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学评论杂志创刊于195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杂志介绍
文学评论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学评论杂志创刊于195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0511-4683
国内刊号:11-1037/I
发行周期:双月刊
全年订价:¥412.00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学问 地图 地理 民族学 2004年12月 剑桥大学 北京大学 苏州大学 河南大学 南开大学
本文原为在剑桥大学、北京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大学、南开大学的讲演,2004年12月整理修订成这篇“论纲”。主要谈三个问题:为什么要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和中国文学的民族学问题、地理学问题。与“重绘”相关的其他问题拟放在其他文章中谈。
关键词: 艾布拉姆斯 中国文学理论 四要素 普遍有效性 中国文论 西方理论 有效分析 文学研究 分析框架 逻辑前提 学术研究 历史关联 研究现状 外部环境 学理性 非西方 汉学家 文化区 借用 对象 文本 接受
艾布拉姆斯提出的四要素分析框架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欧美批评界和非西方学界均认定这一理论的有效性。本文指出,借用外来理论的逻辑前提是双重的学理性,即这一理论本身是否具有普遍有效性,以及研究对象本身所要求的学理性。借用一种理论的学术研究应把握该理论背后的指涉与知识之间的关联,同时也应对研究对象背后的历史关联有所意...
关键词: 中国 文论 现实主义理论 抗战文学 发展过程 文学本质 抗战初期 文学创作 中后期 文学所
中国抗战文论中的现实主义的深化过程是从抗战初期的文学偏狭性到抗战中后期对文学本质把握的发展过程。本文对之进行了详尽论述后认为,中国抗战文学现实主义理论的深化既是抗战文学所留下的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也是目前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从抗战文学中反省后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作为 文论 中国文学批评史 重要范畴 明清时期 三个层面 基本内涵 平易自然 发展脉络 风格 气势 创作 境界 唐 宋
“老”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萌芽于唐,发展于宋,深化和成熟于明清时期。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从风格层面来说,是平易自然,气势纵横;从创作层面,是直书见意,不加雕饰;从境界层面来说,是不工自工,至法无法。本文试图对“老”作为文论范畴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审美范畴 古代美学 研究现状 理论批评 审美理想 创作原则 批评内容 密切联系 表现方法 独特性 学术界 原材料 诗味 词学 尊体
“味”是中国古代文论、古代美学中的核心审美范畴之一,就研究现状而言,学术界对“诗味”论等研究较多,而对“词味”论研究不足。本文从原材料出发,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古代词学理论批评中的“词味”论,以之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关于词的创作原则和审美理想。通过研究说明:中国古代的“词味”论,其理论批评内容不仅较为丰富,而且也有其独特...
关键词: 民间文化 狂欢理论 狂欢文化 巴赫金 文化内涵 发展阶段 人类文化 语言构成 狂欢节 研究所 神话 想象 景象 亵渎 贬低 嘲弄 戏仿
本文认为,《想象催生的神话——巴赫金狂欢理论质疑》一文对巴赫金缺乏深入的研读,对狂欢理论的理解有明显的疏漏。巴赫金不仅没有“扭曲狂欢节真实的文化内涵”,而且通过狂欢论复现了被人们淡忘了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的生动景象,恢复了几乎湮没无闻的狂欢文化的原有风貌,揭示了由颠倒、亵渎、逆向、贬低、嘲弄、戏仿这类语言构成的民间狂欢...
关键词: 早期小说 张炜 社会变革 家庭承包责任制 早期创作 启蒙话语 80年代 现代知识 个性价值 深层问题 农村改革 健康发展 农村社会 独特贡献
张炜在《古船》之前的早期创作明显带有80年代启蒙话语的思想痕迹,这表现在对现代知识、个性价值等的崇扬上,但这些作品同时也揭示了在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社会所产生的一些新问题。这些在当年被农村改革的辉煌成就所掩盖的深层问题如今已暴露无遗,正阻碍着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对这些重大问题的发现和揭露是张炜早期创作的独特贡献。
关键词: 社会学分析 诗歌 抒情作品 昌耀 自传 作为 历史经验 理想主义 复杂关系 20世纪 集体记忆 个人经验 象征主义 修辞幻象 制度化 市场化 伦理学 想象力 人和 传记 成一
昌耀的诗歌可以读成一部精神传记。它不仅揭示了一个诗人和社会理想主义及其制度化的关系,也揭示了诗人和市场化现实的关系。昌耀的诗是20世纪诗歌和历史伦理学的复杂关系的呈现。很少有人像他的诗篇那样在个人经验中集中了如此之复杂的历史经验与集体记忆。而他的诗歌想象力、他的修辞幻象和象征主义,既是与这样的历史负荷相一致的对应物,又...
关键词: 新生代作家 心态 中国文化传统 90年代以来 1980年代 新生代文学 新生代诗 虚无主义 生活态度 自审意识 狂欢 阶段性 时代性 世俗化 现代化 狂狷 创作 苦闷 觉醒
受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狂狷”气影响,在新生代诗人和作家的生活与创作中,从1980年代的狂放到1990年代以来的狂欢与自虐,这种狂放心态又在现代化和世俗化的浪潮中呈现出不同的时代性和阶段性,狂放和狂欢的生活态度最终并不能拂去虚无主义的苦闷。新生代文学也并非完全是狂放和狂欢态度的结果,部分作家开始注意“控制”狂欢情绪,表明新生代作...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冯雪峰 中心 现代文学史 文化实践 办刊理念 内部差异 左翼文学 社会主义 左翼思想 建国后 他在
在现代文学史中,冯雪峰是不可回避的研究对象,但“当代文学”语境中的冯雪峰,关注者不多。本文试图以冯雪峰与《文艺报》的关系为线索,通过他在建国后的办刊理念与文化实践,通过分析左翼文学的内部差异,试图清理和总结左翼思想中的社会主义经验。
关键词: 浪漫主义文学 心态 发展状态 基本形态 情态 姿态 中国现代文学 平民化倾向 创造社作家 创作主体 基本特质 自卑情结 内在原因 边缘性 文学家 自恋 浪漫性 无名氏 反抗 鲁迅
从文学创作主体方面考察,浪漫主义的基本特质应为边缘性心态、平民化姿态和自恋型情态的体现。中国现代文学的浪漫主义形态也体现在这三个方面。自处边缘的心态决定了包括鲁迅在内的新文学家最初普遍认同了浪漫性的反抗,以创造社作家为代表的新文学家的平民化倾向是其获得浪漫主义色泽的主要缘由,自恋性的想象是无名氏等创作中浪漫品格的保证...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父子关系 主题 传统文学 文学作家 动力模式 儿子 丰富性 复杂性 欲望化 父权 出走
与传统文学相比,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父子关系表现出一种全新的主题,即儿子的“篡弑”。新文学作家基本上站在儿子的立场对父权进行了颠覆,“篡弑”的丰富性、复杂性从儿子的出走、对父亲的驱逐、乱伦等得到揭示,“篡弑”欲望化作为摆脱卑贱的一种动力模式,是儿子成长诉求在特定历史境况中的表现。中国现代文学破天荒揭示了“篡弑”对成长的作...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歌 意象艺术 中国古代诗歌 思维特征 承传关系 审美心理 自然意象 现代诗人 心理情结 传统文化 审美旨趣 虚实相生 感物 有机性 哲理化 现代性 意境 心灵 比兴
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现代诗歌与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的承传关系。一是凝合于自然的意象审美心理。现代诗人心灵与自然意象的凝合,烙印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心理情结。二是感物兴会的意象思维特征。主要体现为“感物起情”与“感物兴思”的传统的比兴意象思维特征对现代诗歌的影响。三是意境化的意象审美旨趣。分别从意象的有机性融合、意象的...
关键词: 文学主张 自由思想 胡适 平民文学 文学思想 个人主义 个人表现 人的个性 新文学 张建设 民间 风格 接受
胡适主张建设平民的文学,胡适的平民文学主张是其自由思想在文学思想上的直接体现,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胡适强调平民文学根植民间,是个人表现的冲动,不但紧贴生活,而且充分表现人的个性,能够保持自然的、活泼的生气,从而在不断的进化中产生新的体裁和风格。因此,胡适高度重视平民文学,并指出平民文学是新文学的重要源泉,提出创造为平...
关键词: 前期作品 田汉 中国现代文学史 审美现代性 重评 作品评价 艺术风格 艺术成就 社会现实 早期作品 审美意象 美学理念 审美情感 忧国忧民 审美效果 多元化 伤感 审视 意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往往将田汉的前期作品评价为“唯美的”、“伤感的”、“消极的。”然而,如果从审美现代性的视角进行审视,田汉前期作品表现出的多元化艺术风格,恰恰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现代性,并形成了他艺术成就的高峰。田汉早期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不人道的社会现实,更将这种忧国忧民的主体热情和审美情感升华...
关键词: 文学经典 中国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家 文学价值 审美风尚 外在因素 社会风气 形成过程 审美需求 公众心理 史学家 文本
本文以《过秦论》为个案,研究文学经典的形成及相关的理论问题。自汉代以来,《过秦论》一直是历代公认的文章经典。其文本固有的史论价值与文学价值是其成为经典的基础。而史学家与文学批评家的推崇以及后世审美风尚、社会风气等外在因素对《过秦论》经典地位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从文学经典形成过程入手,研究中国文学批评中一...
关键词: 晚唐五代词 审美特征 装饰性 装饰效果 艺术语言 比喻性 视觉性 普遍性 意象 诗词 图案 文学 创作 词体 抽象
装饰性是词的一种审美特征,这在晚唐五代词中是有突出表现的。所谓“装饰性”在文学中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指的是在诗词中那种以文字的艺术语言创造出的具有装饰效果的意象,它们以鲜明的视觉性、图案化在作品中反复出现,成为诗词中的一些“亮点”。装饰性在晚唐时蔚然而兴,到五代时则成为词的创作的一大特征和普遍性的存在。色彩、结构和图...
关键词: 直接关系 山水游记 文体特征 游踪 柳宗元 表现型 演进 情感 记载 文学
游踪、景观、情感是游记文体的三大文体要素,它们演进的程度与表达的详略,直接关系到游记文体的形成与游记文类的划分。游踪演进的缓慢导致柳宗元“永州八记”为代表的山水游记重大文体缺陷。重游踪,重地理记载,是地学游记的重要文体特征。重客观享景与重主观之情,又使文学游记分为再现型与表现型两大部类。
关键词: 义山诗 理事 想象 至情 叶燮 诗赋 俗
清人叶燮在其《原诗》中指出:自开辟以来,天地万物,“发为文章,形为诗赋,其道万千,余得以三语蔽之:曰理、曰事、曰情,不出乎此而已。”又日:“要之作诗者,实写理事情,可以言言,可以解解,即为俗儒之作。惟不可名言之理,不可施见之事,不可径达之情,则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方为理至事至情至之语。”今以此论衡之义...
关键词: 白居易 内在成因 袁枚 诗 心灵自由 陶渊明 相似 契合 用典 苏轼 文人 世俗
在袁枚生前,人们已经指出了袁诗与白诗的相似,袁枚本人在晚年也承认了这一点,但他认为这种“貌类”是“无心”的。在笔者看来,这种主观的”无心”与作品的“貌类”更值得我们去探讨。袁诗与白诗都晓畅平易,很少使事用典,都具有意到笔随、挥洒自如、意脉贯通的特色,而更深层的相似,还在于他们心灵上的契合。这种契合还发生在白居易与陶渊...
关键词: 唐代小说 回顾与前瞻 审美再创造 研究特点 中国小说 乾嘉学风 理论建构 艺术特质 研究模式 文学资源 文学影响 文献学 发生学 考据 原创 自觉
本文对一百年来唐代小说影响研究的状况进行了总结。在此百年中,因乾嘉学风及中国小说研究特点的制约,该研究的性质与成果,具有以事实考据为主,理论建构为辅的文献学属性。而唐代小说的经典地位,既源于自身强烈的原创艺术特质,更在于后世不断的自觉追随与回归。摆脱旧的研究模式的关键在重新考量现象的实质。文学的影响问题,实为主动索取...
关键词: 语言乌托邦 解读 漫游 20世纪90年代 寓言 时间 汉语文学 长篇小说 知识分子 政治生态 批判意识 台湾文学 叙事人 文本 都市 解构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汉语文学中,长篇小说《海东青》是一个形态独异而表征丰富的巨型文本,遗憾的是它未曾得到大陆批评界的应有关注。它以一个生于南洋定居台湾的华人知识分子有意味的都市漫游,绘制并解构世纪末台北政治生态和道德乱象,其文字乌托邦的美学构架隐含着浓郁激越的警世和批判意识,一也映照出叙事人原乡追寻的困境和难以解魅的身...
关键词: 历史叙述 古诗文 新证 名物 意义 建构 重写文学史 80年代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文化史 艺术史 哲学史 新时期 学术界 思想史 阶级性 人民性
一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重写”风潮——重写文学史,重写文化史,重写艺术史,重写哲学史,重写思想史等等——代表了学术界在新时期的诉求和取向,促使这20年间产生了无数大部头的、恢宏纵横的“通史”。它们在突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阶级性”与“民族性”、“人民性”,
关键词: 现代性研究 反思 20世纪末期 中国文学研究 现代性问题 波德莱尔 热点问题 文学界 理论界 前沿性 先锋性
现代性的概念在文学界由波德莱尔1863年在《恶之花》中用非定义化方式予以率先阐释,至今已有百余年。但在中国文学研究界成为热点问题却已是20世纪末期。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几乎是同时登陆中国理论界,给文学研究界带来极大的兴奋与冲击。一贯对先锋性与前沿性话语极为敏感的文学研究,对现代性更是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关键词: 文学理论建设 文学创作论 文学鉴赏论 文学批评学 文学社会学 改革开放 50年代 理论著作 基本原理 本质特征 新时期 成系统 发展论 作品论 心理学 繁荣 主编 出版 刊行 蔡仪 著述
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建设有了空前的繁荣。在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成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在50年代有十余种,印年代只有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尚没有正式刊行)。然而,近二十几年来,仅教材就出版了二三百种。文学理论建设的繁荣,还体现在出版了各个分支理论的研究和著述,如文学本质特征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发...
关键词: 高峰论坛 学科建设 文艺学 融通 交叉 2005年 中国传媒 编辑部 文学院 钱中文 陆贵山 杜书瀛 王岳川 王一川 杨春时 姚文放 蒋述卓 王德胜
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和《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交叉与融通:文艺学学科建设2005高峰论坛”,于2005年1月29日至30日召开。参加会议的文艺学学者有钱中文、陆贵山、杜书瀛、蒲震元、王岳川、王一川、李春青、杨春时、尤西林、姚文放、蒋述卓、冯毓云、韩经太、袁济喜、张晶、丁亚平、王德胜、党圣元、黄卓越、
关键词: 全球化语境 应对策略 讨论会 2004年10月 复旦大学 学术研讨会 文化全球化 中国文艺学 文艺学研究 研究范式 文化语境 前沿问题 文化使命 文化情境 博士点 中文系 杂志社 多民族
2004年10月,由《文学评论》杂志社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点联合举办的“全球化语境下的文艺学应对策略”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隆重召开。与会学者就“全球化文化语境与文艺学研究范式的变迁”、“文化全球化与中外文论的整体会通和互动”、“多民族文化情境下的中国文艺学家身份选择与文化使命”等前沿问题进行研讨,为打破我国当前文艺学...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学科建设 研讨会综述 发展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 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文化资源 专家学者 建设问题 杂志社 文学院 主办
由《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杂志社、郑州大学文学院、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文学一文化研究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2005年3月4日-7日在郑州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就文学至文化研究的历史、现状、意义、价值以及相关的学科建设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务实的研讨。
关键词: 编后记 党员先进性教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政协 全国人大 精神诉求 学习氛围 奋发有为
本期集稿的日子,正值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每年一次年会召开的时候,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也正在热烈紧张地进行着,浓浓的政治学习氛围和昂扬向上的精神诉求,与春天的脚步一齐向我们走来,它激励我们更加努力,更加奋发有为。
关键词: 华侨大学 学院简介 1960年 语言文学 语言学家 北京大学 文学院 系主任 中文系 钱理群 毕业生 教授
华侨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华侨大学1960年初创时成立的中国语言文学系,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林焘教授曾被聘为中文系系主任.谢冕、钱理群、余树淼、李明滨等著名教授曾来系任教。45年来已为海内外培养了3000多名毕业生。
关键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学科介绍 语言文学 20世纪50年代 中国现代文学 经费投入 人才引进 文学学科 中国语言 田仲济 中文系 研究生 山东省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原中文系)建立于195O年,20世纪50年代田仲济教授就曾培养过3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生。经过田仲济、薛绥之、冯中一、庄维石、严薇青等几代学人的努力,尤其是近10年来大量的人才引进和山东省及学校大批的经费投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取得了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郑州大学 学院简介 1956年 山东大学 学术传统 中文系 文学院 鲁枢元 院系 高教 执教
郑州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中文系,始建于1956年,是郑州大学最早建立并重点支持的院系之一,其骨干力量主要由当时的高教部自山东大学等重点大学统一选调组成。半个世纪以来,薪火相传,深植厚积,形成了坚实的基础和优良的学术传统,嵇文甫、许丈雨、李戏渔、蓝翎、张静,鲁枢元、廖立、耿元瑞、李发白、赵以文、何均地等知名专家先后执教于此,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