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文物世界杂志

杂志介绍

文物世界杂志是由山西省文物局主管,山西省文物局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文物世界杂志创刊于198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历史类。

文物世界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文物局

  • 主办单位:山西省文物局

  • 国际刊号:1009-1092

  • 国内刊号:14-1255/K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300.00

  • 文彩缤纷今犹在——汉代俑偶服饰赏析

    关键词: 服饰  现代考古学  赏析  汉代  中国封建社会  出土文物  历史信息  繁荣期  

    现代考古学中,两汉考古成就是突出的一章,这不仅是因为汉朝历久四百余年,更主要的是汉承秦制,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期,且汉人重孝道,普遍以厚葬为俗,偏倚风水,常择高地而坟,遗存至今的各类汉墓众多,出土文物丰实。在各式精美的文物中,俑偶毫无疑问居其大宗,从中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涉及若干门类,尤以文采缤纷的服饰最为直观...

  • 烟台市博物馆藏清代牙雕艺术珍品

    关键词: 象牙雕刻  艺术珍品  烟台市  清代  馆藏  工艺美术品  手工技艺  文化底蕴  

    中国的象牙雕刻是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众多传统手工技艺之一。象牙雕刻,又叫牙雕,是指将象牙雕刻成各种实用器或工艺品的技术,也泛指各种象牙制品。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以及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设计即经验——印韶彩陶图形的行为习惯因素分析

    关键词: 彩陶  行为习惯  图形  经验  设计  仰韶文化  世界范围  黄河流域  

    引言 在世界范围内,黄河流域是史前彩陶的发祥地之一。以关中、晋南、豫西一带为中心的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南部、甘肃东部是仰韶文化彩陶发生发展的主要地区。仰韶文化彩陶是考古界最早发现的彩陶之一,这些多姿多彩的器物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为后世提供了探求远古信息的可能。

  • 陕北地区汉画象石中的博山炉图像初探

    关键词: 陕北地区  图像  汉画  画像石墓  随葬器物  雕刻技法  地域特征  社会历史  

    陕北地区是汉代画像石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目前所发现、发掘的画像石墓已达数十座,这些墓葬不论在形制、随葬器物,还是画像内容、雕刻技法,均表现出极强的地域特征,反映出汉代陕北边地独特的社会历史。

  • 秦代箕踞俑试探

    关键词: 秦代  社会生活  古代人  考古研究  坐姿  礼仪  华夏  九州  

    一、引言 坐姿作为中国古代人多姿多彩生活的最直接反映,可以说:“明古人坐法”应该是作为考古研究的基础。我们今天研究古代人的坐姿,就是要从中挖掘它富有内涵的礼仪,进而对九州华夏的礼仪之坐姿文化做深度的探究,最终将古代人们的社会生活风采展现出来。

  • 平城地区出土北魏灯具研究

    关键词: 灯具  出土  北魏  平城  实用为主  墓葬  发掘  墓室  

    在平城地区发掘的北魏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灯具,多数放置在墓室的角落或中部。以其材质划分有石灯、铁灯、陶灯,其中出土石灯数量最多。各种灯具造型多样,以简洁实用为主要特点。

  • 宋金时期的屏风——以北方宋金墓资料为中心

    关键词: 宋金时期  屏风  金墓  北方  唐宋之际  室内布置  社会风貌  家庭生活  

    唐宋之际,家具的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形体由低矮而颀长,品种由单调而丰富。屏风作为室内布置不可或缺的部分,也与时代演变相契合。宋金墓葬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其中多有墓主人的家庭生活场面,展现了屏风的使用情况,结合其他资料,可以较全面地认识宋金时期的屏风。

  • “绛守居园池”的考据方法与研究历程

    关键词: 考据方法  考古发掘  古代园林  园林史  文字史料  文学作品  遗址  洛阳市  

    中华之园,始自殷、周之“囿”。三千年间文献所记,知名后世者已难遍举。有遗址幸存及几经改建规模仍存者,屈指可数,园林的考古发掘更属罕见。据报导1991年在配合洛阳市基建施工中发现一处衙署庭园遗址,发掘结束推论之也仅能略知其宋代庭园之大概。汪菊渊先生在《中国古代园林史》前言中写道:“唐朝的园林,其遗址以至全部保存下来的,目前...

  • 北魏匠师在云冈石窟造像中的雕刻技法与审美理想

    关键词: 云冈石窟  审美理想  石窟造像  雕刻技法  北魏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  

    云冈石窟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雕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交融的典范;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相得益彰的结合。北魏匠师在云冈石窟造像中所体现的精湛技艺和审美理想,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 “张得其肉”的北齐造像——天龙山北齐石窟艺术略考

    关键词: 天龙山石窟  石窟艺术  佛教造像  北齐  东魏时期  承前启后  文化交流  风格流派  

    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40公里处,东西两峰共有21座石窟,石窟始凿于北魏末至东魏时期,经历北齐、隋代,唐展至极盛,五代宋元以后鲜有耳闻,其后明代又有所复兴。东魏北齐是天龙山石窟艺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北齐是中国佛教造像史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由于中外海上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不断传来的印度佛教艺术的各种风格流派又使北...

  • 金王庭筠《黄华山居诗》刻石

    关键词: 刻石  山居  黄华  诗  资料整理  汾阳市  

    汾阳市博物馆藏有金王庭筠《黄华山居诗》刻石四块,笔者对此刻石做了一番了解和研究工作,现将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 城镇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以沁河古堡群为例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城镇化发展  古堡  山西省  济源市  武陟县  三门峡  二郎神  

    一、沁河流域的概念 沁河是黄河左岸三门峡以下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太岳山脉南麓的二郎神沟。干流流经山西省的沁源、安泽、沁水、阳城、泽州等县,穿越太行山于河南省济源市的五龙口出山谷进入平原,流经济源市、沁阳市、博爱县、温县、武陟县,于武陟县方陵村汇人黄河。

  • 清代晋商民居乔家大院古建筑文化内涵探析

    关键词: 历史文化内涵  乔家大院  晋商文化  民居建筑  古建筑  清代  乾隆年间  清末民初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乔家大院古建筑作为晋商文化的一种载体,向人们展现了清末民初山西祁县一带的建筑、商业、金融、民俗、艺术等社会生活风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研究清代北方民居建筑提供了经典蓝本。

  • 从建筑审美的视角走进太原文庙

    关键词: 太原市  文庙  审美  建筑  县城  

    清代乾隆《太原府志》载,太原文庙原在府治东,于宋太平兴国四年,迁徙至城东南,毁于靖康之变。金天会九年(1131年)耶律资让镇守太原府时重修文庙,当时位于阳曲县城县前街中段路北(今太原市府西街四十六中东部),金大定年间增贤堂,明昌二年,又增建殿宇、讲堂、斋市,但是随着元末战争频繁而倾圮。

  • 由晋阳遗存浅析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艺术表现

    关键词: 晋阳古城  东西方文化交流  艺术表现  遗存  宗教祭祀  史料记载  公元前  晋阳城  

    一、宗教祭祀与高官墓葬——晋阳遗存 在史料记载中,晋阳古城最早出现于公元前497年。而早在公元前248年,秦设置太原郡时,治所便已在晋阳;西晋时扩展筑晋阳城;公元386年,北魏占领晋阳作为并州郡治所;后作为东魏霸府,继而成为北齐别都,并增设龙山县。隋末李渊父子起兵晋阳,建立唐朝,晋阳与当时的长安、洛阳并称为“盛唐三京”。

  • 简论可移动文物普查形成的数据库

    关键词: 文物数据库  文物普查  简论  普查工作  国家文物局  文物部门  国务院  管控  

    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结束,将形成国家文物局管控的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地方各层级文物部门管控的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和文物基层收藏单位的文物数据库。这类数据库应当是可移动文物普查最重要的成果,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应当基本体现在数据库当中。《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当中对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有这样...

  • 中华郝氏根在太原

    关键词: 太原  中华  人口众多  中国科学院  调查统计  随机抽样  人口总数  

    郝氏是一个姓源古老、人口众多的中华大姓,宋代《百家姓》列为第77位。据2006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随机抽样调查统计,全国郝氏(包括台湾)人口达27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2%,位列全国第八十二大姓,主要分布于山西太原、山东平邑、河北尚义、江苏盐城及北京、内蒙古、四川等地。

  • “元统三年”铭碑形玉祭牌

    关键词: 黄金家族  翁牛特旗  内蒙古  赤峰市  博物院  贵族  玉器  蒙元  

    蒙古黄金家族和贵族历来盛行秘葬。迄今为止,蒙元帝王、大贵族等级的墓葬鲜有发现。因而,元代玉器的考古出土品也并不很多,它们的全貌仍然无法明确掌握,尤其是皇家玉器,长期难觅踪迹。欣喜的是,内蒙古博物院近期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征集到一件普纳公主造“元统三年”铭碑形玉祭牌,实属罕见,十分珍贵。

  • 安徽博物院藏铜镜

    关键词: 博物院  铜镜  安徽  齐家文化  考古发掘  铸造工艺  青铜器  战国  

    铜镜是人们照面饰容的工具,我国考古发掘发现最早的铜镜在距今四千年左右的甘肃齐家文化。战国以后,青铜器及其铸造工艺开始衰落,青铜镜因其在民间生活中的实用性而日趋繁荣。安徽博物院藏铜镜总数达1500余件,其中不乏保存完整、制作精美的铜镜,向人们娓娓述说着安徽青铜镜发展的历史。

  • 论免费开放时代的博物馆展览评估体系

    关键词: 免费开放  临时展览  博物馆  开放时代  体系  评估  2008年  国家文物局  

    2008年1月,、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免费开放后,为了适应观众数量增加、文化需求多样化等新变化,全国各级博物馆推出了更丰富的文化展览。仅以2010年为例,全国各博物馆举办的临时展览超过10000个。免费开放给博物馆的展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国博物馆的展览交流也因此...

  • 浅谈博物馆事业发展与社会文化服务

    关键词: 博物馆事业  社会机构  文化服务  实物收藏  科学研究  社会公众  为社会服务  博物馆建设  

    博物馆是实物收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的一种社会机构。其中实物收藏和科学研究是方法和手段,社会教育才是博物馆文物研究的目的及博物馆存在的真正价值。它和其他的教育机构互相结合,组成社会教育体系,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普及和提高公众的文化知识。对一个地方来说,博物馆在其社会文化服务方面,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不断发展...

  • 出土竹笥饱水保存期间微生物病害的初步研究

    关键词: 竹简  出土  微生物  保存期  病害  古代经济  随葬物品  考古发掘  

    引言 竹笥是由竹篾编织而成的箱子,一般长48~50厘米,宽28~30厘米,高15~16厘米,也有规格稍大一些的。出土的竹笥主要用来盛放衣物、食物和书籍等随葬物品,外边拴着竹简或木牍,一一说明竹笥内所装为何物。竹笥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常见的一类有机质文物,它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编织技术水平,是研究古代手工艺和古代经济的重要实物资料。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阳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  泽州县  治所  九州  古街  清代  秦  

    大阳,位于泽州县西北,曾为古阳阿县治所,历史上“秦皇置县,汉主封侯,西晋设郡”之治所,先后为县、为侯国、为郡的治所长达800余年,也是曾经繁华盖世的九州针都。现保存完好的有2.5公里长的清代建筑古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新平堡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  游牧民族  北方草原  战略要地  边境贸易  天镇县  山西省  

    新平堡镇,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天镇县,因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相接壤,历代为战略要地,也是边境贸易处所。新平古镇长城文化源远流长,虽经岁月沧桑,从它长城遗迹和众多的明清古建筑中也能窥探出其久远的历史痕迹,是永不逝落的文明。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文庙巷33号,邮编: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