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文物世界杂志

杂志介绍

文物世界杂志是由山西省文物局主管,山西省文物局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文物世界杂志创刊于198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历史类。

文物世界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文物局

  • 主办单位:山西省文物局

  • 国际刊号:1009-1092

  • 国内刊号:14-1255/K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300.00

  • 晋国之变——晋国六百年研究之二

    关键词: 启以夏政  疆以戎索  曲沃代翼  士蒍之法郭偃之法  赵宣子之法  范武子之法  

    晋国前期就发生的“曲沃代翼”顺应了时代的变革要求,也为晋国的政治制度大转变和经济社会大发展掀开了崭新篇章。继之而来的“郭偃之法”不仅指导和促进了晋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也为三晋法家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源泉。正是晋国尚法求变,强国富民,才从西周初年分封的甸服小国一跃而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最,左右天下大势、引领时展150余年...

  • 北朝山西乡村佛教石刻造像考——以《山右石刻丛编》为中心

    关键词: 佛教  佛社  石刻造像  乡村  山右石刻丛编  

    山西乡村佛教石刻造像最初源头已不可考,据《山右石刻丛编》所录石刻造像及其碑记可以看出其形制与石窟造像形制相似,其所制年代集中在南北朝时期,也是石窟造像流行的年代。可以推论,石刻造像是石窟造像在乡村的变体,是民间乡社自发开展的崇佛运动的产物。通过石刻造像的研究,可以探讨佛教思想在中国乡村传播的路径及其组织方式在乡村政权...

  • “蜕世”与“飞升”:汉画像石中的民间宗教信仰研究

    关键词: 汉画像石  宗教思想  

    本文通过考察汉代画像中“祠主受祭图”和“升仙图”,来探讨宗教思想的形成与变化过程,同时从“蜕世”到“飞升”的向往与构建来简要揭示汉代早期民间信仰的生死观的变迁,以及这种观念作为象征符号被赋予在汉代墓葬画像中,显示出人们对于早期宗教思想有着强烈的信仰和认知感。

  • 再读唐昭靖太子墓志——兼与王金文商榷

    关键词: 墓志  文字  释读  

    昭靖太子墓志行文流畅、用词典雅,志文部分骈散结合,多处用典,遣词造句多来自儒家经典。除史料价值外,兼具极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堪称唐志中不可多得的上佳之作。

  • 广东宋元褐色彩绘瓷器再认识

    关键词: 广东褐色彩绘瓷  历史背景  工艺来源  

    宋元时期,百姓受战争影响,纷纷向南迁徙。江西、湖南等地的移民迁入广东。广东人口的增加,推动了生产活动,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海外交通和贸易不断扩大。本文分析了广东褐色彩绘瓷器产生的历史背景,通过对广东地区的宋元时期窑址、墓葬出土的褐色彩绘瓷器的梳理,与江西吉州窑、湖南衡山窑的同类器物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宋元时期广东生...

  • 从视觉文化角度探讨永乐宫

    关键词: 永乐宫  文本  道教史观  

    从前人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大多着重于永乐宫内部的壁画内容的识读、图像系统和斋醮科仪系统的研究。但永乐宫作为一个建筑群,前人的成果无法解释其意义。从视觉文化的角度,通过对永乐宫场所精神的解读、道教史学与永乐宫叙事体系的对比,认为道教史书的书写范式及史学观对永乐宫的叙事模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藏真武造像

    关键词: 真武像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  发展趋势  

    真武大帝是道教四象之一,为镇守北方之神。本文通过山西省艺术博物馆馆藏真武像来探讨真武的起源和发展,并进行真武形象的研究,从而把真武像分为三类,得出真武像由武神形象发展到文武神形象,定型于文神形象的发展总趋势。

  • 魏了翁与大佛寺“鉴亭”考

    关键词: 魏了翁  大佛寺  鉴亭  研究  

    重庆市潼南区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的大佛寺,依山临水,坐南面北,一字形排列着鉴亭、大像阁、外殿、观音殿和玉皇殿5座木结构建筑,因“大像阁”内覆护着一尊巨大摩岩凿造的大型弥勒佛座像,故统称“大佛寺”。其中,儒家建筑鉴亭位居大像阁右侧前方。鉴亭为何人所修建,多年来,已无从考证。现将收集资料梳理,谈一下南宋学者魏了翁与鉴亭的...

  • 浅析武当山玉虚宫明代道教壁画的用色风格

    关键词: 武当山玉虚宫  道教壁画  用色风格  

    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的武当山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的道教圣地,玉虚宫作为武当山明代道教建筑群之中的领军翘楚,向以其庄重威仪的外观建筑、富丽精雅的内部装饰而彪炳道家美学群落,而其中鲜丽明妍、盈动凝莹的大型壁画更使得其整体观赏性锦上添花。重彩浓色的集中使用是玉虚宫道教壁画的一大特色,观之令人顿觉威仪道风扑面而来,盈动仙气萦绕而...

  • 浅谈平遥慈胜寺的宗教艺术特点

    关键词: 慈胜寺  重修慈胜寺碑记  宗派  建筑  

    碑文记载慈胜寺于元中统壬戌(1262年)至元至顺三年(1332年)间历经七十年的历史变迁,期间经过多方僧人的主持修葺,延祐五年(1318年)在无量洪测和尚的主持兴工下终成规模。文中阐述了慈胜寺不同时代的宗派传承,以及其独具地方风格的建筑特色。

  • 高平良户大王庙建筑特点及院落布局

    关键词: 大王庙  建筑特色  院落布局  

    高平良户大王庙,位于良户村的东端,坐南朝北,阶梯形两进四合院落布局,201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本文通过大王庙的院落布局、建筑特色分析,对大王庙的文物价值进行探讨,从而达到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存之目的。

  • 从太原文庙大成殿内的匾额谈起

    关键词: 匾额  太原文庙  孔子  

    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凡是宫室、殿堂、亭榭、书斋、商铺等以大字题裱于门框上,均可称为匾额。匾额既有装饰之用,也包含深刻的寓意,在历史长河中,匾额以其大气的形制、高超的书法艺术,与雄伟壮观的建筑相互辉映,成为建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浓墨重彩下的河东农耕文化———新绛稷益庙壁画赏析

    关键词: 河东  农耕文化  新绛稷益庙  壁画  

    新绛稷益庙壁画描绘了我国古代农业起源与发展的传说,展示了大量农耕场景,是四百年前河东地区农村生产形式和生活面貌的真实纪录,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为我们了解并研究明代中叶河东地域的民风民俗提供了宝贵资料。

  • 昭陵博物馆藏彩绘陶侏儒俑赏析

    关键词: 昭陵博物馆  侏儒俑  倡优  四肢短小  憨态可掬  滑稽可笑  

    在我国古代,皇宫内廷、达官贵族常豢养侏儒作为倡优,让他们表演歌舞杂技,以求开心娱乐,侏儒群体或栖身于皇宫内廷,或为官宦之家所豢养。这些充斥着宫廷和贵胄之家的侏儒,或作滑稽表演,供主人取笑娱乐,或服侍主人、干一些杂役,或专门充当肉几、人凳,让主人坐于其身,甚至足踩其身上车上马。唐代也称侏儒为矮奴,每年由地方进贡,作为官...

  • 浅谈博物馆陈列从设计到布展——以大同市博物馆为例

    关键词: 博物馆  文物  陈列设计  形式设计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自身文化修养需求的提高,博物馆的新建和重建在我国正经历着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在类型和数量上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陈列设计是一家博物馆的真正核心所在,是实现博物馆功能的桥梁。本文以大同市博物馆御东新馆重建为例,对博物馆陈列从设计到布展的过程进行概括、研究与探讨。

  • 从文物保护修复理念看博物馆VR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文物修复  vr技术  博物馆  应用前景  

    VR技术全称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科技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其在博物馆文物保护领域拥有着其他科技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两者的交叉渗透,不仅促进了数字技术研究开发,也创新着文物修复的手段和科学保存的方法。可以说,VR技术研究使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和展示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应用前景广阔。

  • 一枚珍贵的会徽——山西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见证

    关键词: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  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  董天知  牺盟会会徽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团体,牺盟会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华北抗日斗争做出了巨大的奉献,著名作曲家冼星海曾经为之谱写了《牺盟大合唱》这部民族史诗。珍藏于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中的牺盟会会徽,是山西抗日救亡运动的宝贵历史见证。

  • 如何推动始兴县围楼认养工作

    关键词: 围楼认养  客家建筑  文化遗产  

    广东省始兴县素有“中国围楼文化之乡”的美称。为加强对始兴县围楼(围屋)的保护工作,继承始兴人民创造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弘扬独特的客家文化、围楼文化和红色文化,始兴县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围楼(围屋)亟需加以修缮和保护。围楼保护工作作为始兴县一项专项工作自2012年以来长期开展。本文对始兴县在围楼认养保护工作进行探究,...

  • 战国时期青铜兵器制作工艺研究

    关键词: 战国  青铜兵器  成分  金相  工艺  

    本文对山西长治出土的一把战国时期的青铜戈和青铜剑进行了X射线探伤、合金成分、金相组织及腐蚀层结构等方面的检测分析,一方面为修复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帮助,另一方面是为探讨它们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两件样品均为铸造成型,青铜剑成型后经过一定热处理;合金成分分析结果戈为Cu-Sn二元合金,剑为Cu-Sn-Pb三元合金,且铜锡配比符合《考工...

  • 山西襄垣出土元代棺床保护修复

    关键词: 元代  彩绘棺床  检测分析  保护修复  

    棺床作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产物,是我国传统工艺与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在对襄垣元代出土木质棺床的保护修复过程中,我们从文物的病变现象出发,用科学的手段分析病害与文物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依托传统工艺,借鉴现代文物保护理念及技术,对文物本体信息给予最有效的保护,从根本上遏制了棺床的病害。

  • 山西“南部工程”掠影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文庙巷33号,邮编: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