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文学教育(上)杂志

杂志介绍

文学教育(上)杂志是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文学教育(上)杂志创刊于2005,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 国际刊号:1672-3996

  • 国内刊号:42-1786/I

  • 发行周期:月刊

  • 文学与公共空间

    关键词: 公共空间  文学  座谈会  

    这个题目来自一个文学座谈会。当然,题目的覆盖范围远远超出了座谈会,以至于我愿意借助这个机会继续给予纵深的考察。

  • 满月同行

    关键词: 同行  塑料袋  混沌  牛奶  

    上海的夜总是混沌而有气无力的。混沌,是因为各种粉尘到夜里也无法落定,所以夜气不清澄不透澈,有气无力是因为各种远近灯光的切割和渗透,暗和黑都既不浓也不重,毫无力度。此刻这样的夜色正懒懒地倚在楼顶上,看见一个女人,把一盒牛奶挂在了一个门上。那是一个印着超市名字的白色塑料袋,装着一盒利乐装纸盒的牛奶,

  • 人生何处不围城—评潘向黎的《满月同行》

    关键词: 围城  人生  潘向黎  同行  钱钟书  婚姻  突围  宿命  

    钱钟书把婚姻比喻为围城,说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在这来去之闻,正隐含了人生的悖论。其实,人生何处不围城?小至婚姻和家庭,大至单位和社会,这个世界就是一座城,它紧紧地把我们围住,让我们感到生命快要被窒息,然而想突围却又不可得,围城已然成了人类生于斯且死于斯的宿命。

  • 从黄昏到夜晚

    关键词: 黄昏  夜晚  风景  日记  

    黄昏快来了,窗外的光线忽然被迎面的四层楼完全截住,我也写了不少的日记,倦了,该出去走走了。到这个镇快半个月了,其间回城两三回,一直说抽空到河堤上走走,看看河滩上的风景——我知道那里是有风景的。可是,一直没得到空暇。现在,何不走走?

  • 走过生活 达于内心—《从黄昏到夜晚》的写作尝试

    关键词: 写作  生活  内心  主编  散文  

    主编要我谈谈自己的《从黄昏到夜晚》,我应该尊重主编的考虑,那我就说说自己写作这篇东西时的一些想法,也算给读者是提供一个解读散文的角度吧。

  • 关键词: 文学教育  父亲  孩子  

    1.秧是父亲最疼爱的孩子,秧是父亲最疼爱的孩子,父亲给秧喝水时身体弯得低低的,半蹲半跪在田埂上,才能够着秧的高度。一天至少五次,父亲给秧喝水,都是亮晶晶最干净的水,在秧的旁边,紧挨着一块田里蓄满了水,秧是父亲最疼爱的孩子,父亲给秧喝水时眼睛蓝得透明,近乎于神。毫无疑问对于秧,

  • 评白莲春的《秧》

    关键词: 中国西南地区  白莲  现实生活  中国农民  优秀作品  

    《秧》是近年来中国诗坛上极为少有的一组优秀作品,我读了以后深受感动。此组诗以对现实生活的仔细观察与自我人生的深切体验为基础,写出了中国西南地区农民们高尚的品质及其一生凄凉的命运,也表达出对中国农民以及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高度赞美。

  • 浅谈大学语文的教法

    关键词: 教法  大学校园  无所适从  社会  追求  普遍  

    在经济大潮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投入与产出的“及时见效”成了大多数人的普遍追求。在大学校园中细火慢煨的“大学语文”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对“成效”的高速追求。再加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错误的认识—“语文”课无非是教授母语,使得“语文”这门课程走到高校的门口时,已经狼狈不堪、无所适从。

  • 用哲学的观点来思考语文教育问题

    关键词: 语文教育史  教育问题  哲学  教育过程  性善论  古代  

    在语文教育史上,从古代开始到现代一直存在很多针锋相对的观点,从古代的“性善论”、“性恶论”之争到现代的“工具说”、“人文说”之战,争论双方互不相让,总是力图用自己的观点去统一和“征服”对方的观点,但均未获得成功。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用哲学的观点来思考和解决语文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大学古典诗词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 古典诗词教学  大学  中国文学史  文学遗产  唐诗  乐府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词一向有着重要的地位。从《诗经》、《楚辞》、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代代相承,可谓源远流长。大学的文学课本中也选了相当多的古典诗词,如何把这些宝贵的文学遗产传授给学生就显得非常重要。我觉得至少在下面三个方面应加以注意:

  • 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审美教育  大学校园  恶性事件  学生装  活泼  

    当代大学校园有一道“亮丽”的风景:原来飘逸的青丝变成了五颜六色的枯发,原来自然的耳垂如今穿上了怪异的耳环,原来活泼休闲的学生装已换上了袒肩露背的奇装异服,非中非西,不伦不类。还有随处可见的信手扔垃圾的情景,随时可闻的粗俗话语,偶尔发生的一些校园恶性事件,使原来充满活力、充满朝气、

  • 外国文学课的人文教育理念和实践研究

    关键词: 外国文学课  人文教育理念  实践研究  语言教学  教学过程  应变能力  分析能力  鉴别能力  

    笔者从事语言教学,尤其是外国语言教学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的学生非常重视单词的积累和语法的学习。外语基础虽好,但是知识面狭窄。对外国的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太少,以至于临场翻译时应变能力弱,对问题本质的客观分析能力、鉴别能力不够,思考范围极为有限,由此致使翻译不到位的境况比比皆是。

  • 文化视野下的俄罗斯文学选读课教学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教学模式  文化视野  选读课  市场经济需要  俄语专业  文化知识  交流合作  

    近几年来,我国与俄罗斯及独联体其它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深入,为了向社会输送适应时代建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俄语人才,高校俄语专业的教学模式正发生着变化。传统模式的俄语教学内容集中于语音、语法、词汇和修辞四大范畴,而缺乏文化知识,特别是语言中文化知识的教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学生质疑  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  心理过程  认知方式  心理学家  科学文化  知识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研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进行学习,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当今时代,

  •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健康  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三维一体  

    义务教育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所以新课标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并设置了“情感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使之与“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维一体。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她有语文‘独有的魅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也是每个幼小心灵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

  • 对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反思

    关键词: 实践反思  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  现代信息技术  学习知识  学习方式  学习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时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然而,在实践中有许多教师,对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存在着不同的误解。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也不例外。

  •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材  文学教育  语言文字  热爱祖国  民族共同语  语文素质  教学过程  思想感情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根据现行语文教材,

  • 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生成的意义

    关键词: 问题生  中学生  课堂教学  互动交流  学生个体  问题教学  老师  

    所谓问题生成,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提出自己疑问的过程,或指学生个体在与同伴及老师的互动交流中突然进发出问题的过程。它是问题教学的关键所在,其意义是多方面的。

  • 诗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诗歌教学  教学辅助手段  作家作品  引导学生  多媒体课件  现代技术  

    近年来,许多教师尝试引进多媒体课件解读诗歌,在现代技术中绽放诗意。《新课标》也建议,诗歌教学“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可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帮助对作品的理解。……多媒体确实有它的优势,各种赏心悦目的电、光、声、画面令人目不暇接,

  • 问题教学中语言训练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  语言训练  有效策略  发展思维能力  语言能力  创造潜能  学生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句话既指出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又告诉我们:“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必须以语言为载体,必须在“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进行。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呢?

  • 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能力的培养  主体性发展  素质教育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儿童生活  作文内容  

    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但现在的作文教学中还大量存在作文内容与儿童生活脱节,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致使学生被动作文,心态消极,生编硬造,课堂上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指导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过分强调共性,

  • 农村学校作文教学应具有自身特色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农村学校  能力的培养  学生写作  自身  写作能力  农村高中生  传统教育  

    无论是过去的传统教育,还是当今的素质教育,都十分强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以便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写作能力是学生诸多语文能力中的一种重要能力,是学生安身立命、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农村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依旧不尽人意,令人百般忧患。农村高中生作文时常感为难,有搜肠刮肚之苦,

  • “阅读—写作”迁移原理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写作  阅读  迁移原理  应用  才能  文章  练习  

    阅读与写作有着紧密的关系,这是大家都有共识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应用。换言之,只有读得通,才能写得通;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鲁迅先生指出,要想写好文章,最要紧的,就是“多看和练习”。又进一步指出写好作文的方法:“……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作”。由此可知,

  • 作文语言出彩的捷径

    关键词: 作文语言  语言水平  技能训练  思想认识  句式仿用  中学生  理想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现在许多中学生的语言水平还不够理想,提高语言水平一要提高思想认识,二要进行技能训练。多进行句式仿用这种技能训练是使语言“出彩”的一条捷径。

  • 写作拟题之要义

    关键词: 拟题  写作  字面理解  比喻意义  眼睛  文章  窗户  心灵  

    题目,就字面理解,是额下之眼目。题,本义或古意为额,即额头、脑门;目,即眼目,眼睛。作为文章的题目,可以看作是比喻意义,即把文章看作人,题目则是他额头下的眼睛。众人皆云,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由此可见,题目就是文章的心灵窗户。

  • 例谈习作“童话”的回归

    关键词: 童话  回归  习作  语言表达方式  字面意思  思维特点  大海  学生  

    所谓“童话”,字面意思就是“儿童的话”。一位四岁的孩子走路时看到一些白云在很快地移动,就自发地做出了如下解释:“一定是某个开机器的人使白云移动的”。当老师让学生用“大海”说一句话时,学生竟然说;“大海是无边无际的草原,雪白的浪花就是那数不清的羊群”。这些话就是与成人的思维特点与语言表达方式有天壤之别的“童话”,

  • 让学生成为修改作文的主人

    关键词: 作文修改  主人  学生  作文质量  作文教学  持久战  批改  文本  

    作文修改,是写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是怎样批改的呢?只是浮光掠影,有指导,有讲评,但往往是隔篇进行,浏览一遍,打一个分:要么两个作文本交换使用,细水长流打批改持久战。但这做法都还是停留在消极应付这个层面,并未跳出“师本位”这个限阈,

  • 有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文本

    关键词: 学生阅读  文学文本  引导  文章内容  偏差  异读  误读  导引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难免会出现偏差。那么,当出现这种偏差时,即文本被误读和异读时,我们该怎么办?导引!在我们准确地判断出学生误读、异读文本的前提下,我们要想方设法导引学生到正确的理解思路上来。

  • 创造性阅读教学刍议

    关键词: 创造性阅读教学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施教者  玉门关  训练题  生字  

    听了一节冠名“创造性阅读教学”的汇报课。施教者所教内容是《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教材中列出了五个一类生字:仞、姜、笛、怨、杨,两个二类生字:孤、柳;设计了两个训练题,一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 评陈世旭的《镇长之死》

    关键词: 陈世旭  镇长  中国社会  文学奖  小人物  主人公  小说  

    在鲁迅文学奖众多的获奖小说中,陈世旭的《镇长之死》以它独特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小镇文化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风貌,揭示出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并用它独树一帜的荒诞幽默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悲哀。镇长这个主人公的善良品质,终究被淹没在历史的无情里,这不得不让人们去思考政治与人性之间的残酷联系,

  •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 语言艺术  抒情散文  艺术美感  史铁生  小说  信天游  诗意  

    1983年,史铁生以一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而蜚声文坛。对这部小说,王蒙评价道:“《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小说,更是优美的抒情散文,是诗,是涓涓的流水,是醇酒,是信天游,是质朴而又迷人的梦”^[1]。在我读来,小说处处都蕴藏着真实的生活和艺术美感,尤其是那平淡诗意的语言宛如醇美的酒,悠扬的歌,让人在如痴如醉的同时,

  • 论李存葆的散文写作

    关键词: 散文写作  李存葆  一等奖  排行榜  海外版  

    近十年来李存葆以大气、恢宏的“大散文”创作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多次获“韩愈杯”、“孔子杯”等散文大赛一等奖;多篇散文进入全国散文排行榜;《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也多次以头条转载他的散文;2005年散文集《大河遗梦》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 汤显祖的至情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汤显祖  至情  戏剧创作  平行比较  莎士比亚  十七世纪  十六世纪  

    汤显祖,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以其《临川四梦》达到同时代戏剧创作的高峰。一些中外学者曾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进行平行比较,认为这两位戏剧大师在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之交的东西方剧坛上都做出了泽惠人类的卓越贡献。而因何使其铸造了一峰多秀的气象而使同时代作家只能望其项背呢,笔者以为不单在于其情节结构的离奇、

  • 关汉卿的创新人格特质

    关键词: 关汉卿  创新人格  艺术生命力  物质  古典戏剧  舞台形象  人格理想  人物形象  

    元代大剧作家关汉卿一生写了六十多种杂剧。关氏的杂剧代表了我国古典戏剧的最高成就,在戏剧史上有深远影响。作为杂剧艺术的先驱,他透过笔下绚丽多彩的舞台形象,反映了时代的风貌、人民的心声。其作品人物形象的人格理想不仅丰富而且独特,有很高的范型作用。其现存的十八种(个别作品仍有不同看法)作品有不少剧作的艺术生命力非常强,

  • 论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关键词: 李清照词  花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  陶渊明  女词人  文人  寄托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花总是文人骚客笔下的钟情之物,鲜花的美丽带给他们许多的遐想与感悟,同时也往往成为他们个人情怀与品性的寄托。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等等。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亦写了许多关于“花”的词作,创造了一系列的“花”意象。

  • 《逍遥游》:得失知多少

    关键词: 得失  马叙伦  绝句  无奈  

    马叙伦说:“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也是整个庄子患想的神髓,读懂了《逍遥游》,也就抓住了通向庄子世界的钥匙,也就理解了那颗极冷而又极热的心,也就明白了庄子的希冀与无奈、是非与得失。

  • 谈《蜀道难》的思想内容

    关键词: 思想内容  主题思想  创作背景  政治思想  李白  入蜀  诗文  

    关于李白《蜀道难》的主题思想,自宋以来,众说纷纭。据詹瑛《李白诗文系》考订以为此作与《送友人入蜀》、《剑阁赋》是同一主题的同时之作。这种说法固然有可取之处,但联想到李白的政治思想及创作背景,惜其未能将《蜀道难》的思想内容具体概括出来。笔者以为《蜀道难》的思想内容是比较大的,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 论《晋灵公不君》中的儒家思想

    关键词: 儒家思想  编年体史书  历史人物  政治思想  孔子  第一部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为孔子修订、编辑。孔子修《春秋》号称“笔则笔,削则削”(《史记·孔子世家》),他是按儒家的标准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因此,这部史书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深厚的儒家思想。《春秋》是阐述孔子政治思想的,《左传》是解释《春秋》的。由于《春秋》记事极为简约,随着时间的推移,

  •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女性梦幻

    关键词: 女性  蒲松龄  梦幻  笑话  小说  

    据统计,《聊斋志异》五百余篇,除去寓言、笑话、速写外,真正称得上小说的约不到三百篇,其中描写女性的作品占一半以上,是全书中脍炙人口的最精彩篇章。

  • 《追风筝的人》中哈桑形象解读

    关键词: 哈桑  风筝  解读  形象  阿富汗  小说  救赎  人物  

    《追风筝的人》是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成名之作。这部小说以现代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了两个男人之间的背叛与救赎。小说不仅生动的刻画了阿米尔这一人物,也描绘了哈桑的正直、善良与勇敢。哈桑虽然只是一个样貌丑陋个仆人,但他却无愿无悔的伺候阿米尔,并一心一意的对待他。相反,阿米尔并没有当他是真正的朋友,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