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文学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文学评论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学评论杂志创刊于195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先秦《诗》学观与《诗》学系统

    关键词: 先秦文学  中国  文学研究  

    本文通过文献考察认为,西周以至春秋中期通行的是“以《诗》为史”的《诗》学观.自春秋后期以至西汉,“以《诗》为史”和“以《诗》为教”两种《诗》学观并行,因而在《诗》的流传中也存在着“以《诗》为史”和“以《诗》为教”两大《诗》学系统。

  • 小说学的萌兴——先唐时期小说学发覆

    关键词: 先唐时期  小说学  中国  思想内涵  文学研究  哲学思想  古代文学  

    本文考述了先唐时期小说学的生成过程及其思想文化背景。认为小说学在先唐时期吸纳了传统哲学和史学的思想内涵,“小道可观”、“惩恶劝善”、“传闻异辞”等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思想观念。六朝小说家以记录“传闻”、追求“奇异”和“游心寓目”概括小说之特征亦奠定了后世小说学的基本内涵,故先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学重要的思想之源,对后世小...

  • 主情、主知与主趣——试论新诗发展史上的唐诗、宋诗和元曲路径

    关键词: 新诗发展史  诗歌  唐朝  宋朝  元朝  散曲  中国  古典诗学  语言形式  文学研究  

    本文从古今诗歌传承的角度,首次提出20世纪新诗发展史上存在着唐诗、宋诗和元曲三大路径的看法,并具体论析了主情、主知、主趣三派诗人诗作与唐诗、宋诗和元曲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具特色的艺术风貌。指出对三大路径的遵循,使20世纪新诗在语言形式断裂之后,仍然纵向承传了中国古典诗学的一脉血缘,获得了宏大的诗学背景,...

  • 鲁迅与龚自珍

    关键词: 鲁迅  龚自珍  近代文学  中国  民主主义思潮  文学评论  文学意象  

    本文寻绎龚自珍对鲁迅的思想影响与文学影响,寻绎鲁迅对龚自珍反专制、反庸众、张扬个性的思想和“长夜”、“大音声”、“秋”等重要意象的承继与发挥的历史痕迹,彰显鲁迅文章的“故有血脉”。并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中西方民主主义思潮的迅速涌入与“龚自珍热”消褪的历史背景,论述龚自珍对鲁迅的影响呈现的复杂性。

  • 李渔及其拟话本艺术精神新解

    关键词: 李渔  拟话本  艺术精神  小说创作  中国  古代文学  文化品格  文学鉴赏  

    研究界对李渔及其拟话本的艺术精神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对几种代表性提法作了逐一检视,从而提出“家居有事之学”的愉快鉴赏这一新解;并重新解读李渔拟话本的独特性:以赏鉴为基调,赏鉴琐细、赏鉴生命、赏鉴卑微,甚至赏鉴苦难,有着古代文人笔下难见的既实在、实用,又通脱、潇洒之气。

  • 回归世俗:《闲情偶寄》生活艺术的文化取向

    关键词: 杂著  李渔  生活艺术  文化取向  中国  古代文学  艺术审美  

    中国古代关于生活的艺术化思想源远流长,至唐宋益彰而明,至晚明而造其极,突出表现是一批士人疏离主流政治,执著世俗而又超越世俗。明清之际李渔亦孜孜于此,其杂著《闲情偶寄》便专门讲究生活艺术的各种法门,引入了女色声容和歌舞戏曲等世俗内容,在文化取向上趋于世俗化、技艺化,体现了明清之际文入主体意识向下突破、转移的态势。

  • “美学上的反感”与日常生活审美化——对马克思一个美学命题的当代阐释

    关键词: 马克思  美学命题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美学思想  后现代语境  

    马克思在《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中提出的“美学上的反感”这一美学命题,是马克思整个美学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旨在于追求人的感性的完善,并因其内蕴着的现代性意义而在后现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实践中富有活力,为美学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作出科学的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 网络文学本体论纲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本体论  学理范式  现象学  价值论  艺术审美  当代文学  

    本文运用本体论哲学方法,瞩目于网络文学合法性的“在场”追问和表征文学本体的显性与隐性的双重结构,从现象学描述其存在方式,从价值论探询其存在本质,解释网络文学的形态构成及其意义生成问题,以图完成网络文学的艺术哲学命名,探讨建构网络文学学理范式的可能性。

  • “声情”研究方法论的现代启示

    关键词: 研究方法论  汉语  古典诗学  中国  文学研究  声韵形式  

    “声情”是汉语诗学的基本范畴,从基本的方法论来看,与“声情”相关的诗学理论,总体上突出了诗歌声韵形式研究的入文性。具体地说,其“三维”法突出了多维度性,“体用”法突出了功能性,“序列”法突出了动态性和超越性,“审美愉悦中介”论和“审美诠释学”研究则突出了综融性。这些方法论特点,为突破学术界在声韵形式研究方法上的唯技术...

  • 想象理论新视域:自由的唤醒与物化的拯救

    关键词: 想象理论  精神意象  审美意义  生命价值  审美境界  诗性  文艺美学  

    本文认为,对想象的审美学分析,必须突破对其进行单纯的发生机制层面的描述,而转向对审美意义的生成、审美境界的开启、生命价值和生存智慧的诗化等方面的审视。想象作为精神意象的现实有效性,在于对生命意识和生命自由的唤醒,对人的物化和生存沉沦的拯救。

  • 民族品格的张扬与世界视野的拓展——我国蒙古族文学的审美追求

    关键词: 蒙古族  民族文学  中国  民族品格  世界视野  文化全球化  文学研究  

    我国蒙古族文学数千年来在自身艺术河床中流滴激荡。同时,它以兼容开放的姿态,积极吸纳各兄弟民族乃至世界各国文字的营养,不断地融入新质,绽出奇葩。应科学解读“文化全球化”含义,否则会有谁化谁、化向何方的问题。在当前乃至久远,我们应注重和强调的是文学的民族性。世界性则是民族性的追求和期许。理论批评亟待调适,重新审视“中国文...

  • 现代中国生命诗学的理论内涵与当展

    关键词: 中国  生命诗学  现代文学  理论内涵  思想体系  新诗  话语方式  思维模式  

    中国现代生命诗学是在20世纪的新文学运动中得以产生,并在20世纪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获得充实与发展。五四时期郭沫若、宗白华、田汉等在西方诗学影响下张扬起了生命诗学的旗帜,三四十年代胡风、冯至、唐浞等从不同的路向丰富与发展了生命诗学的内涵,到20世纪末,生命的无意识与神性被引入到中国诗学的思想体系中,这二者的融合为中国现代...

  • 日本体验与中国散文的近现代嬗变

    关键词: 文学形式  中国  散文  异域体验  本土体验  近代  现代  作家  文学嬗变  

    在中国作家吸取日本等异域文学经验的背后,作家个体生存的体验远比单纯的文学形式的借鉴深厚复杂,而且文学形式的输入从根本上讲也受制于“体验”的内容与方式。中国作家的“日本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各文体的演变,其中,尤以散文的嬗变较为典型地体现了这一异域体验的丰富意义,日本的体验不仅给了中国作家诸多的生存实感和艺...

  • 都市文化环境与三十年代诗歌审美视野的变迁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诗歌  中国  都市文化环境  新诗  审美视野  审美趣味  文学评论  

    随着文化中心向上海的迁移以及现代都市生活对诗人的影响,以“自然”为本位的诗学传统发生了变化,从“俯视”到“近观”都市,日常生活开始进入诗人的审美视野,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获得了观察生活、反映个人都市体验的新视角;夸饰的诗风被平淡而蕴藉的诗风所取代,复杂的都市生活也造就了现代入感觉世界的复杂性,为了捕捉细腻敏锐的感觉,诗...

  • 论张爱玲的现代性及其生成方式

    关键词: 张爱玲  现代文学  中国  现代性  生成方式  文化想像  小说创作  

    现代性不仅是时间性质的一种命名,也是人类思想价值的一种基本类型。张爱玲的创作激活了五四文学中的小传统,创造了日常现代性的基本形态,是对鲁迅为代表的启蒙现代性的挑战与超越,从而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学之现代性的重要转型。将张爱玲与卡夫卡相比较,一者在荒凉的平凡中体味美,创造出了中国式的荒凉的现代性;一者在荒诞的冲突中创获美,...

  • 论鸳鸯蝴蝶派文人的电影创作

    关键词: 鸳鸯蝴蝶派文人  文学作品  电影创作  海派文化  现代通俗文学  文化语境  

    鸳鸯蝴蝶派文人不仅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同时也参与了许多电影的创作。如同他们的小说建立了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一种经典模式,他们的电影创作也开创了中国电影的一个延续至今的重要传统;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建构了独具特色的“文学化电影叙事”和“文学化影像风格”,还通过“写”电影创造了一种“电影化”的文学样式,并将通俗与高雅、现代...

  • 古典忠贞观的现代变奏——以《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中心

    关键词: 丁玲  古典忠贞观  社会伦理观  小说创作  文学研究  

    本文以丁玲小说为中心,通过文本分析,探讨了作品所体现的忠贞观及其存在形态,以及这种观念在特定历史阶段与民族国家建设及个人主义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揭示出中国社会伦理观从古典到现代的一段演变轨迹。

  • 寻找“当代文学”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中国  文学评论  意识形态  文学史  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和任何其他历史本质一样都是一种历史建构的结果,“当代文学”的发生是继“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社会主义历史实践是“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重要标志。“当代文学”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表征。1980年代“新启蒙主义”意识形态的流行和“重写文学史”的发生,“当代文学”学...

  • 博尔赫斯与中国当代先锋写作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先锋写作  艺术形式  文学研究  

    本文从时间的重复与循环,迷宫设置和元小说三个方面考察了博尔赫斯对我国当代先锋写作的影响。先锋写作重视故事时间的重复和循环,由此造成了一个自足的圆形结构。迷宫的设置展现出世界的无序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元小说则把小说虚构的本质裸露出来,彻底消解了传统小说的真实性。

  • 重与轻:历史的两面——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题材小说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中国  文学题材  艺术形式  文学创作  政治文化背景  

    中国当代题材小说的创作者主要由两代作家组成,一是运动的亲历者,一是80年代后的年轻作家。由于作家在生活和文化经历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创作时代的政治文化背景的影响,两代作家的创作态度、历史观念和艺术形式都呈现出重和轻的显著分歧。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值得我们总结,也呼唤着更多作家沉潜历史的深处,为我们揭示历史的真实和复杂。

  • 本刊稿约

  • 也谈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研究的困惑与反思

    关键词: 20世纪  古代文学  中国  文学研究  文化反思  先秦文学  

    过去了的20世纪,100年已经成为历史。它所留下的巨大文化遗产一直在左右着我们的思考和实践,因此可以说,客观上我们尚未真正步入我们所处的时代。然而,反思仍旧必要,我们希望以自己的摸索为21世纪研究的重现辉煌贡献力量。

  • 读周裕锴《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

    关键词: 周裕锴  学术理论  书评  释义学  古代文学  

    尽管中国有几千年的解释传统,但有意识地从阐释学(又名解释学、诠释学、释义学)的视角观照此传统却是晚近的事。钱钟书先生无疑是较早的实践者,他很早就已经熟练地运用西方阐释学理论为传统学术发微起覆,且其著作本身就独具一种阐释学的意识和方法。美籍华裔学者刘若愚曾在比较诗学的视野里探讨过中国传统的阐释意识,成中英提出要建立“本体...

  • 评《非文学的世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

    关键词: 朱晓进  杨洪承  文学研究  书评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提出,许多文学史研究者从纯粹“文学性”的角度描述20世纪中国文学史,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路径。但由于20世纪中国人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政治化倾向,使得置身其中的文学必然无法回避“政治”这样的事实存在,因此有许多文学史研究者仍然关注着文学的生存环境,包括...

  • 消费时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走向——“中国消费时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研讨会侧记

    关键词: 消费时代  文学研究  文化研究  中国  学术研讨会  文学评论  消费文化  

    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大量西方学术界研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著作被译介到中国,一些相关的学术话题也随之被“移植”到了中国学术界,“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这个话题成了中国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一些敏感的学者针对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为了将这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

  • “文学观念与文学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关键词: 文学观念  文学史  中国  学术研讨会  文学研究  文学评论  

    在纪念第一部《中国文学史》问世一百周年之际,由河北师范大学联合国家图书馆、《文学评论》编辑部、《文学遗产》编辑部共同主办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史”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7月31日至8月2日在美丽的塞外名城承德胜利召开。与会的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百年来中国文学史研究与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就文学史研究与写作中文学...

  • “鲁迅研究二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关键词: 鲁迅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学评论  中国  文学研究  文学作品  

    鲁迅研究作为一门显学,近20年来走过了怎样的道路,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着什么问题,今后应该如何发展?2004年8月16日至18日,在青岛大学和鲁迅博物馆于青岛举办的“鲁迅研究2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与数十名研究生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 “齐鲁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关键词: 齐鲁文化  中国  现代文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学研究  精神文化  山东文化  

    由《文学评论》编辑部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齐鲁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20至22日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部分高校、研究机构、出版单位的一百余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在为期三天的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就“齐...

  • “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综述

    关键词: 文学评论  中国  学术研讨会  审美活动  文学研究  文学语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南阳师范学院于2003年10月24—27日在历史名城南阳市联合举办了“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张炯、陆贵山、杜书瀛、毛崇杰、党圣元、高建平、金惠敏、叶廷芳、聂振弢、史忠义、张法、陶东风、黄卓越、张婷婷、张云鹏、二月河、王遂河、苗相甫、张德礼、聂振弢等6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主要围...

  • 编后记

    关键词: 中国  文学研究  办刊质量  文学理论  学术论文  

  • 《文学评论》2004年总目录(括号内圆点前为期号,后为页码)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