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杂志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中华书局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文史知识杂志创刊于1981,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化类。
关键词: 名号 商王 中国 上古文化 殷墟卜辞 姓氏制度 古文献 王室 商汤 纣王 风俗
中国上古文化绵延悠长,给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难解之谜。譬如先秦姓氏制度上的所谓“男子称氏,妇人称姓”,一般认为是不成问题的事实,可是商王名号却与这一事实不合。古文献和殷墟卜辞都记载,商先公先王从商汤(大乙)七世祖上甲微开始,直到最后亡国的殷纣王(帝辛),都以十干纪日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名号:卜辞所见王室先妣及...
关键词: 中国 古代诗词 比兴寄托 艺术性
中国古代诗词是一种典型的抒情体式,在一定程度上说,诗词就是抒情的艺术。经过历代诗人、词人天才的创造,抒情手法不断翻新,丰富多样,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比较常见的大体上有直抒胸臆法、借景言情法、比兴寄托法、对比衬托抒情法等等,这些抒情法有很高的艺术性,值得欣赏品味,也值得总结研究。这里谈谈一种比较独特的“递进”抒情法。
关键词: 第五次代表大会 通俗文学 文学研究所 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 与时俱进 中文系
2006年4月7-9日,由中国俗文学学会主办、北京大学中文系承办的俗文学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俗文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相关人士等近百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会上,代表们对俗文学研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俗文学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如何‘...
关键词: 唐史研究 经济史 开创性 均田制
四 就老一辈学者说,对唐代经济史大多是比较重视的,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研究。但总的来说,还是粗线条的,对于许多具体问题并没有搞清楚。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关于均田制和曲辕犁的研究
关键词: 孙中山 革命道路 说服力 领导者 旁观者
几十年来.中外学界对“孙中山与”这一课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仅有的一些相关研究,大多表现在对孙中山晚年革命道路的影响这一方面,取得了较有说服力的成果。近年来,“孙中山对的回应”这个问题.已引起少数学者的注意,但意见颇不一致。初发时,孙中山忙于理论创造,无暇发表政论,是的旁观者而非领导者,使得一些青年大失所望。
关键词: 贺双卿 艺术审美价值 主题内涵 生活琐事 诗歌创作 社会动乱 社会地位 思想内涵
浏览我国古代女诗人作品的主题内涵,不外乎相思爱恋、离愁别绪、闺房寂寞、怀旧念亲、咏物抒怀、生活琐事、家庭悲辛、社会动乱之类,诗歌内涵较之男性诗人,其局限性是较为明显的。这是由她们的社会地位、生活范围所决定的。不过,在某些女诗人中,由于其特定的社会身份与生活经历.她们的作品便自有其不同寻常的思想内涵与艺术审美价值,独具...
关键词: 现实主义小说 中国小说 文学爱好者 长篇小说 百科全书 冯梦龙
《金瓶梅》是明代的一部通俗长篇小说。当它刊行后不久,著名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就将它与《三国》、《水浒》、《西游》并称为“四大奇书”。到清代,评点家张竹坡又将它特称为“第一奇书”。这。里的“奇”字。既有“奇特”的意思,也有“美好”的含义;所谓“奇书”,就是奇美的佳作。但同时,也有一批文人咬定它是一部“坏人心术”的“诲淫”...
关键词: 中国 诗学 文学审美 作品内容 形式关系 语言功能
“文”与“质”、“言”与“意”是贯穿于中国诗学之全局的两对基本范畴.也是涉及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两个主要问题。如果说“言意”关系偏重在诗歌语言功能的推究,即诗人的言说能否达意和如何达意,那么“文质”关系便突出了对作品文辞体性的把握.即什么样的文辞才能适应文学内在的审美质性。文质问题在中国文学审美领域占据重要位置。...
关键词: 审美活动 享受性 李清照 中国 诗歌研究
作为“享受性灵生活”的新时尚,焚香与烹茶、挂画、插花并为“文人四艺”。品赏名香,有完整的形式,复杂的内容,是一种十分高雅的审美活动。李清照的《醉花阴》里有句云:“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写的就是焚香这一习俗,在深秋时节,从早到晚天空都布满“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让人愁闷难捱,只好待在屋里.独自看着香炉里龙...
关键词: 明清小说 西门庆 文学评论
在明清时的许多小说作品和典籍史料中.经常会提到“三姑六婆”这个词,如《初刻拍案惊奇》卷6《酒下酒赵尼媪迷花》开头就说:“话说三姑六婆,最是人家不可与他往来出入。”《金瓶梅》第57回云:“那西门庆也不晓得三姑六婆,人家最忌出入。”又《红楼梦》第112回:“只听得外头院子里有人大嚷的说道:‘我说那三姑六婆是再要不得的,我们甄府...
关键词: 课后作业 文稿内容 学生 上课 吴士勇
尊敬的编辑同志: 《永乐士子群像》一文原名为《永乐士子:高压政治下的扭曲人格》,文稿内容部分来自我的上课讲稿.部分源于学生的课后作业。后经学生本人同意,我将二者缀合成文,并向贵刊投稿。
关键词: 英文语法 知识传播 新教传教士 编辑出版 中英文对照 中文译著 论著目录
1879年以前,介绍英文语法的中文译著和编辑出版著作并不止前述三种。据伟烈亚力那部存录传教士论著目录的著作《新教传教士纪念录》记载,英人罗存德曾于1864年在香港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出版《英话文法小引》两册,一册48页,另一册81页。遗憾的是笔者至今无缘得见此书,也未见有人谈及它的内容。
关键词: 魏晋时代 杂传 社会风气 士族文化 魏晋时期 艺文志
魏晋时代是我国政治、文化发生重大变迁的时代,同时在魏晋时期史部的地位上升,摆脱了《汉书·艺文志》中经学的附属地位,而魏晋杂传的大量出现是推动史部地位上升的重要动力。杂传的产生与魏晋时代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有着密切的关联.这里主要通过分析郡书、家传、别传三种类型的杂传.来探讨杂传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尤其是士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古代小说 文学评论
不知怎的,小时候读《三国演义》,对曹操谋士荀彧因一个空盒子而自杀的印象特深。说曹操将加九锡,荀彧一反常态,强烈反对,小说描写与史书记载倒是基本吻合的:
关键词: 蔡邕 晚年 东汉末年 洛阳太学 标准文本 艺术造诣 东汉后期
蔡邕(133-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学者、文人。他精通经学,曾在熹平四年任议郎期间,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光禄大大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碑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并自书于碑,列于洛阳太学门外,为当时士子提供了一个经书的标准文本。故碑始立。观视摹写者填阶塞陌,盛况空前。同时蔡邕博学多才。艺术造诣极...
关键词: 五代 士风 士人群体 时代风气 人生态度 明哲保身 具体表现
五代乱世.重武轻文的时代风气迫使士人或隐居山林,或避祸南迁;混世苟活、明哲保身的人生态度成为士人群体的主导理念,并使士人普遍带有轻薄浮躁、放纵不羁的习气,以致产生求名噪进、急功近利的行为趋向,具体表现为隐逸、混世、浮薄、功利等四大风气。
关键词: 裴子野 沈约 史学家 闻喜县 裴松之 德清县 河东
裴子野(469-530),字几原,南朝萧梁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裴氏本为河东望族,世传儒学、史学,名家辈出。南朝时,裴松之、裴驷、裴子野,号称史学“三裴”,是一个有影响的史学世家。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西)人。曾历仕宋、齐、梁三朝,历史上一般称他为梁朝人,是当时有名的史学家.撰有《晋书》、《宋...
关键词: 墓志铭 朱彝尊 碑刻 诗文作品 出版公司
朱彝尊五世孙朱墨林与冯登府合辑的《曝书亭集外稿》(一名《曝书亭外集》),收朱彝尊《曝书亭集》以外的诗文作品,凡8卷。其最后一卷有一篇《龚母李夫人墓志铭》,题注“见家藏手稿”(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成续编》154册,314-315页)。事实上,这篇墓志铭,现今还有碑刻存世。。
关键词: 20世纪 词学 现代化进程 著书立说 传统文化 文学评论
一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一)显学与玄学 A:20世纪是著书立说的一个世纪。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展开,词与词学既各自发展,演变为两门独立学科,也更加具有吸引力量。尤其是词学,至世纪之末,似已成为一门显学。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推扬,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过,这也让人感到困惑。词学家到处都是,论文及各种读本,应有尽有,...
关键词: 吕思勉 治学模式 历史研究工作 历史教育 思想改造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人。毕生从事历史教育和历史研究工作。我曾向吕翼仁借阅1952年吕思勉所写的《三反及思想改造学结》,改题《自述》,载入拙编《民国人物碑传集》。今撷取其中学术部分,并参考有关资料作注,撰成此篇。
关键词: 南北朝时期 中国 信仰状况 实践活动 宗教史 精神史 佛教
刘萨诃是活动于东晋末至南北朝时期的一位高僧。他的传说从南北朝至隋唐几百年间广泛流传,内涵相当丰富。其影响不限于敦煌、也不限于《高僧传》、《续高僧传》所记载的年代。刘萨诃是中国古代宗教史上一个奇异的现象,它折射着4世纪末至11世纪中国民众佛教信仰状况的方方面面,反映出当时民众的信仰实践活动是如何推动佛教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
关键词: 中国 传统社会 排列顺序 象征符号 精神信仰
“天地君亲师”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和象征符号,但对其表达方式和排列顺序的演变过程,学术界的了解并不全面。经过系统梳理史料,我们认为,“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在西汉思想界和学术界颇为流行。东汉时期,在《太平经》中最早出现了形式整齐的“天地君亲师”的说法。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
关键词: 地域性 兰亭集会 魏晋六朝 文学创作 王羲之
魏晋六朝名门士族、文人雅士集会赋诗的现象很普遍,东晋中期的兰亭集会因王羲之的书法尤其著名。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而言,这次集会共留下了37首诗及两篇序文,这在魏晋六朝的集会中也是很突出的。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只把兰亭集会当作士族的一种游宴活动而已,对兰亭集会产生的地域性机缘较少涉及。本文拟对兰亭集会产生的地域性机缘作一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宋元时期 修养论 文章学 作家 中国 古代文论 时代思潮 文学创作 文章结构 古文家
宋元时期的文章学,特别是元代文章学家陈绎曾的作家修养论,涉及养元气、养心立志、养题气、养力(读书、历世)等诸多重大问题,内容相当丰富,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合乎时代思潮的创新。重视作家修养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优良传统。我们比较熟悉古文家的修养论,而对以研究文法、文章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宋元文章学的修养论,...
关键词: 梆子腔 花旦 板式变化体 戏曲声腔 主奏乐器 打击乐器 明末清初 山西 陕西 腔调
梆子腔,俗称梆子,是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戏曲声腔,腔调风格高亢激越,悲壮粗犷。它属于板式变化体。“唱腔,主奏乐器是板胡,而以硬木梆子(用两根长短不同的枣木制成的打击乐器)击节伴奏,故名。梆子腔大约出现在明末清初,其中历史最早、影响最大的是山西的蒲州梆子和陕西的同州梆子,它们统称山陕梆子,也叫秦腔。
关键词: 武则天 宗教迷信 社会风俗 政治斗争 风俗习惯
隋唐之际.“猫鬼”在社会上颇有影响.朝廷为消除其影响作出了相当的努力;此种巫蛊在隋朝亦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杨广即以此作为消灭政敌之一法。武则天则善于利用宗教迷信巩固其政权,但与此同时。她也与愚昧民众一样,对蛊毒巫术有着畏惧情怀,“猫鬼”即其中一种。这应该也是社会风俗的一种真实,反映的是武则天的另一侧面。而旧史记载的这...
关键词: 声韵 声训 语义 音训 双声 叠韵
一字之训而声韵兼备,当然是指声训了。对同一个字作声训(结合语音训解语义),这里作双声为训,那里就作叠韵为训。声与韵既可合,又可分,分则为二,合则为一,而且都是音义俱全。这种现象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以下我也举五字为例。
关键词: 地理总志 疆域变迁 统治者 作者 民情
《读史方舆论纪要》是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一部地理总志。作者痛感明统治者不能明察军事边防,地形民情等战略价值,因而亡国,于是费二三十年的心血完成此书。该书以明两京十三司为纲目,叙述各省,府,州,县建置没革,疆域变迁,尤侧重于山川险易,及古今战守成败之处。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邮编:10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