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文化遗产杂志

杂志介绍

文化遗产杂志是由中山大学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化遗产杂志创刊于200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化类。

文化遗产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山大学

  •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 国际刊号:1674-0890

  • 国内刊号:44-1645/G0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250.00

  • 论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共同体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学科意识  共同体  独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适应人类非遗保护需要而兴起的。非遗学的独立,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既要有自觉地案例研究,更要有系统地理论探索,而这一切都有赖非遗学科共同体来实现。非遗学科共同体是指基于明确学科归属和学科意识而建立的契约性共同体,是由对非遗传承和保护研究具有强烈、持续的责任感和学科指向的传承人、保护者和...

  • 传统工艺核心技艺的本质与师徒传承

    关键词: 悟性  核心技艺  传统工艺  传承  非遗  

    在传统工艺传承发展过程中,核心技艺的传承是一个难以解决却又无法回避的问题。众多传统工艺的魅力在其核心技艺,核心技艺能否顺利传承是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关键,但核心技艺并非简单的“技能”“技巧”“技术”,而是以难以传授的“艺术”因素为主要成分。艺术性是核心技艺不同于一般技术的本质。核心技艺的传承既与师傅的传授相关,也与徒弟的领...

  • 中华工匠精神的渊源与流变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工匠  逼迫  信仰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国工匠”的推崇,“工匠精神”成为社会和学界的热门话题,通过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进而推动国民生产和制造业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一味宣扬传统工匠精神的优越性和盲目鼓吹吸收借鉴的倾向,对古代工匠精神的渊源与流变缺少系统深刻认识,尤其对古代工匠人身依附性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的现实境遇,...

  • 相声艺术传承的阶段性特征

    关键词: 接续传统  革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纵向来看,相声艺术的发展体现出较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在相声最初的发展中,相声艺人不仅在演出中学唱戏曲、曲艺,而且通过反串的方式参与戏曲演出;在1949年以后,相声演员着力推陈出新,“传统相声”的演出空间被大大压缩,相声作为“语言艺术”的主体性得到凸显,而与戏曲、曲艺的关系日渐疏远;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郭德纲及德云社为代表的一批相...

  • 富连成藏《长生殿》(时剧)初探

    关键词: 富连成藏本  长生殿  时剧  载瀛  退庵居士  俗曲  

    《富连成藏戏曲文献汇刊》所收之《长生殿》(时剧),作者“四乐斋主人”即道光皇帝的亲孙子、敦郡王奕誴的第四子爱新觉罗·载瀛。剧本的收藏者“退庵居士”是清末著名京剧票友文瑞图。此剧虽剧名沿袭了洪昇的《长生殿》,但却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剧本基本采用乱弹本的七字句、十字句,未使用俗曲曲牌,故而非“时剧”,亦非昆曲。

  • 论演戏酬神对清代禁戏政策的消解

    关键词: 清代  演戏酬神  禁戏政策  习俗与法律  利益诉求  消解  

    清代官方对演戏酬神一般采取例所不禁的管理政策,但禁戏政策却没有顾及到演戏酬神与搬演夜戏、喜演情色戏、妇女观剧、偏好地方戏等习俗同生共长、难以剥离,造成了习俗抵消禁令、禁令难以执行的局面。集体性酬神演戏常裹挟着组织者、观演者乃至监管者酬神、娱乐、商业、声誉、聚赌、陋规等多种利益诉求,一起对抗禁戏法令,造成法难责众的态势。酬...

  • 琉球官话课本《中国语会话文例集》所存“曲座”资料述略

    关键词: 琉球官话课本  明代戏曲  

    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长泽文库藏《中国语会话文例集》是明代晚期的抄本,也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琉球官话课本,有着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抄本末尾采择收录了11首“曲座”唱词,有些唱词不仅与保留下来的琉球御座乐相合,而且更与我国明代的相关曲词一致;另有一些唱词虽然尚无法查考到其确切来源,但从其形式与内容来看亦应为我国元明时期的曲词佚文。这11首...

  • 清代苏州曲家、曲师和教习关系考辨

    关键词: 清代  苏州  曲家  曲师  教习  

    清代苏州曲家、曲师和教习等曲学人才资源密集,但这三者的概念界定历来模糊含混,三者之间以及三者与梨园唱演之间的关系均需进一步梳理考辨。除此之外,曲家、曲师和教习的梨园地位和生存差异也值得深入辨析。通过清代苏州曲家、曲师及教习之间的关系考辨,可以揭橥清代苏州昆曲人才资源在剧种声腔史中的重要影响和梨园地位。

  • 《西游记》杂剧作者献疑

    关键词: 故事来源  杨景贤  集体智慧  

    孙楷第先生将《西游记》杂剧的作者归为杨景贤,因证据链上的缺陷,并没有成为定谳。《西游记》杂剧中存在的出发前求雨活动,显示出较早的时代特征;沙和尚早于猪八戒加入取经队伍的描写,也为元代及其以前的取经故事所特有。此外,就文本内容而言,《西游记》杂剧可以拆成多个单元故事,且这些故事各有其相对独立的元前来源。而通过对《西游记》杂剧命...

  • 身体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 民俗学理论  身体民俗学  方法论  主体性  

    美国学者凯瑟琳·扬虽然提出了“身体民俗”的概念,但并未对身体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建构。中国古代典籍中富含身体民俗的记录与书写资料,早期的中国民俗学者江绍原、黄石等曾利用文献与田野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身体民俗的研究,当代民俗学者刘铁梁、彭牧等又结合中国的学术传统,从对民俗主体的关注出发,提出了民俗学乃身体感受之学等理论观...

  • “祭七”源流考探

    关键词: 明清小说  

    “祭七”丧俗是佛教、道教和社会民俗共同作用的结果,最早的文献记载始自魏晋,在古今的地方志、风俗志以及明清小说作品中多有反映。古代的“祭七”多属于葬前的法事活动,宗教色彩明显;现代的“祭七”多属于葬后的祭礼,更突出对死者的悼念祭奠。如今“祭七”作为重要的民间丧俗,流传广泛且表现各异。

  • 礼物之灵的理想性困境与实践化——以贵州淤泥乡大拨米村百年丧礼礼物为例

    关键词: 彝族丧礼人情簿  理想性困境  核心礼物  祖灵信仰  

    为解答礼物之谜,莫斯以“惑”为例,从精神维度阐释“驱动馈赠的力量”——礼物之灵。由于“惑”含义、功能的限制和缺少更多事例,礼物之灵往往被局限于物灵,仅解释回馈,具有浓郁的理想性,需实践化——与事例结合以完善其含义与功能。盘县大拨米村彝族丧礼人情簿记载着丧葬礼物的馈赠——村寨、随礼者、礼物,自光绪二十四年(1898)延续至今,从未中...

  • 龙彼得对粤闽俗文学的研究与贡献

    关键词: 龙彼得  粤剧文献  木鱼书  闽南语歌仔册  

    作为20世纪欧洲著名的汉学家,龙彼得在中国戏曲、文学、民俗及宗教等领域皆有造诣。而他对粤闽俗文学的研究与贡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由于他的发现与推广,使海外所藏明清粤东、闽南戏曲文献,得到整理刊行以及更为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龙彼得对于清代以来粤闽地区的地方剧本与说唱文学,如粤剧文献、木鱼书类唱本以及闽南语歌仔册等,也做过...

  • 龙母传说的北向传播与“秃尾巴老李”故事的来源

    关键词: 民间传说  秃尾巴老李  龙母信仰  白龙探母  龙母传说  

    两宋时期,岭南龙母传说影响到了江浙地区,但对山东地区影响较小,到了明清时期,江浙地区龙母信仰衰微,小白龙探母故事从龙母传说中脱胎而出,影响到淮河流域,可能沿着运河进而影响到了山东地区,并对山东秃尾巴老李故事主人公由龙母转变为秃尾龙产生了一定影响;清初由于海禁解除,江、浙、粤渔民把龙母信仰带到了渤海一带,岭南龙母传说与江浙龙母传...

  • 美国学者搜集整理、翻译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史和方法论

    关键词: 中国民间文学  美国学者  搜集整理  翻译  文本化  

    美国学者对中国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翻译,是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一领域长期以来未得到重视。美国学者早在19世纪后半叶就在中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理方面取得杰出成绩,到1980年代以后更是佳作迭出。早期传教士和学人搜求中国歌谣、谚语、故事的历程多有开创意义,成为西方人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1980年代以来,安东尼·沃克、马克...

  • “经验中心研究法”的理论与方法意义——基于对哈弗德超自然信仰研究的探讨

    关键词: 经验中心研究法  超自然信仰  经验来源假设  文化来源假设  

    美国民俗学者大卫·哈弗德基于超自然信仰鬼压床的研究案例提出了“经验中心研究法”,它是民俗学者在民间信仰研究传统的脉络下,公平对待信仰和鲜活经验的尝试,同时也与宗教学领域的宗教经验研究形成一种呼应。哈弗德将经验本身作为考察对象,认为经验贯穿信众形成与保持信仰的动态过程,并由此提出“经验来源假设”,即有些信仰来自于某种特殊的经...

  • 稿约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  稿约  公开发行  中山大学  学术期刊  优秀文化  国内外  

    《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 驴背上的秧歌大师——陕北“靖边跑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有万访谈录

    关键词: 传承人  秧歌  访谈录  国家级  陕北  大师  国家一级演员  中央电视台  

    传承人简介:张有万,男,汉族,1943年出生,陕西靖边县人。初中文化水平,榆林市民间艺术团专业舞蹈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孩童时期便跟随村里的吹手班(唢呐班)参加送亲仪式,与“驴”结缘。1956年前后开始参加社火表演,扮婆姨骑驴,因表演深受群众喜爱,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张毛驴”。后来,张有万辗转成为靖边县物资局技术员,1978年代表物资局参加全县...

  •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艺术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艺术研究院  民族民间艺术  文化遗产学  学科建设  研讨会综述  中山大学  现状  

    2018年12月2日至4日,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山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艺术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与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等近60名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艺术学科建设研究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山大学...

  • 湖南江永勾蓝瑶寨“三维一体”旅游空间生产与文化再造研究

    关键词: 旅游空间生产  三维一体  文化再造  勾蓝瑶  

    旅游开发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空间和空间生产场域。根据列斐伏尔提出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理论架构,旅游空间生产活动可从旅游物质景观空间、旅游社会-经济空间、旅游文化符号空间三重维度进行辩证分析,其中物质景观空间是物质性承载基础,文化符号空间是核心旅游吸引物文化意义的生产,社会-经济空间是人与旅游空间交互形成的社会关系...

  • 朝圣旅游的景观生产与景观叙事——以普陀山南海观音露天大佛为例

    关键词: 朝圣旅游  景观生产  景观叙事  普陀山  南海观音露天大佛  

    景观生产是朝圣旅游的前提,南海观音露天大佛的造像是普陀山朝圣旅游景观生产的重大事件,完成了“南海观音”从信仰符号到旅游景观的物化凝结。景观的核心是要以叙事来建构认同,景观的灵验叙事为其注入灵力,巩固了信仰,提升了圣地的信仰权威,成为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来源。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相关主体会对景观进行书写和建构,赋予景观持续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中文堂902,邮编:51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