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学评论杂志创刊于195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杂志介绍
文学评论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学评论杂志创刊于195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0511-4683
国内刊号:11-1037/I
发行周期:双月刊
全年订价:¥412.00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学史书写 文化观念 文学批评 文化形态 文学作品 哲学
一个时期以来,作为一种文化情绪,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书写中均有表现。在一般的文化观念中,文学、历史和哲学被看成是共生交融的文化形态。哲学是所有学科的思想基础,任何进入载体和介质的文学作品,也都在书写历史,文学与历史互文互证。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本质 边界 历史剧 文化产品 集大成者 思辨能力 宫廷剧
文学“虚无”历史,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就显性层面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下形形色色的文化产品中,戏说、改编、恶搞、调侃历史的现象比比皆是,其中尤以网络文学、宫廷剧、后宫戏、历史剧为集大成者,大有穿越时空、不疯狂不成魔就不成“戏”的态势,对于没有思辨能力,历史常识也有所欠缺的普通受众来说,在娱乐神经之外并无助益,更可...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沉浮 创作实践 文学创作 理论共识 创作自由 虚无
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不只是一个理论话题,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发生以来的创作实践问题。当我们今天来讨论文学与历史的关系,特别是审视文学创作与批评中某些“虚无”历史的现象时,重申一般的理论共识或者做出简单的判断和宣导,都可能引起误读,甚至被误以为对创作自由的限制。这样一种尴尬和困境,其实也是我们讨论文学“虚无”历史等现象时需要正...
关键词: 文学理论 伦理价值 功能 文学批评 改革开放 中西融合 多元共存 价值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被介绍引入中国,形成我国文学批评中西融合、多元共存的局面,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发展中出现的许多争议、许多困惑,也必须引起重视。就文学与伦理的关系而论,其中有关文学的价值问题,就很有必要引起我们的重新思考和讨论。
关键词: 文学写作 道德批评 大众文化 道德沦丧 文学作品 个性表现 80后 反理性
文学的道德沦丧问题已愈来愈成为不容回避、不容淡漠对待的问题。以80后写作群崛起为标志的新世纪文学写作,在大众近乎狂热的追捧中打开了文学非理性及反理性的大门,平浅或扭曲变态的个性表现以及追求快乐满足的文学作品,在随顺大众文化平庸口味的过程中形成热闹势头,并且不断有人通过各种他们可以上手的方式,为之推波助澜。
关键词: 伦理价值 文学 社会基础 马克思主义 亚里斯多德 伦理学家 生产方式
谈伦理价值,作家、批评家绝不比哲学家、伦理学家逊色。说到底,文学是对“应该如何生活”这一问题的无比丰沛、细腻而又复杂的探讨。探讨这个词预设了还有未知领域这一前提。伦理是发展变化的,深深嵌陷在一定的历史过程、社会场域中,不能用绝对的、静止的观念来看待。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伦理观,社会基础、生产方式变了,伦理观也在发生变化...
关键词: 嬗变 绅士阶层 解读 现代知识分子 国民革命 民国初年 社会体制 新式教育
《动摇》以一个小县城为缩影,刻画了民国初年激烈分化演变后的传统绅士阶层在国民革命洪流中不同的人生样态。小说中,传统绅士阶层上层的陆氏一门虽依旧保有诗礼人家的品格,却因不能适应新的社会体制而失落了既有的权力和地位;传统绅士家庭子弟革命者方罗兰通过接受新式教育完成了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换,却囿于与基层社会的隔阂,而在县城展...
关键词: 女性身体 郁达夫小说 叙述 思想性 现代与传统 男性主体 小说创作 生存意识
由于对女性认知的缺少与偏狭,郁达夫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总是以t·身体”的方式出场,完全被化约为男性主体投注色情和欲望的对象,并作为指征主人公社会意识和生存意识的符码。作者为了建构男性现代主体,对女性身体有意采取了极具贬抑的多重叙述,并纠结着现代与传统、进步与保守、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反封建文化与男权意识...
关键词: 上海模式 乌托邦 中国人 叙事 租界文化 中国作家 世界性 杂糅性
近代上海被认为是中国最黑暗的城市,却寄寓着中国人对未来社会最天真的幻想,为中国乌托邦叙事提供了尺度与向度。上海模式的中国乌托邦叙事所提供的未来世界是现实上海的再造,包含更好的空间和更好的时间,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和进化论的色彩;也是现实上海的反转,尤其是租界与华界状况的反转,反转叙事交织着中国作家的现实忧虑与未来愿景。上...
关键词: 意识结构 文学性研究 叙事学 传统 性问题 当代文学史 集体无意识
重建红色叙事的文学性研究,需要我们从无意识结构切入。所谓“传统潜结构”即是隐藏于革命文学中的老模式与旧套路,作为民族根深蒂固的集体无意识,它们经过改头换面,又在时代与意识形态色彩的装饰下再度复活,大量潜伏于这些叙事之中,并且成为支持其“文学性”的关键因素所在;提升革命叙事之研究水准的途径在于透过叙事学与精神分析的研究...
关键词: 中国叙事传统 莫言小说 民间说唱艺术 人物故事 艺术想象 神话思维 原始宗教
莫言继承了神话思维开启的艺术想象的一脉传统,借助泛神论的原始宗教,升华出自己“朴素的庄严”的美学理想,并建立起自己质朴而瑰丽的大地诗学。六朝志怪到《聊斋志异》影响了他取材的向度,唐传奇的“叙事婉转,文辞华艳”决定了他质朴而瑰丽的文风,宋人平话至明清小说启发了他作为说书人的自觉,几部古典名著从人物到叙事技巧都渗透在他小...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小说传统 中国现代 莫言 文学创作者 现代中国 核心资源
莫言的创作与现代中国乡土小说传统之间关系密切。高密东北乡这一文学王国的开辟,使乡土成为其创作的核心资源。通过对乡土如何被现代作家“发现”并成为书写对象,乡土文学如何承载现当代作家的文化想象,乡土文学创作者对写作姿态和写作立场如何进行选择等不同方面的研究表明,莫言乡土文学创作对现代乡土文学传统既有承袭也有突破。
关键词: 汉学界 诺贝尔奖 反应 莫言 海外 诺贝尔文学奖 综述 中国崛起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海外汉学界也引起热烈讨论。分析这些不同的反应,对于我们认识今天中国的当代文学创作在世界的地位、甚至包括“中国崛起”本身在世界的形象和地位,进而对于“中国形象”的塑造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对于文学批评本身,这些讨论对于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对于文学欣赏标准的确立,也提...
关键词: 小资产阶级 隐身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社会主义新人 历史谱系 存在主义 个人建构
本文以格非的《隐身衣》为细读对象,分析小说中呈现出来的“个人想象”——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主义新人”、“存在主义个人”和“伪小资产阶级”的新“个人”。由此出发梳理人物的历史谱系、阶级起源和当下位置,探讨资本语境下历史、写作和个人建构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
关键词: 文学史意义 苏童 象征 文化隐喻 叙事空间 先锋作家
苏童的《黄雀记》充满了隐喻与象征,其叙事空间的高度象征化及文化隐喻的丰富性、隐晦性虽造成了阐释上的困难,但同时创造了一种重新介入现实的方式,而如何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表征现实、介入当下,恰恰是转型之后的先锋作家们念兹在兹的议题。自《菩萨蛮》和《蛇为什么会飞》始,苏童在现实写作方面的努力和尝试有目共睹。有趣的是,余华在《第...
关键词: 伦理美学 正义论 审美 价值中立 文化问题
关于当今时代,我们有许多概念可予以概括。但其中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早已由尼采预言性地提出的“空虚时代”。这个时代倡导的所谓“无痛伦理观”,意味着一种“后责任时代”与“后道德时代”的降临。它的基本特征是热情洋溢的“政治人”的退场和冷漠无情的“心理人”的登台。但进一步来看,事实上这是对以“人文关怀”为本的一切伦理观的消解...
关键词: 英国文化研究 葛兰西转向 20世纪 结构主义 文化主义 思想张力
“葛兰西转向”是20世纪英国文化研究与葛兰西思想发生深刻的理论融通的结果。在转向葛兰西过程中,英国文化研究超越了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的理论分歧与困境,产生了一种“葛兰西式的文化研究”,它既是一种理论范式的转折,又体现了不同理论模式间丰富的思想张力和实践影响。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情感理论 情感问题 文化背景
“诗言志”本质上属于中国古典诗歌情感理论范畴。“志”是情感的仪式化,是情感的群体性表达,“诗言志”论一开始就是关于情感问题的理论。诗学史上“言志”与“缘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诗言志”产生初期、《诗》文本形成之前的文学、文化背景缺乏认识,因而导致一系列相关问题认识上的混乱。早期情感理论的发展线索和传统“乐教”与“诗教”...
关键词: 人文意蕴 文道论 文论史 价值 儒学 诗 文学理论 书写过程
文道论思想是宋元文学理论的精髓,仅从文道二元合离的角度来作出辨析,这种发问方式本身并不适合宋学体用不二的文道关系原型,也就不足以充分理解它的人文意蕴与儒学文论史价值。从根本上讲,宋学文道论是将书写过程当作一种内证体验来看待的,由此转换文论思想的重心,便是由言志、载道的外向性诉求转入“诗文道流”的书写体验以及主体审美心...
关键词: 诗人之诗 理论主张 学人之诗 清代诗歌 创作实践 宋诗派 诗学理论 学问
清代诗歌的特征是“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然而迄今却未见有人系统梳理清代与之一致的诗学理论。作为宋诗派主将,在性情与学问的对峙上,郑珍虽亦循宋诗派性情自学问中出的合一理论;但作为清代诗风创作上的代表,他更注重在创作实践中探二者合一之径。他有针对性地提出作诗先做人之论、养气说、“自打自唱”等主张,以旧论焕新意,突...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文学图景 主观色彩 文学思潮 文学史 七子派 领导权 客观性
明文“极于弘治”说是明清时期具有广泛影响的论断。此说并非产生于对明代文学史的客观描述,而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盛世文学图景的构建,是七子派为廓清台阁文风,扩张本派声势,争取文坛领导权而提出的重要理论命题,并随着其原始语境的退隐而逐渐演化为对整个明代文学史的评价。然而,正因隐去原始语境成为一个普泛性论断,此说的涵盖面、周...
关键词: 昆曲 吴兴 岭南 江南 清初 幕府 两广总督 文化生态
在昆曲诞生百余年的传承中,两广总督吴兴祚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13年无锡知县,吴兴祚对昆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融入江南昆曲文化生态中。8年两广总督,大力倡导推广昆曲,其总督府成为昆曲从江南到岭南的传播集散中心,两广总督府特殊的文化环境,使得昆曲在岭南得到迅速传播。吴兴祚幕府引领了清初岭南昆曲的勃兴,同时也揭开了清代昆...
关键词: 乾嘉时期 骈文 文治武功 社会风气 学术背景 抒情性 鼎盛期 成就
乾嘉时期不仅是清代骈文发展的鼎盛期,也是历代骈文演变中的复兴期。不管是庙堂奏进之篇,还是指事述意之作,以及缘情托兴之文,都取得了媲美六朝的成就。其中,骈体序、书、记、表、碑和祭文等成就突出;各类骈体在写景、抒情、说理、议论甚至叙事等方面都能做到意到笔随,清晰流畅;抒情性和应用性功能比唐、宋、元、明时代大为拓展。这种复...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