创办专业刊物《四川译学报》。该报充分认识到译学之功用,大力译介欧美科学文化知识,表现出一定的进步性。可是,受到当时身为四川政府官员、代表政府权力的赞助者的操纵,该报又"巩固共和",甚至美化袁世凯的统治。在西方传教士的操控下,它还大肆宣传基督教,不加批判地译载欧美各国侵华言论。在翻译选材上,《四川译学报》有...

  • 英语格律诗汉译探索——以斯宾塞《小爱神》第75首汉译为个案

    关键词: 英语格律诗  翻译  

    对英国诗人斯宾塞十四行组诗《小爱神》第75首的六篇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与原文的贴切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英语格律诗汉译的一些普遍性原则,指出诗歌翻译者应在吃透原文精神的前提下,忠实传达原文内容,同时尽量迻译原文形式,使译文"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再现原文神韵。

  • 叙事教学法论纲

    关键词: 教学法  叙事  认知  

    "叙事教学法"是关于语言教学的一种思路或理念。它主张在外语教学中运用叙事化手段,将教学的某一过程及教材(一篇课文或一段材料、一个语言点、一个语法或语言教学项目等)尽可能以叙事的形式设计和呈现,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情境或可能世界,使学生在身心方面最大程度地投入学习情境,充分而协调地发挥语言、情感、想像、创造等心智能力,在这种生...

  • 从建构主义看信息技术在“一体化”外语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育领域引发了巨大的变革,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功能上兼容、内容上丰富、操作上互动的教学平台。而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多种特性为建构主义教学环境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能营造教学所需的真实情景及创设协作式学习的会话平台,既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又有助于实现教学"一体化"的过程和目标。

  • 从搭配看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关键词: 搭配  学习策略  词汇认知能力  

    搭配知识是词汇深度知识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而学习者对词汇深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的词汇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对学生词汇水平有直接影响。通过调查对英语专业学生在词汇学习中的搭配学习策略,探究搭配学习策略的基本类型和使用特点,并通过比较不同学生的词汇搭配学习策略,探讨词汇学习策略对学生词汇认知能力的影响。

  • 基于建构主义视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以北京交通大学交互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例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  创新  

    以2003年教育部启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为契机,北京交通大学从2005年开始针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开创了交互式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效。

  • 学生、教师、互联网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探讨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语  学生  教师  互联网  

    以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理论为依据,探讨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建构学生、教师、网络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即在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下,利用互联网的辅助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体现口语教学中的教师的引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和互联网的辅助性多元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 学生需求对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 需求分析  大学英语  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  

    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428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大学英语提高阶段选修课课程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为建设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的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 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及其体系设计研究

    关键词: 英语专业  实践教学  体系  设计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作为高校重要专业之一,英语专业也应该在这方面积极开展研究和实践。本文阐述了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提出了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思路,并就开展实践教学相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 《套语:拓宽界限》评介

    关键词: 套语  牛津大学出版社  language  评介  the  词汇  语言  公式  

    1.引言 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套语:拓宽界限》(For-mulaic Language:Pushing the Boundaries)一书是Alison Wray继2002年出版的《套语与词汇》(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Lexicon)之后的又一力作。如果说《套语与词汇》一书主要回答了什么是套语或公式性语言,为什么会有公式性语言,

  • 姗姗而来的认知音系学研究——《构式语法中的认知音系学》述评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音系学  构式语法  20世纪70年代  语言学理论  述评  语言学家  引言  

    1.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在不断批判和反思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以下简称TG)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迄今为止,认知语言学家几乎对语言的各个层面都作出了阐述,

  • 第五届中国英语研究专家论坛暨第二届全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预备通知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认知诗学  专家论坛  英语研究  中国  四川外语学院  银川市  

    由四川外语学院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英语研究专家论坛暨第二届全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11年8月20日左右在宁夏银川市举行。

  • 2010年1~6期总目录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编辑部,邮编:4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