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杂志是由中山大学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化遗产杂志创刊于200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化类。
杂志介绍
文化遗产杂志是由中山大学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化遗产杂志创刊于200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化类。
关键词: 传统节日 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文化遗产 继承与创新
本文阐述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优秀思想,指出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具有调节个人心理与社会情绪的功能,应对其加以继承和创新,使之成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资源。文章探讨了保护、开发和运用传统节日的途径,提出倡导传统节日的关键在于进行现代性的转换,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从行政推动、市场运作、...
关键词: 软实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遗产政策 文化外交
中国是具有35项世界遗产的"世界遗产大国"。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创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2005年主席在联合国大会的讲演中,又进一步提出了追求"和谐世界"的外交方针。为了提高国家的"软实力",中国政府对内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对外大力开展文化外交,进而在其世界遗产政策中也注入了"和谐"理念。在中国,文化及文化行政往往是作为政治的一个方面发...
关键词: 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观 抢救与保护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观进步与提高的产物。确立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观是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思想课题。要全面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地位。其中,"整理国故"的任务首当其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当代文艺的发展还可以发生革命性的影响。
关键词: 全球化 中越 边境文化遗产 保护
文化不能全球化,单一西方化不是济世良方。中越两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但经济崛起、国力提升的同时,务必关注文化建设,特别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中越边境是民族文化产权保护的前沿,必须要有战略性、全局的眼光看待民族文化的保护,正确处理和保护具有相同文化内涵却跨境分属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开发、建设要为文化遗产保护...
关键词: 昆曲 清官戏 推陈出新
浙江昆剧团新编历史剧目《十五贯》是1950年代最重要的戏剧作品,通过原始材料的重读,可以确定目前流行的改编本于1955年冬成型、1956年元旦首次公演。但这并非《十五贯》唯一的改编本,国风昆苏剧团1953年前后就已经开始改编并且演出该剧目,通过对现存三个《十五贯》早期剧本的对比可看到通行本《十五贯》的改编得失。而《十五贯》改编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 民间小戏 形态价值 生态系统 独立品格
民间小戏是中国戏曲最常态的表演和范式,它的形态价值不仅是形成大戏、本戏的"初级形态",而且具有自己自主、独立的艺术价值,是大戏、本戏和小戏共同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戏曲史。承认小戏为戏,承认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娱乐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就意味着对以往戏曲史的重新审视,包括戏曲形成的时间和标志物,当然更主要的,中国戏曲的内涵内容...
关键词: 连厢 连相 连像 霸王鞭 隔壁戏 打岔
屡见于清代文献记载的连厢并不是同一种民间艺术。从它们的艺术形态来看,清代的'连厢',实际是同名的两类艺术:一是以唱小曲为特点的歌舞艺术,又可分为连像、连相花鼓和霸王鞭三种;二是一种口技表演,又称为间壁戏。这四种连相具有不同的艺术渊源和发展轨迹,连像、间壁戏来源于傀儡表演,而霸王鞭和连相花鼓分别来源于宋代的杵歌舞队的转踏队舞。
关键词: 紫姑 仪式 戏剧扮演
中国戏剧扮演的起源与仪式行为的关系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文以元宵期间的紫姑信仰为个案,分析其从仪式扮演到戏剧扮演的演变过程。元宵迎紫姑最初为一种占卜祈福仪式,随着节日期间人们对娱乐化的追求,逐渐从仪式过渡到戏剧扮演。
关键词: 梅妃 口述历史 民间叙事 文人叙事 层累性生成
梅妃形象是民间流传的李杨故事中的一个重要存在,缺少了她,李杨情缘中的戏剧性张力则会大为削弱。本文考察梅妃故事的形成,认为它不仅仅是某个文人的创造,而有其层累性的生成过程:其故事形态起源于天宝年间宫女的"口述历史",由"口述历史"转化为民间叙事,在民间叙事的基础上,经由文人写定,并于其间添补进一些文人叙事的成分,于是构成了一个成分比...
关键词: 荷马问题 史诗 口述传统
西方人对荷马的追索,在史诗写定之前就存在。那时荷马几乎就是"行吟诗人"的代名词,其后质疑之声渐起,遂形成了尖锐的对立。由于"荷马问题"在西方古典学中的核心地位,促使历代学者寻找求解的方案。美国学者帕里、洛德凭着敏锐的学术嗅觉,及时转向田野调查,以活材料与文献互证,做出了杰出的学术贡献。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回顾了这个西方的故事,并...
关键词: 媒介视野 现代传承
现代文化中的《白蛇传》,在书面媒介和影视媒介的传承下得到主流文化的关注与发掘,在其传播主体、传播机制和传播效果方面都获得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现代传播媒介给予《白蛇传》的传承以有力推动,其民间传承被提升到精英传承和民族国家传承的主流层面,民间传承的口头线索从中得到主流传承的书面线索和影视线索的补充和强化。另外,在现代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 重阳节 陶渊明 偶像 中日小说
重阳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关乎人们身心健康的节日。在两千多年的流传中,人们赋予这个节日十分美好的文化内涵:登高、赏菊、饮酒、吃糕,并构筑了它诗歌艺术、戏剧艺术的表达层面。元明杂剧《东篱赏菊》,就是一部表现陶渊明与重阳节关系的剧作。此剧在正史野史和陶诗的基础上创作,描写了重阳节俗,塑造了作为重阳节日偶像的陶渊明形象,增强了重阳...
关键词: 美国民俗学 取向 学院派 公众民俗学 流行民俗
美国民俗学有学院派、公众民俗学和流行民俗三大分支或取向。学院派重视传统艺术,对过去的生活怀有浪漫的想法,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公众民俗学关注传统文化如何应对社会的变化,在美国,从事公众民俗的人服务于政府部门的不同机构或者非政府组织;在当代社会,许多传统的民俗被重新创造,成为流行的民俗,从事流行民俗的实践者或研究者的组织相对松...
关键词: 城市 村 城市化 自然 生活文化 民间传承 变化要因
日本民俗学中,以"城市"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的都市民俗学是1980年代出现的。与贴近"自然"的"村"不同,"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活动和信息发散的中心,鼓励消费行为,重视人际关系,强调技术革新和经济效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村"被"城市化",传承下来的生活文化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复合的、多层的城市中,城市的特点也越来越强化。这样的生活文化的变...
关键词: 城市化 现代化 斗蟋蟀 民俗文化
城市化和现代化这种社会状况的变化,使存在于这个社会中的民俗文化产生了很大的质变。一方面,城市化和现代化被认为导致了民俗文化的衰退,甚至是使民俗文化走向崩溃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当城市化得以充分发展,且很多民俗文化不断消失的时候,反而激发了重新高度评价这些传统文化的势态。更进一步地说,虽然城市化和现代化使民俗文化产生了诸...
关键词: 珠村 七姐诞 历史概貌 民俗特色
七夕节在岭南民间一度非常盛行,广州人称为"七姐诞"(七娘诞),或"摆七娘"、"拜七娘",其热闹程度可与春节媲美。在隆重热烈的氛围中,岭南七夕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以文献著述为基础,再现了珠村"七姐诞"全盛时期的历史概貌,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节日的民俗特色。
关键词: 民间师公教 基本要素 壮族 上林县西燕镇
桂中上林县西燕镇壮族民间师公教包括如下基本要素:名称、三十六神七十二相、教法与科法、唱本与科书、神像与法器、面具与服饰、唱师与跳师、师系与师班等。本文运用民俗学田野调查方法对上述壮族民间师公教的基本要素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 冢讼 解注 承负 丧葬
"冢讼"是道教经典中比较常见的词汇,但是对它的准确含义,学界一直缺乏清楚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真诰》等道经的解读,并结合相关出土材料,认为"冢讼"是基于先人的行为,给后人带来不幸的一种处罚。而"冢讼"观念是六朝道士融合解注、承负等民间信仰和道教观念的产物,而这种观念又影响到了当时的丧葬习俗。
关键词: 五马巡城舞 民间舞蹈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封开县大洲镇经典民间艺术五马巡城舞是当地独具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优秀民间舞蹈。该舞蹈起源于宋末,盛行于明清,流传于贺江流域两广边界地区。它主要表现古代五名将军率领军队保家卫国,出征归来,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举行盛大的巡城和阅兵仪式的宏伟场面。《五马巡城舞》于2007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 广信文化 历史 发展
广信文化是岭南文化或珠江文化的一个亚文化,具有多元性、原生性、集聚性以及先进性的特质和风格。在2000多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广信文化以其较高的文化势能,不断向外辐射,加速了岭南地区民族文化的融合,促进了广府民系的形成,为两广之间的区域联系以及实现经济和空间优势互补提供了文化支持。本文总结了多年来广信文化研究的成果,并对广信文...
《文化遗产》(季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一、本刊重点刊发传统戏剧、民俗、口...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中文堂902,邮编:51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