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学评论杂志创刊于195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杂志介绍
文学评论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学评论杂志创刊于195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0511-4683
国内刊号:11-1037/I
发行周期:双月刊
全年订价:¥412.00
关键词: 阐释 合理性 有限 专题研讨会 学术刊物 文学刊物 莫斯科
本刊2014年第6期发表了张江的《强制阐释论》以后,在学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国内的不同媒体以及国外的一些学术刊物,也围绕该文的一些观点,展开了讨论。俄罗斯著名大型文学刊物《十月》全文发表了这篇文章,并将于2015年6月在莫斯科组织国际专题研讨会,
关键词: 文学本体 理论批评 汉语 回归 西方文学理论 启发意义 访谈形式
《文学评论》2014年第6期发表张江的《强制阐释论》,此文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对西方文学理论进行了独到而犀利的剖析,提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和启发意义的观点。此前,张江以访谈形式,发表《由“强制阐释”到“本体阐释”》一文,
关键词: 西方理论 批判精神 阐释 西方文论 被动接受 中国文论 新时期 时代性
张江的《强制阐释论》,在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论界被动接受西方文论及西方理论的大背景下,拉开了对西方文论及西方理论进行整体性批判的厚重的大幕。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代性标记,它标记着中国文论界终于迈入了富于批判精神、
关键词: 前见 文学阐释 前置 伽达默尔 决定性作用 海德格尔 前结构 概念
所谓前见,在伽达默尔看来,“就是一种判断,它是在一切对于事情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要素被最后考察之前被给予的”。伽达默尔在海德格尔理解前结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前见概念,并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
关键词: 铺陈 丧失 魏晋南朝 名物 律赋 篇幅
屈《骚》以大题巨制抒发怨怼激怒,广托名物,多称虚无,在《诗》外别立一体。宋赋承之,弃情主物,直开汉赋,大题巨篇,苞涵广博,假设陈辞,凭虚构象,多致异物,不为征实,四言一顺,铺陈名物,堆砌形容,用字联边相从,多致难僻,极度发挥赋以铺陈的体制功能。魏晋南朝乃至唐代律赋,赋题愈小,篇幅益短,牵合骈偶,巧构属对,致使语势顿断...
关键词: 艺术哲学 现代观念 中国情境 转型 惯例 反思 艺术的终结
在18世纪以来的美学和艺术哲学话语体系中,对艺术的讨论往往是在审美的视域中进行的,强调艺术与美的关联。而当我们持这种观点去看20世纪自先锋艺术以来的艺术时,我们的阐释经验往往遭遇挑战。古德曼认为,我们在解读当下艺术时,必须将艺术置于从“什么是艺术”到“何时是艺术”的话语转换体系中。这表征了艺术的现代观念转型。这种转型揭示...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戏剧表演艺术 美学思想 中西戏剧 离形得似 模仿 艺术差异 表演体系
中国表演艺术强调写意的再现理念,呈现出与西方表演体系截然不同的表演美学思想。既然都是模仿性质的表演艺术,中西戏剧体系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从形象和模仿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画论和诗学的主要观念,可以探讨造成中西戏剧体系差异的深层哲学基础和美学根源。中国戏剧传统起初与西方体系并无多大差别,也强调模仿生活、...
关键词: 当代文学批评 温度 风度 力度 个性化表达 文艺工作 理论批评
面对“批评为什么备受批评”的问题,《人民日报》发表了系列讨论文章,剖析当代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引发了人们深入的思考。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理论指导,我们认为,当下的文学批评存在以下症候:理论批评面对生命感知、灵魂触觉时缺少“温度”,不能以论者的血脉真情充实研究,而拉大了批评与人生、与文学之间的距离;知识性批...
关键词: 翻译文学史 不在场 中国 意识 著作 西方翻译学 缺憾 翻译史
中国的翻译研究没有像西方翻译学那样经历过语言学派翻译学的长期浸润与洗礼,近年来又受到西方“文化翻译”思潮的冲击,以及视翻译文学为文化交流之媒介的“译介学”理论的影响,与此相关,中国翻译文学史著作普遍缺乏对译文文本的观照、批评与研究,存在着“译文学”意识严重缺乏、“译文不在场”的情况,把“翻译文学史”写成了叙述翻译史外...
关键词: 沦陷时期 知识人 遗民 北平 文化传统 境遇 伦理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扭曲的时空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业已失去制度支撑的士大夫传统,尤其是易代之际的遗民传统。1937年“七七事变”后,滞留在北平的知识人,他们的历史处境比改朝换代要复杂得多,所以他们沿袭的遗民姿态、遗民话语,包括“遗民”这个概念本身都有重新界定的必要。“遗民”不仅是一种狭义的政治身份,它还形成了自身的文...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 中国知识分子 文学意义 新文学创作 文献价值 当代中国 日记文学
《吴宓日记》,尤其是《吴宓日记续编》,除了具有现当代中国的文献价值之外,更意味深长的还在于它生动地体现了“大文学”意义上的“文学”追求,属于现代中国文学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文类,而且就是在这样特别的文类写作中,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探求更为丰富和微妙的部分,获得了独特的呈现。我们可以从日记、日记文学的辨析、日记意象的...
关键词: 福尔摩斯 奥斯丁 杨绛 小说 重读 人物设置 创作影响 叙事结构
福尔摩斯与奥斯丁出现在杨绛的小说和论文中,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本因素,也成为重读、细读杨绛小说的新的角度。福尔摩斯带来的首先是故事性、趣味性和悬疑性的植入,用侦探命案的冷静而执着的方式来审视、探查人事的奥秘;其次是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带有某种神秘性,有时竟像一个谜。奥斯丁虽然对杨绛的小说创作影响至深,可不愿顺着写的杨绛却...
关键词: 创作视野 左翼 工会 黄色 国民党左派 国民革命时期
《子夜》中工人运动的描绘涉及了长期未获关注的黄色工会问题,其中黄色工会内部国民党改组派的作用尤为重要。茅盾一再改写,并经历了与瞿秋白指导意见的“讨价还价”,但终不获完全认同,原因在于茅盾还有更为广阔的“左翼”创作视野。国民革命时期对中国社会各阶级革命性的分析,与等国民党左派对实业与金融关系的认识,都曾对茅盾产生直接影...
关键词: 顾随 20世纪中国文学 文学渊源 民国时期 诗词写作 新文化 文学史
作为民国时期乃至20世纪最出色的词人之一,顾随是词人群中与新文化、新文学渊源最深的一个。这样一位同时栖居在古、今两大文学阵营的学者最终以“非古非今”的“大”词人身份定格于文学史,本身就折射出20世纪中国文学迷离繁复、魅力横生的光影,同时也极大程度地塑造出了20世纪词史的特殊气质。顾随以鲁迅、王国维传人自居,自“高致”入手大...
关键词: 戏剧创作 即兴 集体 社会文化活动 主持 文化生活 海峡两岸 实验戏剧
海峡两岸对于赖声川戏剧的褒贬分歧较大。赖声川早期从事实验戏剧,强调做戏要有“关怀”和“创新”,探索集体即兴、拼贴结构和生活演剧,这些特点在他后来的商业演剧中,有延续也有发展变化。赖声川戏剧具有独特的艺术创造,然而,赖声川还难以称为“戏剧大师”,其创作还难以称为“戏剧经典”。注重“社会论坛”和“可看性”的赖声川戏剧,其...
关键词: 城市文学 邓一光 野兽 短篇小说 当代作家 自我想象 城市想象 人的命运
城市写作是近年来热议的话题。什么是真正的城市写作?有没有一种新城市文学正在诞生?本文以当代作家邓一光的“深圳系列”短篇小说为范本,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通过其小说中的“野兽”形象来讨论城市文学自我想象的方式;二是通过对深圳书写的辨析指出城市文学应该超越具体的城市想象而进入到人性的内部精神景深。最后,本文指出新的城市...
关键词: 生态危机 中国大陆 本土化 新时期 写作 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 生态伦理思想
作为世界生态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的生态写作,经由以下路径实现本土化生成:基于中国大陆生态危机的现实冲击,以现代自然科学的生态认知为参照,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资源,借鉴古典小说“动物报恩”、“杀生报应”等情节母题,在伦理立场、叙事形态方面实现生态写作的本土化。并在话语层面,秉承汉语的诗性特征...
关键词: 修改 20世纪80年代 美学原则 诗歌批评 内在冲突 历史时空
20世纪80年代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一文经历了数月修改、被退稿、被索稿、被加“按语”在《诗刊》发表及被批判的曲折过程,这一过程留下了当年看待诗歌的眼光和独特方式,这其中的变化反映出作者、作品、读者、刊物、时代环境之间互相选择、相互规避的错综复杂的内在冲突。笔者试图把《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一文置于具体的文化历史时...
关键词: 获奖作品 红楼梦 叙述 考察对象 香港 历史事件 日常生活
论文从“历史与叙述”的角度对香港“红楼梦奖”获奖作品进行研究。其一是叙述了怎样的“历史”,分析了获奖作品所集中反映的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与民族国家之“大事”既相互辩证又自成一格的日常生活之“小事”;其二是怎样“叙述”历史,分析了不同区域的获奖作品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以及它们在历史书写中呈现出的“历史的空间化”、“以小博...
关键词: 中唐文学 骈文 写作 骈体文 艺术特征 柳宗元 古文 改革者
韩愈、柳宗元虽是古文泰斗,但兼擅骈偶之作。一直以来,对于韩柳骈文的研究,相对薄弱,尚有较大开掘余地。本文对韩愈、柳宗元骈体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讨,指出韩柳对骈文的态度是扬弃,而非抛弃;韩柳是唐代骈体文的改革者,而非反对者。韩柳骈文最显著的艺术特征莫过运散入骈、援古文技法入骈。韩柳之骈体各具特色,同为中唐骈文之新变,且...
关键词: 格调派 情感观 情感价值 明代 诗歌 儒家诗学 价值立场 思维方式
重情、追求“情真”,是明代格调派诗学的重要特征。但辨析相关观点所处原始语境后可以发现,该派很多重情言论,以不同方式呈示出对传统儒家诗学“真正合一”、“以正律真”精神的认可,与“真诗在民间”一类观念在价值立场上存在差别,不能混为一谈。格调派情感观中体现“真正合一”、“以正律真”精神的内容与其格调论在思维方式上均有重规范...
关键词: 文学研究会 年会综述 中国当代 学术年会 文化自信 文学新变 学术敏感 文学关系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8届学术年会于2014年11月1日至2日在湖北武汉召开。本届年会以“文学新变与文化自信”为主题,呼应时代要求,紧扣文学态势,聚焦了老中青三代研究者共同的学术敏感与情怀。与会代表从变动社会中的文学关系、莫言的文学创作、新媒体文学与文化产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中华文学 学科建设 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国家图书馆
2015年3月16日,由《文学评论》编辑部、《文学遗产》编辑部、《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中华文学的发展、融合及其相关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来自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关键词: 编后记 新文化运动 精神 学术界 朱光潜 真理
朱光潜在1922年曾批评学术界的五大通病,即:无爱真理的精神;无评判的精神;无忠实的精神;无独立创造的精神;无实验的精神。这位年轻学者“身在此山中”,新文化运动正在他身边蓬蓬勃勃地展开,他却视而不见,这就有点奇怪。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